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及设计》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3分,共12分。)
1.语言教育活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及设计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在幼儿园中对学前儿童语言进行训练和教育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外部言语: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过程。有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两种形式,又分为对话和独白两种形式。
3.谈话:谈话活动是以对话形式进行的言语交往,即以提出问题及回答问题的方式,发展儿童的对话能力。
4.绕口令:也叫“急口令”“拗口令”。它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语言游戏。绕口令把声,韵、调容易混同的字,组成反复、重叠、绕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而准确地念出来。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1.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要落实到每个儿童身上,必须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答:第一,如何将高层次目标准确地转化为低层次目标;
第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如何把握各个层次教育目标的内涵以及相互关系;
第三,教师如何根据目标来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方法,从而确保目标的实现。
2.婴儿期语言的发展包括哪几个阶段?
答:1.单词句阶段(1——1岁半)。
2.简单句阶段(1岁半——两岁)
3.复合句阶段(2——3岁)
3.幼儿园开展语言教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面向全体儿童。
2.发挥儿童学习语言的主体性。
3.加强语言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的联系。
4.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儿童。
4.怎样设计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
答:1.阅读前准备性活动。
2.儿童自由阅读。
3.师生共同阅读。
4.儿童讲述阅读的主要内容。
5.幼儿园讲述活动有哪些类型?
答: 1.看图讲述。
2.生活经验讲述。
3.情境表演讲述。
4.实物讲述。
5.拼图讲述。
6.剪影讲述。
7.绘图讲述。
6.怎样设计儿童诗歌散文学习活动?
答:1.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2.创设情境为引出诗歌、散文作铺垫。
3.初步理解诗歌、散文的含义。
4.深入理解诗歌、散文的内涵。
5.迁移诗歌、散文的内容。
三、论述题(共15分)
1.举例说明幼儿园开展语言教育活动的途径。
答:1.在日常交往中指导儿童学习语言。
2.通过常规主题活动发展儿童的语言。
3.通过区域活动发展儿童的交往语言。
4.通过听说游戏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
5.通过语言教育活动促进儿童语言发展。
6.通过其他教育活动发展儿童的语言。
四、设计题(共25分)
1. 设计一个中班的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仿编儿歌)
| 年龄班:中班 活动名称:仿编儿歌《吹泡泡》 活动目标: 1.在玩吹泡泡游戏的基础上,创编出儿歌的内容。 2.能积极地想象,体验创编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名幼儿一套吹泡泡的玩具。 活动过程: 1.玩吹泡泡游戏,引导儿童仔细观察。 教师先做吹泡泡游戏的示范,然后每名幼儿一套玩具,自由地玩吹泡泡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巡回向幼儿提问:“你玩什么呢?”、“吹出的泡泡怎么样?轻轻地吹泡泡怎么样?”、“慢慢地吹泡泡怎么样?”、“吹出的泡泡像什么?泡泡是是颜色的?”等。 2.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儿歌。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玩了吹泡泡的游戏,下面我们根据吹泡泡的游戏来编一首儿歌。” 提问:“你们刚才玩的是什么游戏?” “吹出泡泡怎么样?” “轻轻吹得泡泡怎么样?” “慢慢吹的泡泡怎么样?” “吹出的泡泡像什么?” “泡泡是什么颜色?” “是谁在吹泡泡?” “小朋友们吹泡泡时高兴得怎么样?” 3.朗诵编好的儿歌。 教师引导幼儿朗诵编好的儿歌。 4.给儿歌起名字。 教师引导幼儿给编好的儿歌起名字。 5.教师引导幼儿边玩吹泡泡的游戏,边朗诵创编的儿歌。 附儿歌:《吹泡泡》 吹泡泡,吹泡泡,吹出泡泡一串串。 轻轻吹个小泡泡,慢慢吹个大泡泡。 像气球,像葡萄,五颜六色随风飘。 你来吹,我来吹,小朋友们拍手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