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二年五月
项目序号 | 发现问题 | 整改措施 | 计划完成日期 | 责任人 | 检查人 | 备注 |
5.1.2 | 1、未结合岗位特点制定确保目标完成分级控制措施 | 1、部门、班组、个人按照安全生产职责,制定相应的分级控制措施。 | 2012.7.15 | 梅长城 | 潘文贤 | |
5.1.3 | 1、目标的监督与考核不到位 | 1、制定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办法; 2、建立考核档案 | 2012.7.15 | 周 淳 | 潘文贤 | 已完成 |
5.2.1 | 1、未成立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建立相关制度; 2、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记录不全 | 1、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明确机构的组成和职责,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例会制度; 2、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总结分析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部署安全生产工作,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决策企业安全生产的重大事项,做好记录 | 2012.7.30 | 谢兴松 | 潘文贤 | 已完成 |
5.2.2 | 1、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未下文明确 2、安全分析会会议记录不完整 | 1、下文建立由生产领导负责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2、主要生产负责人应每月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分析会议,形成会议记录并予以公布。 | 2012.7.30 | 刘泽平 | 潘文贤 | 已完成 |
5.2.3 | 1、安全生产监督体系未下文公布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没有安全注册工程师 3、未按要求每月召开安全生产监督网络会议,并做好会议记录 | 1、支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质。 2、建立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网络,每月召开安全生产监督网络会议,并做好会议记录。 | 2012.7.30 | 周淳 | 潘文贤 | 已完成 |
5.2.4 | 1、无安全生产奖惩记录 | 1、应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安全生产职责履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做好记录。 | 每月一次 | 周淳 | 潘文贤 | 已完成 |
5.3.2 | 1、大坝防震安全性评价未投入; 2、入网安全性评价未投入 | 1、按安全性评价和达标要求,开展评价 | 2013.10.30 | 谢兴松 | 潘文贤 | |
5.4.1 | 1、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未明确识别主管部门; 2、未建立相关制度 | 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度,明确主管部门,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 2012.8.10 | 谢兴松 | 潘文贤 | |
5.4.2 | 1、规章制度不全 | 建立健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家及行业标准要求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但不仅限于附录A),并发放到相关工作岗位,规范从业人员的生产作业行为。 | 2012.10.30 | 谢兴松 | 潘文贤 | |
5.4.3 | 1、未明确各部门、岗位应配备的规章制度; 2、编制的安全生产规程内容不全 | 1、及时编制运行规程、检修规程、设备试验规程、系统图册、相关设备操作规程等有关安全生产规程 2、明确各安全生产规程发放到相关岗位,建立台账 | 2012.12.30 | 谢兴松 | 潘文贤 | |
5.4.4 | 1、未公布现行有效的制度清单; 2、未按要求及时修订有关规程和规章制度 | 1、每年至少一次对企业执行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检修、运行、试验等规程的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估; 2、每3~5年对有关制度、规程进行一次全面修订、重新印刷发布 | 2012.08.10 | 谢兴松 | 潘文贤 | |
5.4.5 | 1、安全台账、记录内容不全面或不具体 | 1、建立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安全记录档案,并加强对安全记录的有效管理。如班长日志、巡检记录、检修记录、不安全事件记录、事故调查报告、安全生产通报、安全日活动记录、安全会议记录、安全检查记录等。 | 2012.08.10 | 周淳 | 潘文贤 | |
5.5.1 | 1、没有培训培训效果评估报告 | 1、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 2012.08.10 | 梅长城 | 潘文贤 | |
5.5.2 | 1、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按要求取证 | 1、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参加安全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 2013.06.30 | 周淳 | 潘文贤 | 逐步完成 |
5.5.4 | 1、承包方未经考试进入生产现场 | 1、加强对外包工程人员进行现场有关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并经有关部门考试合格 | 2012.12.30 | 周淳 | 潘文贤 | 已完成 |
5.5.5 | 1、每月未进行“反违章”活动分析; 2、分管领导、管理人员未按照规定定期参加班组安全日活动 | 1、制定“反违章”制度或活动方案,每月进行活动分析; 2、生产领导、管理人员按照规定定期参加班组安全日活动 | 2012.08.10 | 何占义 | 潘文贤 | |
5.6.1.1 | 1、生产设备设施建设未建立“三同时”管理制度 | 1、建立新、改、扩建工程安全“三同时”的管理制度。 2、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 2012.08.10 | 刘泽平 | 潘文贤 | |
5.6.1.2 | 1、设备基础管理制度制定不完善; 2、图纸、资料不全; 3、未及时归档 | 1、加强设备质量管理,完善设备质量标准、缺陷管理、设备异动管理、保护投退等制度,明确相应工作程序和流程。 2、加强设备档案管理,分类建立完善设备台帐、技术资料和图纸等资料台账。 | 2012.08.10 | 刘泽平 | 潘文贤 | |
5.6.1.3 | 1、未制定万能解锁钥匙和配电室及配电设备钥匙制度 | 1、制定万能解锁钥匙和配电室及配电设备钥匙的相关制度,并认真执行。做好记录 | 2012.08.10 | 刘泽平 | 潘文贤 | |
5.6.1.4 | 1、检修质量控制和监督三级验收制度执行不到位,验收资料不完整 | 1、严格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实行检修质量控制和监督三级验收制度,严格检修作业中停工待检点和见证点的检查签证。 | 2012.10.30 | 刘泽平 | 潘文贤 | |
5.6.1.5 | 技改项目资料不完整 | 建立健全主管生产领导负责的技术监督网络和各级监督岗位责任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开展技术监督活动,建立和保持技术监督台账、报告、记录等资料的完整性。 | 2012.10.30 | 刘泽平 | 潘文贤 | |
5.6.1.6 | 1、可靠性管理人员无证上岗; 2、未进行可靠性管理工作总结; 3、未开展可靠性管理自查工作 | 1、建立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采集、统计、审核、分析、报送可靠性信息; 2、定期对可靠性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并开展可靠性管理自查工作。 | 2012.08.10 | 徐邦琴 | 潘文贤 | |
5.6.1.7 | 1、未建立水库调度月报制度; 2、未建立水库值班制度; 3、技术资料整编归档不及时 | 1、建立水库调度月报制度、值班制度,及时整编归档技术资料。 | 2012.08.10 | 韩克勇 | 潘文贤 | |
5.6.2.1 | 1、没有建立安全防护体系不得分,安全防护工作存在问题; 2、没有制定电力设施安全保卫制度; 3、重要生产场所未分区管理 | 1、建立由企业主要领导负责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安全防护体系,明确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召开安全防护工作会议。 2、制定电力设施安全保卫制度,加强出入人员、车辆和物品的安全检查,防止发生外力破坏、盗窃、恐怖袭击等事件。 3、实行重要生产场所分区管理,严格重要生产现场准入制度。 | 2012.08.10 | 谢兴松 | 潘文贤 | |
5.6.2.2 | 1、未建立电力设施永久保护区台账和检查记录不得分;永久保护区无明显警示标识 | 1、建立电力设施永久保护区台账和检查记录,架空、地下等输电线路所处的永久保护区应有明显警示标识。 | 2012.08.10 | 谢兴松 | 潘文贤 | |
5.6.2.3 | 1、围墙无法修建,安保工作存在隐患 | 1、抓紧协调修建围墙 | 2012.11.30 | 谢兴松 | 潘文贤 | |
5.6.3.1 | 1、1号发电机冷风、热风运行温度超标,未采取措施 | 1、安排大修进行消缺,未消缺之前制定反措,确保运行安全 | 2012.08.10 | 刘泽平 | 潘文贤 | |
5.6.3.2 | 1、1号机励磁系统功率柜一组风机不能运行、通讯故障 2、安全自动装置未按规定检验; 3、故障录波器运行不正常 | 1、联系厂家采购备件消缺; 2、安排大修进行检验; 3、联系厂家现场检查、提出处理方案; 4、缺陷未消缺之前,提出防止事故措施 | 2012.08.10 | 刘泽平 | 潘文贤 | |
5.6.3.3 | 1、分级授权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严格; 2、热工系统自动投入率、保护投入率不满足标准要求 | 1、健全工程师站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建立各级保护密码台账,执行严格。 2、制定温度保护退出运行反事故措施 | 2012.08.10 | 刘泽平 | 潘文贤 | |
5.6.3.9 | 1、信息网络设备及系统备份恢复能力不健全 | 1、建立系统备份文件、备份设备; 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维护技能 | 2013.03.30 | 刘泽平 | 潘文贤 | |
5.6.3.10 | 1、1号机运行热风温度高; 2、2号机快速门高度荷重仪显示异常 | 1、尽快安排大修消缺; 2、制定反事故措施 | 2012.08.10 | 刘泽平 | 潘文贤 | |
5.6.3.12 | 1、引水系统金结存在锈蚀 | 1、安排资金进行防护处理 | 2013.05.30 | 刘泽平 | 潘文贤 | |
5.6.4.1.2 | 发电机反事故技术措施制定不完善 | 1、完善发电机反事故技术措施 | 2012.08.10 | 刘泽平 | 潘文贤 | 已完成 |
5.6.4.1.3 | 1、SF6开关气体管理、运行及设备的气体监测和异常情况分析不到位 | 1、做好气体管理、运行及设备的气体监测和异常情况分析,包括SF6压力表和密度继电器的定期校验。 | 2012.09.30 | 刘泽平 | 潘文贤 | |
5.6.4.1.4 | 1、变压器中性点未采取两根引下线接地 | 1、变压器、避雷器按规范设置两根下引接地线 | 2013.01.30 | 刘泽平 | 潘文贤 | |
5.6.4.1.5 | 1、未严格落实防污闪技术措施、管理规定 | 1、落实防污闪技术措施、管理规定和实施要求; 2、定期对输变电设备外绝缘表面进行盐密测量、污秽调查和运行巡视 | 2012.09.30 | 刘泽平 | 潘文贤 | |
5.6.4.1.7 | 1、未制定变压器、互感器设备反事故技术措施 | 制定并落实变压器、互感器设备反事故技术措施 | 2012.09.30 | 刘泽平 | 潘文贤 | 已完成 |
5.6.4.2.2 | 1、热工保护装置及相关配套设施工作不正常,存在传感器误动作 | 1、热工保护装置(系统、包括一次检测设备)发生故障时,必须按照热工保护投、退制度,办理投、退手续,并限期恢复。 2、未恢复前制定反事故技术措施并严格执行 | 2012.08.10 | 刘泽平 | 潘文贤 | |
5.6.4.8.1 | 1、未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制度 | 1、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按规定办理注册登记,建立台账。 | 2012.09.30 | 刘泽平 | 潘文贤 | |
5.6.4.8.3 | 1、油区、输卸道未设置可靠的防静电安全接地装置 | 1、油处理室、蓄电池室设置可靠的防雷、防静电安全接地装置,并定期测试接地电阻值。 | 2012.06.30 | 刘泽平 | 潘文贤 | 已完成 |
5.6.5.1 | 1、未建立防灾减灾规章制度,未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 | 1、建立、健全防汛、防范暴雨、泥石流和地震等自然灾害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落实责任制。 | 2012.08.10 | 韩克勇 | 潘文贤 | |
5.6.5.2 | 1、未定期组织开展抗震减灾安全检查 | 1、启动防震安全性评价,定期进行电力设备(设施)、建(构)筑物抗震性能普查和鉴定工作。 | 2013.09.30 | 韩克勇 | 潘文贤 | |
5.6.5.3 | 1、电力设施未落实抗震措施 | 1、启动防震安全性评价,有针对性地对电力设施进行抗震加固和改造,落实主变压器、蓄电池及其它有关设备的抗震技术措施。 | 2013.09.30 | 韩克勇 | 潘文贤 | |
5.6.5.4 | 1、未编制抗灾技术防护措施 | 1、启动防震安全性评价,编制抗震防灾技术措施。 | 2013.09.30 | 韩克勇 | 潘文贤 | |
5.7.1.1 | 1.防雷装置未按规定定期检测 | 联系气象局、中试所对防雷装置按规定定期检测。 | 2012.08.10 | 周淳 | 潘文贤 | 已联系 |
5.7.1.2 | 1.钢直梯护圈和踢脚板不符合要求; 2.机器的转动部分未装防护罩 | 1.按国家标准完成钢直梯护圈和踢脚板改造; 2.机器的转动部分装防护罩 | 2012.11.30 | 周淳 | 潘文贤 | 已完成 |
5.7.1.3 | 1.应急照明齐全,符合相关规定 | 1.配置大功率应急照明灯 | 2012.08.10 | 周淳 | 潘文贤 | 已完成 |
5.7.2.1 | 1.高处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2.安全防护用品部分已过期 | 1.安排派人参加学习,持证上岗; 2.更换部分到期安全防护用具或送检 | 2013.04.30 | 周淳 | 潘文贤 | 正在计划 |
5.7.2.2 | 1.起重设备设施安全技术档案和设备台账不齐全 | 1.制定起重作业和起重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技术档案和设备台账 | 2012.08.10 | 周淳 | 潘文贤 | |
5.7.2.3 | 1.电焊机使用管理、检查试验制度内容不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台账记录、编号存在问题 | 1.电焊机使用管理、检查试验制度,检查维护责任落实,建立台账,编号统一、清晰。 | 2012.08.10 | 周淳 | 潘文贤 | 已完成 |
5.7.2.5 | 1.企业购置的电气安全用具、手持电动工具、移动式电动机合格证不齐 | 1建立台账,编号保管,收集技术资料,合格证书 | 2012.08.30 | 周淳 | 潘文贤 | 已完成 |
5.7.2.6 | 1.蓄电池室、油罐室、油处理室等未配备必要的防爆工具 | 1在油处理室、蓄电池室配置防爆用具 | 2012.09.30 | 周淳 | 潘文贤 | |
5.7.2.7 | 1.消防设备配备不全,定期检查或试验不到位 | 1.建立消防设备设施台帐,定期进行检查和试验,保证合格 | 2012.08.10 | 周淳 | 潘文贤 | 已完成 |
5.7.2.8 | 1.机械设备外露转动部分无防护罩 | 1.在机械设备外露转动部分安装防护罩 | 2012.09.30 | 周淳 | 潘文贤 | 已完成 |
5.7.3.1 | 部分阀门手轮开关方向标志及阀位指示不明确 | 1.设备名称、编号、手轮开关方向标志及阀位指示应齐全、清晰、规范 | 2012.08.30 | 周淳 | 潘文贤 | |
5.8.1 | 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 2012.08.10 | 李阳华 | 潘文贤 | |
5.9.1 | 1.未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 1.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等国家标准,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建立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和相关管理制度。 | 2012.08.10 | 谢兴松 | 潘文贤 | |
5.9.2 | 1.未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的; 2.未对重大危险源定期检查检测 | 1.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查、检测 | 2012.08.10 | 谢兴松 | 潘文贤 | |
5.9.3 | 1.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和措施未落实 | 1.落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 | 2012.08.10 | 谢兴松 | 潘文贤 | |
5.10.1.1 | 1.未定期进行职业危害检测; 2.未将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健康档案 | 1.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健康档案 | 2012.08.10 | 梅长城 | 潘文贤 | 已完成 |
5.10.1.2 | 1.生产现场无急救箱 | 1.配急救箱 | 2012.08.10 | 梅长城 | 潘文贤 | |
5.10.2.2 | 1.厂房未设置噪音危害警示标识 | 1.设置噪音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 2012.08.30 | 梅长城 | 潘文贤 | |
5.103.2 | 1.厂房发电机层、水轮机层无噪音提示标识 | 1.厂房发电机层、水轮机层设置噪声提示标志 | 2012.08.30 | 梅长城 | 潘文贤 | |
5.10.4.1 | 1.未按要求进行职业危害申报 | 1.向当地主管部门申报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依法接受其监督。 | 2013.08.30 | 梅长城 | 潘文贤 | |
5.11.2 | 1.未签订应急支援协议 | 1.与当地签订应急支援协议 | 2012.08.10 | 谢兴松 | 潘文贤 | |
5.11.3 | 1.未落实预案备案、评审制度; 2.未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 1.制定完善本单位应急预案; 2.加强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建立预案备案、评审制度,及时修订预案 | 2012.08.30 | 谢兴松 | 潘文贤 | |
5.11.4 | 1.应急平台、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维护管理不满足要求 | 1.建立与有地方互联互通的应急平台体系和移动应急平台; 2.加强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维护管理 | 2012.08.30 | 谢兴松 | 潘文贤 | |
5.11.5 | 1.未按要求组织进行应急管理能力培训; 2.未按要求组织重点岗位员工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 | 1.每年开展一次应急预案培训 2.开展领导和管理人员应急管理能力培训以及重点岗位员工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 | 2012.08.30 | 谢兴松 | 潘文贤 | |
5.11.6 | 1. 应急演练规划内容和演练工作不符合要求,缺少演练记录 | 1.对应急演练活动进行3-5年的整体规划,制定具体的年度应急演练工作计划,在5年内全部演练完毕,有记录 | 2013.08.30 | 谢兴松 | 潘文贤 | |
5.11.7 | 1.未建立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 | 1.建立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采用多种有效途径和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 2012.08.10 | 谢兴松 | 潘文贤 | |
5.12.1 | 1.信息报送存在不及时,未落实责任人 | 1.建立电力安全信息管理制度,落实信息报送责任人 | 2012.08.10 | 周淳 | 潘文贤 | 已完成 |
5.13.1 | 1.未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的管理制度 | 1.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的管理制度 2.制定本企业的安全绩效考评实施细则,并认真贯彻执行。 | 2012.08.10 | 谢兴松 | 潘文贤 | 已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