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经济学》2006——2007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
考卷试用班级:2006级各专业 考试时间:2小时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共15题。前10题为单选,每题1分;后5题为多选,每题2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1 | 12 | 13 | 14 | 15 | 得分 |
| 答案 |
A.国民收入B.国民生产总值C.国民生产净值D.可支配收入总和
2.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17500,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为160,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为( )。
A.173400 B.157000 C.280000 D.109
3.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
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4.某国银行宣布从今后每年保持货币供应量为年增加7%,可以预期该国的长期通货膨胀率是( )。
A.大于10% B.小于10% C.等于10% D.不确定
5.的财政收入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
A.转移支付 B.购买 C.消费支出 D.出口
6.当一个经济体系中总储蓄率增加后,经济达到稳定状态时的人均消费水平将(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都有可能
7.在下列经济周期理论中,属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是()。
A.消费不足理论B.投资过度理论C.创新理论D.乘数—加数理论
8.大学毕业生刚刚进入劳动力市场,尚未找到合适的工作,属于()。
A.结构性失业B.磨擦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
9.( ),LM曲线向右移动。
A.名义利率下降B.总产量增加C.货币需求增加D.货币供给增加
10.为公务员加薪,属于( )。
A.转移支付 B.购买 C.补贴 D.以上都是
11.货币供给增加对下列经济变量的影响是( )。
A.利率下降 B.消费增加 C.投资增加 D.GDP增加
12.财政支出增加对下列经济变量的影响是( )。
A.利率上升 B.消费增加 C.投资减少 D.GDP增加
13.承认宏观经济在短期内有效的学派包括( )。
A.古典学派B.凯恩斯学派C.货币主义学派D.理性预期学派
14.弥补财政赤字的途径包括( )。
A.借债 B.出售资产 C.减少支出 D.增加收入
15.促进经济增长的包括( )。
A.鼓励资本形成 B.促进技术进步
C.增加劳动供给 D.增加收入水平
二、概念题(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
国民收入 经济 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消费+投资+支出+净出口( )
2.充分就业产出就是指经济中的失业率处在自然失业率的产出()。
3.预期未来收入的增加能导致现期消费的增加( )。
4.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货币在长期和短期都是中性的( )。
5.在索洛模型中,技术进步将增加稳定状态时的人均资本占有()。
6.劳动储备的原因是存在解雇成本和雇用的培训成本( )。
7.磨擦性失业的时间较长,结构性失业的时间较短( )。
8.股票价格的持续上涨属于通货膨胀( )。
9.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的传导机制主要通过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来影响总支出和总收入的( )。
10.凡是出现财政赤字,都是同的财政有关( )。
四、计算题(共2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1.在过去20年中,某个经济体系的总产出由1000增加到了1300,资本存量从2500增加到了3250,劳动总量由500增加到575。以上所有变量都是用实际变量作为度量单位。请计算资本、劳动以及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各自的贡献比例。(ak=0.3,al=0.7)
2. 假定现金存款比率Rc=Cu/D =0.38,法定存款准备率Rd为8%,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Re为10%,试问货币创造乘数为多少?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元,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五、简述题(共3题,每题6分,共24分)
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包括哪几种动机。
2.支出的挤出效应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3.通货膨胀的成因有哪几种。
4.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的主要特征。
六、论述题(共1题,计10分)
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互动,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过热和滞胀状态。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宏观经济学》2006——2007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B)
考卷试用班级:2006级各专业 考试时间:2小时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共15题。前10题为单选,每题1分;后5题为多选,每题2分,共20分。将答案填在下面表格内)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1 | 12 | 13 | 14 | 15 | 得分 |
| 答案 |
A.收入 B.储蓄 C.货币需求量 D.去年的GDP
2.当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总资本存量增加后,该经济体系的总产出将( ),资本边际产出将( )。
A.增加,增加 B.增加,减少 C.减少,增加 D.减少,减少
3.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美元。
4.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5.如果名义利息率是12%,通货膨胀率是8%,那么实际利息率是()。
A.20% B.8% C.4% D.无法确定
6.当一个经济体系中人口增长率增加后,经济达到稳定状态时的经济增长率将(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都有可能
7.某人因纺织行业不景气而失业,属于( )。
A.磨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8.财政部向哪一类主体出售债券时,基础货币会增加( )。
A.居民 B.企业 C.商业银行 D.银行
9.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下列( )情况对扩张经济的作用最小。
A.降低贴现率 B.央行购买债券
C.增加货币需求 D.降低法定准备率
10.“用征税还是借贷的方式为财政刺激筹资对当前消费的影响是没有差别的”,这一观点被称为( )。
A.平衡预算乘数 B.伴随性货币
C.李嘉图等价 D.隐含税收理论
11.以支出法核算的GDP包括( )。
A.消费 B.投资 C.购买 D.净出口
12.下列属于M2的有( )。
A.活期存款 B.储蓄存款 C.现金 D.大额定期存款
13.当充分就业实现时,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失业是( )。
A.磨擦性失业 B.周期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14.收入包括( )。
A.税收 B.公债 C.行政事业单位收费 D.国外捐款
15.内在稳定器的实现机制有( )。
A.税收的变化B.转移支付的变化C.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
二、概念题(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
国民收入 财政 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用收入法计算的GDP包括工资、利息、利润、间接税和折旧等()。
2.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出具有递减的性质( )。
3.按照托宾的q理论,当q小于1时,不会有新的投资( )。
4.某国银行宣布从今以后每年保持货币供应量为年增长率5%,可以预期该国的长期通货膨胀率小于10%( )。
5.一般均衡是指劳动市场、资产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6.当一个经济体系中总储蓄率增加后,经济达到稳定状态时的人均资本量将减少( )。
7.从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的关系看,通胀是顺周期的经济变量( )。
8.当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时,存在周期性失业,不存在结构性失业( )。
9.一般说来,货币比财政见效更快( )。
10.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的传导机制主要通过货币供给量来影响总支出和总收入( )。
四、计算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1.在一个封闭经济中,主要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为:C=1275+0.5(Y-T); I=900-200r;L=0.5Y-200i;Y*(充分就业产出)=4600;πe=0;T=450;M=9000。求解IS曲线方程、LM曲线方程和AD总需求曲线方程。
2. 假定现金存款比率Rc=Cu/D =0.38,法定存款准备率Rd为8%,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率Re为10%,试问货币创造乘数为多少?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元,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五、简述题(共4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请推导出三部门(居民、企业和)条件下的IS曲线,其中征税采用的是比例税率。
3.简述一般性货币工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按经济增长核算方程,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哪些。
六、论述题(共1题,计10分)
请用成本型通货膨胀的图形,推导出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图形,并用文字描述出这些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