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有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古代雅典政治制度演变的正确顺序是
A.民主制——共和制 B.君主制——民主制
C.贵族制——民主制——帝制 D.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2. 梭伦改革的目的是
A.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 B.给予平民足够的政治权利
C.削弱贵族势力 D.消除氏族制度的残余
3. 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基础的是
A.梭伦 B.伯利克里 C.庇西特拉图 D.克里斯梯尼
4.“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材料描述的改革是
A. 孝文帝改革 B.1861年改革 C.梭伦改革 D. 明治维新
5.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加以的改革是
A.战国商鞅变法 B.汉武帝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宋代王安石变法
6. 商鞅变法措施中在社会经济方面对后世影响最为深刻的是
A.废除井田制 B.奖励耕战制度 C.重农抑商 D.建立县制
7.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缓和了阶级矛盾和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 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
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
B.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C.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
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
9. 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
A.加强训练 B.整顿吏治
C.官僚 D.改革科举制度
10. 近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这里的“灭弄权之骁骑”是指
A.消灭了马木路克集团 B.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C.击退了英法殖民者的侵略 D.了开罗人民的三次
11. 史学家认为中国的洋务运动和埃及的阿里改革客观上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都进行了政治制度的改革 B.都引进了西方机器大生产
C.都创办了近代新式 D.都开创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先河
12. 16世纪欧洲掀起了一场反对大规模的宗教改革运动,其矛头直指
A.东正教 B.教 C.天主教 D.佛教
13.“……因为赎买了士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这一变化对历史最深远的影响是
A.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缓和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D.使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14.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相对薄弱
B.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阶层更具有号召力
C.封建统治异常稳定
D.中、下级武士已经演化为资产阶级
15.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派进行改革
B.废藩置县,建立了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
C.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
D.改革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
16.日本是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日本近代天皇制度政治标志的是
A.幕府统治被推翻 B.明治维新开始
C.自由民权运动掀起 D.《大日本帝国》颁布
17.维新变法运动时期,湖南积极响应新政,不包括
A.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 B.开办时务学堂,培养维新人才
C.设立南学会倡言变法 D.邀请梁启超主笔《时务报》
18. 下列和改革中,有利于统一国内市场的是
①美国南北战争 ②1861年改革
③德意志的三次王朝战争 ④日本推翻幕府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 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20. 如果你是美国公民,你投票赞成华盛顿为美国历史上最受尊敬总统的理由是
A.他的名字与本国首都名字一致
B.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
C.他起草了《宣言》
D.他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21.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拿破仑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A.强化君主制度,此后俄德意均保留君主制
B.重创势力,使它向西扩张受到遏制
C.以武力及法典推广法国大的观念
D.刺激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提供了重要条件
22.“因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所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是正义的。”这个“前提→结论”式推理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
A.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C.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D.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23.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她能做的事情有
①代表国家对外宣战、媾和 ②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③决定英国的重大 ④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4. 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欧美资产阶级时代的杰出代表,有着诸多相同之处 ①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 ②走上道路 ③主持政局时制定行之有效的内外措施 ④反对封建制度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25.“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是孙中山的一句名言。孙中山自己也一直是不断超越自己,紧跟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的。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甲午战争爆发后,抛弃改良幻想,走上反清道路
B.同盟会成立时,把原兴中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斗争纲领发展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
C.辞去临时大总统,让位于给袁世凯
D.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26.孙中山病逝后,蔡元培曾作挽联祭奠:“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之局;……”挽联所肯定孙中山的主要功绩是
A.创建中国同盟会 B.推翻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制度
C.组织发动“二次” D.积极领导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
27.下列有关法国思想家卢梭的阐述,错误的是
A.平等的社会是卢梭追求的首要目标,平等主要是指法律上和经济上的平等
B.卢梭是社会契约论的集大成者,被誉为“法国大的灵魂”
C.卢梭和当时大多数的启蒙思想家一样都赞同君主立宪制
D.卢梭的政治思想影响了中国的戊戌变法和辛亥
28.《宣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宣言’”,主要是因为它
A.最早阐明天赋的政治纲领 B.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C.是争取民族战争的旗帜 D.与法国《宣言》的目标一样
29.下列哪一部纲领文件,既宣布废除封建制度,又确立资本主义原则,且基本上实现了的目的
A.《宣言》 B.《权利法案》 C.《1787年》 D.《宣言》
30.在《临时约法》制定前后,孙中山为首的党人对中华的政体形式作出了重大改动,由最初预想的总统制转变为责任内阁制,进行这一改动的主要的原因是
A.党人进行政权建设的经验不足 B.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
C.清的阻挠 D.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31.“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为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们之间成立,当任何一种形式的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时,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就是我们殖民地人民过去一向忍耐,而现在却必须改变原来那种的原因。”引文的出处及理论依据分别是
A.《宣言》、《社会契约沦》 B.《权利法案》、《论法的精神》
C.《宣言》、《论法的精神》 D.《宣言》、《社会契约论》
32.“谁不知道,教会领导下的欧洲,一切学问和知识也都发达!因为谁是最渊博的哲学家、最流行的演说家、最伟大的文学家,还不是那班人说了算!”“那班人”是指
A.中世纪的教神学家 B.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宗教改革时代的新教教士
33.17—18世纪,欧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各国资产阶级过程中普遍具有的本质特征是
A.推翻了君主制度 B.彻底解决了土地问题
C.向法制国家过度 D.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34.学者余秋雨曾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的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A.法国共和政体 B.美国民主共和制 C.英国君主立宪制 D.德国君主立宪制
35.热月政变后,巴黎街头已听不见“公民”与“女公民”的称呼,彼此称“先生”、“夫人”或“小姐”;人们不再吃“平等面包”,“广场”改称“协和广场”。这些变化说明当时的法国
A.社会秩序趋于常态 B.经济生活恢复正常
C.王党势力重新抬头 D.男女社会地位平等
36.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你认为该说法
A.正确,说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讲出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C.不妥,三者之间不是单向制约的关系
D.不妥,三者之间是相互交错的关系
37.“要想当议员,就得有30个美元。这么说吧,我有一头驴,它值30个美元,那我就可以被选为议员了,一年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是我,还是驴?”富兰克林这番话,说明他认为美国后忽视了
A.白人的利益 B.黑人的利益 C.穷人的利益 D.议员的利益
38.某高中学生的论文把英国“光荣”、美国1787年、法国1875年“一票共和”、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资产阶级在欧洲的扩展
B.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走向世界的英国政治发展模式
39.“人类之得以为人,不至永沦奴籍者,非法兰西人之赐而谁耶?”这是陈独秀对下列哪一文选的称赞
A.《权利法案》 B.《宣言》 C.《宣言》 D.《大宪章》
40.近代时期,英国代议制民主政体建立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主要是
①促使英国进入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②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 ③对于欧洲和北美地区许多国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④也影响了英国在海外殖民地等国家或地区的政治文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1.华盛顿认为“新至少有一点可取之处,就是采取了比人类迄今所建立的任何所采取的还要多的防范和其他难以逾越的措施,以防止走向。”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
A.总统由选举产生 B.立法、司法、行政权分立且互相制约
C.地方分权 D.可以通过修正案弥补的不足
42. 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柞油两厂。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
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
D.维新变法运动彻底了人们的思想
43. 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
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工业资本家逐渐加入政权中心
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44. 在德意志帝国,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
A. 具有浓厚的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 君权至上和君主
C. 德意志帝国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D. 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
45.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17~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这样频繁地更换在各国中实属罕见,其内在的社会根源在于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封建残余势力和共和派斗争激烈,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46.历史学家评论某一政权,指出:“他的帝国实为新、旧秩序的混合。一方面,他改变国家的社会与经济结构、保留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是新秩序的保卫者;另一方面,他虽号称之子,实为开明的精神后裔,忽略主权在民而行绝对君权,强调平等而不重视自由,注重秩序与阶级。”评论中的“他”是指何人
A.建立法兰西帝国的拿破仑
B.英国资产阶级中的克伦威尔
C.背叛而称帝的袁世凯
D.美国战争中的华盛顿
47.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利,反对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
A.背离了美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48.《大日本帝国》的颁布标志着
A.日本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B.日本上层建筑领域已经迈入了资产阶级代议制门槛
C.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D.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49.政党政治是议会和选举制度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西方民主政治运行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政党政治的本质而言,代表着
A.某些财团的利益
B.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C.谁支持就代表谁的利益
D.私有选民的利益
50.在相对和平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的开展,生产力迅速提高,也使资产阶级认识到“能在一定程度上起社会安全阀”的重要。这社会“安全阀”是
A.健全资本主义法律
B.扩大政治民主
C.给所有男子普选权
D.实行三权分立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25分)
二、非选择题(51题11分,52题14分,共计25分)
5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扣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年11月25日)
请回答:
(I)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
5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伦威尔的国内的一切主要原则都包括在他小小的对开本的法令手册中,其中有极少数是关于延长已到期的法案,其他的是根据个人或地方的请求而制定的。其中,有一条法令是释放贫穷的犯人,另一条是编纂有关维修大路的法律,还有三条是关于重建财政制度的。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关爱尔兰和苏格兰殖民地以及完成将三国联合起来的问题,这是长期议会遗留下来未得到解决的问题。但是护国公的国内中没有哪一条像修改法律、改良风俗和重建国教这三方面的法令制定得那样清楚明确。
材料二 克伦威尔的对外是以达到下列三项目标为指导方针而制定的:第一,使清教能保存下来并得到发展;第二,能维护和扩展英国的贸易;第三,防止斯图亚特王朝在国外的援助下复辟。在他看来,英国在欧洲的使命是和英国在物质上的强大、政治上的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表面上他似乎犹豫不决,但实际上他一直在执著地追求上述三项目标的实现。
材料三 他(克伦威尔)在许多方面是“一个优秀人物,甚至是一个卓越的天才”,然而他却是“靠着欺骗和暴行才使他成为国家第一把手的。”他是一个“勇敢的坏人”。因为他既有那么多的受到咒骂、应入地狱的罪恶,又有些引起若干人长期怀念的美德。
——以上三则材料均选自[英]查尔斯·弗思《克伦威尔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对内的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克伦威尔为完成对外的三项目标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你如何认识“他既有那么多的受到咒骂、应入地狱的罪恶,又有些引起若干人长期怀念的美德”?(6分)
河北正定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第2次考试
历史答案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 答案 | D | A | A | A | D | A | D | C | B | A | B | C | B |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 答案 | A | D | D | D | C | B | D | C | A | A | C | C | B |
| 题号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 答案 | C | A | D | D | D | A | C | C | A | C | C | B | B |
| 题号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 答案 | D | B | A | C | A | C | A | B | B | B | B |
(2)措施:废藩置县,建立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实现四民平等。(6分)
52. (1)以法令形式制定对内;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4分)
(2)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荷兰,扩大英国的海外贸易;远征爱尔兰、苏格兰,打击封建复辟势力,维护清教徒利益。(4分)
(3)克伦威尔作为杰出的资产阶级领袖,在推翻封建君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他建立起的军事统治,又制约了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