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成客专XCZQ-4标
临时工程及场地建设施工
技术交底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五局西成客专XCZQ-4标工程指挥部第一项目部
2013年3月16日
中铁五局集团西成客专IV标第一项目部
临时工程及场地建设施工技术交底
为确保实现“亮点突出、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开工必先、全程领先、勇争第一”的管理目标,按照现场管理标准化的要求,对西成客专IV标的施工便道、临时房屋、搅拌站、钢筋加工场、洞口场地布置等主要临建及场建工程施工技术要求进行规范,具体要求如下:
一、总体布置原则:
1、临房、便道及厂(站)房选址时要注意避开泥石流、山洪、崩塌、滑坡等灾害易发区或洪水易冲刷区,确保使用期间人员、设备安全。
2、临房、厂(站房)应做好防雷工作。临房、厂(站房)设计前应提前到当地气象部门联系,了解拟建区域是否位于雷区,对于高耸的建(构)筑物、设施(如搅拌站等)、位于雷区的驻地必须加装避雷设施,确保防雷安全。
3、设计布置时应根据现场地形情况,并结合集团公司混凝土拌和工厂、钢筋加工厂、钢构件加工厂标准化建设指南的相关要求进行布置。
4、在满足标准化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工程费用。
二 、施工便道
(一)、便道设计原则
本标段所经过地区道路交通较为方便,主要施工便道均可从近似平行于线路的已硬化的既有乡村道路引入,但需要扩建增设错车道,局部地方需要进行加宽(如曲线半径很小)。在设计施工便道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1、扩建便道:尽量利用既有道路,对原有道路经加宽、改建后,能利用者尽量利用,扩建便道按单车道路基路面标准进行控制,每200~400米设一错车道,在弯道处或陡坡段增设错车道。乡村混凝土路面段扩建错车道采用C25混凝土路面。
2、新建道路应方便工程运输,尽可能靠近目标工点,接近铁路标高,在满足纵坡要求及运输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缩短修建长度。不占用铁路路基,尽量避免与路基交叉,以减少施工时对行车的干扰。通往各隧道洞口的施工便道采用双车道便道标准,地形受限时采用单车道道路标准。
3.新建便道应简易,顺畅,能迅速修成使用。要充分利用有利地形,使线路尽量顺直、运程短;但高差过大地段、陡坡地段应设置绕行平台,避免出现长下坡。
4、严格控制工程造价,新建便道尽量避免拆迁建筑物和穿过良田,少占农田;避免在地质不良地带修建,对便道施工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地段,选线时应绕行,或采取工程措施予以加固处理;深挖、高填路段,往往存在着稳定性隐患,必须查明工程地质情况,进行稳定性分析,有针对性进行防护设计,保证边坡稳定。
5、适当考虑地方需要,使施工便道能与地方交通运输道路结合,可与地方共同修建,将来移交地方长期使用。
6、各洞口硬化后的便道顶标高与隧道水沟底标高齐平。
(二)、便道设计、施工技术标准
1、施工便道采用交通部四级公路的工程技术标准,行车道主要为单车道,洞口地段及视线不良地段为双车道。设计时速20km/h,满足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400辆以下的要求(大型货车的折算系数为2,加长车和拖挂车的折算系数为3)。
2、路面标准:便道路面以砂石路面为主,可采用级配碎(砾)石路面,泥结碎(砾)石路面,水结碎石路面、填隙碎石路面及其他粒料路面,便道施工时应根据各段实际地理环境、地形及附近原材料情况按费用最低原则选取相应路面形式。
各洞口施工场地、进出洞口200米以内的施工便道、坡陡弯急的施工便道、进出搅拌站50米以内的施工便道设20cm厚C25砼硬化。
3、错车道设置标准:单车道地段间隔设置错车道,错车道路基直线段宽度6米,弯曲段宽度7米,平均间距300米,可结合地形情况,在适当位置加密设置错车道,错车位置至少可以看到相邻两个错车道的情况。
4、排水系统标准:路基路面应平整不积水,直线段设置路拱,曲线段设置超高,利用坡面自然排水,路面不能出现坑洼不平积水现象。路基两侧根据地形设置排水沟,保证排水通畅。挖方段挖方侧采用0.4*0.4 (宽*深)矩形排水沟,填方段根据汇水情况采用0.4*0.4(宽*深)矩形排水沟。汇水面积较大地段可采用梯形排水沟,截面积不小于0.3m2。
经过沟渠地段,要埋置钢筋混凝土圆管或设置过水路面。管径根据流量大小设计,一般直径为0.6-1.0米。涵洞进出口设置浆砌片石端墙,并顺接排水沟,与沿线排灌系统相协调,防止水土流失和污染水源。
5、边坡坡度及防护标准:
新建或扩建便道挖方边坡坡度控制:8米以下的土方边坡坡度按照1:0.75控制,石方边坡按照1:0.3控制。因地形土方边坡坡度小于1:0.5且开挖高度大于5米时,应设护面墙防护;土方边坡坡度小于1:0.3且开挖高度大于5米时,应设挡土墙防护。
填方边坡坡度一般按1:0.75—1:1控制,特殊地形条件下设挡土墙收坡。所有上、下边坡需设防护工程时,必须先进行特殊工点防护设计,并经指挥部工程、总工程师批准后方能实施。
6、停、会、超车视距标准:
施工便道的停车视距为20米,会车视距为20米,超车视距为100米。
7、净空高度、线路曲线半径标准:
便道净空高度不小于4.5米,便道线路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为30米,小于的采用内侧加宽1.5m的方法对其地段进行加宽。
8、用地范围: 施工便道实际占地线每侧加0.5米范围为便道用地范围。
相关技术指标如下:
表1 施工便道主要技术指标表
| 项 目 | 主要技术指标 | 说 明 | ||
| 计算行车速度(km/h) | 20 | |||
| 路基宽度(m) | 单车道 | 5 | 交通量平均每昼夜为100辆以下,或条件比较困难的地段,可采用单车道标准 | |
| 双车道 | 7 | |||
| 路面宽度(m) | 单车道 | 4.5 | ||
| 双车道 | 6.5 | |||
| 最小曲线半径(m) | 30 | 地形困难地段可适当酌减 | ||
| 最大纵坡(%) | 9 | 困难地段可酌情放宽到12% | ||
| 路基压实度 | ≥80% | 填方地段分层厚度控制在0.5米以内 | ||
| 错车道(m) | 间距 | 200~600 | 错车道应选在便于辽望的地点,每边路肩仍保持0.5m宽;视线好时取大值,视线差或弯道附近取小值。 | |
| 路面宽 | 6.5 | |||
| 长度 | ≥10 | |||
| 两端变宽缓和长度 | 10 | |||
表2 路面种类及厚度指标表
| 路面种类 | 基床材料及厚度 | 路面结构层厚度(cm) | 附 注 | 
| 泥结碎石路面 | 20-25 | ||
| C25水泥砼路面 | 土质路基设15cm厚砂砾垫层 | 20 | 路基压实度不小于80% | 
| 石质路基或砂砾、碎石路基不设垫层 | 20 | 
| 1 | 平整度 σ(mm)  | 2.5 | 3m直尺:每200m测4处×3尺 | 
| 2 | 抗滑构造深度 (mm) | 0.6 | 砂铺法:每200m测1处 | 
| 3 | 相邻板高差 (mm) | 4 | 每200m抽纵、横缝各2条,每条2点 | 
| 4 | 纵、横缝顺直度(mm) | 10 | 纵缝20m拉线,横缝沿板宽拉线;每200m 4处,每200m4条 | 
| 5 | 路面宽度(mm) | ±30 | 每200m 4处 | 
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应结合地形在长下坡的下半部路段设置避险车道;陡坡、悬崖地段设置防护墩,路侧按规定设各种道路标志,在转弯、长下坡等地段设置醒目的安全标识牌;便道下穿供电线路时,供电线路与道路交叉处距路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必须符合相应送电线路标称电压规定的要求,并且其新建、改建、扩建便道尽量避开输油气管道,如无法避开,则需提前联系管道负责企业,提出跨过方案,同时做好设施安全标志、标识。
(四)、便桥
便桥桥面宽度采用单车道路面宽度(4.5米),本标段便桥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可采用以下方案:
1、采用片石砼墩台+军用梁(或工字钢组合简支梁结构),沟(河)深、流量大时采用本方案;
2、采用预埋钢筋砼圆管管节施作砼过水路面,地形平缓及流量许可时可采用本方案。管节底部采用M10浆砌片石固结,管节外壁间距在30cm以内的,管节间用M10浆砌片石固结到管顶位置;管节外壁间距30cm以上的,管节间用透水材料夯填密实;路面以下采用砂砾或透水材料填筑、压实,路面采用C25砼路面,两侧设0.5-0.8米厚M7.5浆砌片石护砌封闭防冲刷。
3、对既有道路桥梁进行加固;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可采取下部内嵌加厚加固、桥面加厚加固、桥上另设简支梁结构或桥侧新建桥等不同方式。各便桥均需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单独设计,经指挥部工程、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参考设计图见附图一;
三 、临时房屋
临时房屋应充分利用当地空闲厂房及民房,新建临房采用定型活动板房,火工品房、锅炉房、厨房靠灶台侧墙等有特殊要求的应采用砖房。
(一) 生产房屋
1、生产用房主要包括机械电力房、工作车间、材料库房、机械棚等。机械房一般机体距墙的距离不小于1米,机体间的通道不小于1.5米。300人的隧道架子队常用生产用房修筑面积见下表4。
表4 常用生产房屋修筑面积参考指标
| 顺号 | 房屋名称 | 指 标 | 参考面积(m2) | 备 注 | 
| 1 | 电动空压机房 | 25m2/台 | 25 | 每增一台加20m2按需设置 | 
| 2 | 内燃空压机房 | 25m2/台 | 25 | 每增一台加20m2按需设置 | 
| 3 | 发电机房 | 0.2~0.3 m2/kw | 20 | 120kw发电机 | 
| 4 | 配电房 | 20 | ||
| 5 | 车钳修理房 | 20 | ||
| 6 | 水泵房 | 3~8 m2/台 | 3~8 | 一般水泵占平面面积1 m2内,多级离心式最大的占2.4m2 | 
| 10 | 材料库 | 40 | ||
| 11 | 钢筋棚 | 100-120 | ||
| 12 | 工地料棚 | 40 | 
(二) 生活及办公房屋
生活及办公房屋主要包括办公房屋、职工宿舍、生活福利建筑等。修筑面积应按施工单位全员人数、房屋使用性质分别确定,
1、办公用房:队长、、技术负责人设单独办公室;技术室设集中办公室,技术、试验、安全、质量、调度劳资、测工等集中办公(办公桌建议采用隔断式办公桌);物资用房根据分公司的要求设置,架子队设大会议室一间(兼作培训室),面积50-60m2左右(桌子采用长条桌,椅子采用不带靠背的圆形凳子),
2、生活福利房:生活驻地大餐厅与厨房采用板房建设,中间采用砖砌作为打饭窗口,合计面积控制在100m2内,小餐厅面积控制在20m2。
2、职工宿舍:生产工人按6人/间设置(约3.2m2/人),一般管理人员按6m2/人设置,技术主管、部门主管按10m2/人设置。
架子队常用生活用房参考附图二。
建造规格参考下表:
| 表5 架子队办公及生活住房建造规格 | ||||
| 性质 | 名称 | 指标 | 参考面积(m2) | 备注 | 
| 办公及生活用房 | 队长办公室 | 1人/1.5间 | 30 | 1间作为办公,半间作为住宿 | 
| 办公室 | 1人/1.5间 | 30 | 1间作为办公,半间作为住宿 | |
| 技术负责人办公室 | 1人/1.5间 | 30 | 1间作为办公,半间作为住宿 | |
| 副队长办公室 | 1人/间 | 20 | 住宿办公设置一间,内外分隔 | |
| 技术室 | 40 | |||
| 监理 | 20 | 住宿办公设置一间,内外分隔 | ||
| 物资 | 20 | |||
| 大会议室 | 40 | |||
| 技术主管宿舍 | 10(m2/人) | |||
| 劳资调度宿舍 | 10(m2/人) | |||
| 安质宿舍 | 10(m2/人) | |||
| 技术员宿舍 | 10(m2/人) | |||
| 实验员宿舍 | 10(m2/人) | |||
| 领工员宿舍 | 6(m2/人) | |||
| 生产工人宿舍 | 3.2(m2/人) | 6人/间 | ||
1、排水:一般生活用房四周采用0.3*0.3(宽*深)砖砌矩形排水沟,表面设1cm厚砂浆抹面;汇水较大的主沟采用0.3*0.5 (宽*深)砖砌矩形排水沟,表面设1cm厚砂浆抹面;有通车要求的场地或路面下水沟采用0.3*0.5 (宽*深)砼矩形排水沟,设钢筋砼盖板或φ25钢筋网盖。
2、场地硬化:
(1)、垫层设置及基床压实度:
生产区:根据场地土质情况,一般土质场地挖填压实后,设20cm厚沙砾层;砂砾土、碎石土则压实即即可,不设垫层;石方挖方地段不设垫层。场地施工压实度80%。
生活区:不设垫层,场地压实度75%。
(2)场地硬化:
生活区:室内设5cm厚、室外设8cm厚C25细石砼硬化;
生产区:设20cm厚C25砼硬化。
3、场地平整硬化质量要求
场地平整应满足设计要求的坡度及平整度,压实度不小于设计规定。硬化时应分区分块施工,硬化后应大面平整,捣固密实,表面收浆找平,平整度控制在25mm内(3m直尺:每200m测4处×3尺),表面不积水。砼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三、施工及生活用水
生活用水采用就近打井取水或利用当地自来水,施工用水可就近在沟、河附近挖坑围井抽水或打井抽水,抽水房采用砖砌房。所有生活用水在使用前均需经卫生检疫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所有生产用水均应经质量技术监督(检验)单位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四、搅拌站
1、选址应综合考虑各工点砼用量、砼运距、大堆料运距、征地费用、砼拌合设备及运输设备费用、临建工程量大小等多种因素,作经济比选后确定。
2、搅拌站场地在满足搅拌设备安装布置的前提下,应综合布置好场内运输道路、料场、办公区等,并作好排水设施。
3、料仓设置应满足计划储料数量要求,不少于8个,每个料仓宽度6-10米,深度根据计划储料量及现场地形确定,50砖砌2.0-2.5米高隔墙,底部向配料机方向排水;
4、搅拌机、配料机、料仓应设防水大棚;
5、在办公区设站长室、调度室、收料开票室、试验室、标养室、休息室等;
6、在进站或出站道路方便处设地磅、计量室;
7、搅拌站采用砖砌围墙封闭管理,墙高1.8米,进出口设大门及门卫室;
8、场地硬化:搅拌站及场内道路需全面硬化,硬化要求详见“场地排水及硬化”;
9、搅拌站临时用电方案应作单独设计并经审批后实施。
五、钢筋加工场
1、根据计划堆放、加工钢筋数量设计钢筋加工场地大小,在设计时应明确功能分区,钢筋加工操作区(钢筋棚部分)、钢筋成品堆放区、钢筋原材料堆放区、钢筋废品堆放区应在布置图中划分明确。
2、场地硬化:钢筋加工场及场内道路需全面硬化,硬化要求详见“场地排水及硬化”;
3、钢筋棚:大棚立柱间距采用纵向15~20米,横向5~10米;小棚间距采用纵向5~10米,横向3~5米;棚顶采用耐火材料搭建,棚身稳固,满足本地抗台风要求。
4、对于堆放型材(如工字钢、槽钢、角钢、钢板)的场地,底部砼垫墩应形成高低差(架设10~15厘米高),以避免型钢上积水。
5、在钢筋加工场地应设围挡(墙)封闭,围挡结构美观可靠,作好有形化设计。
6、钢筋加工场临时用电应由专业电工及机电工程师设计,并经指挥部审批后实施。
六、洞口场地布置要求
布置原则是便于管理、缩短管(线)路(施工通风管、高压风管、高压水管、电力线路等)和运输距离(钢材半成品、砂石料、混凝土等),并应满足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中《铁路隧道施工现场设置作业指导书》、《隧道通风施工作业指导书》等相关文件的要求。
a) 洞顶天沟布置在开挖边坡线5m以外,延伸至路基排水沟,保证排水通畅,不回流至洞内。
b)水池布置在空压机外侧,容积控制在30~60m3,长大隧道按4*4*4设置.
c) 空压机房一般就近布置在隧道口旁,可以是左右边坡外或洞口侧上方的合适位置,同时应考虑在征地范围内修建。
d) 通风机布置在洞口外30米位置,高度与安设的通风管在同一水平高度,避免错位导致管道弯折而影响通风效果。
e) 变压器、发电机房、配电房一般应靠近空压机房,靠近隧道口布置,保证高压供风用电和洞内照明、动力用电。
f)隧道口的值班室应尽量设置在靠近洞口的位置,窗口开设便于观察和瞭望。应在值班室设立人员进洞登记制度,并有专人负责。
g)洞口场地及道路标高按硬化后与隧道永久排水沟沟底齐平的要求进行布置。
h)洞口施工场地及道路需全部硬化,具体要求详见“场地排水及硬化”;
七、其他
1、临时工程按照上述技术要求、结合现场具体情况进行总体布置及分工点设计,并需响应集团公司《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标准化实施细则》等标准化管理文本要求。
2、临时工程方案及具体设计图必须由项目部工程及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3、所有临时工程施工时必须按临时工程标准及设计方案或交底要求进行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安质、实验管理人员必须进行相应的检查及验收,并留存相应的管理、验收纪录,并且对于大型场地的硬化如搅拌站场地、钢结构加工中心场地、便道、驻地架子队必须对标高进行控制,不得超设计厚度硬化。
4、所有临时工程均要求按正式工程验收标准进行验收,施工时应做好相关内业资料。
中铁五局西成客专工程指挥部第一项目部
2013年3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