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福州市晋安区地处城乡结合部,进城务工人员多,相当一部分家长文化水平低、工作时间长、工作不稳定、收入较低。由此造成其家庭环境差、教育方式粗暴、缺乏有效沟通等家庭教育问题。本文立足“晋安区中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模式创建与实践探究”课题研究,探究适合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对策,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从多角度出发,创建适合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模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和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也随着父母一同迁入城市生活(下文称随迁子女),越来越多的随迁子女有机会留在城市上学,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当前的状况是相当一部分随迁子女缺少父母良好的家庭教育,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随迁子女的学习、心理以及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因此,社会各方面应共同努力,采用合理的对策,提升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水平,改善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环境。
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通过对晋安区10所(城区、乡镇、山区)中小学校的家长和学生的家庭教育问卷调查,发现家庭教育普遍问题如下:
(一)家庭环境差,教育条件有限
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影响巨大,相当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无法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进城务工人员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生活环境较差。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支出,家长很少添置孩子的一些日常课外读物、学习用品,这使得孩子缺乏一定的学习资源,影响孩子的成长。据调查,城市户口子女拥有书桌比例(96%左右)高于随迁子女(70%左右),课外书籍数量在3本以上的比例(70%左右)明显高于随迁子女(50%左右),随迁子女的父母较少考虑孩子的学习环境,从而导致家庭缺少重视学习的氛围。
(二)家长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家庭教育意识
调查中随迁家庭中的父母初中毕业以下占比在50%以上,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家庭教育意识与知识,对子女的成长缺乏科学的引导。例如,进城务工人员最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在子女的学习辅导问题上“无从下手”,且大部分家长认为子女的学习成长,如培养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只与学校、老师相关,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关系不大。当遇到子女成长中的问题、困扰时,如人际交往问题、早恋问题、网络成瘾或手机成瘾问题等,随迁子女的家长常常寄希望于学校,而较少考虑从自身家庭教育入手去帮助孩子。
(三)教育方式粗暴,教育手段单一
根据当前的家庭教育的要求[1],很多进城务工人员都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许多进城务工人员没有考虑孩子的综合学习能力,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无形之中给孩子造成不当的压力,使孩子难以在当前的学习生活中关注自身的情感意识等方面的问题。调查发现,随迁家庭的父母工作时间不稳定,36.7%随迁家庭亲子沟通时间每天少于一个小时,甚至9.3%的家长与孩子无沟通。而现有研究表明亲子沟通时间影响亲子关系。且由于许多进城务工人员对于孩子的关注仅限于学习成绩,当子女的成长出现问题时,家长的教育手段往往也比较单一,调查中发现选择“唠叨”、“责备”“打骂”或是“看心情而定”的家长超过了50%。教育手段简单粗暴,导致亲子关系更加恶劣。
(四)家长不重视,家校缺乏沟通
进城务工人员由于工作时间、任务不稳定,较少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只有61%左右的父母表示有意愿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36%左右的家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倾向自己解决,几乎不主动和老师联系,甚至有些家长连家长会都无法参加,家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无法做到家校共育,影响学生的发展。
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增强家庭教育意识,掌握家庭教育方法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下,、学校与社会应积极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使其明确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对子女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中,感受到家庭的文化,提高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养。家长应该站在子女的角度,理解子女在成长中的困扰或困境,对其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重视亲子关系,利用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子女更好地听取、接纳父母的建议。
(二)学校加强对家长的正确指导
我区的中小学校通过家庭教育讲座、家长课堂、家访等方式,增强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能力,力图使随迁子女都能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福州二十中的家长成长营开展《破译孩子的情绪密码》体验活动让家长们了解孩子的情绪密码,开展讲座《唤醒孩子的内在潜能》告知家长如何唤醒孩子的潜能;鼓山中学开展 《孩子正确金钱观的培养》、《我的青春期孩子为什么不和我说话》等讲座解决家长们在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中的困难。岳峰中心小学开展《让孩子不再变成手机控》讲座,让家长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晋安区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开展“父母孵化营”活动,通过《解读孩子各种“不良”行为背后的秘密》等有针对性的系列育儿课程,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的情绪,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三)和社会重视,改善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
晋安区区大力推进全区中小学开展“百校千师访万家”家访活动,推动广大教师到访学生家庭,面对面与家长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增进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晋安区教育局成立中小学、幼儿园三个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成立首届中小学家庭教育讲师团,引领全区中小学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推进,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总而言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占着重要的地位,家长必须重视起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经过两年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本课题组以“点”带“面”,我区中小学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取得显著的成效,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立足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立项课题,课题名称是“晋安区中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模式创建与实践探究”,课题编号是JZ190172.课题研究。
参考文献:
[1]周芳.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干预[J].教育科学研究,2002(11).
[2]苍翠.当前农民工家庭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10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