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都正确的一项( )
A澄( chéng)澈 庇(bì)护 惩(chěng)戒 畏罪潜(qián)逃
B.抽噎(yè) 称(chèng)职 炫(xuàn)耀 杞(qǐ)人忧天
C.哺(pǔ)乳 坍(tān)塌 晕(yūn)眩 骇(hài)人听闻
D.附和(hè) 废墟(xū) 狭隘(ài) 怪诞(dàn)不经
答案 D
解析 A项 chéng,B项 yē、chèn,C项 bǔ。字音题注意将平时所学的字词读音记准,注意区分前后鼻音。
2.填入下列句子中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________,真是遗憾;没见过大海的_______,仍然遗憾;没见过大漠的_______,依旧遗憾;没见过森林的_______,还是遗憾。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A.浩瀚 巍峨 神秘 广袤
B.巍峨 神秘 广袤 浩瀚
C.巍峨 浩瀚 广袤 神秘
D.浩瀚 广袤 巍峨 神秘
答案 C
解析 形容“山高”,用“巍峨”,形容高峻,高大雄伟。形容“海”,用“浩瀚”,广阔的样子,水势广大。形容“大漠”,用“广袤”,译为土地面积广大。形容“森林”,难以探其究竟,用“神秘”。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在新世纪里,我们要刻苦学习,将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学生会采纳并征求了大家对学校文学社的意见。
C.艾青“用嘶哑的喉咙”为黑暗中的祖国呼唤“火把”,他的诗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诗坛巨匠之。
D.近日,“中国唐卡艺术精品展”国内巡展北京展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
答案 D
解析 A项 缺成分,应为“为实现……而奋斗”。B项 语序不当,应为“征求并采纳”。C项 主宾搭配不当,应该去掉“的诗”。
4.下列句子中不该用问号的一项是(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B.难道你认为一场考试的失误就意味着输掉了整个人生吗?
C.生活因有音乐而变得更美好,不是吗?
D.我们要思考怎样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答案 D
解析 陈述语气不用问好奇,改为句号。
5.给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一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任何时候,有整段的时间静静地坐在书斋里,读书,写作,都是不很坏的生活吧,然而,伏案手不释卷地坐久了,写久了,又特别地想出门去散步或旅行,或短足,或远游, 脚蹬一双旅游鞋,身穿一套亮丽、鲜明的轻便服装,满目晴空,_______________,全身会感到特别的轻松与舒畅。
A.漫步湖滨、草地或林间小道,看天、听鸟,投入到自然的怀抱里
B.投入到自然的怀抱里,看天、听鸟,漫步湖滨、草地或林间小道
C.漫步湖滨、草地或林间小道,投入到自然的怀抱里,看天,听鸟
D.看天、听鸟,漫步湖滨、草地或林间小道,投入到自然的怀抱里
答案 D
解析 “满目晴空”和D项“看天”衔接。
6.对《天上的街市》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天上的街市》这首现代诗通过对天上美丽街市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B.“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诗中由“街灯”到“明星”的联想,吸引着读者的视线从人间转到天上。
C.“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诗句描绘了“天上街市”的奇景,诗人用两个“定然”语气肯定,将读者带入美好的现实世界。
D.“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作者运用想象,描绘了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体现着诗人改造现实生活的愿望。
答案 C
解析 并非“现实世界”。
阅读郑振铎的《猫》,回答7~9题。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7.对文中“我”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
A.情绪化极强、多愁善感。
B.发现冤屈无辜后后悔自责,表明其内心善良、严于自省。
C.凭表面现象判断是非,不可取。
D.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答案 A
解析 “我”并非是多愁善感。
8.这段话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
A.议论
B.记叙
C.抒情
D.描写
答案 C
解析 “抒情”是通过一些事情,继而引发的情感抒发。
9.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结尾部分的感叹句强烈地表现了“我”的悔恨和自责。
B.最后一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是自己伤害了无辜的动物,内心充满了内疚和自责。
C.“我的良心受伤了”是因为第三只猫竟然死在了邻居家的屋脊上,我很没面子。
D.我武断地冤枉了第三只猫,使之含冤死去,我觉得水远愧对这类生命,负罪感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所以永不养猫。
答案 C
解析 “我”并非觉得没面子。
阅读《杞人忧天》,回答10~12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仲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因往晓之 晓:告知、开导
B.充塞四虚 四虚:四方
C.若屈伸呼吸 若:如果
D.奈何忧崩坠乎 奈何:为何,为什么
答案 C
解析 若翻译为“你”。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其他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身亡所寄
B.一狼洞其中
C.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D.尊君在不
答案 B
解析 ACD都是通假字,B项的“洞”是名词作动词。
12.下列付文章理解不当的一项( )
A.本文是一篇寓言,这类文章大多短小精悍,语言凝练、形象、集中,围绕着要说明的事理展开。
B.文章嘲讽了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C.寓言中热心肠的“晓知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D.现在,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文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错误的。
答案 D
解析 文中的忧患意识在有些情况下是值得肯定的。
第Ⅱ卷
二、背诵默写(每空一分,共8分)
13、请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
(2)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
(5)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7)《诫子书》中为了强调学习时要心境清净,精力集中,从反面展现了好高鹜远、浮躁不专的坏处,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自古逢秋悲寂寥(2)巴山夜雨涨秋池(3)僵卧孤村不自哀(4)终古高云簇此城(5)江春入旧年(6)正是江南好风景(7)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解析 注意易错字,如“寂寥”“涨”等。
三、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16题。(6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②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注释】①俟:等待②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指隐蔽。
1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__________(2)闻群犬呜鸣作怒声 闻:_________
答案 (1)原来,原来的。(2)听到,听见。
解析 注意课本文言文重点字词的解释。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2分)
_________ 答案 狼本性凶恶,确实是没有诬陷它们啊!
解析 注意重点词“信”“哉”的翻译。
16.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我们从中获得什么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阴险,狡猾,奸诈②启示: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不能被狼的表象蒙蔽,对待像狼那样的人要时刻提高警惕,不能心存幻想,要奋起斗争,除恶务尽。
四、阅读徐光惠的《开在心里的橘子花》,回答17~20题(12分)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裝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的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架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夭,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橋子遭了虫害,
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辫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年04月19日(有删改)
17.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暗示文章主旨,包含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激,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线索,并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 这道题考我们的是关于标题的作用,我们要知道题目可以是全文的线索,涵盖文章内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暗示主题,再结合内容去说即可。
18.从记叙顺序角度看,去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两段运用倒叙手法;交待发现橘林的过程,自然引出下文;有悬念效果。
解析 这道题其实考我们的是记叙顺序及其作用,很明显前两段是倒叙手法,作用是为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从而自然而然引出下文。
19.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天”的含义?(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于我来说,橘子花的香味使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它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解析 这道题考我们的是哲理性语句分析,需要思考句子当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也就是最后要落地中心上。
2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二项是( )( )(4分)
A.选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第③段中“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一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写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憧憬。
C.阅读第③④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的淳朴和家庭的温馨和睦。
D.第⑤段中“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是景物描写,生动写出了橘子熟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看到满树红橘子的喜悦心情。
E.第②段中“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此句中的叠词虽形象地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但是却显得语言啰嗦而拖沓了。
答案 BE
解析 B项中没有比喻的修辞手法,E选项中“但是却显得语言啰嗦而拖沓了”说法错误。
五、综合性学习(3分)
学校开展“热爱体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教育部将重点发展校园足球
(2014年8月1日《新京报》) 【材料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
(2014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力克韩国,中国女足连胜收官
(2016年1月27日《天津日报》) 【材料四】足球进校园有了第一课,一周一节足球课成现实
(2015年3月4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五】中小学足球课本将试点,足球进校园将有本可依
(2015年4月20日《人民日报》)【材料六】校学生会调查全校同学课余运动情况,下面是相关调查数据的统计表。
21.材料一~材料五,分别是五则新闻的标题,其中不符合“校园足球工作”这一主题的是___________(1分)
答案 材料三
解析 材料三和校园足球工作没有关系。
22.请结合材料六的表格,用简洁条理的语言说明统计结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课余活动以运动为主的人很少,半数以上学生运动时间不足20分钟或不运动。
解析 关于表格类的材料题我们要横向和纵向综合分析写出答案。
六、名著阅读(7分)
23.下列说法与鲁迅《朝花夕拾》一书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1分)
A.阿长是鲁迅家中保姆,她没有文化,迷信甚至有些粗俗,但她朴实、善良、诚恳是作者心中可敬的长妈妈。
B.藤野先生是深受鲁迅敬爱的异国恩师。
C.鲁迅放弃学医是因为他发现在日本无法接受到最好的西医教育,不能实现自己治病救人的理想。
D.看五猖会本是童年鲁迅难得一遇的盛事,却因为父亲逼迫背诵《鉴略》而变得十分扫兴甚至痛苦。
答案 C
解析 鲁迅弃医从文,是为了用文字的力量唤醒人们的思想。
24.阅读《西游记》回答下列问题。(6分)
①《西游记》作者是明代_________,是长篇章回体小说,全书共100回,是神怪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____________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的_________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师徒四人____________的故事。(4分)
答案 吴承恩 大闹天宫 唐僧 西天取经
解析 这道题考查我们的是名著最基本的文学常识,需要学生们做好积累。
②《西游记》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被孙悟空直接打死的妖魔鬼怪并不多,被太上老君、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收走的倒是不少。请谈谈你对这个现象的看法。(2分)
答案 示例角度:佛法感化,慈悲为怀的体现,妖魔鬼怪大多为这些人的前门徒或部下等,有官官相护之嫌疑,体现了佛法无边给人以改过自新,诚心向善的机会。
解析 从这几个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七、作文(40分)
25.小作文:(10分)
天津的小吃名满天下。如崩豆张、水爆肚、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煎饼果子、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芝兰斋糕干、津味嘎巴菜……
请你写一段话,向外地游客介绍一种天津小吃,使他们爱上天津小吃。可以介绍小吃的色香味形,也可以介绍小吃的食用方法,还可以介绍小吃的制作。(字数:100-150之间)
解析 这是比较新的一种作文类型,原来没有特别要求过说明文的写作,但是近两年对于孩子语文能力的考查越来越高。这道题的要求是可以介绍小吃的色香味形,也可以介绍小吃的食用方法,还可以介绍小吃的制作,切忌写成记叙文,而是要以一种说明的语言按照一定的介绍顺序,比方说从整体到局部,从里到外,从上到下这种来去介绍,要注意说明方式的使用。
26.大作文:(30分)
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我们正处于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科技。比如轻薄细软的保暖衣,家里清理房屋的扫地机器人,学校里的“科技小发明”展上的众多小发明,依靠VR虛拟现实技术的实验室,供学生演练书法的交互式数字临摹台;在社会上可以看到无人便利店现身于商场,天津科技馆里世界一流的数字式电子天象仪,高铁入闸口的人脸识别技术完成乘客验票……
这些科技成果,还有在生活中你获得的科学知识,一定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请以“身边的科技打动了我”为题目,写成一篇作文。
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600字左右。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等。
解析 这次的作文题目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它突破了之前情感类和成长类的作文范围,需要我们另辟蹊径来去思考。首先审题,题目当中重要的词是身边的科技、打动我,身边的科技都有哪些呢?阅读材料不难发现,材料中有一些例子,比如轻薄细软的保暖衣,家里清理房屋的扫地机器人,学校里的“科技小发明”展上的众多小发明,依靠VR虛拟现实技术的实验室,供学生演练书法的交互式数字临摹台;在社会上可以看到无人便利店现身于商场,天津科技馆里世界一流的数字式电子天象仪,高铁入闸口的人脸识别技术完成乘客验票,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那么写作的重点要放在哪呢?就是这些科技带给我们的便捷,触动过内心的事件,或者是科技生活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