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6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7:30:18
文档

2016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课题比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练习十一1、3、6题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弄清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预案预案修改一、复习铺垫。1.某车间有男工人25人,女工人20人.问题:1、男工人数是女工的几分之几?2、男工人数比女工多几人?2.关于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除了用减法和除法表示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那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二
推荐度:
导读课题比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练习十一1、3、6题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弄清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预案预案修改一、复习铺垫。1.某车间有男工人25人,女工人20人.问题:1、男工人数是女工的几分之几?2、男工人数比女工多几人?2.关于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除了用减法和除法表示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那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二

课    题

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练习十一1、3、6题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弄清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预案修改
一、复习铺垫。

  1.某车间有男工人25人,女工人20人.问题:1、男工人数是女工的几分之几? 2、男工人数比女工多几人?

  2.关于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除了用减法和除法表示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那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

二、创设情境,引出“比”。

  1、情境激趣。

播放:“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看完这段视频,你的心情怎么样?

出示教材情境图:杨利伟展示两面旗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是15厘米,宽是10厘米。比较这面国旗长和宽的关系,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

板书:1、长是宽的几倍?15\10

2、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3、长比宽多多少厘米?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

问:除了用减法和除法表示之外,用比该怎么表示呢?。

三、探究新知,认识“比”

1、引导理解比的前后项顺序不能随便调换。

刚才我们用15\10来表示长是宽的几倍,我们又可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想一想,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怎么说呢?(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问: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能随便调换两个数的顺序吗?

2、教学不同类量相除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的运行数据: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怎样用算式来表示飞船的速度?(42252÷90)。怎样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3、引导归纳比的意义。

比较: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又都能说成几比几;不同点:第一个是同类量的比,第二个是不同类量的比,得到的是另一种新的量。)

归纳:两个数的比表示什么意思?(两个数相除)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预案修改
4、把课前练习的算式变成比的形式

5、自学教材,掌握比的相关知识。

关于比,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出示自学提纲,自学49页的内容,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四、沟通旧知,探究比

1、通过具体生活情境,比较、辨析、加深学生对比的理解。

谁能举几个生活中的比的例子?

出示:足球比赛场景图片:比分为2:0

这里的2:0是什么意思?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比一样吗?

2:0本身就提醒了我们它不表示相除关系,哪里提醒了?

2、小组合作,探究除法、分数、比三者之间的关系

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那前项呢?比号呢?

出示:三者关系表。组内讨论填写,全班交流。

五、趣味练习,巩固比

1、填空:练习十一第1题

2、练习十一第3题

完成后讨论:比和比值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比值是商,它可以用分数表示;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区别:比值是一个数,有时可以用小数甚至整数表示;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不能用一个小数或一个整数表示。

3、讨论:小杰爸爸身高175厘米,他的身高是1米,小杰说他和爸爸的身高比是1:175,对不对?如果不对,你认为是多少呢?

六、总结提升,深挖比 

板书设计比的意义

1、长是宽的几倍?15÷10         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记作15:10

2、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记作10:15

3、长比宽多多少厘米?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

飞船的速度是多少?42252÷90  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记作2422:90

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教学反思
检查

意见

课    题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课本第50-51页的例1,完成“做一做”题和练习十一的第2、4、5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比。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比。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预案修改
一、复习。

   20÷5=(20×10) ÷(    ×    )=(   )

提问:利用了学过的什么知识?

二、新授。

 1、教学比的基本性质。

   我们刚才复习了除法中商不变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知道比和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比的前项也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

  (1)求比值:6:8        12:16

这两个比不同,可是它们的比值却相同,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呢?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来研究比中规律。

组织学生将6:8转化成6÷8,通过商不变的规律来认识比中的规律。

利用比和分数的关系来研究比中规律。

  (3)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提问:刚才我们根据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探究,发现比也存在一种规律,谁能把其中的规律总结出来呢?

     全班交流,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问:为什么这里要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不能是0?

2、教学化简比。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认识最简单的整数比。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最简单的整数比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二是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预案修改
数只有1。

(2)、教学例题1第(1)小题。

学生写出这两面联合国国旗和和宽的比。

小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比是15:10

大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比是180:120

思考:这两个比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吗?为什么?

提问:5是15和10的什么数?60又是180和120的什么数?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小结出化简整数比的方法:只要把比的前、后项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即可。

想一想:这两个比化简后结果相同,说明了什么?

(这两面旗的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3)、教学例题1第(2)小题

出示例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问:这是一道分数比,怎样才能使它转化成整数比? 

 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化成整数比以后,如果不是最简的整数比,还要继续化简。

3、小结:如果一个比的前项、后项是分数时,就把前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一个比的前项、后项是小数的,先把它们都化成整数,再化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51页“做一做”的题目。

 2、练习十一第2、4、5、6题。

四、小结

板书设计比的基本性质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12:16    6:8=(6÷2):(8÷2)=3:4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反思
检查

意见

课    题

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课本第54页的例2,完成练习十二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并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预案修改
一、复习。

  1.的意义是什么?

  2.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大豆和40公顷玉米.大豆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多少?

  指名学生进行回答。在学生得出大豆和玉米的公顷数的比是3:2后,再问:在100公顷地里种的大豆占多少份?种的玉米占多少份?一共是多少份?种的大豆占总播种面积的几分之几?种的玉米占总播种面积的几分之几?

二、新授。

  1.教学例2。

 (1)出示例2:了解情境中的生活信息。

 (2)分析已知条件,500ML是什么?(配好的稀释液的体积)1:4是什么?(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从这个比可以知道浓缩液的体积是水的1/4,浓缩液的体积是稀释液的1/5,水的体积是稀释液的4/5,)

 (3)分析所求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解题:

1先算出每份的体积,再分别算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

每份是:500÷(1+4)=100(ml)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预案修改
浓缩液有:100×1=100(ml)

水有:100×4=400(ml)

2先找出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分别算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

分的总份数:1+4=5

浓缩液有:(ml)

水有:(ml)

回顾与反思:

(1)检验答案的合理性.

把浓缩液与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量500ml,计算浓缩液与水体积的比,看是不是等于1:4。

(2)书写答句。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二第1、2、3题。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比的应用

每份是:500÷(1+4)=100(ml)分的总份数:1+4=5

浓缩液有:100×1=100(ml)浓缩液有:(ml)

水有:100×4=400(ml)水有:(ml)

教学反思
检查

意见

课    题

比的应用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55页的练习十二5-11题。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巩固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巩固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预案修改
一、谈话引入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比的许多知识,大家想想,我们学过的知识有哪些?(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比的应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和比相关的练习。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55页练习十二第5题

(1)指名说说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比的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组织练习。

(3)指名汇报。让学生说说化简比的方法。

2、出示教材55页练习十二第6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填空,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3)小题要先将单元换算成统一的单位后再化简,比值不要写单位名称。

3、出示教材55页练习十二第4题

这道题是按比例分配的问题。题目当中没有直接给出按比例分配的比,而是提供了三个班的人数,学生要先根据题目信息得出三个班人数的比46:44:50,再进行按比例分配。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预案修改
4、出示教材55页练习十二第7题

这道题将按比例分配问题和分数问题相结合。进行分配的数量是剩下的菜地,而不是800平方米,要先用总共的菜地面积减去种西红柿的面积,求出剩下的面积,再按照2:1进行分配。

5、出示教材56页练习十二第8题

这道题是让学生先根据信息寻找合适的量,写出这些量之间的比,再联系生活实际,用比来表示这些信息中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练习时,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6、出示教材56页练习十二第9题

这道题是化简比知识的拓展,和一般化简比知识不同的是,这道题是一个连比,化简时要鼗这个比中的三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7、出示教材56页练习十二第10、11题

这两题都是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拓展练习。题目中呈现的都是三个数的连比。由于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有4条,因此要先将120除以4求出长、宽、高各一条的长度,再进行按比例分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在大家有什么收获?在练习过程中你还发现自己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比的应用练习课

教学反思
检查

意见

课    题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进一步帮助孩子回顾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和重要的知识点。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会熟练地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会熟练地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预案修改
一、填空题。

1、“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这里把(       )看作单位“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关系式是:(                                   )

2、15÷(    )=5:8= =(    )

3、4:5的前项扩大到原来的5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如果前项加上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    )。

4、一份稿件,甲要4小时打完,乙要5小时打完,甲和乙所用的时间的比是(    ),工作效率的比是(    )。、

5、长方形的长是宽的,长和宽的比是(    ):(    )。

6、长方形的周长是36cm,长是10cm,长与宽的最简整数比是(    )。

7、大长方形的边长是5cm,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cm。大小长方形的边长比是(    ),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

8、一本书,已看的页数是未看的,未看的与已看的页数比是(    ),已看的占总页数的(    ),未看的占总页数的(    )。

9、学校买回280册图书,按4:3的册数比例分给高年级和中年级同学,高年级分(    )册,中年级分(    )册。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预案修改
二、判断题。

1、一杯盐水,盐占盐水的,盐和水的比是1:9。                     

2、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比值不变。                     

3、如果比的前项加1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应该同时加16。        

4、如果甲:乙=,那么,乙:甲=            

三、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7:28=      0.45:0.5=        :0.4=    :=

四、化简下面各比。

68:17=           0.25:2=                 

五、解决问题。

1、某化工厂按1:4的比配制了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2、用120cm的铁丝做一个长方形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形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3、王叔叔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准备用种西红柿。剩下的按2:1的面积比种黄瓜和茄子。三种蔬菜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
教学反思
检查

意见

文档

2016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课题比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练习十一1、3、6题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弄清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预案预案修改一、复习铺垫。1.某车间有男工人25人,女工人20人.问题:1、男工人数是女工的几分之几?2、男工人数比女工多几人?2.关于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除了用减法和除法表示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那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