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组:龙光金
第四次月考的语文试题仍然采用云南师大附中的样卷,这套试卷文言文阅读相对偏深,仿写题也有一定的难度,16题不仅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达到了语文育人的效果,是一道不错的题,下面就本次月考从成绩情况、试题疑难、今后复习的打算几个方面来分析。
成绩情况:三(7)班实考人数54人,平均分92,年级排名10名,及格率67℅,年级排名9名,较第三次有一定的进步;三(11)班实考人数56人,平均分86,年级排名18名,及格率39℅,年级排名21名,也比第三次有所提高,但在同年级仍处于下等的位置,作为科任教师既要想尽办法提高学生的成绩,又要鼓励他们,一鼓作气。
试题分析: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13 | 14 | 15 |
| 对数 | 30 | 25 | 31 | 35 | 35 | 29 | 4 | 10 | 33 |
| 错数 | 24 | 29 | 23 | 19 | 19 | 25 | 50 | 44 | 21 |
| 正确率 | 56℅ | 46℅ | 57℅ | 65℅ | 65℅ | 54℅ | 7℅ | 18℅ | 61℅ |
主观题答题情况
(一)、文言文翻译存在漏译、不译、错译、无中生有等问题。第一句的难点是“次、挽”的翻译。如吴之权翻译“次”字没有译出来,吴佩佳翻译“列”为“治理”属于错译,应译为“排列”,潘明得翻译第一句最译为“就带领皇帝一起走”属于无中生有。第二句的难点是对“警”的错译,90℅以上的都译错,有译为“警惕、发现、士兵、报警、危险、官兵”等,此处应译为“盗贼”,学生译错的原因是“警”的这一义项在平时很少遇到,感到很陌生,缺乏推断文言实词的能力,其次是没有把“不行不灭”的省略成分移出,普遍存在漏译的现象,同时把“不灭”译为“不去灭火”属于望文生义,如杨显丽译为不能将之消除,漏掉了主语“地方长官”,王良萍译为“不去扑灭”,杨占也和王良萍的一样,潘隆兴译为“不应该把火熄灭”更是改变了原文的意思。出现这些错误主要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缺乏理解,或者根本读不懂,不知所云。
(二)、古诗文鉴赏,疑难主要在9小题:诗歌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有的同学不理解什么叫表现手法,导致答题失误,欧阳新宇同学答成白描,这是描写技巧;有的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答夸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代等,这些同学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主要是对诗歌的表达技巧分辨不清,对诗歌内容理解不当,于是想当然的答;最多毛病的还是没有结合诗歌本身去分析,只是把手法提出来,或者分析不够具体形象。如石齐阳答的:对比,运用对比表达诗人的爱国情感,刘泰林答的:夸张、用典,龙先辉答的:运用了夸张的表象手法,由前面几句可知,有的同学即使分析了也前恰当、欠全面。
(三)语言文字运用题。
16题:相对容易,学生大多能说出自己的看法,问题在用对偶句概括新闻的内容,许多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一要求,概括时不用对偶句,因此丢分。如:姚本慧:16岁少年尹俊龙为激励“癌症母亲”活下去,与母协议考上清华、北大;杨兰洪:山西忻州16岁少年尹俊龙为激励其母抗癌而考上清华,感动社会各界;陆景江:山西忻州16岁少年尹俊龙为激励“癌症母亲”而考上清华大学。有的虽然是对偶句,但不能全面揭示新闻的内容,也因此失分。如:杨灯香:16岁少年为病母考清华,三年母子为生活抗命运,只概括了新闻的一个事实,社会各界献爱心帮他圆梦的内容没有揭示出来。
17题:仿写题,是本次月考的一个难点,难在于学生找不到恰当的喻体,不了解李白和杜甫诗歌的风格,所写出的句子丢分较大,有的甚至不是比喻句,所以不符合要求。如姚本慧:杜甫诗是小鸟伊人的追求,李白诗是我们爱不释手的玩具,属于比喻不当,潘明德:杜甫诗是国民历史的一本史记,李白诗是重情之人的一种寄托,也是不恰当的,甚至有相当部分学生留下空白,如刘泰林、潘隆兴、龙红艳、林泽泞、吴佩佳、杨茜、杨平花等。
(五)、作文。本次作文的审题立意是难点,有较多的考生因为审题失误而丢分,总之这次作文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审题的偏差。没有选出最佳角度来立意。这则材料的审题关键应该是儿子回答父亲的一段话:“我们家里只有一只狗,而他们却有四只;我们只有一个喷水池,而他们拥有一整条河流;我们的花园里有装饰漂亮的灯笼,而他们却拥有满天星星”。要辨别我们和他们的差别,还要注意却的转折含义,很多考生没有理解这句话而出现审题的偏差。杨荣理的角度是珍惜,欧阳新宇谈的是拥有与失去,潘隆兴以爱为角度,石齐阳谈的是美的话题,金虹杏谈的是要学会知足,欧一臣则以志向为话题,林泽泞的角度是追求,真可谓千姿百态,这些同学都没有找准角度,没有确定最佳立意。也不乏较恰当的,如黄雯霞的《换个角度,你也可以很富有》。
2、素材的匮乏。学生写作文,没有相应的材料,导致文章空洞无物,每一句话都是东拉西扯勉强而来,即使有一定的材料,但缺乏代表性,不会用材料来证明观点,或者材料陈旧,没有新鲜感,时代感。
3、语言表达能力差。表现为句子不通顺、修饰不当、用词不当、口语严重、错字别字现象较为频繁,更不用说有文采了。
4、文章结构不完整。不注意点题,首尾呼应,有的甚至有头无尾。
今后复习设想:
针对学生在月考中出现的种种不足和问题,在今后的复习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和提高,让学生每次考试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1、答题技巧的指导与训练。老师要从答题思路和方法来指导,不能仅仅给学生提供答案,还要找一些典型例题来做训练。
2、加强语感的培养。无论是文言文的阅读,还是现代文的阅读,亦或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感都是不可缺少的,我们都知道,阅读题在高考中为53分,占总分的三分之一,几乎和作文差不多,那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语感,关键是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大声诵读名篇,对一些科技类文章则时间让他们阅读,每次试卷上的文言文都先让学生大声读一遍,然后才讲。而对于大阅读涉及的篇目则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读完,并概述主要情节和内容,小阅读则是分段落分任务让学生来读,课外要求学生读一定数量的报刊杂志,希望对学生能有所帮助。
3、每个学生建立错题档案,要求把每次统测做错的题认真抄在笔记本,老师定期检查。以此加深记忆,也让学生更熟悉高考题型。
4、最关键和急切的还是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都是每位老师的迫切追求,但没有谁找到迅速而理想的可行的办法,自己也只是尝试而已。首先用课堂时间进行造句、语段的写作训练,老师进行点评;其次收集材料工作,要求每位学生有一本厚的笔记本,收集各种作文素材,特别是最新的事件、网络影响较大的新闻及人物事迹,每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同时也要求学生摘抄高中课文的材料,并学会运用,最后是对作文审题的训练,拟题的训练,下学期开始每周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学生之间互改,老师选出几篇有代表性的来改,并要求找出好的作文,全班同学一起分享。设想终究是设想,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各位老师的帮助,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