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续集)
(2000.9-2009.9)
一、概述
从2000年起,小岭镇加快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减小资源浪费。镇里首先收缩了网点布局,将地处偏远人数又少的东川网点并入西川小学,将新兴小学合并到中心小学,尽最大努力会同行政村解决了路远学生的交通问题。
2001年再次实施资源重组,将分散跨度大的北河小学和石河小学并入核心村新平小学,人力物力得到集中,发挥了优势。同时,为提高初中教育质量,确保巩固率的攀升,将原新平戴帽中学分离,在原校址居北区域授课,全镇形成了二处初中,四处小学的新格局。
2002年镇域企业经济萧条,教育前景不够乐观,为企业减负,为地方添翼的全局观念,促使倡导企地联合办学的新举措,经过与小岭钢铁厂和哈尔滨第三水泥厂反复磋商,最后达成共识:人力集中、资源共享、工资自付,联合办学期共接受二企办教师13名。三方集资捐物捐款,在距镇中心2公里的西山坡上建起了36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但经过教育建筑专家及政要的鉴定与审评,认为此楼不适宜用做办学而未被使用,而仍延用中学的旧校舍。
2002年秋,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镇掀起了学习新课标、实验新课标、掌握新课标的高潮,涌现了以西川小学为代表的课改先进集体,以张秀茹为代表的课改先进个人。
2003年结束教育条块结合的管理,由县级统筹管理,教育步入了专线快车道,不断地向规范化、专业化、正规化伐进。小岭一中危房改造身亲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并于2004年的9月动工,于2005年4月胜利竣工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教室面积414平方米。
2005年为提高素质教育成功率,全面培养人才,应教育局的要求,小岭一中办起了初职教育班,班主任由李冲担任,开设了音、体、美、微机、机修等专业课程,最为成功的是器乐专业,可以为小型演出或婚庆伴奏。为地域经济发展培养了多能人才。在村小建起了多功能教室,在中心小学和一中建起了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
2006年哈市一类学校建设工作全面启动,中心小学2005年被评为哈市一类小学校,于2008年3月经哈市验收小岭一中达合格标准挂牌。
2008年全镇“十一五”科研课题获得区级结题,9月小岭一中食堂宿舍楼奠基兴建,于2009年9月竣工。08年全镇开展了岗位大练兵活动,09年3月中心校组织全镇专场展示,09年7月小岭一中的数学组、英语组和西川小学综合实践参加了阿城区专场展示,共有18人受到表彰。
2009年是全镇教育最繁忙也是收获最大的一年,全镇全力迎国检,从室内到室外,从软件到硬件,从设施到环境,从文化建设到全面武装,一切都展现出高质量、高标准,在校舍、器材、文化、环境、软件、硬件建设兼备的情况下,于10月26日接受了国家“双高普九”检查验收,获得了检查组极高的评价。中心学校、石发小学、西川小学一次性合格。
2009年8月小岭中心小学并入小岭一中,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合并后命名为“小岭中心学校”。中学为高年部,小学为低年部。
二、组织领导与管理
2001-2003年教育办主任马金祥,成员有隋雅琴(会计)、徐媛(成教)、邱洪学(出纳、工会)、张秀茹(小学教学)、何贵臣(中学教学)。
2004-2007年教育办改为中心校。校长马金祥,成员有周晓明(会计)、邱洪学(出纳、成教)、张秀茹(小学教学)、朱光辉(中学教学)。
2008-2009年,中心校校长孙凤启,成员有张秀茹(小学教学)、周晓明(会计)、邱洪学(出纳、工会)、朱光辉(德育)、李冲(远程、普九、教师培训)。
地方历届每年都配备一名副职负责教育卫生工作。
三、学校简介
(一)小岭中心小学
2000年,学校有14个教学班,有485名学生,教师32人,校长刘占兴,主任有张秀英、蔡红、左丽娟,抓教师文化业务的提高,组织全体教师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80%教师通过计算机应用能力中级考试。
2001年学校有14个教学班,有4名学生,教师34人,校长刘占兴,主任有张秀英、蔡红、左丽娟,投资在小岭中心小学建造了拥有22太无盘计算机的无盘工作站学生微机室,为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开创了新篇章。
2002年,学校有14个教学班,有520名学生,教师46人,校长刘占兴,主任有张秀英、蔡红、左丽娟,2002在小岭镇的运作下,进行教育布局调整,根据地理位置,将原小岭钢铁厂子弟校合并到小岭中心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补充。
2003年,学校有13个教学班,有512名学生,教师45人,校长刘占兴,主任有张秀英、蔡红、左丽娟,为改善教育环境,促进教育平等,国家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为学校安装了光盘播放系统,同时配发了相应的教育光盘;安装了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接收系统,并配备了光盘刻录系统。
2004年,学校有13个教学班,有499名学生,教师44人,校长白淑珍,主任有蔡红、左丽娟、张秀英,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得成绩,冰雪活动得到了哈市级领导的高度认可,小岭中心小学成为区滑雪基点校。开发的体育项目,雪地龙舟、冰球、踩高跷、打冰尜等项目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赞赏,雪地龙舟项目被收录到《中国体育》杂志中,作为典型经验转载。
2005年,学校有12个教学班,有463名学生,教师44人,校长白淑珍,主任有蔡红、左丽娟、张秀英,在此期间小岭中心小学迎接了,省督导评估领导小组的评估检查,评估检查中,档案齐全规范、装用教室齐备,取得了975分的高分,被批准为哈尔滨市督导评估一类学校。
2006年,学校有12个教学班,有450名学生,教师42人,校长白淑珍,主任有左丽娟、王丽君,教学主任蔡红因工作需要调出到大岭中心小学,教学工作有左丽娟负责,李晓佳同志负责学校的少先队和德育工作。为改善办公条件,教育局投资为小岭中心小学改造了办公室及专用部室近350平方米的取暖设施。在此期间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也纳入了教学工作计划,学校的十一五科研课题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同过近三年的潜心研究,部分学科根据学生特点和地域特点形成了特色校本校本课教案。
2007年,学校有11个教学班,有449名学生,教师42人,校长白淑珍,主任有蔡红、左丽娟、王丽君,在课程改革中,学校积极地开展有关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培训活动,学习先进的课程改革理念,掌握的先进的课程改革方法,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教师得以成长,涌现出一大批适应课程改革的先进教师,如美术教师李春艳、体育教师吴志权、音乐教师王秀杰、科学教师刘春霞、语文教师王艳惠、英语教师李晓佳等,他们引领着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他们在学校教研活动中,积极尝试探索,积极总结提升。刘春霞、吴志权等5名教师,分别被授予阿城、哈市课程改革先进个人。
2008年,学校有11个教学班,有学生453人,教师44人。校长朱光辉,主任王丽君、左丽娟,课程改革中,结合教育局的整体要求,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注重总结提升,经过严格的筛选,确定在小学音体美学科开发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形成了课堂教学方案,同时纳入到教学计划,在各年级开设校本课,目前在小学3—6年已经开设了课程,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制作简单的剪纸作品或打一套简单的腰鼓节奏,三分之一的学生已经能够制作较复杂剪纸作品或打近10套的腰鼓节奏。
2009年,学校有11个教学班,有学生448人,教师44人。校长朱光辉,主任王丽君、冯大亮、孙立斌,教学主任左丽娟因工作需要调出到双丰中心小学,冯大亮同志来学校任教学主任,董晓杰同志负责学校的少先队和德育工作。
本年9月中考,有11名原中心小学毕业的学生升入阿城一中,这标志着小岭中心小学的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全面的成功。
本年7月,哈尔滨市张效廉带领各区县领导一行60余人来到小岭中心小学视察,明确指出校舍已经超出使用年限,需要改造。
本年9月份学校迎接了双高普九检查,在双高普九检查中,得到了省市级领导高度认可。学校结合实际工作2009年申请立项了哈市级课题“中小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探索”,现在正在研究过程之中。
改善办学条件是学校建设的宗旨,为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区教育局投资金7万元,为学校配备了30台高配置的学生计算机,更新了学校的破旧的微机室,全新的微机室,为师生的网络化学习提供了可靠的硬件保障。
同年小岭中心小学被确定为迎接国家级双高普九工作检查定点校,一年来学校的环境、设施、管理等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学校的音、体、美器材一应俱全,卫生室设施全面更新,图书室的图书更新了近4000册,为学生阅览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科学实验室器材和设备得到全面更新,现已建成36座的标准化的科学实验室,学生们能够在宽敞明亮教室里进行分组实验探究活动。
(二)石发小学
⑴2000年8月—2001年7月:校长:何国民,主任:刘淑芬,教师9人。在校学生145人,五四制有6个教学班。
记事:2000年9月10日,我校被评为“哈尔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⑵2001年8月—2002年7月:校长:何国民,主任:刘淑芬,在校学生212人,教师17人。五四制有9个教学班。
记事:
①2002年5月16日,我校在小岭镇第九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创编操、课间舞第三名”的荣誉。
②2001年8月20日,我校被评为“阿城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⑶、2002年8月—2003年7月:校长:何国民,主任:刘淑芬,教师15人。在校学生257人,五四制有11个教学班。
记事:
①2002年9月10日,我校被评为“阿城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②企办校部分教师并入地方学校。
⑷、2003年8月—2004年7月:校长:何国民,主任:刘淑芬,教师15人。在校学生282人,六三制有10个教学班。
记事:2003年10月23日,我校被小岭镇中心校评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
⑸、2004年8月—2005年7月:校长:何国民,主任:刘淑芬,教师13人。在校学生240人,六三制制有9个教学班。
记事:
①2004年5月14日,我校在小岭镇第十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团体创编操第二名”的荣誉。
②2004年10月18日,我校被小岭镇中心校评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
③2004年12月,我校被评为“哈尔滨市一类小学校”。
⑹、2005年8月—2006年7月:校长:何国民,主任:刘淑芬,教师12人。在校学生206人,六三制有8个教学班。
记事:企办校剩余部分教师并入地方学校。
⑺、2006年8月—2007年1月:校长:何国民,主任:刘淑芬,教师21人。在校学生181人,六三制有6个教学班。
⑻、2007年2月—2008年7月:校长:关志艳,主任:刘淑芬;2007年9月张雅梅接任主任工作,教师25人。在校学生156人,六三制有6个教学班。
记事:2008年5月16日,我校在小岭镇第十一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获得“创编操评比第一名”的好成绩。
⑼、2008年8月—2009年7月:校长:尹继权,主任:张雅梅,2009年8月由宋丽深接任主任。教师25人。在校学生149人,六三制有6个教学班。
记事:
①2008年12月,我校校长与村领导沟通协商,为学校安装了自来水,为学校节约资金5000余元,解决了多年来学生吃水用水难的问题;
②2008年12月,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及迎接“双高普九”复检,上级主管部门为我校新拨学生桌椅80套。2009年5月—7月份,为了迎接“双高普九”复检,阿城区教育局财政为我校投入了大量资金,为我校配置了试验仪器,仪器柜,及音体美、卫生器材,合计人民币两万五千五百多元;又重新粉刷了教室、窗户,新建了花坛、体操台、更换了旗杆等;我校又投资两万多元,分隔装修各馆室、绘制文化墙、制作校园雕塑、订做各种展板、购买档案盒和档案皮、粉刷大门和体育器械等,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的接受了省代表国家的“双高普九”的复查。
③2009年5月7日,我校及我镇接受了阿城区教学评估验收。
⑽、2009年8月—2010年:校长:尹继权,主任:宋丽深,教师22人。在校学生144人,六三制有6个教学班。
记事:
①2009年9月,我校接受了省代表国家的“双高普九”复检。
②2009年10月,我校成立了UC教研团队,在中心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和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区进修学校和哈尔滨教研院及省语委办领导的赞赏和高度评价,并为我们团队开通了教研房间。
(三)新平小学
1、学校简介
新平小学位于哈市阿城区西南部阿什河的东岸。现有校园占地面积7698平方米,建筑面积585平方米。
2000年,我校中、小学教师32人,中小学生学生近340人。
2001年镇级十五计划教学科研新平小学课题:学科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课题立项。本年新平小学,小学,在校教师15人,学生183人。
2002年随着教育的新发展,新的一轮课改实施。本年有教师15人,学生169人。有教师15人。50岁以下教师参加计算机和普通话培训达到合格标准。
2003年十五课题结题。本年有教师15人,其中代课1人,学生145人。计算机进入我校同时开设了计算机课程。
2004年有教师22人,学生119 人。达到二类学校标准。
2005年有教师22人,其中企办校5人,学生129人。
2006年我校十一五课题立案,本年有教师21人,学生138人。引入农远工程,建立了远程接收系统。
2007年有教师19人(其中企办校5人),学生119人。
2008年我校十一五课题结题。本年有教师19人,学生125人。5个年级镇同考为第一名。
2009年 有教师20人,学生138人。学校全面建设有了新突破,建了升旗台和四个花坛。
2、历任学校校长
学校沿革1942——2009年
崔淑子2000年----2001年
白淑珍2001年----2003年
髙殿双2003年----2009年
(四)西川小学
2000——2001东川网点学校与西川小学合并。6个教学班。学生121人。教师9人。校长2000年是郭利;2001年是高丽娟。
2001——2002年。6个教学班,108名学生。教师9人,校长高丽娟。学校按着阿城市教育局要求实施课程改革。学校制订《阿城区小岭镇西川小学教师量化管理考核细则》。学校投资0.5万元购买学生课桌35套。学校加强规范化管理和规范化建设。
2002——2003年。学校有6个教学班,101名学生。教师9人。校长高丽娟。学校重点抓了三件事:校园校貌建设;构建提升教学成绩的策略与方法,与量化管理考核挂钩;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开发校本课程,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主题是:读物感写 积累运用
2003——2004年。6个教学班,94名学生,教师9人。校长高丽娟。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教学成绩从02年暑期倒数第一已经是位居全镇前三名。 中心校为学校购置0.75万元一台的电脑,做为学校办公用。
04——05年。6个教学班,79名学生,教师10名。增加企办教师1人。学校投资0.8万元,购置雕塑两幅。各教室进行了粉刷、学校购置玻璃砖黑板6块。
05——06年。6个教学班,78名学生,16名教师。增加企办教师6人。教学成绩位居全镇榜首。师资队整体水平明显提升。06年秋季开学,学校按装国家投入的“中小学农村远程工程”设备;电脑1台,电视35英寸2台、光盘播放机1台、卫星就收机1台。专用教室铺地砖。
06——07年。6个教学班,学生77人。教师16人,校长高丽娟。教学成绩位居全镇榜首。学校投资0.8万元改善办公室的条件,铺地砖,文化氛围及每个班级的文化氛围建设。中心校投资1.5万元把学校的围墙进行粉刷并画画60幅
07——08年。6个教学班,84名学生,教师15人,校长高丽娟。学校投资0.5万元,维修学校的厕所、校舍房瓦、黑天棚保暖。中心校投资1万元维修学校的校舍。
08——09年。6个教学班,106名学生,15名教师。校长高丽娟。教学成绩位居全镇榜首,师资队伍和谐进取。中心校和学校共投资3.9万元,为学校修旗台、新购旗杆;5个池子修建并贴砖;学校设专用教室;多媒体室、活动室、卫生室、图书室。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五)中学教育(小岭一中)
2000年有教学班12个,教师53名,校长曹文君、鲁朝明,隋雪艳被评为哈优秀教师、唐振芳被评为哈优秀班主任。
2001年有教学班12个,教师53名,何贵臣担任校长、。
2002年有教学班14个,教师72名,按照省和国家的文件精神,实施企业与地方联合办学,小岭钢铁厂投入地方教师11名,哈尔滨第三水泥厂投入地方教师3名,有部分教学器材带入地方使用,校长、由刘永华担任。优秀教师比例大大增加,其中叶凤琴、孙旭明、李艳筠、赵连华被评为哈市优秀教师,苏宏宇被评为哈市优秀班主任,薛莉被评为哈市师德先进个人,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
2003年有教学班12个,教师70名,刘永华继续担任、校长。此间已开始申请校舍进行危房改造,并获得了批准。
2004年有教学班12个,教师71名,刘永华申请辞去校长、之职。教育局派支教教师张明任校长、张广利任副校长,由关志雁担任。苏宏宇被评为哈市优秀教师,李文静被评为哈市优秀班主任,孙旭明、薛莉为哈市德育先进个人。危房改造于9月份开始动工。
2005年有教学班9个,教师72,名,校长、副校长、连任。李文静被评为哈市优秀教师。4月份危房改造正式竣工,总建筑面积为1800平方米,其中教室使用面积为414.72平方米,同时配有多功能教室,建成了多媒体和微机室,配备了学生用机36台、教师用机1台、打印机1台、电视机2台、交换机1台、接收机1台、投影仪1台,并以集资形式购买复印机1台。按国建实行资源重组,将企业正式拨离给地方,为地方教育注入了活力,加强了力量。其中钢铁厂教师13名,哈三水教师3名。
2006年有教学班9个,教师71人。由于工作需要张明被调回阿城,校长由张广利接任,于11月被镇任命为党支部。12月份省第一届地域人才评选,李冲和赵彬被选中。哈一类建档工作开始启动。
2007年有教学班9个,教师67人,张广利调回阿城,校长由付国林代职,鲁朝明,12月王萍、梅丽娟、李家涛被评为省地域人才,赵前领、李文静被评为哈市优秀教师。07年10月董文学助学百万基金正式启动,学校由4任荣获此资助,每人450元,在行风建设中,代校长及进行社会拜访企业领导,赢得他们对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新兴村援捐助石毛铺垫了操场,派出所援捐号石,金山集团援捐水泥50吨,打了学校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水泥篮球场地共810平方米,为学生打造了良好的活动场地。同年的11月28日通过竞聘考核秦永义同志继任校长。
2008年有教学班9个,教师69人,校长秦永义、鲁朝明。12月份刘喜凤、王庆滨、田伟被评为省地域人才。秦永义被评为哈优秀教师,左丽被评为哈市师德先进个人。3月份经哈市评估验收,达到哈市一类学校标准,由哈市教育局颁奖挂牌。进一步完善多媒体35平方米教育的改造建设,功能达到阶段水平。2000平方米学生食堂宿舍楼于9月份奠基兴建。10月有8名同学享受懂文学助学基金,人均提高到800元。
2009年有教学班9人,教师69人。校长秦永义、鲁朝明。李文静、汪永红被评为哈市优秀教师,秦永义、何靖宇、关洪双被评为阿城区“双高普九”优秀教师。
3月,岗位大练兵进入攻坚展示阶段,全体教师全员参与精心设计,尽显其才,收效甚大。成果显著,其中数学组和外语组两个大组参加了全区的专场展示,关洪双等13人受到表彰。10月份有14人获懂文学助学基金,每人800元。大力加强了校园文化的创新力度,推出了特色办学的展示,基础设施配套完成,铺设了步道板、甬路,建起了升旗台、体操台、花坛,安装了监控录像。2000平方米的食堂宿舍楼月9月竣工,而后进行室装修(饰),武装了三个77平方米实验室和档案室、图书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体育室等,配套装备和器材完全达到国家要求标准。10月中旬,国家“双高普九”检查团进行了实地检查验收,对学校的工作、成绩、结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定,达到了国建合格标准,为小岭教育发展史添加了一个较大的红色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