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营运资本决策的意义和原则,理解流动资产投资策略和筹资策略的内容;理解现金管理的目标,掌握最佳现金持有量确定的方法,熟悉现金管理的日常控制;理解应收账款的功能、成本及管理目标,掌握信用决策分析,理解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内容;理解存货的功能、成本及管理目标,掌握经济批量的计算;理解商业信用筹资的类型以及信用条件的制定,了解商业信用筹资的优缺点,了解短期借款的类型,理解短期借款的信用条件内容,了解短期借款筹资的优缺点。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营运资本的基本概念、流动资产投资策略和营运资本筹资策略的内容、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难点是现金持有量、应收账款信用分析、存货经济批量以及放弃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等的计算。
营运资本决策涉及营运资本投资决策和营运资本筹资决策,是对公司短期财务活动的概括,也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第一节 营运资本决策概述
一、营运资本决策的意义和原则
广义的营运资本又称总营运资本或毛营运资本,是指在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本,有时广义的营运资本与流动资产作为同义语使用。
狭义的营运资本是指净营运资本,即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差额,通常所说的营运资本多指狭义的营运资本。(识记)
一、营运资本决策的意义和原则——意义(领会)
(1)公司现金流量预测上的不确定性以及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非同步性,使营运资本成为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营运资本周转是整个公司资本周转的依托,是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3)完善的营运资本决策管理是公司生存的保障。
(4)营运资本决策水平决定着财务报表所披露的公司形象。
1.对风险和收益进行适当的权衡
由于流动资产比固定资产更易于变现,持有流动资产的风险要小于持有固定资产的风险,因此,流动资产的预期收益率相应地要低于固定资产。与此同时,由于流动负债的期限短,一般在一年以内,因现金流量不足等原因而导致的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就要高于长期负债和股权资本,因此短期负债的筹资成本要低于长期负债和股权资本,从而有利于公司利润的提高。这样,在营运资本的决策过程中,就必须权衡风险与收益。
2.重视营运资本的合理配置
贯彻合理配置原则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比例关系:
(1)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的比例关系
(2)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股权资本等长期资本的比例关系
(3)流动资产内部,如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4)流动负债内部,如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5)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
3.加速营运资本周转,提高资本的利用效果
营运资本的周转是从现金开始到现金结束,所以又称现金周转期。它大致包括如下三个方面:(识记)
(1)存货周转期,是指将原材料转化成产成品并出售所需要的时间。
(2)应收账款周转期,是指将应收账款转换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即从产品销售到收回现金的期间。
(3)应付账款周转期,是指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现金支出之间所用的时间。
营运资本周转期=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识记)
若要加速营运资本的周转,就应缩短营运资本周转期,通常可以采用以下途径:
(1)缩短存货周转期;(2)缩短应收账款周转期;(3)延长应付账款周转期。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加速营运资本的周转,也就相应地提高了资本的利用效果。
二、营运资本投资决策
营运资本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差额。营运资本决策管理可以分为流动资产管理和流动负债管理两个方面,前者是对营运资本的投资决策,后者是对营运资本的筹资决策。
营运资本投资决策可以分为流动资产投资策略和流动资产投资日常管理。
二、营运资本投资决策——流动资产投资策略
营运资本的投资策略主要解决在既定的总资产水平下,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各自占有比例的关系问题。
流动资产投资规模的确定,需要在收益和风险之间进行权衡。
可供公司选择的流动资产投资策略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二、营运资本投资决策——流动资产投资策略
1.宽松型流动资产投资策略(策略A)(识记)
宽松型流动资产投资策略要求在销售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保持较多的流动资产投资。
特点:投资收益率低,风险小。
不愿冒险、偏好安全的财务经理都喜欢采用该策略。
2.适中型流动资产投资策略(策略B)(识记)
适中型流动资产投资策略要求在销售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保持适中的流动资产投资,既不过高也不过低,流入的现金恰好满足支付的需要,存货也恰好满足生产和销售所需。
特点:收益和风险平衡。
当公司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出未来的经济状况时,可以采取该策略。
3.紧缩型流动资产投资策略(策略C)(识记)
紧缩型流动资产投资策略要求在销售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保持较低的流动资产投资。
特点:收益高,风险大。
敢于冒险、偏好收益的财务经理一般都采用该策略。
三种流动资产投资策略如下图所示。
二、营运资本投资决策——流动资产投资日常管理
流动资产投资的日常管理,是流动资产投资策略的执行过程。流动资产投资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现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管理、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
财务部门管理现金流动,销售部门管理应收账款流动。这些日常经营虽然都会影响公司的流动性,但是财务主营对此并不直接决策,而由相关业务人员分散决策。
管好、用好流动资产,必须满足以下三个要求:
(1)保证流动资产的需要量,确保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2)尽量控制流动资产的占用量。占用过多,增加资本成本,影响经济效益。
(3)加速流动资产的周转。流动资产周转快,意味着占用资本少,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公司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结合其对风险的态度和对收益的偏好程度,做出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选择。一般来说,不存在一种适用于所有公司的单一的最优营运资本投资策略。
三、营运资本筹资决策
公司的营运资本筹资决策就是对波动性流动资产、永久性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的来源进行管理,一般分为配合型、稳健型和激进型三种筹资策略。
三、营运资本筹资决策——配合型筹资策略(识记)
配合型筹资策略是指波动性流动资产所需要的资本用临时性短期负债筹集,永久性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所需要的资本用自发性短期负债、长期负债和权益资本筹集。
在这种策略下,只要公司短期筹资计划严密,实现现金流动与预期安排一致,则在经营低谷时,公司除了自发性短期负债外没有其他短期负债,只有在经营高峰时,公司才举借临时性短期负债。
三、营运资本筹资决策——配合型筹资策略
三、营运资本筹资决策——稳健型筹资策略(识记)
稳健型筹资策略是指公司用临时性短期负债筹资来支持部分波动性流动资产,用长期负债、自发性短期负债和权益资本筹资来支持永久性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和其余波动性流动资产的筹资策略。极端的稳健型筹资策略完全不使用临时性短期负债筹资。
一种风险较小、收益也较低的营运资本筹资策略。
较为保守的财务经理通常喜欢使用此种策略。
三、营运资本筹资决策——稳健型筹资策略
三、营运资本筹资决策——激进型筹资策略(识记)
激进型筹资策略是指公司不仅用临时性短期负债筹资来支持波动性流动资产,还用临时性短期负债筹资来支持部分永久性流动资产,甚至用临时性短期负债筹资来支持长期资产的筹资策略。
一种风险大、收益高的营运资本筹资策略。
喜欢冒险的财务经理一般使用此种策略。
三、营运资本筹资决策——激进型筹资策略
第二节 现金
现金是指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货币形态占用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现金是公司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它可以立即用来购买商品、货物、劳务或偿还债务。
现金管理的目标是在现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进行合理选择,即在保证正常业务经营需要的同时,尽量降低现金的占有量,并从暂时闲置的现金中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识记)
短期金融资产是现金的一种转换形式。
短期金融资产的变现能力强,可以随时兑换成现金。当公司有多余现金时,常将现金兑换成有价证券;当公司需要补充现金时,出让短期金融资产换回现金。
公司持有短期金融资产主要是为了获取一定的收益,避免资本的闲置。
一般将短期金融资产视为现金的一部分。
一、现金持有动机(领会)
公司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主要是为了满足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
交易性需求是指满足公司日常现金开支的需求。
预防性需求是指公司为了预防意外事项的发生而保存一部分现金的需求。
投机性需求是指持有现金以便抓住有利可图的潜在投资机会,从中获得收益。
2014年4月单选8:企业为正常生产经营需要购买原材料而持有现金的动机属于( )。
A.支付动机
B.投机动机
C.预防动机
| D.保险动机 | |
| 『正确答案』A | |
A.支付动机
B.预防动机
C.保值动机
D.投机动机
| E.积累动机 | |
| 『正确答案』ABD | |
A.企业销售水平
B.企业临时举债能力的强弱
C.企业愿意承担风险的程度
| D.企业对现金收支预测的可靠程度 | |
| 『正确答案』A | |
A.企业的研发水平
B.企业的投资机会
C.企业的偿债能力
| D.企业的销售水平 | |
| 『正确答案』D | |
公司如果不持有足额的现金,会发生不能满足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的损失,这种损失被称为现金短缺损失。具体来说主要有:
(1)公司没有足够的现金购买原材料而造成停工待料的损失。
(2)公司没有足够的现金购买商品物资而丧失购买机会的损失。
(3)公司没有足够的现金未能按期支付货款而丧失现金折扣的损失等。
公司持有现金是有代价的,使大量的资产以收益性较低的现金形式存在,而不是将其投放到收益性较高的长期资产上,会造成投资收益上的损失,此外,保存现金还会发生管理费用。
持有现金太少,可能会出现由于现金短缺而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现象;而现金结余过多,则会降低公司的收益水平。
因此,公司现金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做出权衡,在保证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现金的同时,从暂时闲置的现金中获得最大化收益。
二、现金预算管理——概念
现金预算是在公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以现金管理的目标为指导,充分调查和分析各种现金收支影响因素,运用一定的方法合理估计公司未来一定时期的现金收支状况,并对预期差异采取相应对策的活动。
现金预算可以按月、周或者日为基础进行编制,也可以覆盖几个月甚至一年。这主要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特点与管理要求而定。
二、现金预算管理——作用(领会)
(1)可以揭示现金过剩或者现金短缺的时期,使资本管理部门能够将暂时过剩的现金进行投资,或者在现金短缺来临之前安排筹资,以避免不必要的资本闲置或不足,减少机会成本。
(2)可以在实际收支实现以前了解经营计划的财务结果,预测未来时期公司对到期债务的直接支付能力。
(3)可以对其他财务计划提出改进建议。
三、现金持有量决策
应用较为广泛的现金持有量决策方法包括成本分析模型、存货模型、米勒一奥尔模型、现金周转模型和因素分析模型。(应用)
三、现金持有量决策——成本分析模型
成本分析模型是通过分析持有现金的成本,进而求得使总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以此作为最佳的现金持有量。
公司持有现金的有关成本包括以下三种:
(1)机会成本。是公司占用现金的代价,即公司由于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从而必然要放弃将其用于其他投资机会而可能获得的收益。机会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成正比,两者的关系为:
机会成本=现金持有量×有价证券利息率(识记)
2014年4月单选18:企业保持较高的现金比率,会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A.应收账款的增加
B.坏账损失的增加
C.存货购进的增加
| D.机会成本的增加 | |
| 『正确答案』D | |
(3)短缺成本。是公司由于现金持有不足,不能满足业务开支所需而蒙受的损失。短缺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成反比,一般可根据估计损失额确认。
三、现金持有量决策——存货模型
存货模型来源于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
该模型假设公司的现金收入是每隔一段时间通过转让有价证券等额发生一次,而现金支出在一定时期内均匀发生。
在该模型下,持有现金的总成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持有成本,即成本分析模型中的机会成本;二是转换成本,是指现金与有价证券转换的固定成本,与交易次数有关。
现金持有总成本可以表示为:
式中:C为现金持有量;K为有价证券利息率;T为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现金的需求量;F为现金与有价证券的单位转换成本。
令此公式的一阶导数等于零,可求出令总成本最小的现金持有量:
三、现金持有量决策——存货模型
【例1】A公司预计全年需要现金150000元,现金与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为每次200元,有价证券的利息率为15%,则该公司的最佳现金持有量为:
2014年10月简答:简述经济批量模式下货币资金总成本的构成及其与货币持有量的关系。
2012年1月多选25:下列关于货币资金最佳持有量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单次转换成本越高,最佳持有量越大
B.单次转换成本越高,最佳持有量越小
C.单位货币资金机会成本越高,最佳持有量越大
D.单位货币资金机会成本越高,最佳持有量越小
| E.最佳持有量是使货币资金持有相关总成本最低的持有量 | |
| 『正确答案』ADE | |
米勒-奥尔模型假设公司每日现金净流量是一个随机变量,在一定时期内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且现金与有价证券之间能够自由兑换。
米勒一奥尔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公司的现金持有量在一个控制区域内随机波动,该区域的上限H代表现金持有量的最高点,下限L代表最低点。当现金持有量达到上限时,应将现金转换成有价证券;当现金持有量下降到下限时,应将有价证券转换成现金。
在确定下限L的数额时,需要综合考虑公司每日最低现金需要、管理人员的风险承受倾向等因素的影响。
上限H的计算公式为:H=3Z-2L
均衡点Z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F为现金与有价证券的单位转换成本;σ为每日现金净流量变动的标准差;K为有价证券的日利息率。
【例2】假设B公司持有的有价证券的年利率为9%,每次转换有价证券的固定成本为50元,公司认为无论何时现金余额都不能低于2000元,根据以往经验测算出日现金净流量的标准差为800元。一年按360天计算。试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和现金持有量的上限。
H=3×6579-2×2000=15737(元)
三、现金持有量决策——现金周转模型
(1)计算现金周转期(天数),即公司从购买材料支付现金至销售商品收回现金的时间:
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2)计算现金周转次数,即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内现金的周转次数:
(3)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
【例3】C公司预计存货周转期为80天,应收账款周转期为20天,应付账款周转期为30天,预计全年需要现金800万元,一年按360天计算。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
现金周转期=80+20-30=70(天)
现金周转次数=360÷70=5.14(次)
最佳现金持有量=800÷5.14=155.(万元)
现金周转模型操作比较简单,但需具备以下前提条件:(1)公司的生产经营一直持续稳定进行,现金支出均衡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较少;(2)根据往年的历史资料可以较为准确地测算出现金周转次数,并且未来年度与历史年度的周转效率基本一致。
因素分析模型是根据上年现金占用额和有关因素的变动情况,来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一种方法。
最佳现金持有量=(上年现金平均占用额-不合理占用额)×(1±预计销售收入变化的百分比)
因素分析模型考虑了影响现金持有量高低的最基本因素,计算比较简单,但这种模型假定现金需求量与销售量呈同比例增长,有时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例4】D公司20×4年的现金平均占用额为500万元,经分析,其中不合理占用额为30万元,20×5年销售收入预计较上年增长10%。则20×5年最佳现金持有量为:
最佳现金持有量=(500-30)×(1+10%)=517(万元)
四、现金日常管理——建立现金收支的内部控制制度(领会)
(1)明确内部牵制制度。
(2)明确现金支出的批准界限。
(3)现金收支应做到日清月结,定期核对有关账目,确保库存现金的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额相互一致,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相互符合,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分别与现金、银行存款总账的余额一致。
(4)做好收支凭证的管理,包括收据与的领用制度,空白凭证与使用过的凭证的管理等。
(5)制定现金预算,合理安排现金收支。
四、现金日常管理——遵守现金收支结算纪律(领会)
(1)遵守国家规定的库存现金使用范围。
(2)核定库存现金限额。
(3)不得坐支现金。
(4)不能用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
(5)不得出租、出借或转让银行账户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
(6)不得签发空头支票及远期支票,不得套取银行信用。
(7)公司应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转账结算方式办理转账结算,可以选用的转账结算方式包括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汇票、支票、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信用证、信用卡等。
四、现金日常管理——加速应收账款的收回(领会)
应收账款延迟的部分原因是公司不能控制的,但是公司仍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加速应收账款的收回,主要包括:
(1)增加现销,减少赊销。
(2)建立科学有效的收账,避免欠款逾期或出现坏账。
(3)采用安全快速的结算方式,加速客户汇款的速度。
(4)收到支票后尽快处理,指定专人办理大额款项。
四、现金日常管理——控制付款(领会)
公司在做好尽快收款的同时,还要有效地控制付款,尽可能延缓现金的支出速度。具体措施包括:
(1)合理估计现金浮游量。
(2)延期付款。
(3)汇票付款。
应收账款是指因对外销售产品或材料、供应劳务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及其他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收销售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等。
第三节 应收账款
一、应收账款的功能与成本——功能(识记)
应收账款的功能是指它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应收账款的功能包括:
(1)增加销售。
(2)减少存货。
一、应收账款的功能与成本——成本(识记)
(1)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由于投放在应收账款而放弃其他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即为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应收账款平均占用资本=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应收账款占用资本的应计利息(机会成本)=应收账款平均占用资本×资本成本
式中:全年按照360天计算;平均收现期是各种收现期的加权平均数。
(2)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
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主要是指在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时所增加的费用。主要包括调查顾客信用情况的费用、收集各种信息的费用、账簿的记录费用、收账费用、数据处理成本、相关管理人员成本等。
(3)应收账款的坏账成本。
在赊销交易中,债务人由于种种原因无力偿还债务,债权人就有可能无法收回应收账款而发生损失,这种损失就是坏账成本。企业发生的坏账成本一般与应收账款发生的数量成正比。
应收账款的坏账成本=赊销额×预计坏账损失率
应收账款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在充分发挥应收账款功能的基础上,降低应收账款的成本,使提供商业信用、扩大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大于相关的各项费用。
2014年10月单选10:下列项目中,不属于应收账款成本的是( )。
A.管理成本
B.机会成本
C.转换成本
| D.坏账成本 | |
| 『正确答案』C | |
A.机会成本
B.管理成本
C.短缺成本
| D.坏账成本 | |
| 『正确答案』C | |
A.机会成本
B.管理成本
C.坏账成本
| D.储存成本 | |
| 『正确答案』B | |
A.管理成本
B.机会成本
C.坏账成本
| D.持有成本 | |
| 『正确答案』A | |
二、信用
信用即应收账款的管理,是公司财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司要管好、用好应收账款,必须事先制定合理的信用。信用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三部分。(识记)
2013年1月单选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信用构成内容的是( )。
A.收账
B.信用期限
C.商业折扣
| D.信用标准 | |
| 『正确答案』C | |
A.信用标准
B.信用期限
C.商业折扣
D.收账
| E.现金折扣 | |
| 『正确答案』ABD | |
信用标准是公司用来衡量客户获得公司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如果客户达不到信用标准,便不能享受公司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
信用标准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作为判别标准,进而划分信用等级。
如果公司的信用标准较严,只对信誉很好、坏账损失率很低的顾客给予赊销,则会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但这可能不利于扩大销售,甚至会使销售量减少。
2014年10月单选11:下列项目中,可用来衡量企业信用标准的是( )。
A.信用期限
B.折扣期限
C.现金折扣率
| D.预期的坏账损失率 | |
| 『正确答案』D | |
A.收账费用增加
B.坏账成本降低
C.管理成本提高
D.转换成本提高
| E.机会成本会降低 | |
| 『正确答案』BE | |
信用期限是公司为顾客规定的最长付款时间。
折扣期限是公司为顾客规定的可享受现金折扣的付款时间。
现金折扣是公司为鼓励客户提前付款而给予的折扣优惠。
当公司想要通过延长信用期限来增加销售额时,必须考虑由此带来的应收账款成本的增加,将改变信用期限后成本的增加与收益的增加进行比较,然后做出决策。
【例5】E公司全年计划赊销8000件产品,现打算将原来的30天信用期限延长到60天,预计此项措施能使赊销增加到12000件。产品单位销售价格为50元,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40元。相关资料如下表。
信用期限变化前后对比表
| 项目 | n/30 | n/60 |
| 销售量(件) | 8000 | 12000 |
| 收账费用(元) | 2000 | 3000 |
| 坏账损失(元) | 4000 | 6000 |
在分析时,先计算延长信用期限增加的收益,然后计算增加的成本,最后根据两者比较的结果做出判断。
(1)增加的收益:
增加的收益=(12000-8000)×(50-40)=40000(元)
(2)增加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3)增加的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
增加的收账费用=3000-2000=1000(元)
增加的收账损失=6000-4000=2000(元)
(4)改变信用期限增加的税前损益:
改变信用期限增加的税前损益=增加的收益-增加的成本
=40000-(10667-1000+2000)
=26333(元)
由于增加的收益大于增加的成本,所以可以延长信用期限到60天。
二、信用——信用条件
2014年10月单选17:信用条件为“1/10,n/30”的含义是( )。
A.信用期限为30天,现金折扣为10%
B.付款期限为10天,现金折扣为10%,信用期限为30天
C.如果在10天内付款,可享受1%的现金折扣,但付款期最长不能超过30天
| D.如果在20天内付款,可享受1%的现金折扣,否则应在30天内按全额付款 | |
| 『正确答案』C | |
A.企业在10天内付款可享受1%的现金折扣
B.企业在30天后付款可享受1%的现金折扣
C.企业在l0至20天内付款可享受1%的现金折扣
| D.企业在20至30天内付款可享受1%的现金折扣 | |
| 『正确答案』A | |
A.现金折扣
B.商业折扣
C.销售折让
| D.销售费用 | |
| 『正确答案』A | |
收账是指信用条件被违反时,公司采取的收账策略。在制定信用时,应权衡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应收账款和坏账损失之间的得失。通常可以参照评价信用条件的方法来评价收账。
一般而言,收账费用越多,坏账损失越少,但这两者并不一定存在线性关系。
二、信用——综合信用
综合决策的计算相当复杂,计算中的几个变量都是预计的,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综合信用的制定并不能仅靠数量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要根据管理的经验来判断决定。
一般来说,应该根据客户的不同信用标准,给予不同的信用条件,并相应设计不同的收账。
综合信用的基本模式
| 信用标准:预计坏账损失率 | 信用条件 | 收账 |
| 0~0.5% 0.5%~1% | 宽松信用条件 (60天付款) | 宽松收账 (拖欠20天不催收) |
| 1%~2% 2%~5% | 一般信用条件 (45天付款) | 一般收账 (拖欠10天不催收) |
| 5%~10% 10%~20% | 严格信用条件 (30天付款) | 严格收账 (拖欠立即催收) |
| 20%以上 | 不提供商业信用 |
2014年4月论述:试述企业应收账款的信用。
三、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信用调查(领会)
信用调查有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两类。
直接调查是指调查人员直接与被调查单位接触,通过当面采访、询问、观看、记录等方式以获取信用资料的一种方法。直接调查能保证搜集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但若不能得到被调查单位的合作,则会使调查资料不完整。
间接调查是以被调查单位以及其他单位保存的有关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为基础,通过加工整理获得被调查单位信用资料的一种方法。
这些资料主要来自如下几个方面:
(1)财务报表。
(2)信用评估机构。
(3)银行。
(4)其他。
2013年1月多选:企业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调查所依据的信用资料主要有( )。
A.企业财务报表
B.来自银行的资料
C.来自其他部门的资料
D.信用评估机构的资料
| E.来自企业主管部门的资料 | |
| 『正确答案』ABCDE | |
1.信用的定性分析法
常用的信用定性分析法是5C评估法。(识记)
5C评估法是指重点分析影响信用的五个方面来评价顾客信用状况的一种方法。
品德(Character)
能力(Capacity)
资本(Capital)
抵押(Collateral)
条件(Condition)
2014年4月单选:使用“5C”评估法评价客户信用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品质
B.能力
C.资本
| D.行情 | |
| 『正确答案』A | |
A.行情
B.品质
C.能力
D.担保品
| E.资本 | |
| 『正确答案』ABCDE | |
A.行情
B.品质
C.能力
D.担保品
E.资本
『正确答案』ABCDE
2.信用的定量分析法
进行商业信用的定量分析可以从考察顾客的财务报表开始。
通常使用比率分析法评价顾客的财务状况。常用的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净利率、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
将这些指标与信用评价机构及其他协会发布的行业标准进行比较,可以分析顾客的信用状况。
三、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应收账款的监控
公司在向客户提供赊销后,应该随时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并经常进行测算和分析,保持对应收账款的监控。对应收账款进行监控采用的最主要的方法是账龄分析法。
账龄分析法是通过编制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表来完成的。账龄分析表是一张能够显示应收账款账龄长短并按时间长短排序的报告。 (领会)
通过账龄分析可以发现:
(1)公司有多少应收账款尚在信用期内;
(2)有多少应收账款已超过了信用期;
(3)不同账龄的应收账款各占多少比例;
(4)有多少应收账款可能因拖欠时间太长而发生坏账损失。
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
| 应收账款账龄 | 账户数量 | 金额(万元) | 百分比 |
| 信用期限内 | 200 | 320 | 40% |
| 1~20天 | 100 | 160 | 20% |
| 21~40天 | 50 | 80 | 10% |
| 41~60天 | 30 | 80 | 10% |
| 61~80天 | 20 | 80 | 10% |
| 81~100天 | 15 | 40 | 5% |
| 超过100天 | 5 | 40 | 5% |
| 应收账款总额 | 800 | 100% |
(1)尚在信用期限内的应收账款。
(2)超过信用期限的欠款的数额、时间的长短以及坏账的可能性。
三、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应收账款的催收
(1)信函通知。
(2)电话催收。
(3)派员面谈。
(4)交给收款机构。
(5)采取法律行动。
对应收账款的催收要遵循几个原则:收款努力的顺序应该从成本最低的手段开始,只有在前面的催收方法失败后才继续采用成本较高的方法;收款决策遵循成本收益原则,一旦继续收款的努力所产生的收益小于继续收款所追加的成本,那么,停止追讨是正确的决策。
第四节 存货
存货是指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外购商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等。存货在公司流动资产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极大。因此,加强存货的规划与控制,便成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存货的功能与成本——功能(识记)
(1)储存必要的原材料和在产品,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2)储存必要的产成品,有利于销售。公司的产品一般不是生产一件出售一件,而是要组织成批生产、成批销售才经济合算。
(3)适当储存各种存货,便于组织均衡生产,降低产品成本。各种存货的保险储备还可以防止意外事件造成的损失。
2014年10月多选: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储备一定数量存货的功能有( )。
A.有利于产品的销售
B.有利于均衡生产
C.有利于降低机会成本
D.有利于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 E.有利于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 | |
| 『正确答案』ABD | |
取得成本是指为取得某种存货而支付的成本,通常用TCa表示。它又分为购置成本和订货成本。
(1)购置成本。购置成本是指存货本身的价值。在不存在批量折扣的条件下,购置成本取决于年需求量D与单价U, 与存货持有量决策无关。
购置成本=D×U
(2)订货成本。订货成本是指取得订单的成本,如办公费、差旅费、邮资、电报电话费等支出。
订货成本中有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无关,如常设采购机构的基本开支等,称为固定订货成本,是存货持有量决策的无关成本,用F1表示;
另一部分与订货次数有关,如差旅费、邮资等,称为变动订货成本,是存货持有量决策的相关成本,用K表示。
公司要降低订货成本,可以大批量采购,减少订货次数。
订货次数等于年需求量D与每次订货批量Q之比。
购置成本与订货成本之和即为存货的取得成本。
2.储存成本
储存成本是指因储存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如仓储费、存货占用资本的利息支出、保险费、损耗费等,通常用TCc表示。
储存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与存货数量多少无关,如仓库折旧、仓库固定职工的工资等,是与存货持有量决策的无关成本,用F2表示。
变动成本与存货数量有关,与存货的库存数量成正比,如存货占用资本的应计利息、存货的保险费等,是存货持有量决策的相关成本,用Kc表示。
公司要降低储存成本,可以小批量采购,减少储存数量。单位存货的年储存成本用Kc表示。
3.缺货成本
缺货成本是指由于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
(1)材料供应中断造成的停工待料损失;
(2)产成品存货或商品存货短缺造成的延迟发货的损失、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以及商誉的损失;
(3)采取补救措施而发生的成本,如公司紧急采购代用材料而增加的额外支出。
缺货成本与存货的储存数量成反比,通常用TCs表示。
如果用TC表示存货的总成本,则
最优存货持有量就是使上式中TC为最小的Q。
2014年10月多选24:企业持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可能会发生的成本有( )。
A.采购成本
B.订货成本
C.储存成本
D.原材料储备不足的停工损失
| E.成品储备不足的销售损失 | |
| 『正确答案』ABCDE | |
A.存货的买价
B.材料供应中断造成的停工损失
C.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 D.存货储存中的残损变质损失 | |
| 『正确答案』A | |
公司存货管理决策的主要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是决定订货批量,即应当订购多少;二是决定订货时间,即应当何时订购。
二、经济批量模型——基本经济批量模型
经济批量是指能够使一定时期存货的总成本达到最低点的订货数量。
决定存货经济批量的成本因素主要包括变动订货成本、变动储存成本以及允许缺货时的缺货成本。
基本经济批量模型是假设处在一种理想的市场状况,其基本假设条件是:(领会)
(1)能够及时补充存货,即公司在有订货需求时能够立即订购足量的存货。
(2)所订购的存货能够一次到位,而不是陆续入库。
(3)没有缺货成本。
(4)没有固定订货成本和固定储存成本。
(5)需求量稳定且能够准确预测。
(6)存货供应稳定且单价不变,不考虑数量折扣。
(7)公司现金充足,不会因为现金短缺而影响订货。
根据上述假设,存货相关总成本公式为:
式中:TC为与订货批量相关的总成本;D为一定期间存货需求量;Q为每次订货批量;K为单位订货成本;Kc为单位储存成本。(应用)
为求出TC的极小值,令公式一阶导数为零,求出使存货相关总成本最低的经济批量Q*。 (应用)
【例6】G公司外购甲材料的年需求量为3600千克,该材料的单位成本为20元,预计每次订货费用为50元,单位存货年储存成本为4元,计算采购甲材料的经济批量、年最优订货次数、年最优订货周期、经济批量下的存货相关总成本和经济批量下存货占用资本。
二、经济批量模型——基本经济批量模型的扩展
1.订货提前期模型(应用)
一般情况下,公司的存货不能做到随用随补充,因此不能等到存货全部用完再去订货,而需要提前订货。在提前订货的情况下,公司再次发出订货单时尚有的存货库存量,称为再订货点,用R表示:(识记)
R=L×d
式中:R为再订货点;L为订货期;d为存货每日需求量。
在订货期提前的情况下,订货批量、订货次数和订货间隔时间与瞬间补充存货时的情况相同,因此对经济批量并无影响。
沿用例6,假设该公司甲材料的订货期为30天,该材料全年的耗用情况比较稳定(全年生产天数按360天计)。公司若提前10天订货,计算再订货点。
平均每天的耗用量=3600÷360=10(千克)
再订货点=10×10=100(千克)
2.存货陆续入库模型(应用)
在基本经济批量模型中,假设所订购的存货能够集中一次到货,而事实上,存货可能是陆续入库。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基本模型作一些修改,在计算经济批量时,还要考虑存货送达的送货期,此时存货的总成本可以表示为:
式中:p为每日送货量;d为每日耗用量。
则存货陆续入库经济批量模型为:
存货陆续入库经济批量模型下的总成本为:
存货陆续入库经济批量模型下的总成本为:
沿用例6,若存货陆续入库,毎日供货量为30千克,每日耗用量为10千克,其他条件不变。计算存货的经济批量。
3.保险储备模型(应用)
保险储备量是公司库存材料物资即将发生不足的警戒线,当存货储备量降到此点前,应及时组织订货,否则可能会影响生产和销售。
一般情况下,存货需求和供应的变化越大,公司需要保持的保险储备量越多。公司的保险储备量越多,储存成本越高,但缺货成本越低;相反,保险储备量越少,储存成本越低,但缺货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增加。所以,公司在建立保险储备量时,必须在缺货成本与储存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以确定理想的保险储备量。
式中:TC(S,B)为保险储备有关的总成本;TCS为短缺成本;TCB为保险储备成本;Ku为单位缺货成本;S为缺货量;N为年订货次数;B为保险储备量;KC为单位储存成本。
在现实中,缺货量S具有一定的概率分布,其概率可根据历史经验估计得出。通过计算不同保险储备量下缺货量S的期望值,可以计算TC(S,B), 并相互比较,TC(S,B)最小时的保险储备量即为最佳保险储备量。
2013年10月计算36:某运输集团公司预计全年需要外购轮胎10 000条,单位储存保管费用为20元,每次采购费用为1 000元。
要求:计算该公司轮胎的最佳采购批量及相应的存货费用。
2013年1月计算36:某企业每年需要A零件450000件,该零件每次订货成本为400元,每件年储存成本为10元。
要求:(1)计算A零件的最佳采购批量;
(2)计算A零件年采购次数;
(3)计算A零件最佳采购批量的相关总成本。
第五节 短期筹资
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许多因素都会使公司出现临时资本短缺的问题,运用短期筹资是公司处理这类问题最适宜的方法,主要包括商业信用和短期借款。
一、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自发性短期负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商品交易中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货所形成的借贷关系,是由于商品交易中货与钱在时间上的分离而产生的自发性短期筹资。(识记)
一、商业信用——形式
(1)赊购商品。
(2)预收账款。
2014年4月单选:下列属于企业之间商业信用形式的有( )。
A.应付账款
B.商业票据
C.融资租赁
D.公司债券
| E.预收账款 | |
| 『正确答案』AE | |
商业信用条件是指销货公司要求赊购客户支付货款的条件,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领会)
信用期限是公司为顾客规定的最长付款时间。
折扣期限是公司为顾客规定的可享受现金折扣的付款时间。
现金折扣是在顾客提前付款时公司给予的优惠。(识记)
1.延期付款,但不提供现金折扣
按照这种商业信用条件,卖方允许买方在交易发生后一定时期内按面额支付货款,如“net 45”,是指在45天内按金额付款。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可能因延期付款而获得资本来源。
2.延期付款,但提前付款能享受现金折扣(应用)
按照这种商业信用条件,买方若提前付款,能享受一定的现金折扣;买方若不享受现金折扣,则必须在信用期内付清账款。
如“2/10,n/30”, 是指在10天之内付款,可享受2%的现金折扣;若不享受现金折扣,货款应在30天内付清。
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如果在折扣期内付款,可在获得短期资本来源的同时,还能得到现金折扣优惠;若放弃现金折扣,则可以在稍长的时间内占用卖方的资本。
若买方放弃折扣,产生的机会成本按如下公式计算:
2.延期付款,但提前付款能享受现金折扣
【例7】R公司购进材料一批,货款总计100000元,信用条件为“3/10,n/30”,该公司在第30天付款。计算放弃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
买方放弃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是较高的,如果不能在放弃现金折扣的信用期间内获得高于这一成本的收益率,那么放弃折扣是不理性的选择。
如果买方面对两家或两家以上提供不同信用条件的卖方,则应当比较放弃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选择机会成本最小的卖方。
沿用例7,R公司还有另一家供应商提供“2/20,n/50”的信用条件,试确定应当选择的供应商。
这一成本低于信用条件为“3/10,n/30”的机会成本,因此应当选择信用条件为“2/20,n/50”的供应商。
一、商业信用——优缺点(领会)
1.商业信用筹资的优点
(1)使用方便。
(2)成本低。
(3)少。
2.商业信用筹资的缺点
商业信用筹资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商业信用筹资的期限较短,特别是应付账款,不利于公司对资本的统筹运用,如果拖欠则有可能导致公司信用地位和信用等级下降。另外,如果公司享受现金折扣,则付款时间会更短;如果放弃现金折扣,会负担较高的机会成本。
2013年1月单选4:企业通过商业信用筹资时,其资金来源是( )。
A.财政资金
B.银行信贷资金
C.企业自留资金
| D.其他企业资金 | |
| 『正确答案』D | |
短期借款是公司为解决短期资本需求而向银行申请借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款项。公司举借短期借款,首先应向银行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后借贷双方签订借款合同,办理借款手续,然后取得借款。(识记)
二、短期借款——种类(领会)
1.按照目的和用途分类
(1)生产周转借款和商品周转借款。
生产周转借款是指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因所需经常占用的资本不足而向银行申请的借款。
商品周转借款是指商业企业因经营商品购销业务所需的经常占用的资本不足而向银行申请的借款。
这两种周转借款都属于调节公司资本平均需要量以内的资本需求的借款,期限最长为一年。
(2)临时借款。
临时借款是指公司由于季节性储备或集中到货、节假日供应等临时原因需要向银行申请的借款。
临时借款公司要在借款前3~5天向银行提出申请,银行逐笔核贷,贷款期限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最长不超过半年。
(3)结算借款。
结算借款是指公司向外地销售商品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时,为抵补在途资本占用而向银行申请的贷款。
结算借款的借款额度以商品销售成本和代垫运杂费为限,贷款期限为预定托收货款收回的期限。
2.按银行发放贷款的具体形式分类
(1)信用借款。
信用借款是指完全凭借款人信用,不需借款人提供经济担保或财产抵押的借款方式。
规定借款限额或周转额度的银行借款均属信用借款。
信用借款主要适用于经营时间长、经济实力强、借贷往来时间长、信誉好的公司。
(2)经济担保借款。
经济担保借款是要求借款人以第三方经济信誉或财产作为还款保证的借款方式。
经济担保借款要求借款公司、担保人、银行三方签订合法、完整的借贷合同和担保合同,明确三方的权利和责任。
(3)抵押借款。
抵押借款是指公司以某种资产作为担保,抵押给银行,以此获得一定数额短期资本的借款方式。
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和存货是常用的抵押品。
3.按利息支付方法分类
(1)收款法借款。
收款法借款是指公司在借款到期时向银行支付利息的借款方式。
银行向公司发放的贷款大多采用此法收取利息。
(2)贴现法借款。
贴现法借款是指银行向公司发放贷款时,先从本金中扣除利息部分,到期时借款公司要偿还贷款本金的借款方式。
采用这种方法,公司可利用的贷款额只有本金减去利息后的差额,因此贷款的实际利率高于名义利率。
(3)加息法借款。
加息法借款是指公司需要分期等额偿还贷款本金及其利息的借款方式。
在分期等额偿还贷款的情况下,公司所负担的资本的实际利率远远高于名义利率。
二、短期借款——信用条件(领会)
1.信贷限额
信贷限额是银行与借款人之间达成的一种无法律约束的非正式协议,它规定银行愿意借给客户的最高贷款额。信贷限额的有效期限通常为一年。
一般来讲,公司在批准的最高信贷限额没有用完之前,可随时使用银行信贷;银行也可以根据公司的经营状况来调整其核定的信用额度,甚至取消信用额度。
2.周转信贷协定
周转信贷协定是指银行从法律上承诺向公司提供不超过某一最高限额的贷款协定,是一种正式的具有法律约束的信用额度形式。
在周转信贷协定中,只要公司的借款总额未超过最高限额,银行必须满足公司任何时候提出的借款要求。公司享用周转信用协定,应按使用贷款的实际资本额向银行支付相应的利息,此外,还要针对贷款限额未使用部分付给银行一笔承诺费。
3.补偿性余额
补偿性余额是银行要求借款公司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款额的一定百分比(一般为10%~20%)保持的最低存款余额。
从银行角度讲,补偿性余额可降低贷款风险,补偿可能遭受的贷款损失;对于公司来说,补偿性余额实际上提高了借款的实际利率。
二、短期借款——优缺点(领会)
短期借款筹资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1)与长期借款相比,筹资效率较高。
(2)筹资弹性较大,公司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借款,而当公司资本充足时可及早偿还。
短期借款的缺点主要表现在: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较高,特别是存在补偿性余额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