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题 | 比例的认识 | 单元 | 二 | 学 科 | 数 学 | 年 级 | 六 |
| 学习 目标 |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3、感受数学的奥秘,培养数学兴趣。 | ||||||
| 重点 | 理解比例的意义。 | ||||||
| 难点 | 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写比例。 | ||||||
| 教学过程 |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 导入新课 | 一、复习导入, 什么是比?出示有关比的习题。那什么是比例?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新课题。 |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利用之前学习过的比的知识来完成相关习题。 | 比意义的提问与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了之前所学过的知识,也能引发学生思考比与比例有什么关系。通过两个小朋友的争吵,引出本课内容,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 ||
| 讲授新课 | 二、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1、你还记得这张照片吗?
教师:怎样的两张照片才像呢? 教师总结:比相等的照片才像,比不相等的照片不像。 2、说一说:哪两张照片相等?写一些长和宽的比。 教师总结:(1)图片A和图片D,两张很像。 图片A长:宽=4:6 图片B长:宽=2:3 可以发现:4:6=2:3 (2)图片A和图片D,两张很像。 图片A长:宽=6:4 图片D长:宽=12:8 可以发现:6:4=12:8 (3)图片C和图片E呢? 图片C长:宽=8:3 图片E长:宽=12:2 8:3≠12:2 所以这两张不像。 3、总结比例的定义: 教师:象这样,4:6=2:3,12:6=8:4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你能写出几个比例吗? 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4、说一说 : 什么样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比值相等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5、小组合作学习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自学要求: 1)学习a:b=c:d形式的内项和外项。 2)学习比例用分数怎样表示。 3)学习分数形式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 (1)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2)比例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 (3)指出分数形式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5、解决问题: (1)下表是笑笑和乐乐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 说说他们谁的蜂蜜水甜? 教师总结:淘气的蜂蜜水蜂蜜和水的比是2:10,化简后是1:5。笑笑的蜂蜜水蜂蜜和水的比是3:15,化简后是1:5。 2:10=3:15 所以他们二人的蜂蜜水的甜度一样,因此一样填。 (2)你还能再写出几个比例吗? 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6、试一试。算一算,说说你的发现。 (1) 用比例的内项乘外项。
(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7、议一议,填一填。 | 联系 | 区别 | ||
| 比 | |||||
| 比例 | |||||
| 下表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与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 | 指名说一说。 学生写一写。 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小组合作,写一写。 指名说一说。 学生小组学习,展示汇报。 指名说一说。 学生写一写。 学生算一算。 学生汇报。 师生共同讨论,填表。 学生完成。 | 通过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通过写一写,感知比例的意义。 通过认真听,掌握比例的定义。 通 过写一写,巩固比例的定义。 通过说一说,理解只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学习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学习比例的分数形式。 通过说一说,加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通过计算汇报,总结比例的特征:内项积=外项积。 通过填表,帮学生总结比和比例的相同点和同点从而更加理解比例的意义。 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 |
| 课堂小结 |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比例的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 | ||
| 板书 | 比例的认识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比例的内项积等于比例的外项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