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华诗词之美课后习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7:31:23
文档

中华诗词之美课后习题

1、诗言志中的“志”是指什么 (30.00分)∙ A.内心的情感∙ B.美好的情感∙C.儒家讲的“志”,即“士当以天下为己任”∙ D.所有的情感2、按照古人对《诗经》的注解,“桃之夭夭”中的“夭夭”的意思是()。 (30.00分)∙ A.迅速逃走∙B.少好之貌∙ C.繁盛∙ D.鲜艳判断题(40分)1、“士当以天下为己任”这句话出自《论语》这部著作。 (20.00分) 是2、诗词常常连起来说,所以诗和词没有差别 (20.00分)否1、“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哪位诗人所作 (30.00分)∙
推荐度:
导读1、诗言志中的“志”是指什么 (30.00分)∙ A.内心的情感∙ B.美好的情感∙C.儒家讲的“志”,即“士当以天下为己任”∙ D.所有的情感2、按照古人对《诗经》的注解,“桃之夭夭”中的“夭夭”的意思是()。 (30.00分)∙ A.迅速逃走∙B.少好之貌∙ C.繁盛∙ D.鲜艳判断题(40分)1、“士当以天下为己任”这句话出自《论语》这部著作。 (20.00分) 是2、诗词常常连起来说,所以诗和词没有差别 (20.00分)否1、“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哪位诗人所作 (30.00分)∙
1、诗言志中的“志”是指什么 (30.00分)

∙ A.内心的情感

∙ B.美好的情感

∙C.儒家讲的“志”,即“士当以天下为己任”

∙ D.所有的情感

2、按照古人对《诗经》的注解,“桃之夭夭”中的“夭夭”的意思是()。 (30.00分)

∙ A.迅速逃走

∙B.少好之貌

∙ C.繁盛

∙ D.鲜艳

判断题(40分)

1、“士当以天下为己任”这句话出自《论语》这部著作。 (20.00分)

 是

2、诗词常常连起来说,所以诗和词没有差别 (20.00分)

1、“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哪位诗人所作 (30.00分)

∙ A.李白

∙B.杜甫

∙ C.白居易

∙ D.杜牧

2、“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出自 (30.00分)

∙ A.《尚书》

∙ B.《论语》

∙ C.《孟子》

∙D.《诗经·毛诗序》

判断题(40分)

1、古文和儒家所说的“志”是指诗人内心的情志。 (20.00分)

  否

2、诗词是抒情写景的韵文。 (20.00分)

1、按照古人对《诗经》的注解,“桃之夭夭”中的“夭夭”的意思是()。 (30.00分)

∙ A.迅速逃走

∙ B.少好之貌

∙C.繁盛

∙ D.鲜艳

正确答案: B

2、词这种文体产生的背景是: (30.00分)

∙ A.现实生活

∙B.歌台舞榭(饮宴的场所)

∙ C.劳动

∙ D.祭祀

判断题(40分)

1、汉族由于文字和文化发展的早,因而没有口头传唱的长篇史诗。 (20.00分)

 是 

2、国子不是平民的子弟。 (20.00分)

1、“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小山”最不可能的解释是 (30.00分)

∙ A.山屏

∙ B.山眉

∙ C.山枕

∙D.自然界中的山脉

2、“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出自下列哪本著作? (30.00分)

∙ A.《尚书》

∙B.《诗经·毛诗序》

∙ C.《论语》

∙ D.《春秋》

判断题(40分)

1、中国的文化发展得早,所以没有长篇的史诗。 (20.00分)

  否

2、古文和儒家所说的“志”是指诗人内心的情志。 (20.00分)

1、“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出自 (30.00分)

∙ A.《尚书》

∙ B.《论语》

∙ C.《孟子》

∙D.《诗经·毛诗序》

2、《花间集》是五代十国的()编辑成书的。 (30.00分)

∙ A.温庭筠

∙ B.韦庄

∙ C.李煜

∙D.赵崇祚

判断题(40分)

1、国子不是平民的子弟。 (20.00分)

 是 

2、古文和儒家所说的“志”是指诗人内心的情志。 (20.00分)

1、《花间集》的编者是 (30.00分)

∙A.赵崇祚

∙ B.李煜

∙ C.温庭筠

∙ D.欧阳炯

2、以下哪项不是形成宴乐的音乐形式? (30.00分)

∙ A.法曲

∙ B.胡乐

∙C.雅乐

∙ D.清乐

判断题(40分)

1、中国古代诗词中所描写的“闺中妇”大多是思妇和怨妇。 (20.00分)

 是 

2、“思妇”是被抛弃的女子。 (20.00分)

1、南唐“冯李”对花间词有了较大的发展,下列不属于“冯李”的是? (30.00分)

∙ A.冯正中

∙ B.李煜

∙ C.李璟

∙D.李珣

2、下列哪项不属于四书? (30.00分)

∙ A.《孟子》

∙ B.《中庸》

∙ C.《大学》

∙D.《礼记》

判断题(40分)

1、诗词常常连起来说,所以诗和词没有差别 (20.00分)

  否

2、诗经中的“风”、“雅”、“颂”都是有关或者祭祀的歌诗,反映了当地的风情民俗。 (20.00分)

1、诗言志中的“志”是指什么 (30.00分)

∙ A.内心的情感

∙ B.美好的情感

∙C.儒家讲的“志”,即“士当以天下为己任”

∙ D.所有的情感

2、谢安生活的时期是在中国古代的哪个朝代? (30.00分)

∙ A.东汉

∙ B.西汉

∙C.东晋

∙ D.西晋

判断题(40分)

1、依据清人张惠言的观点,温庭筠的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暗示了男子才能品德的美好。 (20.00分)

 是 

2、南唐词和《花间集》中的词风格不相同。 (20.00分)

1、《书经》(《尚书》)的英文翻译是? (30.00分)

∙ A.Book of Songs

∙ B.Book of Rites

∙ C.Book of Change

∙D.Book of Documents

2、“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出自哪位诗人 (30.00分)

∙ A.李白

∙B.杜甫

∙ C.白居易

∙ D.王维

判断题(40分)

1、国子不是平民的子弟。 (20.00分)

 是 

2、《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描写了蜀地的风光。 (20.00分)

1、“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的作者是谁? (30.00分)

∙ A.李煜

∙B.李璟

∙ C.冯延巳

∙ D.温庭筠

2、“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是下列哪位词评家对冯正中词的评价? (30.00分)

∙ A.况周颐

∙ B.张惠言

∙C.饶宗颐

∙ D.王国维

判断题(40分)

1、杜甫的诗“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和冯正中的词“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都可理解为一种伤春的情怀。 (20.00分)

 是 

2、诗与词不同。诗言志,是用以书写诗人自己内心的感情和挚意。而词仅仅是配合乐曲所填写的歌词。 (20.00分)

1、下面哪项不是南唐“冯、李”中“冯”的名字? (30.00分)

∙ A.冯延巳

∙ B.冯正中

∙ C.冯延嗣

∙D.冯令頵

2、中国最早的一位单独的诗人所做的长诗是? (30.00分)

∙A.《离骚》

∙ B.《九歌》

∙ C.《九章》

∙ D.《天问》

判断题(40分)

1、张惠言评价温庭筠的《菩萨蛮》中“照花”四句说有《离骚》初服之意。 (20.00分)

 是 

2、鲛绡传说是鲛人卖的一种薄绢。 (20.00分)

1、下面哪项不是南唐“冯、李”中“冯”的名字? (30.00分)

∙ A.冯延巳

∙ B.冯正中

∙ C.冯延嗣

∙D.冯令頵

2、李后主的哪首小令前六句两两呈现永恒与无常的对比? (30.00分)

∙ A.《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 B.《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 C.《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D.《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判断题(40分)

1、“细雨梦回鸡塞远”中的鸡塞实指古塞名,即“鸡鹿塞”。 (20.00分)

  否

2、鲛绡传说是鲛人卖的一种薄绢。 (20.00分)

1、谢安生活的时期是在中国古代的哪个朝代? (30.00分)

∙ A.东汉

∙ B.西汉

∙C.东晋

∙ D.西晋

2、花间派的词人不包括: (30.00分)

∙ A.薛昭蕴

∙B.李煜

∙ C.韦庄

∙ D.温庭筠

判断题(40分)

1、诗词是抒情写景的韵文。 (20.00分)

 是 

2、诗经中的“风”、“雅”、“颂”都是有关或者祭祀的歌诗,反映了当地的风情民俗。 (20.00分)

1、关于诗,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30.00分)

∙ A.写景抒情

∙ B.作者显意的活动

∙C.没有配乐

∙ D.来源于现实生活

2、南北朝时期民间的音乐是: (30.00分)

∙ A.雅乐

∙ B.宴乐

∙C.清乐

∙ D.胡乐

判断题(40分)

1、时务报创刊于初年。 (20.00分)

  否

2、叶嘉莹先生的长诗《祖国行》作于她1974年第一次回国探亲时。 (20.00分)

1、“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的作者是谁? (30.00分)

∙A.李煜

∙ B.李璟

∙ C.冯延巳

∙ D.温庭筠

正确答案: B

2、“上不类诗,下不类曲”是谁所说? (30.00分)

∙ A.冯熙

∙ B.王国维

∙C.李笠翁

∙ D.谭献

判断题(40分)

1、境界以宏大为高。 (20.00分)

  否

2、时务报创刊于初年。 (20.00分)

、戊戌变法开始时间是? (30.00分)

∙ A.1900年

∙ B.1840年

∙ C.1860年

∙D.18年

2、与造境和写境相关的一组概念是: (30.00分)

∙ A.理想与现实

∙ B.愿景与实景

∙ C.想象与现实

∙D.理想与写实

判断题(40分)

1、只有词才有境界。 (20.00分)

  否

2、“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这一诗句出自李商隐《泊秦淮》。 (20.00分)

1、创立了“临桂词派”,被称作“岭表词宗”的是? (30.00分)

∙ A.王鹏运

∙ B.郑文焯

∙C.况周颐

∙ D.朱祖谋

正确答案: A

2、最早的词学是从哪里发展来的? (30.00分)

∙ A.《草堂诗余》

∙ B.《和清真词》

∙C.宋人笔记

∙ D.《人间词话》

判断题(40分)

1、《人间词话》虽然有了新思想,新观点,但是形式上还是古代诗话词话的形式。 (20.00分)

 是 

2、王国维论词的观点和张惠言、况蕙风是一脉相承的。 (20.00分)

1、清代词学著作不包括: (30.00分)

∙ A.《词选序》

∙ B.《人间词话》

∙ C.《雕菰楼词话》

∙D.《录鬼簿》

2、王国维22岁时到上海的哪个报馆工作 (30.00分)

∙ A.新文化报馆

∙B.时务报馆

∙ C.商务报馆

∙ D.文汇报

判断题(40分)

1、时务报创刊于初年。 (20.00分)

  否

2、王鹏运代表的是临桂词派。 (20.00分)

1、古时君子以美人、簪花等来象征寄托自己所追求的美好品格,这一传统起源于? (30.00分)

∙ A.乐府诗

∙ B.汉赋

∙C.楚辞

∙ D.晚唐、五代小词

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出自哪位词人的蝶恋花? (30.00分)

∙ A.辛弃疾

∙B.晏殊

∙ C.晏几道

∙ D.柳永

判断题(40分)

1、旧诗是指古体诗。 (20.00分)

  否

2、王国维认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所以唐代只有诗,宋代只有词这一文学形式。 (20.00分)

1、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词话著作是? (30.00分)

∙A.《人间词话》

∙ B.《白雨斋词话》

∙ C.《蕙风词话》

∙ D.《词选》

2、“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翠叶”指代: (30.00分)

∙ A.菊叶

∙ B.苇叶

∙C.荷叶

∙ D.落叶

判断题(40分)

1、苏东坡和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20.00分)

 是 

2、词之言长,诗之境阔。 (20.00分)

1、从“师尝谓鲁直曰诗多作无害,艳歌小词可罢之”中可以看出词的地位-------- (30.00分)

∙ A.和诗平等

∙ B.和文平等

∙ C.较高

∙D.较低

2、以下哪种诗体不属于旧体诗: (30.00分)

∙ A.五言绝句

∙ B.七言绝句

∙ C.七言律诗

∙D.汉乐府

判断题(40分)

1、张惠言认为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有比兴的意味。 (20.00分)

 是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强调的“境界”是指文学作品中不属于表面现实的情事。 (20.00分)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所用词牌不是: (30.00分)

∙ A.《蝶恋花》

∙ B.《凤栖梧》

∙ C.《鹊踏枝》

∙D.《菩萨蛮》

2、诗词中语言符号的联想来自于哪里? (30.00分)

∙ A.作者的比喻

∙ B.读者的才智

∙ C.读者对作者的理解

∙D.读者的读书背景

判断题(40分)

1、叶嘉莹认为《人间词话》的逻辑性极强。 (20.00分)

  否

2、叶嘉莹认为词学要在异中看见同,在变中看到常。 (20.00分)

、曹丕的《与吴质书》中提到“美志不遂”的是? (30.00分)

∙ A.阮瑀

∙ B.王粲

∙C.应德琏

∙ D.陈琳

2、中国最早的词学是在()中产生的。 (30.00分)

∙ A.怀疑

∙B.疑惑

∙ C.轻视

∙ D.忽视

判断题(40分)

1、诗词是否能引起人的联想,主要缘于作品的语言。 (20.00分)

 是 

2、苏东坡是第一个有意用写诗的笔法写词的。 (20.00分)

1、以下关于诗和词区别的说法正确的是? (30.00分)

∙ A.词以境界为最上,因此词有境界,而诗无境界

∙ B.诗言志,因此诗的文学创作只能论述志意

∙C.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 D.诗能写国家的离乱,而词不能写

2、“恐美人之迟暮”中屈原用美人指代: (30.00分)

∙ A.外表飘亮的女子

∙ B.内心美的女子

∙C.才德贤能的人

∙ D.聪慧的女子

判断题(40分)

1、王国维认为自己在“菡萏香销翠叶残”中理解出美人迟暮的感觉,是他真正读懂了这首词。 (20.00分)

 是 

2、“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因此可以给人带来丰富的联想。 (20.00分)

1、以下关于诗和词区别的说法正确的是? (30.00分)

∙ A.词以境界为最上,因此词有境界,而诗无境界

∙ B.诗言志,因此诗的文学创作只能论述志意

∙C.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 D.诗能写国家的离乱,而词不能写

2、“恐美人之迟暮”中屈原用美人指代: (30.00分)

∙ A.外表飘亮的女子

∙ B.内心美的女子

∙C.才德贤能的人

∙ D.聪慧的女子

判断题(40分)

1、王国维认为自己在“菡萏香销翠叶残”中理解出美人迟暮的感觉,是他真正读懂了这首词。 (20.00分)

 是 

2、“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因此可以给人带来丰富的联想。 (20.00分)

1、就词论词,发其深意的著作是: (30.00分)

∙ A.跋吴思道小词

∙ B.陈纬云红盐词序

∙C.词选序

∙ D.花间集序

2、说“词”是“意内而言外”的最早著作是: (30.00分)

∙A.《尔雅》

∙ B.《释名》

∙ C.《说文》

∙ D.《词选·序》

正确答案: C

判断题(40分)

1、张惠言认为词可以表达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 (20.00分)

 是 

2、李清照认为苏东坡是用写诗的方法写词。 (20.00分)

1、以下不属于《诗经》的表现手法的是: (30.00分)

∙A.风

∙ B.赋

∙ C.比

∙ D.兴

2、以下不属于男子“三不朽”的是: (30.00分)

∙ A.立德

∙ B.立功

∙ C.立言

∙D.立威

判断题(40分)

1、“菡萏香销翠叶残”中的“菡萏”用“荷花”这个词替换,意蕴完全不受影响。 (20.00分)

  否

2、古代诗词中画娥眉常常代表了追求美好的品德。 (20.00分)

1、把“词”解释为意内言外的是以下哪部字书。 (30.00分)

∙ A.《玉篇》

∙B.《尔雅》

∙ C.《说文解字》

∙ D.《方言》

正确答案: C

2、以下不属于《诗经》的表现手法的是: (30.00分)

∙A.风

∙ B.赋

∙ C.比

∙ D.兴

判断题(40分)

1、王国维认为自己在“菡萏香销翠叶残”中理解出美人迟暮的感觉,是他真正读懂了这首词。 (20.00分)

 是 

2、“欲寄彩笺兼尺素”中“兼”使得这句词有矛盾。 (20.00分)

1、北宋时期,新党的代表人物有: (30.00分)

∙A.王安石

∙ B.苏东坡

∙ C.欧阳修

∙ D.司马光

2、王国维提到的三种境界是()自身的体会。 (30.00分)

∙A.王国维

∙ B.词人

∙ C.词作

∙ D.大词人

判断题(40分)

1、“菡萏香销翠叶残”中的“菡萏”是一个显微结构。 (20.00分)

 是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了“赋”的表现手法。 (20.00分)

1、“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据古人想象,杨花可以变为: (30.00分)

∙ A.柳絮

∙ B.飞蓬

∙C.浮萍

∙ D.春泥

2、《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中,所说的出使国为: (30.00分)

∙ A.西夏

∙B.金

∙ C.辽

∙ D.蒙古

正确答案: C

判断题(40分)

1、《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常用美丽的服饰来象征美好的品格。 (20.00分)

 是 

2、小词中“簪花照镜”是一个语码,传统上通常表现诗人内心不得志不受重用。 (20.00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0.00分)

∙ A.柳永的《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是一首长调

∙ B.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一首小令

∙C.柳永的《定风波》和温庭筠的《菩萨蛮》都只是描写美女梳妆,都是淫靡之词,不能引起人任何联想。

∙ D.柳永的《定风波》中“终日恹恹倦梳裹”,意同温庭筠的《菩萨蛮》中的“懒起画蛾眉”,都描写的是思妇。

2、苏东坡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他在什么地方所作? (30.00分)

∙ A.汴京

∙ B.岷峨

∙C.黄州

∙ D.海南

判断题(40分)

1、“似花还似非花”所隐含的意思是有才华还是没才华。 (20.00分)

 是 

2、苏东坡代表的宋词豪放派写出了词最富于美感的一面。 (20.00分)

1、最早有自觉意识将词诗化的作者是? (30.00分)

∙ A.陈同甫

∙B.苏轼

∙ C.黄庭坚

∙ D.辛弃疾

2、“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庸”,这首《春宫怨》的作者是? (30.00分)

∙A.杜荀鹤

∙ B.杜牧

∙ C.杜甫

∙ D.杜审言

判断题(40分)

1、“似花还似非花”所隐含的意思是有才华还是没才华。 (20.00分)

 是         

2、藁街,是汉时街名,在长安城南门内,为属国使节馆舍所在地。 (20.00分)

1、“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据古人想象,杨花可以变为: (30.00分)

∙ A.柳絮

∙ B.飞蓬

∙C.浮萍

∙ D.春泥

2、《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的“山”象征: (30.00分)

∙A.敌国

∙ B.景仰

∙ C.威严

∙ D.束缚

正确答案: D

判断题(40分)

1、抑扬顿挫是稼轩词的特点,也体现在词句的一波三折上。 (20.00分)

 是

2、豪放词人辛弃疾的词一样可以从语言文字上引发词丰富的情意感发和联想。 (20.00分)

1、“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据古人想象,杨花可以变为: (30.00分)

∙ A.柳絮

∙ B.飞蓬

∙C.浮萍

∙ D.春泥

2、《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的“山”象征: (30.00分)

∙A.敌国

∙ B.景仰

∙ C.威严

∙ D.束缚

正确答案: D

判断题(40分)

1、抑扬顿挫是稼轩词的特点,也体现在词句的一波三折上。 (20.00分)

 是 

2、豪放词人辛弃疾的词一样可以从语言文字上引发词丰富的情意感发和联想。 (20.00分)

1、《梁甫吟》中写的“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其中的张公是? (30.00分)

∙ A.张九龄

∙ B.张若虚

∙ C.张籍

∙D.张华

2、《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的“山”象征: (30.00分)

∙ A.敌国

∙ B.景仰

∙ C.威严

∙D.束缚

判断题(40分)

1、说陈亮的《水调歌头》“就词论,则非高调”的是陈廷焯。 (20.00分)

 是 

2、周邦彦词的一大特色,是故意在声调平仄上的产生拗折。 (20.00分)

1、宋朝管理音乐的机构是? (30.00分)

∙ A.乐府

∙ B.大理寺

∙ C.教坊

∙D.大晟府

2、60字的词属于: (30.00分)

∙ A.小令

∙ B.长调

∙C.中调

∙ D.短调

判断题(40分)

1、辛弃疾自号稼轩居士。 (20.00分)

 是 

2、写得低回宛转的词才称得上是一首好词。 (20.00分)

1、尔雅曰:“荷,美渠……其华(),其实(),……” (30.00分)

∙ A.茄;藕

∙ B.茄;莲

∙ C.莲;菡萏

∙D.菡萏;莲

2、“和光同尘”这一成语最早源自: (30.00分)

∙ A.《论语》

∙ B.《楚辞》

∙C.《老子》

∙ D.《礼记》

判断题(40分)

1、电影《云水谣》是改编自叶嘉莹的《水云谣》。 (20.00分)

  否

2、“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田田”二字用以形容荷叶茂盛。 (20.00分)

1、阴历六月又被称作? (30.00分)

∙ A.兰月

∙ B.榴月

∙C.荷月

∙ D.槐月

2、“何当百忆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这句诗出自? (30.00分)

∙ A.《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

∙ B.《赠荷花》

∙ C.《暮秋独游曲江》

∙D.《送臻师》

判断题(40分)

1、叶嘉莹先生的长诗《祖国行》作于她1974年第一次回国探亲时。 (20.00分)

 是 

2、电影《云水谣》是改编自叶嘉莹的《水云谣》。 (20.00分)

1、王国维提出的有我无我之境的观点是吸收的西方哪位哲学家的美学观点 (30.00分)

∙A.叔本华

∙ B.尼采

∙ C.康德

∙ D.柏拉图

正确答案: C

2、以下哪项不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代表作? (30.00分)

∙ A.《爱莲说》

∙B.《四书集注》

∙ C.《太极图说》

∙ D.《通书》

判断题(40分)

1、乐府中有很多词谐音词。 (20.00分)

 是 

2、中国古代乐府诗中的“莲”常常通“怜”字,即为爱的意思。 (20.00分)

1、叶嘉莹《向晚二首》“向晚出林独自寻”中“寻”的正确理解是: (30.00分)

∙ A.寻找

∙ B.寻问

∙ C.追寻

∙D.思考未来

2、律诗和词对平仄的要求很严格,请选出古诗词里的平声字: (30.00分)

∙ A.逐

∙ B.入

∙ C.揭

∙D.闻

判断题(40分)

1、《诗经》里引起感发的三种叙写方式分别是:赋、比、兴。 (20.00分)

 是 

2、荷月指的是夏历七月。 (20.00分)

1、关于“独体单音”,理解错误的是: (30.00分)

∙A.独体字

∙ B.单音节

∙ C.一字一个位置

∙ D.一个音节一个汉字

2、《木兰花慢》的体裁是: (30.00分)

∙ A.赋

∙ B.小令

∙ C.散文诗

∙D.长调

判断题(40分)

1、“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是古体诗。 (20.00分)

  否

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自《诗学》。 (20.00分)

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普通话里的四声? (30.00分)

∙ A.上声

∙ B.去声

∙C.入声

∙ D.阴平

2、下列诗句中,运用转喻手法的是: (30.00分)

∙A.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C.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 D.吁嗟鸠兮,无食桑葚

判断题(40分)

1、李商隐的《西溪》是采用了比的手法创作的。 (20.00分)

  否

2、叶嘉莹的乳名叫“荷”。 (20.00分)

、叶嘉莹先生的《鹧鸪天·一瓣心香万卷经》中的“前因未了非求福”的“福”字是属于四声中哪个声调? (30.00分)

∙ A.阳平

∙ B.上声

∙ C.去声

∙D.入声

2、仄声是指: (30.00分)

∙ A.上声

∙ B.去声

∙ C.入声

∙D.以上都是

判断题(40分)

1、杜甫《自京窜自凤翔喜达行在所》中的“行在”是指皇帝行宫所在。 (20.00分)

  否

2、叶嘉莹经历过的“白色恐怖”。 (20.00分)

文档

中华诗词之美课后习题

1、诗言志中的“志”是指什么 (30.00分)∙ A.内心的情感∙ B.美好的情感∙C.儒家讲的“志”,即“士当以天下为己任”∙ D.所有的情感2、按照古人对《诗经》的注解,“桃之夭夭”中的“夭夭”的意思是()。 (30.00分)∙ A.迅速逃走∙B.少好之貌∙ C.繁盛∙ D.鲜艳判断题(40分)1、“士当以天下为己任”这句话出自《论语》这部著作。 (20.00分) 是2、诗词常常连起来说,所以诗和词没有差别 (20.00分)否1、“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哪位诗人所作 (30.00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