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序排列正确的是( )
(1)瞬间,大圆盘的边缘,透出一线光亮。
(2)月亮失去了银白色的光泽,变成古铜色的大圆盘,悬挂在宝蓝色的天幕上。
(3)渐渐的,渐渐的,月亮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似乎比先前更明亮,更皎洁。
(4)为了看月食,人们站在房前的空地上等待着。
(5)八点十七分,一派壮丽的景象,呈现在人们眼前。
(6)周围的繁星闪烁,像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夜明珠,发出青白色的光。
A.(4)(6)(5)(2)(1)(3) B.(4)(5)(2)(6)(1)(3)
C.(4)(5)(6)(2)(3)(1) D.(4)(5)(6)(3)(2)(1)
2.下列问句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B.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C.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
D.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
3.下列加点字与“这段时光不好挨”中的“挨”读音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把书挨着次序放好 B.我累极了,好不容易挨过了这个下午
C.学生一个挨一个地走进教室 D.他舍不得走,挨到第二天才动身
4.下列字词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哲理 幅度 坚难 座无虚席
B.喧哗 冒险 堂皇 狂风暴雨
C.英俊 附庸 薄弱 养尊处优
D.机敏 附和 精羡 惊心动魄
5.下列句子中人物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小风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郁闷,小海劝他说:“不是每个人都是学习的料,你就看开一点吧!”
B.交警对正要闯红灯的行人说:“请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C.护士对候诊的患者们说:“我叫到谁,谁进去,没叫到的都老实待着!”
D.司机对刚上车的老人说:“老头儿,赶紧找个座位坐下。你摔了,我可不负责!”
二、填空题
6.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 )那是一个星期天( )从早晨到下午( )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
(2)起床( )刷牙( )吃饭( )那是个春天的早晨( )阳光明媚( )
(3)我听见母亲在说( )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 )噢( )对不起( )噢( )对不起( )
7.我会写反义词。
原谅——( ) 惆怅——( ) 惊惶——( )
消逝——( ) 荒凉——( )
三、语言表达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让中国古典诗词又一次俘获了大家的心。我们学校将于12月17日在阶梯教室举行“青春校园赛诗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8.请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设计一则宣传标语,体现“青春”“诗歌”两个关键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
9.活动委员会让你邀请语文组的王君老师做评委,当你面对王老师,该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假设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开场白,保持内容和句式的一致。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中国古典诗词是跳动的音符,谱写婉转悠扬的旋律;是______,_______;是飘逸的花朵,洒下滋润甜美的甘露。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殿堂。欢迎大家来到“青春校园赛诗会”!
11.根据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独寂寞的我在家里整整一天等待着妈妈带我出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只好一声不吭地站在妈妈旁边看她洗衣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史铁生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情?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翻箱倒柜:___________________
缥缈: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文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A.动作描写 B.心理描写 C.语言描写
14.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明白了什么?表现出“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头了。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觉得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不记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7.选段出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___
18.仔细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盼着什么?这里是怎样写出“盼”的心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
(2)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这个片段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选段说说作者在表达真情实感上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
1.B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2.D
【详解】考查问句的辨析。
疑问句:是问一些事情的,表达的内容并不是陈述,所以是不确定的。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
设问句: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A.句中只有问,没有答案,所以是一般疑问句。
B.句中只有问,没有答案,所以是一般疑问句。
C.句中只有问,没有答案,所以是一般疑问句。
D.问中有答,疑问的句式含有肯定的意思。买菜回来就走。所以此句是反问句。
3.B
【详解】这道题考查“挨”的字音和字义。解答这道题,首先要理解题干中的“挨”。这句话中的“挨”读ái,意思是困难地度过(岁月)。A、C两项读āi;D项读ái,但意思是“拖延”,只有B项的字音与字义与题干中的“挨”相同,所以选B。
4.A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
A.坚难——艰难
5.B
【详解】考查语言表达要得体,平日要加强积累与运用。
A.劝语暗含贬损,语意与目的不符。
C.护士的语言过于生硬,命令语言不够得体。
D.对老人不够尊重。
6. 。 , , 。 , , , , 。 , :“ , , , ……”
【详解】本题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常见的点号有七种:句号、问号、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常见的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
(1)“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一句话说完加句号。“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一句话说完加句号,中间的停顿加逗号。
(2)“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一句话说完加句号,中间的停顿加逗号。
(3)“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在引语前,后面加冒号,说的话加引号,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加逗号,“对不起……”表示后面的话未说完,加引号。
7. 憎恨 舒畅 镇定 浮现 繁华
【详解】本题考查了写反义词的能力。做本题的时候,首先应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意思写反义词。
“原谅”的意思是:对人的疏忽、过失或错误宽恕谅解,不加责备或惩罚。与之意思相反的词语就是“憎恨”。
“惆怅”的意思是: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与之意思相反的词语就是“舒畅”。
“惊惶”的意思是:惊慌。与之意思相反的词语就是“镇定”。
“消逝”的意思是:消失。与之意思相反的词语就是“浮现”。
“荒凉”的意思是:人烟少,冷清。与之意思相反的词语就是“繁华”。
8.示例:诗歌沟通你我,青春成就梦想。
9.示例:王老师,您好!“青春校园赛诗会”将于12月17日在学校阶梯教室举行,我们想请您来做评委,您有时间吗?
10. 示例:神奇的画笔 描绘绚丽梦幻的色彩
11. 走吧,您说了买菜回来就走的。 我等待着妈妈带我出去。 我不得不一声不吭地站在妈妈旁边看她洗衣服。 《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史铁生。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写句子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正确完成反问句改陈述句,缩句,该双重否定句和修改病句等练习。
第一小题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一改标点,将问号改成句号;二是去掉反问词和反问语气词,三是将否定变肯定或将肯定变否定。最后检查句子是否通顺,要确保句子意思不变。
第二小题根据缩句原则,去掉“的”“地”前面的修饰词,谓语动词后紧跟的“着”“了”“过”不能删,最终留下主谓宾的中心词即可。
第三小题将“只好”换成双重否定词“不得不”即可。
第四小题的病因是重复累赘,“的作者”和“写的”重复,去掉“写的”。
12. 翻找箱子、柜子里自己需要的东西。 光线开始若隐若现。
13.B
14.“我”等待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焦虑,以及母亲劳碌的情形。
15.“我”明白了母亲是不会带“我”出去的。表现出“我”失望、沮丧的心情。
16.文中的这位母亲像大多数的母亲一样,为生活而操劳,难免疏忽了孩子的感受,她答应了带孩子出去玩,但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她的无奈令人心酸,她对孩子的爱又令人感动。
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识记。
翻箱倒柜:把箱子、柜子都翻倒过来。形容彻底搜寻查看。也作“翻箱倒箧”。
在“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中,“翻箱倒柜”的意思是翻找箱子、柜子里自己需要的东西。
缥缈:高远隐约,若隐若现的样子。
在“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知道“缥缈”的意思是光线开始若隐若现。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的分析与理解。
结合文段的内容进行分析,结合整段文字的描写,发现没有双引号,可以得知这些是人物的想法,并没有说出口。以及第二段的“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中的“想”可以得出运用的描写手法是心理描写。
1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内容进行概括,根据时间:母亲买菜回来、地点:家里、人物:母亲和“我”以及事件的起因:母亲答应带“我”出去、经过:母亲一直有事情要忙,“我”一直在等待和结果:“我”明白了母亲不会带我出去了 。写出选文的主要内容。本段文字中的主要内容是写“我”等待的焦虑,以及母亲劳碌的情形。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对句子的分析能力。
本文主要写主人公等待妈妈带自己出去,但是天慢慢黑了,妈妈也没有带“我”出去,表现主人公失望的心情。
第二段的最后“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这里运用了环境描写,通过太阳光线的变化由强变弱,暗示主人公的心情,从希望到失望,体现了主人公失望的心情。
16.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
通过选文中的“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知道母亲是一位忙碌的母亲。
通过第二段的“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知道母亲是想要陪“我”出去的。
结合原文中对母亲形象的分析和理解,母亲想要带孩子出去玩,但是她又经常被一些琐事而牵绊,不能实现对孩子的承诺,这是一种非常无奈的心酸,也可以看出她对孩子深沉的爱。
17. 那个星期天 史铁生
18. 我盼着母亲快点儿洗完衣服好带我出去。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现我“盼”的心情。 失望、沮丧的心情。作者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音,这是借助环境描写来衬托“我”希望落空后的孤独、悲伤的心情。
19.①通过神态、动作心里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真情实感。②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作者的心情。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出处及作者的识记。
阅读文段可知,该选文出自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
18.本文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1)结合课文《那个星期天》中的内容及选文中“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头了。”分析可知,“我”盼着母亲快点儿洗完衣服好带我出去。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这段话中,“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运用了动作描写;“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运用了心理描写,这些描写手法的运用表现了我“盼”的心情。
(2)结合文中“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分析可知,“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这个片段表现了“我”失望、沮丧的心情。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这段话中,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音,这是借助环境描写来衬托“我”希望落空后的孤独、悲伤的心情。
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中“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等内容分析可知,文段通过神态、动作心里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真情实感。
结合文中“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分析可知,该段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作者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