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优秀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7:30:11
文档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优秀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学校绿责任人王课型新授课课时1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的基础上,对热现象的进一步学习,是热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重点突出“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和知道蒸发可以致冷。我认为需要认真做好“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因此,我认为《汽化和液化》这节内容划分为两课时教学为宜。第一节课时,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致冷、蒸发和沸腾的区别。第二节课时,知道气体液化的方法;
推荐度:
导读课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学校绿责任人王课型新授课课时1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的基础上,对热现象的进一步学习,是热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重点突出“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和知道蒸发可以致冷。我认为需要认真做好“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因此,我认为《汽化和液化》这节内容划分为两课时教学为宜。第一节课时,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致冷、蒸发和沸腾的区别。第二节课时,知道气体液化的方法;

课  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章第3节  汽化和液化

学校绿责任人课型新授课课时1

 本节是在学习了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的基础上,对热现象的进一步学习,是热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重点突出“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和知道蒸发可以致冷。我认为需要认真做好“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因此,我认为《汽化和液化》这节内容划分为两课时教学为宜。第一节课时,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致冷、蒸发和沸腾的区别。第二节课时,知道气体液化的方法;及其在电冰箱中的应用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由浅入深,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知识

技能

1、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沸腾的条件。

3、知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4、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

方法

1、观察沸腾是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

态度

1、激发主动探究意识,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液体蒸发的特点。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蒸发特点。
突破重难点的设想由学生举例归纳,改成了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之间合作来探究问题。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来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酒精、纱布、气球、火柴、热水、酒精灯、温度计、烧杯、试管、铁架台、机械停钟、扇子、酒精棉球、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教师表演物理魔术“不怕烧的手指”,将一块沾有水的纱布缠在自己的手指上,再滴上几滴酒精点燃。

教师:我的手指安然无恙,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就让我们一起走入“汽化和液化”的神秘世界去寻找答案吧!

二、合作探究

(一)、汽化和液化

实验:酒精吹气球

在试管中滴入酒精,管口套上气球,再把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总结:物理学把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教师:这一节课,我们重点来探究汽化现象。

  (二)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提出问题:我们把水烧开称为沸腾,请同学们说说水沸腾时有什么现象?

提出问题:

(1)水沸腾前和沸腾后,水中的气泡怎样变化?

(2)水沸腾时,它的温度是多少摄氏度?

(3)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会越来越高吗?

2、实验设计

(1)、要求看课本第59页实验部分,看书时注意实验要用到哪些器材?需要观察和记录些什么? 

(2)、改进实验装置:把烧杯换为试管。

3、进行实验

(1)、明确实验要求:

、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水沸腾后再记录几组数据。并注意观察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沸腾时汽化在哪些部位发生?

时间/min

00.511.522.53
温度/℃

90
、绘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2)、提出实验注意事项: 

、各学习小组组长安排好计时员、读数员、记录员,注意分工合作,认真观察。

、实验器材要轻拿轻放,实验中要注意安全。

(3)、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学案上。

5、分析论证

(1)、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情况。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实验结论:

、沸腾过程中,水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液体的沸点。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要继续吸热。

6、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沸点表,问:为什么我们测出水的沸点与书上的不同?“在标准大气压下”说明了什么?沸点与外界气压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得到:

(1).不同的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2).当外界气压变化时,液体的沸点也改变。

(3).同一种物质的沸点与气压的高低有关。同种液体气压不同,沸点也不同,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7、想想做做:纸锅烧水

提问:我们知道纸很容易着火,能用纸做的锅在火上烧水吗?

教师用纸杯演示,问:为什么能用纸锅烧水?

引导学生分析得到:因为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而水烧开时的温度约为100℃,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不会燃烧起来。

(三)蒸发

1、在黑板上用酒精棉球写下“汽化”两个大字,过一会儿“汽化”不见了。

提出问题:字到哪去了?

分析得到: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汽化现象叫蒸发。

教师出示一杯水,问:如果把它放置几天水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减少?这种蒸发冒气泡了吗?说明了什么?

分析得到: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2、探究蒸发是否需要吸热

(1).提出问题

液体沸腾需要吸热,液体蒸发需要吸热吗?

(2).实验探究

【实验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凉快。

【实验2】用扇子对着温度计的玻璃泡扇一扇,温度计的读数会变化吗?

【实验3】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酒精中蘸取一点酒精,取出后用扇子扇一扇,它的读数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说明: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

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解释:课本插图3.3-5中的现象。

原因:水蒸发吸热致冷。

(四)液化

1、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

(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

(2)压缩体积

2、“白气”并不是真正的气体,是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3、解释:(1)为什么被水蒸气烫伤比被开水烫伤更厉害?

(2)为什么对手吹气冷,哈气暖?

三、交流与反馈

课堂小结: 今天学到了什么? 

(    热)

1.汽化:      态                      态

2.汽化的两种方式:       和         ;

3.液体沸腾时,温度要到达     ,并且要继续    热量。蒸发在    温度下都能发生,具有     作用.

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运用拓展

1、揭秘魔术:“不怕烧的手指” 

表演前先把纱布用水浸湿再缠在手指上,滴上几滴酒精点燃。燃烧时,纱布上的水           吸热,使纱布保持较低的温度,故手指安然无恙。

2、讨论:    蒸发和沸腾有何异同点?

方式蒸发沸腾

发生部位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相同点
3、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汽化现象?

4、解释:(1)为什么被水蒸气烫伤比被开水烫伤更厉害?

(2)为什么对手吹气冷,哈气暖?

学生观察:惊奇的发现,老师的手指安然无恙。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沸腾现象。。

看课本P59页实验部分。

自由读一读

实验要求。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验探究水沸腾的特征。作好记录和作出沸腾图象。

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沸腾的特征和温度变化规律。

看课本P60小资料。

学生分析总结. 测出水的沸点与书上的不同

思考、观看教师的演示和回答问题。

观察现象,思考解答问题,得出蒸发的概念。

学生动手探究蒸发吸热的实验。交流后得出结论。

思考解答问题。

学生认真听讲,思考,明白其中的道理。

积极思考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它们的异同点,填入表中。

列举汽化现象的实例。

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入课题。

通过实验,引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创设探究目标,使探究活动有的放矢。

通过自读课本,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知道改进实验装置的目的。

明确实验方法及观察的内容。

明确各自任务,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水沸腾过程的特点和沸腾的条件以及沸点的概念。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逻辑表达能力。

了解常见几种液体的沸点,学会查沸点表。初步了解大气压及其与沸点的关系。

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创设的情境引入蒸发,学生感到自然,容易接受。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推导结论的能力。

联系生产生活,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

联系生产生活,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

回归引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它们的异同点,使学生对其印象更加深刻,对知识点把握更加牢固。

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的现象

提纲挈领,将知识系统化,展示学生成果,增强学生探究信心。

3.3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  汽化)

(吸热)

1.汽化:液态              气态

2.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3.液体沸腾时,温度要到达沸点,并且要继续吸热量。

4.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具有致冷作用。

5、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压缩体积

6、“白气”是液化现象

文档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优秀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学校绿责任人王课型新授课课时1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的基础上,对热现象的进一步学习,是热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重点突出“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和知道蒸发可以致冷。我认为需要认真做好“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因此,我认为《汽化和液化》这节内容划分为两课时教学为宜。第一节课时,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致冷、蒸发和沸腾的区别。第二节课时,知道气体液化的方法;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