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下学期 授课教师
蒲 雁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名
课时 10月20日 10月21日 10月22日
教学课题 吸氧法
2
授课
时间 7~8节 7~8节 7~8节
授课对象
2009级护理专业
班级
09级涉护
1~4班
09级护 33~35班
09涉护5~6 助产1~2班
目的要求
1、 掌握氧疗法的概念。
2、 掌握缺氧分类及程度。
3、 掌握氧疗的适应症及种类。
4、 掌握鼻导管给氧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5、 了解供氧装置。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氧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法与学法 讲述、讨论、分析 理解、记忆
课型
理论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 内容 与 时间 分配
1、案例导课 5 min
2、氧疗法的概念 ※ 10 min
3、缺氧分类及程度 ※ 20 min
4、氧疗的适应症及种类 ※ 10 min
5、供氧装置 10 min
6、鼻导管给氧法 ※ 20 min
7、观看电教片 10 min
8、课后小结 5 min
复习 思考题 1. 鼻导管给氧法的注意事项? 2. 氧疗的副作用有哪些?
参考资料
李小萍主编.基础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
李小寒、尚少梅主编.基础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
自评
【复习提问复习提问】】
1.什么是潮式呼吸?发生原理是什么?
2.吸痰法的注意事项包括什么? 【【导课导课】】
缺氧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患者缺氧表现为:呼吸困难、脉搏增快、面色发绀、甚至是神志的改变。纠正和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也是临床护士所必须掌握的操作技术,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或患者极度缺氧时,需要迅速为患者改善缺氧症状。那么,哪些疾病会引起患者缺氧哪些疾病会引起患者缺氧??发生缺氧后如何帮助患者纠正和改善发生缺氧后如何帮助患者纠正和改善??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知识:吸氧法吸氧法吸氧法。
展示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氧疗法的概念
2、缺氧分类及程度
3、氧疗的适应症及种类
4、供氧装置
5、鼻导管给氧法
第八章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五、吸氧法吸氧法
氧疗法氧疗法::※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缺氧的分类※
1.低张性缺氧低张性缺氧 是由于吸入气体中氧分压过低、肺通气障碍、静脉血分流入动脉引起。血气分析为动脉血氧分压(PaO 2)降低、血氧含量(CaO 2)减少,
组织供氧不足。常见于高山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氧疗对低张性缺氧疗效最好。
2.血液性缺氧血液性缺氧 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造成血氧含量降低。血气分析可见CaO 2降低,PaO 2一般正常。常见于贫血、一氧化碳中毒、高铁血红蛋白症等。
3.循环性缺氧循环性缺氧 是由于动脉血灌注不足和静脉回流障碍,组织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缺氧。血气分析PaO 2、SaO 2、CaO 2 一般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加。常见于休克、心力衰竭、大动脉栓塞。
4.组织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是由于组织细胞利用氧异常所致。动脉血气分析PaO 2、SaO 2、CaO 2正常,而静脉血气分析PaO 2、SaO 2、CaO 2高于正常,常见于氰化物中毒等。
(二)缺氧程度缺氧程度 ※
对缺氧程度的判断,除临床表现外,主要根据患者PaO 2和SaO 2确定。 1.1.轻度低氧血症轻度低氧血症轻度低氧血症 PaO 2在50~70 mmHg ,PaCO 2>50 mmHg,95%<SaO 2>80%,无明显发绀,一般不需要氧气吸入。如有呼吸困难,可给予低流量、低浓度(氧流量1~2升/分)吸氧。
2.中度低氧血症中度低氧血症 PaO 2在35~50mmHg ,PaCO 2>70 mmHg ,SaO 260%~80%,有发绀、呼吸困难,需氧疗。
3.重度重度低氧血症低氧血症低氧血症 Pa O 2<35mmHg,PaCO 2>90 mmHg,SaO2<60%,有显著发绀、呼吸极度困难、出现三凹征,是氧气吸入的绝对适应症。
(三)给氧标准与适应证※
1.1.给氧标准给氧标准给氧标准 血气分析是给氧的最可靠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 2)正常值为80~100 mmHg,当PaO 2<50mmHg 时,应给予吸氧。根据缺氧程度决定给氧浓度,一般分为三种:①低浓度给氧,吸入氧浓度低于35﹪;②中等浓度给氧,吸入氧浓度为35~60﹪;③高浓度给氧,吸入氧浓度高于60﹪。流量表上可直接显示每分钟氧气流出量,操作时可将氧浓度换算成氧流量,公式为:
吸氧浓度(%)= 21+4×氧流量(L/min)
氧气筒内氧气可供应时间计算公式:
氧气筒内氧气可供应时间(h)=min
60min)//1/522×××L cm Kg L cm Kg 氧气流量()氧气筒容积()(—压力表压力
1 kg/cm 2
≈0.1Mpa ,1 kg/ cm 2
相当于1个大气压。
2.2.氧疗适应证氧疗适应证※
(1)肺活量减少者:如哮喘、气胸、支气管肺炎等呼吸系统疾患的患者。 (2)因心肺功能不全使肺部充血致呼吸困难者:如心力衰竭患者。 (3)各种中毒所致的呼吸困难:如CO 中毒、麻醉剂中毒、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患者。
(4)昏迷患者:如颅脑损伤患者。
(5)其他:某些患者手术前后、出血性休克、产妇分娩产程过长或胎儿窘迫者。
(四)供氧装置供氧装置
1.氧气筒及氧气表装置氧气筒及氧气表装置((见图)
氧气筒及氧气表氧气筒及氧气表
2.管道氧气装置管道氧气装置((中心供氧装置中心供氧装置)) 医院氧气集中由供应站负责供给,设管道通至各病区床单位、门诊、急诊等用氧区。供应站有总开关控制,各用氧单位配备氧气流量表,使用氧气时将流量表插入插座与中心供氧系统相连接即可使用(14-17)。此法快速、方便。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医院。
中心给氧中心给氧
中心给氧
(五)常用氧疗方法
鼻导管给氧法 有单侧和双侧鼻导管给氧两种方法。单侧鼻导管给氧法:1.鼻导管给氧法
将鼻导管从患者一侧鼻腔插入鼻咽部(鼻尖至耳垂的2/3)吸入氧气的方法。此法节省氧气,但长时间吸氧,可刺激鼻腔黏膜,患者感觉不适。双侧鼻导管给氧法:将鼻导管插入两侧鼻腔约1cm吸入氧气的方法。此法患者无不适,是目前临床常用的给氧方法之一。
双侧鼻导管给氧
单侧鼻导管插管长度双侧鼻导管给氧
鼻导管给氧
鼻导管给氧
2.鼻塞法
鼻塞法 鼻塞是一种塑料制成的球状物,使用时将鼻塞塞入鼻前庭内给氧,两侧鼻孔可交替使用。此法刺激性小,适应于需要长时间给氧的患者。是目前临床常用的给氧方法之一。
3.面罩法
面罩法 将面罩置于患者的口鼻部,用松紧带固定在后脑上,将氧气导管连接在氧气进口处,氧气自下端输入,呼出的气体从面罩两侧孔排出。氧流量为6~8L/min。可用于病情较重、氧分压明显下降,且口鼻腔均能吸入氧气者。
给氧面罩
给氧面罩
鼻塞给氧
鼻塞给氧
给氧面罩
头罩法 将患者头部置于头罩里,罩面上有多个小孔,将氧气导管接于4.头罩法
头罩的进气孔上,根据病情调节流量,保持罩内一定的氧浓度、湿度和温度(图14-21)。头罩与颈部之间要保持适当的空隙,防止二氧化碳重复吸入。此法主要用于婴幼儿。
氧气枕法 氧气枕是一长方形橡胶枕,枕的一角有一橡胶管与湿化瓶相5.氧气枕法
连,有调节器可调节氧流量(图14-22)。使用时将充满氧气的氧气枕枕于患者
头下。此法可用于家庭氧疗、危重患者的转运途中。
头罩给氧头罩给氧 氧气枕给氧氧气枕给氧氧气枕给氧
6.家庭供氧方法家庭供氧方法 家庭氧疗一般采用制氧器、小型氧气瓶及氧气枕等方法。一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持续低氧血症的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氧疗,提高他们活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
(六)氧气吸入疗法举例氧气吸入疗法举例::氧气筒氧气筒--鼻塞给氧鼻塞给氧 ※ 【目的目的】】
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氧气筒给氧方法氧气筒给氧方法 ※
操作流程 步骤说明
行为要求 装氧气表装氧气表
给 氧氧
1.核对解释 2.安置体位 3.清洁鼻腔 4.连接调节 湿润检
查
5.插入固定 6.记录指导
7.巡视观察 停 氧氧
开总开关冲气门→上氧气表→连接通气管、湿化瓶→关流量开关→开总开关→开流量开关→检查全套装置是否通畅漏气→关流量开关→备用
核对医嘱,备齐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解释用氧目的
根据病情可取半坐卧位、端坐位、平卧位等 检查鼻腔有无异常及分泌物,选择并清洁一侧鼻孔 将一次性输氧管与氧气表连接→开流量开关→调节氧流量→湿润、检查鼻塞是否通畅
将鼻塞插入鼻前庭,固定
记录上氧时间及流量,挂输氧卡于氧气筒上。向患者及
家属交代注意事项
经常巡视病房,检查氧气装置是否通畅有效;观察缺氧
改善情况;观察有无氧疗副作用的发生 缺氧症状改善,根据医嘱停氧
规范操作,动作敏捷
尊重患者,严格查对 耐心解释,患者配合
依病情调节氧流量 动作轻稳
态度和蔼, 关心体贴
仔细观察, 及时处理
耐心解释, 患者配合
1.核对解释 2.拔管关氧 3.放余氧记
录 4.整理指导 5.卸氧气表 带用物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解释停氧原因
拔出鼻塞,擦净鼻部,关总开关,分离导管
放尽余氧,关流量开关,记录停氧时间
整理用物,垃圾分类处理,洗手,健康教育
取下湿化瓶与流量表,卸表,湿化瓶及通气管消毒备用
先拔管后关氧
谢谢合作,健康教育
规范操作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 切实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氧气筒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处,周围严禁烟火及易燃品,离暖气1m 以上,离明火5m以上;氧气筒上有“严禁烟火”标志;搬运氧气筒时,勿撞击;氧气表及螺旋口上勿涂油,也不用带油的手装卸氧气表,以免燃烧。
(2)用氧时,应先调节流量后插管;停氧时先拔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中途调节氧流量时,应先将氧气管与流量表分离,调节流量后再接上,以免因流量开关使用错误,大量氧气进入呼吸道,损伤肺组织。
(3)用氧过程中密切观察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呼吸是否通畅、有无氧疗副
作用,观察PaO
2、PaCO
2
、SaO
2
等指标的变化。根据缺氧程度调节流量(一般轻度
缺氧氧流量为1~2L/ min,中度缺氧氧流量为2~4L/ min,重度缺氧氧流量为4~6L/ min)。
(4)持续用氧者,单侧鼻导管每日更换2次以上,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防止导管阻塞。双侧鼻塞每日更换1次。湿化液应每日更换1次;湿化瓶和通气管应定期消毒。
(5)氧气筒内氧气勿用尽,压力表指针降至0.5MPa(5kg/cm2)时即不可再使用,以防灰尘进入筒内,再次充气时引起爆炸;对未用或已用空的氧气筒,应分别挂“满”或“空”的标志,并分开放置,以免使用时搬错。
(七)用氧监测
用氧监测 ※
1.缺氧症状
缺氧症状 患者由烦躁不安变为安静、心率变慢、血压上升、呼吸平稳、皮肤红润温暖,说明缺氧症状改善。
2.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主要观察氧疗后PaO
2(正常值80~100mmHg)、PaCO
2
(正常值
35~45mmHg)、SaO
2
(正常值95%以上)等血气分析指标。
3.氧疗的副作用
氧疗的副作用 ※ 当给氧浓度高于60%,持续时间超过24h,可能出现
氧疗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有:
(1)氧中毒氧中毒::高浓度长时间给氧引起肺实质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胸骨下不适、疼痛、灼热感,继而出现呼吸增快、干咳、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预防措施是避免长时间、高浓度氧疗,经常做血气分析以观察氧疗的治疗效果。
(2)肺不张肺不张::吸入高浓度氧气后,肺泡内氮气被大量置换,如支气管有阻塞时,其所属区域的肺泡内氧气被肺循环血液迅速吸收,引起吸入性肺不张。主要表现为烦躁,呼吸、心跳增快,血压上升,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昏迷。预防措施是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经常改变体位、进行有效咳嗽排痰,防止分泌物阻塞。
(3)呼吸道分泌物干燥呼吸道分泌物干燥::氧气为干燥气体,如持续吸入未经湿化且浓度较高的氧气,可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不易咳出,且有损纤毛运动。预防措施是吸入湿化的氧气,定期做雾化吸入。
(4)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仅见于新生儿,以早产儿多见。因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引起视网膜血管收缩、阻塞,视网膜纤维化,出现不可逆的失明。预防措施是维持吸氧浓度在40%以下,注意监测PaO 2。
(5)呼吸抑制呼吸抑制::
见于Ⅱ型呼吸衰竭患者(PaO 2降低、PaCO 2增高)。由于PaCO 2长期处于高水平,呼吸中枢失去了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呼吸的调节主要依靠缺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来维持,吸入高浓度氧,解除了缺氧对呼吸的刺激作用,使呼吸中枢抑制加重,甚至出现呼吸停止。因此,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给予低浓度、低流量(1~2L/min)持续吸氧,并注意监测PaO 2。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吸氧法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掌握缺氧分类※、分度※、氧疗种类※、鼻导管给氧法注意事项※、氧疗常见副作用※。 在实验课前预习鼻导管吸氧法操作流程,通过学习后能熟练地进行给氧法操作。
【课后案例分析后案例分析】】
患者,56岁,支气管哮喘发作,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口唇、指甲发绀。医嘱给予氧吸入,氧流量5升/分。问:(1)该患者吸氧的浓度是多少该患者吸氧的浓度是多少??
(2)用氧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哪些事项用氧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哪些事项??
【预习预习】】
第十二章 第四节 雾化吸入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