课题 | 大小多少 | 课型 | 识字课文 | 授课时间 | 2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会认“多、少”等12个字。会写“小、少”等5个字,认识反犬旁和鸟字旁2个偏旁。学会竖折折钩1种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正确使用;学习并积累带量词“只”的短语。 | |||||
教学 重点 |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 | |||||
教学 难点 | 了解量词“头、群、颗、堆”的意思;会写笔画竖折折钩。 | |||||
第一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 会认“多、少”等12个字。会写“小、少”等5个字,认识反犬旁和鸟字旁2个偏旁。学会竖折折钩1种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
教具 准备 | 课件、生字卡片。 |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
导入 | 一、举例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纸张,请学生说说哪张纸大,哪张纸小。比一比男生和女生的数量。 2.揭示课题:通过两次比较,你知道了什么? 3.教师小结:由此可见,大小、多少都是通过比较才能得知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大小多少》。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两遍。 | 【设计意图:用实物演示,通过比较,自然而然导入课题。】 | ||||
新课 教学 | 二、借助拼音,初读儿歌 1.出示儿歌,自由朗读。 要求:认识的字看着字读,不认识的字先读读上面的拼音,再读读字。 2. 学生自由练读古诗,在文中标出会认、会写的生字,读给同桌听。 3.出示生字词,读准字音。 duō shǎo huánɡ niú zhī māo zhī yā 多 少 黄 牛 一 只 猫 一只 鸭 pínɡ ɡuǒ xìnɡ táo biān niǎo xiǎo 苹 果 杏 树 桃 树 一 边 一只 鸟 大 小 (1)指名读,评议、正音。 引导学生读准翘舌音“少、只”,前鼻音“边”,后鼻音“黄、苹、杏”。 (2)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指名读古诗,评议、正音。 5.识记生字。 你有哪些办法识记以上生字? 图文对照。学习象形字“牛”。 熟字加偏旁。如,“猫、边、鸭、苹、杏、桃”。 偏旁归类。如,“杏、桃”。 事物归类。如,动物类“黄牛、猫、鸭子”,水果类“苹果、杏、桃”。 反义词。如,“多—少”。 一些生字可以与熟字组成常用词,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巩固识记。词语举例: 多:多少、众多、大多 少:少见、少数、很少 黄:黄瓜、黄色、黄金 边:边上、水边、天边 果:苹果、果树、果子 桃:桃树、桃花、桃子 学习新偏旁“犭”和“鸟”旁。 “猫”的偏旁是“犭”旁,与犬科和一些哺乳类动物有关;“鸭”的偏旁是鸟字旁,与鸟类动物有关。 6.范读古诗,借助图画认识“黄牛、猫”“鸭子、鸟”“苹果、枣”“杏子、桃”。 过渡:通过朗读,你发现这首儿歌有什么特点吗?(带有两对反义词) 出示大一小 多一少 三、指导书写,掌握字形 1.过渡:同学们把反义词掌握得这么好,相信字也写得非常漂亮、工整。 2.复习田字格的位置名称。 齐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 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 各个方位记心间。 3.学生根据儿歌找到田字格每一个小格的位置,教师巡视指导。 4.出示会写的字,指导书写:小、少、牛、果、鸟。 (1)少:①复习笔画“丿”,教师写,学生书空。 ②书写“少”的笔顺。 ③示范书写,讲清楚每一笔的位置。“少”第一笔是竖,不带钩;第四笔要稍长,托住整个字。 ④提醒学生书写的姿势要端正。 ⑤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2)小:复习笔画“竖钩”“点”。 竖钩:①中锋下行;②提笔;③自右向左圆转;④顿笔;⑤逐渐提笔向左上平出锋。 指导写“小”:第一笔竖钩压竖中线,左右两点要匀称,左点比右点略低。 (3)牛、果:竖在竖中线上。 牛:第一笔是短撇,第一横略短,第二横要长,竖要出头,写在竖中线上。 果:先写“曰”,再写“木”,竖笔从上写到下,压住竖中线,最后撇和捺。 (4)鸟: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 教师范写“竖折折钩”:起笔时稍重,每一个折处向右稍按一下,最后收笔微顿,再出钩。 指导写“鸟”:第三笔是点,第四笔是竖折折钩,横向的折要拉宽些,最后一笔要拉长一些。 | 【设计意图:利用多种方法,多元识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是部编版教材的教学要点。】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写,又可以直观、清晰地再现每个笔画行进过程及先后顺序,对于刚刚学写汉字的学生来说,大大降低写字的难度。】 |
第二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背诵课文。 2.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正确使用;学习并积累带量词“只”的短语。 | ||||
教具 准备 | 课件、图片。 |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
导入 |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激趣:小朋友们,今晚的夜色真美,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星星妹妹也来凑热闹了。老师听说你们在上学前就认识了许多汉字,现在老师就考考你们,看看这几个汉字,你们会不会读。只要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这颗星星就送给你了。 2.随着学生认读,把带有动物或水果图片的生字归类贴在黑板上。(如黄牛、小猫、鸭子、小鸟;苹果、大枣、杏子、桃等) | 设计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也为下面集中识字做好了铺垫。 | |||
新课 教学 | 二、理解内容,学习反义词 1.师:再读儿歌,标出儿歌共有几个小节,看看是谁和谁比,比什么?(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板书:大——小 多——少) 2.比大小。 (1)学习第1、3小节。 (2)师:哪个小节是比大小的?(第1、3小节) (3)让学生自由举手读第1、3小节。(课件出示11)(课件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一头黄牛和一只猫,一组是一个苹果和一颗枣) 为什么不是“一个枣”,而是“一颗枣”? 师讲解:对于一些圆形或粒状的物体,一般用“颗”,如一颗黄豆、一颗珍珠、一颗葡萄。 (4)指导学生观察,比一比,明白谁大谁小。(板书:黄牛——大猫——小;苹果——大枣——小) (5)师拓展: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能比较大小?(学生讨论,交流。) 3.比多少。 (1)学习第2、4小节。 师:除了比大小,还比了什么?(多少)哪个小节是比多少的?(第2、4小节) (2)让学生自由举手读第2、4小节。(课件出示12—13)(课件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一群鸭子和一只鸟,一组是一堆杏子和一个桃。) 观察图画,通过鸭子和鸟的数量对比,知道很多事物聚在一起,才能叫“群”;看图中桌上的水果,说说哪是杏,哪是桃,理解“堆”的意思。 (3)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明白什么多什么少。 (4)(板书:鸭子——多鸟——少;杏子——多桃——少) (5)师拓展: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事物多,哪些事物少?(学生讨论,交流。) 4.认识反义词。 出示“大——小”“多——少”,认识反义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反义词。(如:远对近,来对去,白对黑,高对矮,有对无。) 三、游戏形式,巩固识字 反义词对对碰。 师:我们做个“说反义词”的游戏吧! 师:我说大。 生:我说小。 师:我说多。 生:我说少。 师:我说上。 生:我说下。 师:我说里。 生:我说外。 |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领会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诗句说的是“画”。组织表演等活动,理解反义词的意思并巩固识字。】 | |||
教学反思 | |||||
成功之处: 1.学习过程的布置,学习内容的出现,由“字——词——句——拓展造句”,符合学习语文的规律。对学生的要求一步一步提升,使学生的学习情绪时时高涨,学习效率时时增高,且学得轻松愉快。 2.形象记忆,分类书写。 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在写字教学时,我着力做到仔细观察,分类示范指导,动手实践三结合来扎实地完成孩子们的第一次汉字书写,让他们从第一课开始写好字,并爱上写字。 不足之处: 一年级的孩子读儿歌,有拖音现象,停顿也不够准确,需进行细心指导;初次写字速度较慢,不能着急,否则会打击了孩子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 |||||
板书内容 | 大小多少 大一小 多一少 上一下 里一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