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8、网络信息辨真伪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7:25:48
文档

8、网络信息辨真伪

《网络信息辨真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进行信息的鉴别与评价的三个方面。2.能根据具体案例来鉴别与评价案例中的信息。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和交流案例,鉴别和评价案例中信息,教师对案例中蕴含的信息进行总结和归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的能力,形成敏锐的洞察力。2.学会识别和抵制身边的不良信息。二、教学重点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三、教学难点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及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四、教学方法分组
推荐度:
导读《网络信息辨真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进行信息的鉴别与评价的三个方面。2.能根据具体案例来鉴别与评价案例中的信息。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和交流案例,鉴别和评价案例中信息,教师对案例中蕴含的信息进行总结和归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的能力,形成敏锐的洞察力。2.学会识别和抵制身边的不良信息。二、教学重点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三、教学难点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及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四、教学方法分组
《网络信息辨真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进行信息的鉴别与评价的三个方面。

2.能根据具体案例来鉴别与评价案例中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讨论和交流案例,鉴别和评价案例中信息,教师对案例中蕴含的信息进行总结和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的能力,形成敏锐的洞察力。

2.学会识别和抵制身边的不良信息。

二、教学重点

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

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及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

四、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讨论、案例学习、问题驱动。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教室

七、教学过程

环节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在信息时代,信息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各类信息纷繁,鱼龙混杂,真伪难辨,特别是随着信息产业、电子产业的迅速崛起,它使信息传播途径、速度、范围、数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信息目不暇接,扑朔迷离。那么,应当如何对获得的信息的价值进行鉴别和评价呢?

下面我们通过多媒体播放和展示一些视频和图片,面对无所不在的信息诱惑,大家思考怎么看待这些问题?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案例。

案例教学(一)案例1:老爸,我出车祸了,现在医院里,赶紧给我打5000块钱医药费过来。中国建设银行卡号是×××××××××××××××, 户名是我朋友×××,这是我朋友的手机号。

提问:说出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案例中当事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判断的?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判断?所谓“朋友”的手机号码我从没见过,并且我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孩子。(信息来源不可靠)。因此我们从信息来源进行判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案例2:指导学生分组学生阅读课本案例“来自外国的免费陷阱” ,分组归纳总结,对信息的真伪进行判断的第一种方法“可以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

任务:

1分组讨论:五个问题(① 李明从哪里获得“中奖”信息?这个信息源所提供的信息是否可靠?为什么?② 李明到银行进行咨询,银行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为什么?③ “通过跟踪调查,弄清事实”这一做法是鉴别信息的方法之一,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④ 评价“李明在网站登记时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地址、电子邮箱等个人资料”的行为。⑤ 列举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曾经碰过的类似的案例,进行比较和分析。)学会如何从信息的来源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判断。

总结归纳(一)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

1.信息的要素是否齐全;

2.信息的来源是否来自权威部门;

3.逻辑推理;

4.与同类信息进行比较;

5.实地考证.

案例教学(二)案例3:天气预报报道,西安地区将在明后天有大到暴雨,在农村的父亲很高兴,在城里做生意的儿子确很烦恼。为什么对同一天气预报的信息,父子俩有截然不同的反应?

结论:信息对于每个人的价值是各有不同的。有的信息我们去关心,有的信息我们不去关心。

总结归纳(二)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

信息对于每个人的价值是各不相同的,社会角色的不同也就决定了信息的价值取向的多样性。

案例教学

(三)

如8月5日,天气炎热,李先生顺手拿起一张报纸浏览,看到一条信息“今明两天到国美电器购买空调一台,即获300元现金券。”于是,李先生便前往国美商场,却被告知他不能享受优惠,李先生不解,找出报纸一看,发现报纸是8月1日的,此信息已是过时的信息。

总结归纳(三)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某些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如天气预报,通知等我们在获取这类信息时,同过判定其时效来确定给信息的价值。

案例教学

(四)

信息网络既是信息的万花筒,也是信息的垃圾场。如果人们不具备相应的审视和判断能力,就会被一大堆信息垃圾所湮没。因此对获取的信息需要进行辨证分析,通过价值判断,剔除糟粕,然后对有用信息进行深层挖掘,寻找其中隐含的价值和意义来满足需求。
归纳总结

(四)

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参照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2、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

3、信息是否可用

4、信息是否具有时效

5、信息包含哪种情感成分

6、信息是否具有实用性

知识小结 

文档

8、网络信息辨真伪

《网络信息辨真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进行信息的鉴别与评价的三个方面。2.能根据具体案例来鉴别与评价案例中的信息。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和交流案例,鉴别和评价案例中信息,教师对案例中蕴含的信息进行总结和归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的能力,形成敏锐的洞察力。2.学会识别和抵制身边的不良信息。二、教学重点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三、教学难点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及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四、教学方法分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