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想文化教育培训中心 学生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四个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2、在、、、、、中,分式的个数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能使分式的值为零的所有的值是( )
A、 B、 C、 或 D、或
4.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5,6,则它的周长为( )
A. B. C.或 D.或
5、下列运算不正确的是 ( )
A、 x2·x3 = x5 B、 (x2)3= x6 C、 x3+x3=2x6 D、 (-2x)3=-8x3
6.下列各式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中,是分解因式的为( ).
A. B.
C. D.
7如图示,在△ABC中,AB=AC,D是AB的中点,且DE⊥AB于点D,AB=10,BC=4,则△BEC的周长( )
A、14; B、6; C、9; D、12
8.果把分式中的x和y都扩大2倍,即分式的值( )
A、扩大4倍; B、扩大2倍; C、不变; D缩小2倍
9.张老师和同时从学校出发,步行15千米去县城购买书籍,张老师比每小时多走1千米,结果比早到半小时,两位老师每小时各走多少千米?设每小时走x千米,依题意,得到的方程是:( )(A) (B)(C) (D)
10、如图:在△ABC中,∠ACB=900,CD是高,∠A=300,BD=4cm,则AB=( )
A、14; B、6;
C、9; D、12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点M(3,-4)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12.在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电子钟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应该是______.
13. 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1+2x,8,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4.若9x2-kxy+4y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的值是_______.
15.分解因式:3x3-3x=___ _______.
16.知3m=a,32n=b, 则23m+10n的值是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分)
17、(5分)计算: +·+
18、(5分)如图,A、B、C三点表示3个村庄,为了解决村民子女就近入学问题,计划新建一所小学,要使学校到3个村庄的距离相等,请你在图中有尺规确定学校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不写画法)
19、(5分)化简:(-a-2.)÷
20、先化简,再求值:(6分)
(2a+b)(2a-b)+b(2a+b)-4a2b÷b,其中a=-,b=2
21、(7分)如图,已知AC⊥CB,DB⊥CB,AB⊥DE,AB=DE,E是BC的中点.
(1)观察并猜想BD和BC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猜想的结论.
(2)若BD=6cm,求AC的长.
22、(7分)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发生7.0级地震,我校师生积极捐款,已知第一天捐款4800元,第二天捐款6000元,第二天捐款人数比第一天捐款人数多50人,且两天人均捐款数相等,那么两天共参加捐款的人数是多少?
23、(8分) 已知,如图,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AC、DF相交于点G,AB⊥BE,垂足为B,DE⊥BE,垂足为E,且AB=DE,BF=CE。
求证:(1)△ABC≌△DEF;(2)GF=GC。
24、(10分)烟台享有“苹果之乡”的美誉.甲、乙两超市分别用3000元以相同的进价购进质量相同的苹果.甲超市销售方案是:将苹果按大小分类包装销售,其中大苹果400千克,以进价的2倍价格销售,剩下的小苹果以高于进价10%销售.乙超市的销售方案是:不将苹果按大小分类,直接包装销售,价格按甲超市大、小两种苹果售价的平均数定价.若两超市将苹果全部售完,其中甲超市获利2100元(其它成本不计).问:
(1)苹果进价为每千克多少元?
(2)乙超市获利多少元?并比较哪种销售方式更合算.
25、(10分)在△ABC中,若AD是∠BAC的角平分线,点E和点F分别在AB和AC上,且DE⊥AB,垂足为E,DF⊥AC,垂足为F(如图(1)),则可以得到以下两个结论:
①∠AED+∠AFD=180°;②DE=DF.
那么在△ABC中,仍然有条件“AD是∠BAC的角平分线,点E和点F,分别在AB和AC上”,请探究以下两个问题:
(1)若∠AED+∠AFD=180°(如图(2)),则DE与DF是否仍相等?若仍相等,请证明;否则请举出反例.
(2)若DE=DF,则∠AED+∠AFD=180°是否成立?(只写出结论,并简要说明理由)
24、解:(1)设苹果进价为每千克x元,根据题意得:
400x+10%x(﹣400)=2100,
解得:x=5,
经检验x=5是原方程的解,
答:苹果进价为每千克5元.
(2)由(1)得,每个超市苹果总量为:=600(千克),
大、小苹果售价分别为10元和5.5元,
则乙超市获利600×(﹣5)=1650(元),
∵甲超市获利2100元,
∴甲超市销售方式更合算.
25、解:(1)DE=DF.
理由如下:
过点D作DM⊥AB于M,DN⊥AC于N,
∵AD平分∠BAC,DM⊥AB,DN⊥AC,
∴DM=DN,
∵∠AED+∠AFD=180°,∠AFD+∠DFN=180°,
∴∠DFN=∠AED,
∴△DME≌△DNF(AAS),
∴DE=DF;
(2)不一定成立.
如图,若DE、DF在点D到角的两边的垂线段与顶点A的同侧则一定不成立,
经过(1)的证明,若在垂线段上或两侧则成立,
所以不一定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