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
| 班 级: | 电子信息工程1203班 |
| 姓 名: | 宫 博 |
| 学 号: | 1207050324 |
| 指导教师: | 吴 文 峰 |
| 设计时间: | 2014年7月1日 |
| 成 绩: | |
| 评 语: |
二〇一四年
多波形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一、设计目的
理解方波、正弦波和三角波的产生过程及其它们之间的转换方法,熟悉仿真软件multisim的使用方法,了解各种基本电路和元器件的应用场合,加深对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印象。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1.设计内容
使用分立元件或集成电路设计一个可以产生方波、三角波和正弦波的多种波形发生器系统。
2.设计的性能指标
(1)输出波形要求:方波、三角波和正弦波 ;
(2)频率范围: 1Hz~10Hz, 10Hz~100Hz;
(3)输出电压:方波UP-P≤24V,三角波UP-P=8V,正弦波UP-P>1V;
(4)波形特性:方波tr≤100(上升时间-方波从低电平转变为高电平的时间),三角波失真系数<2%,正弦波失真系数<5%。
三、系统方案论证
在本次本设计中,我们要求设计能产生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的信号发生器, 使用的器件可以是分立器件,也可以采用集成电路。产生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的方案有多种,如可首先产生正弦波,然后通过整形电路将正弦波转化成方波,再由积分电路将方波变成三角波;也可以首先产生三角波-方波,再将三角波变成正弦波;还可以先产生方波,然后通过积分电路将方波转化为三角波,再由低通滤波电路将三角波转化为正弦波等等。
通过查找资料对各种方案进行了对比,我最终选择了先产生方波,然后通过积分电路将方波转化为三角波,再由低通滤波电路将三角波转化为正弦波的方案。
系统的基本框图如图1:
图1
四、电路设计及参数计算
系统的具体电路如图2:
图2
555多谐振荡器产生方波,占空比q=(R1+R5)/(R1+2R5),若R2》R1,则q≈50%,输出波形为方波,其周期为T=0.7*(R1+2R2)*C1,其频率f=1/T;本次设计中取R1=10Ω,C1=0.1uF,要使输出频率小于100则f<100,将R1、C1代入上式解得
R5 ≥71.5kΩ;
在LM324放大电路中,要使放大倍数为1.7倍,同相比例运算电路Au=(1+R10/R9),因此我选择了
R10=3.5kΩ,R9=4kΩ;
在RC积分电路中,时间常数Υ=R4*C4,本次设计中取C4=1uF,我们知道在积分电路中Υ≥T,将C4代入上式解得
R4 ≥10kΩ;
在低通滤波电路中,其上限频率fh=1/(2π*R6*C5),本次设计中
C5=0.1uF,R6=50kΩ;
五、电路仿真及结果分析
1. 电路仿真:
(1).仿真的电路图如图3.
图3
(2).输出的波形如图4:
图4
(3).输出波形的频率如图5:
图5
(4).输出电压:
方波如图6:
图6
三角波如图7:
图7
正弦波如图8:
图8
2.结果分析
输出电压:方波的峰峰值为22.7V,三角波的峰峰值为8.40V,正弦波的峰峰值为2.71V;
输出频率:20Hz~100Hz;
改变滑动变阻器的值可以改变输出频率;
六、总结和体会
经过三天的努力,这次的课程设计有了一定的结果,在这三天的时间里我掌握了常用元件的选择和使用;熟悉了常用的仿真软件multisim;了解了电路的连接方法;以及如何提高电路的性能等等。
我觉得做课程设计同时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加强,由于课本上的知识太多,平时课间的学习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各个元件的功能,而且考试内容有限,所以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很多元件的功能,并且对于其在电路中的使用有了更多的认识。平时看课本时,有时问题老是弄不懂,做完设计,那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且还可以记住很多东西。比如一些芯片的功能,平时看课本,这次看了,下次就忘了,通过动手实践让我们对各个元件印象深刻。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这次的设计对我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参考文献
【1】 王守华 《模拟电子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 张博霞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3】 董 敏 《数字电子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4】 徐根耀 《电子元器件与电子制作》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