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7:18:45
文档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执教者丁建立课时1所属教材目录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生活有着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有部分学生对中国著名建筑有过参观;也有很多同学通过各种媒体形式了解建筑,有着自己的印象与感触。由此,对建筑艺术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具有很强的求知欲。但对建筑艺术只有零星的、表面的、浅见的认识,渴望更多的了解。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内在动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建筑艺术的概念、特性、艺术的语言,为欣赏建筑艺术打下良好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视
推荐度:
导读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执教者丁建立课时1所属教材目录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生活有着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有部分学生对中国著名建筑有过参观;也有很多同学通过各种媒体形式了解建筑,有着自己的印象与感触。由此,对建筑艺术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具有很强的求知欲。但对建筑艺术只有零星的、表面的、浅见的认识,渴望更多的了解。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内在动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建筑艺术的概念、特性、艺术的语言,为欣赏建筑艺术打下良好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视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名称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执教者丁建立课时1
所属教材目录人美版美术鉴赏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生活有着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有部分学生对中国著名建筑有过参观;也有很多同学通过各种媒体形式了解建筑,有着自己的印象与感触。由此,对建筑艺术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具有很强的求知欲。但对建筑艺术只有零星的、表面的、浅见的认识,渴望更多的了解。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内在动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建筑艺术的概念、特性、艺术的语言,为欣赏建筑艺术打下良好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视频、图片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达成其他两个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起学生对建筑文化与民族传统之间关系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建筑的涵义、类型、特性。
难点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领会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建筑系列课程的第一课,题目是《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所以以鉴赏美为主要内容,具体策略如下:

1、导课,认知建筑艺术的感念;

2、通过身边的建筑引出建筑艺术的分类;

3、重点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特性,举例说明,播放《圣米歇尔山修道院》视频当堂测验掌握知识情况;

4、图片解析建筑艺术的个性语言。

了解以上四方面内容,为下几节课的建筑系列课打好鉴赏基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4分钟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引出本节课要讲的主题方向。

    当远古的许多生活记录都湮灭无存的今天,却有许多古建筑遗迹依然矗立在大地上,它们如同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帮助我们了解祖先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正因为如此,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地申报“世界遗产”项目。我们作为当代的青年,有必要也有责任了解和认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能够继承这些建筑遗产是我们的幸运,保护好它们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所以,今天我带领大家共同学习美术鉴赏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教学设计——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知识的扩充、欣赏的乐趣和审美品位的提高。本节课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体味建筑之美。

观看视频激发兴趣
6分钟二、新知探究(小组预习,分组讲解)

   (一)、什么是建筑艺术?(第一小组:课件+讲解)

    1、概念: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它蕴含着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

    概念理解:

A、空间和实体——由建筑材料(实体)构成的虚体空间供人使用。

B、形式美的规律——变化统一、比例尺度、对称均衡、对比和谐、节奏韵律

C、美的感受——主要通过视觉途径来感受。

    2、建筑艺术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A、建筑创作不可能超越技术的可能和经济承受能力。

    B、建筑艺术需要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园林艺术丰富其内涵。

    举例:悉尼歌剧院在阳光照映下既象贝壳,又象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块分别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悉尼歌剧院的兴建过程一波三折:有克服不了的技术难关、有拂袖而去的建筑师,还有差点让破产的超高工程费 。

教师:感谢第一小组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解读,那么,建筑=房子吗?(不一定),怎样理解建筑艺术的含义呢?(画图)

布置课下作业:查悉尼歌剧院一波三折的建造故事

5分钟(二)、建筑有哪些类型?(第二小组:课件+讲解)

    建筑类型是适应人类的不同活动需要而出现,随社会发展而增加。例如:

   人类早期需要:巢穴、宫殿、庙宇、陵墓、民居等类型。(图片:世界著名或秦皇岛本地有名的)

    商品交换需要:商店、银行、贸易中心等类型。(图片:世界著名或秦皇岛本地有名的)

    交通发展需要:驿站、码头、火车站、机场等。(图片:世界著名或秦皇岛本地有名的)

   科学文化发展需要:书院、学校、科技苑、体育馆等。(图片:世界著名或秦皇岛本地有名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拓展,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建筑类型。

教师:通过第二组同学的认真分析和讲解,我们了解了建筑的类型,下面,我们做一道练习题,分析教材建筑图片,思考哪些主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哪些主要满足精神需要?(课件+连线题)

举例身边的各类建筑

回答连线题

15分钟(三)、建筑艺术有哪些特性?(重点)(第三、四小组:课件+讲解)

    1、 建筑史上的三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居住的机器。

    2、 四个特征:科学性、适用性、艺术性、文化性

    A、科学性:

完美的受力结构是建筑之美的根本。

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着建筑的形式。例如:坡屋顶便于排水,尖顶利于除雪。

著名建筑遗迹为表达各自追求而展示出建造技术的极限。如:金字塔、哥特式教堂。

    B、适用性:建筑以结构和形式创造各类空间从而满足人们使用的需要。

    C、艺术性:人类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通过建筑形体的组合表现得淋漓尽致。

世界各民族由于社会、宗教、文化情趣的差别,呈现出风格迥异的各类建筑。例如:哥特式教堂表现为无限向上升腾的效果。中国宫殿建筑表现为想四周扩展的秩序空间。再如:西方古典园林以人工图案为美,试图控制自然秩序,呈理性之美。中国古典园林表现出对自然形态本真之美的欣赏。

历史的发展变化影响着建筑风格的演变。例如:古希腊神庙建筑因为不追求权力的威严而创造了优雅高贵的艺术形式和审美原则,深深影响了欧洲2000多年的建筑历史。

    D、文化性:一个时代最重要的建筑往往反映出整个民族的文明和社会状态。各时代建筑材料和建造方法的变化带给现代人一份关于历史的画卷。

    各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域创造了不同的建筑形式和风格。例如:古希腊神庙轻快明朗,古埃及神庙沉重严峻。

    全球一体化进程带来了广泛交融与碰撞的现代建筑。

    建筑也是国家实力、时代精神、建筑技术、传统文化的体现。一个时代最重要的建筑往往反映出整个民族的文明。

    例如:金字塔、空中花园、布达拉宫、吴哥窟、印加古城等。

教师:总结建筑的特性,下面,我们带着建筑的科学性+适用性+艺术性+文化性来欣赏一段视频(法国圣地——圣米歇尔山修道院),用心体味建筑的几个特性。(播放视频,截图说明问题)

观看《圣米歇尔山修道院》视频体味建筑艺术的科学性、适用性、艺术性、文化性。

12分钟(四)、建筑艺术有哪些语言?(第五、六组:课件+讲解)

1、建筑艺术的个性表现:

建筑艺术与其他视觉艺术有相通之处:讲究构图布局、运用点、线、面、色、光影、材质来表达思想情感,注重形式美规律(变化统一、比例尺度、对称均衡、对比和谐、节奏韵律)的体现。

    建筑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独特个性:拥有立体空间、外表与内部秩序具有音乐性。

建筑艺术音乐性的内涵:感受一座建筑是一个持续一段时间的过程,欣赏者漫步期间,情绪和感觉会随着时空的转换持续地发生变化。(如:游览故宫)

    2、建筑艺术依靠哪些语言表现个性?

    形体:远观建筑的整体形状会影响我们的审美判断。例如:太和殿宽大的台基和重檐屋顶便构成鲜明的形体特征。

    比例与尺度:建筑物的各部分、各构件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建筑空间给人的感受。当它们符合古希腊人说的“美的比

例”关系时,就会给人以美感。例如:希腊巴特农神庙。

    均衡:均衡(并不限于对称)给人以稳定的美感。高耸与平面铺展的有机结合,往往能创造丰富的空间效果。

    例如:北京天坛、西班牙古镇

    节奏:建筑的节奏表现为单元的重复出现(连串的空间、重复的院落、组合的柱子、门窗等)。运用节奏的目的是为了构成和谐的模式。例如:圣伯多禄广场(贝尼尼设计)

    色彩与质感:色彩能体现建筑的不同风格(鲜艳明快或庄严肃穆),质感更是影响着建筑的性格。

例如:石砌建筑——厚重沉稳、木构建筑——温暖亲切、金属与玻璃——轻盈精致

环境:建筑与环境的结合能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依山傍水的民居、盘踞山顶的堡垒、密林深处的古寺等在自然环境的衬托下显示出非凡的感染力。例如:《流水别墅》(赖特)

    房地产广告在强调户型的同时也在强调环境,如:水木融城、江南小镇等都在强调环境与建筑的关系。

    教师:无言的建筑正是借助上述语言(形体、比例与尺度、均衡、节奏、色彩与质感、环境)表达着自己的个性,弹奏着动听的旋律,演绎着时代的篇章。(欣赏图片)

课堂小结

2分钟

建筑艺术的各个特性紧密结合在一起体现着建筑艺术的非凡成就。它们不仅仅是房屋,而是国家实力、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的体现,也体现了建筑的特性——科学性+适用性+艺术性+文化性。

我们对建筑艺术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可以对我们生活中的建筑进行评价。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重要的是要有的个性和见解。

布置作业

1分钟

观察身边的建筑,说明它们运用了哪些建筑词汇?(如乐购、金源等)
板书设计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一、什么是建筑艺术?

二、建筑有哪些类型? 

三、建筑艺术有哪些特性?

四、建筑艺术有哪些语言?

教学反思这一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化,对于建筑的实质概念不是很了解,以为建筑就等于房子,这就需要老师准备足够的建筑图片已经理论的讲解,要求老师知识面全方位的了解和课下作足够的准备。课堂上,理论方面讲得不是很多,亮点是展示了大量图片来展示建筑的魅力。在教学中,为体现美术教学的特点,我在教案的设计中大量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同时穿插传统的教学手法,如板书、出示挂图等,使课堂上的教学形式更多样,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文档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执教者丁建立课时1所属教材目录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生活有着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有部分学生对中国著名建筑有过参观;也有很多同学通过各种媒体形式了解建筑,有着自己的印象与感触。由此,对建筑艺术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具有很强的求知欲。但对建筑艺术只有零星的、表面的、浅见的认识,渴望更多的了解。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内在动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建筑艺术的概念、特性、艺术的语言,为欣赏建筑艺术打下良好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