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现代交通运输是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运输所组成。
2.道路是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
3.道路分类按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
4.公路等级的划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5个等级。
5.计算行车速度是确定公路几何形状的基本车速,是用于设计各等级公路受部分的主要依据。
6.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断面处来往的实际汽车数。
7.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8.直线的最小长度
1)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当计算行车速度60km/h时,同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行车速度的6倍为宜;当计算行车速度40km/h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同向曲线是指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连以直线所形成的平面线形。
2)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当计算行车速度时,同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行车速度的2倍为宜;当计算行车速度40km/h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9.圆曲线的最小半径包括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10.平曲线长度
1)平曲线最小长度规定(一般情况下应能够设置两段缓和曲线及一段圆曲线,平曲线一般最小长度按9s行程长度控制,即缓和曲线与圆曲线长度均保证3s的行程,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1:1:1,才能使其线形美观、顺畅。)
2)小转角时的平曲线长度(当公路转角小于或等于时,曲线长度往往看上去较实际长度为短。)
11.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测的单向横坡,称之为超高。
12.无中间带的公路
a.超高横坡度等于路拱坡度时,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值。
b.超高横坡度大于路拱横坡度时,有以下三种过渡方式:
1)绕行车道内边缘旋转;2)绕中线旋转;3)绕外边缘旋转。
13.有中间带的公路
1)绕中心带的中心旋转;2)绕分隔带边缘旋转;3)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14.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测的需要,在平曲线内测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称为曲线加宽(有称弯道加宽)
15.公路标准规定,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m时(),应在平曲线内测加宽。
16.行车视距的种类: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错车视距、避让障碍物视距等5种。
17.最大纵坡 最大值应该控制在8%为宜。
18.最小纵坡均应采用不小于0.3%的纵坡。
19.平均纵坡
标准规定,二级、三级、四级越岭路线的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和5%,并注意任何相连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
20.坡长是指变坡点与坡度之间的水平长度,坡长包括最大坡长和最小坡长。
21.为了迅速排除路面上的雨水,将路面做成由中间向两侧倾斜的拱形,称为路拱。
22.边沟是沿路基两侧布置的纵向排水沟。
23.路堤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气候条件、边坡高度以及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进行合理的选定。
二、问答
1.高速公路的特点?
答:1)车速高;2)通行能力大;3)运输费用省,经济效益高;4)行车安全
2.圆曲线半径的确定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
2)地形条件受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
3)地形条件特别困难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4)应同前后线形要素相协调,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曲线线形;
5)应同纵面线形相配合,应避免小半径曲线与徒坡相重叠;
6)每个弯道半径值的确定,应根据实地的地形、地物、地质、人工构造物及其他条件的要求,用外距、切线长、曲线长、曲线上任意点线位、合成纵坡等控制条件反算,并结合标准综合要求。
3.缓和曲线的作用
答:1)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3)超高横坡度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稳定;4)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4.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答:1)从控制方向操作的最短时间考虑;2)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在一定范围内;3)考虑超高缓和段长度长度的要求,即还要满足
5.在具体纵坡设计时,需了解的一些纵坡的基础知识。
答:1)对路基设计标高的规定。对于新建公路,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二、三、四级采用路基边缘标高;2)纵坡度的表示方式,其上坡为“+”,下坡为“—”;3)一般认为道路上3%的纵坡对汽车行驶不造成困难,即上坡时不别换挡,下坡时不别刹车。
6.组合设计的原则
答:1)应在视觉上能自然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2)平、纵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使线形在视觉上、心理上保持协调;3)合成坡度应组合得当,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4)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
7.横断面设计步骤
1)点绘横断面地面线;2)根据路线和路基资料,将横断面的填挖值及有关资料抄于有关桩号的断面上;3)根据现场调查的土壤地质资料,示出土石界线,确定边坡坡度以及边沟的形状与尺寸;4)绘横断面的设计线;5)计算横断面的填挖面积,上墨完成全图。
8.选线的一般原则
答:1)路线的基本走向必须与道路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2)正确掌握和运用技术标准;3)注意与农业配合;4)选线应重视水文、地质问题;5)重视环境保护工作;6)选线应综合考虑路与桥的关系。
9.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答:1)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注意保护原有自然保护状态,并注意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严谨损坏重要历史文物遗址;2)路线对自然景观与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3)占地、拆迁房屋对环境带来的影响;4)路线布局对城镇布局、行政区划、农业耕作区、水利排灌体系等现有设施造成分割而起的影响;5)噪音以及对大气、水源、农田污染所造成的影响;6)充分考虑对破坏自然景观、资源与污染环境的防治措施及其实施的可能性。
10.路线的基本走向与道路主客观条件
答:主观条件是指设计任务书规定的路线总方向、等级及其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客观条件是指道路所经地区原有交通的布局,城镇、工矿企业、资源的状况,土地开发利用和规划的情况以及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上述主观条件是道路选线的基本依据,而客观条件则是道路选线必须考虑得因素。
11.选线的一般步骤
答:1)全面布局;2)逐段安排;3)具体定线。
12.路线方案原则性的方案比较
答:1)路线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意义,国家或地方建设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以及战备、支农、综合利用等重要方针的贯彻和体现程度。2)路线在铁路、公路、航道等网系中的作用,与沿线工矿、城镇等规划关系以及与沿线农田水利建设的配合及用地情况;3)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对道路的影响,要求的路线等级与实际可能达到的技术标准及其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影响,路线长度、筑路材料来源、施工条件以及工程量、三材用量造价、工期、劳动力等情况及其对运营、施工、养护的影响,以及施工期限长短等;4)工程费用和技术标准情况;5)其他,如与沿线历史文物、史迹、旅游风景区的联系。
13.路线方案经济指标的比选
答:1)土石方工程数量;2)桥涵工程数量;3)隧道工程数量;4)档土墙工程数量;
5)征地数量及费用;6)拆迁建筑物及管线设施的数量;7)主要材料数量;8)主要机械、劳动力数量;9)工程总造价;10)投资成本效益比;11)投资利润率;12)投资回收期。
14.综合平原区自然和路线特征,布线是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答:1)以平面为主安排路线;2)正确处理路线与农业的关系;3)处理好公路与城镇关系;4)处理好路线和桥位的关系;5)注意土壤水文条件,确保路基稳定。
14.单交点法确定半径一般结合地形和其他因素按以下控制条件来选择
答:1)外距控制;2)切线控制;3)曲线长控制。
三.公式
1.横向力系数 2.圆曲线半径
3.
4. ZY(桩号)=JD(桩号)-T YZ(桩号)=ZY(桩号)+L
QZ(桩号)=YZ(桩号)-L/2 JD(桩号)=QZ(桩号)+J/2
5. 计算曲线高程
6. 填方=本桩利用+填缺 挖方=本桩利用+挖余
借方=填缺—远运利用 费方=挖余—远运利用
7. 右角=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分角读数=(前视读数+后视读数)/2 (右转角)
分角读数=(前视读数+后视读数)/2 + (左转角)
4、计算
例8.1 设某交点桩点为:K75+421.31,,求各主桩点。
解: 曲线要素计算
主点桩号计算:
例8.2 在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R=250m,,交点桩号JD=K17+568.38,偏角,试计算曲线的主点桩号:
解:曲线要素计算:
主点桩号计算:
(校核无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