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0-2021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人教版)(解析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7:31:12
文档

2020-2021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人教版)(解析版)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人教版)地理(考试范围:人教七年级地理第一、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一节)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在学习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后,同学们用灯泡和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1—3题。1.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地球仪上A.纬度度数由赤道向两极递减B.极点的纬度度数应标注为90°C.经度度数的范围是20°~160°D.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地球仪上的经纬网A.共有180
推荐度:
导读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人教版)地理(考试范围:人教七年级地理第一、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一节)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在学习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后,同学们用灯泡和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1—3题。1.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地球仪上A.纬度度数由赤道向两极递减B.极点的纬度度数应标注为90°C.经度度数的范围是20°~160°D.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地球仪上的经纬网A.共有180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人教版)

地  理

(考试范围:人教七年级地理第一、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一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在学习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后,同学们用灯泡和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1—3题。

1.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地球仪上

A.纬度度数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极点的纬度度数应标注为90°

C.经度度数的范围是20°~160°    D.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地球仪上的经纬网

A.共有 180 条经线      B.0°和 180°组成的经线圈最大

C.纬线圈的长度都不相等    D.所有的经线都是相交的

3.在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球仪 

①应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②向下俯视时,顺时针围绕灯泡转动 

③应在与赤道平行的平面上运动      ④同时保持自西向东的自转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B  2.D  3.A

【解析】1.纬度度数由赤道向两极递增,故A错误。极点的纬度度数应标注为90°,故B正确。经度度数的范围是0°~180°,故C错误。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故D错误。故选B。

2.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线,故A错误。所有的经线圈长度都相等,故B错误。度数相同的纬线圈,其长度相等,故C错误。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故D正确。故选D。

3.在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应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其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故①正确。向下俯视时,地球仪应逆时针围绕灯泡转动,故②错误。地球仪应在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上运动,故③错误。在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球仪同时保持自转,故④正确。故选A。

下面四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但比例尺不同。读下图,完成下列4—6题。

4.四幅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四幅图中,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中①确定方向,采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八个基本方位定位    B.指向标定位

C.经纬网定位        D.太阳光照定位

【答案】4.D  5.A  6.C

【解析】4.比例尺是由图上距离比上实地距离,相同图幅的情况下,范围越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以上四幅图中,④表示的范围最小,表示的比例尺最大,故选D。

5.由图可以看出,以上四幅地图中,①表示的中国地图实际范围最大,是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故选A。

6.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有三种方法,一是经纬网判断法,二是指向标判断法,三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法”,图①可根据经纬网判断,故选C。

“上合组织”,全称上海合作组织,是2001年在上海成立的永久性间国际组织。今年6月9日-10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据此完成下面7—8题。

7.峰会举行期间,地球运行位置处于有图中(    )

A.a    B.b    C.c    D.d

8.此时,上海市(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逐渐变短        D.正值一年中气温最高时期

【答案】7.C  8.A

【解析】7.“上合组织”在6月9号开始举行,这时太阳直射点位于春分日(3月21日)和夏至日(6月22日)之间,从图中可知,C在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

8.地球公转产生看昼夜长短变化,当太阳直射点位于春分日(3月21日)和秋分日(9月23日)之间,北半球的昼长夜短,故A符合题意。

读图,完成下面9—10题。

9.下列能够证明漂移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现在非洲和南美洲之间隔着广阔的大洋,其原因是

A.海平面上升    B.海底地震    C.板块分离    D.板块碰撞

【答案】9.A  10.C

【解析】9.南美洲东北部和非洲西南部轮廓基本吻合,南美洲东部和非洲西部古老地层顺序大致相同,在南美洲东南部和非洲南部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都能够作为漂移的证据,南美洲和非洲赤道附近气候炎热,降水丰富,具有相同的气候条件,都分布着热带雨林,这与漂移无关,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大西洋处在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拉伸,海水涌灌,就形成了大西洋。所以ABD错误,C正确。故选C

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2019年11月17日夜间至18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大风,气温下降6~10℃,局部降幅可达12℃。据此完成下面11—13题。

11.下列表示西北风6级的天气符号是(   )

A.    B.    C.    D.

12.卫星云图是分析天气预报的重要资料,其上面的白色表示(   )

A.云区    B.陆地    C.海洋    D.湖泊

13.发布大风蓝色预警后,受影响地区的民众要注意(   )

A.带好雨具    B.预防雷电    C.防暑降温    D.防寒保暖

【答案】11.B  12.A  13.D

【解析】11.风的符号由风杆与风尾两部分组成,风尾表示风级,长杠代表2级,短杠代表1级,风杆表示风向,带风尾的一端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读图可知,A表示东南风6级,B表示西北风6级,C表示东南风8级,D表示西北风8级。故选:B。

1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一般是阴雨区。故选:A。

13.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发布大风蓝色预警后,受影响地区的民众都应该防寒保暖。故选:D。

某酒店大堂内的两个时钟分别示意北京时间和伦敦时间,如下图所示。读下图,完成下列14-15题。

14.“时间去哪儿了?”伦敦和北京两地产生时差的原因是  (     )

A.地球自转,两地纬度不同    B.地球自转,两地经度不同

C.地球公转,两地纬度不同    D.地球公转,两地经度不同

15.当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开始播放时,伦敦时间是(     )

A.昨日11时    B.昨日23时    C.今日11时    D.今日23时

【答案】14.B  15.C    

【解析】14.“时间去哪儿了?”伦敦和北京两地产生时差的原因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地球上经度位置不同的地区地方时不同,故选B。

15.伦敦是0时区,北京是东8区,北京比伦敦早8个小时,当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开始播放时,伦敦时间是今日11时,故选C。

中国北京(40°N,116°E)将承办2022年冬奥会。读图完成下列16—18题。

16.影响北京市路灯照明时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形状    B.地球大小    C.地球自转    D.地球公转

17.a、b、c、d四天中,属于夏至日的是

A.a    B.b    C.c    D.d

18.北京市位于

A.    B.    C.    D.

【答案】16.D  17.B  18.C

【解析】16.白昼时间越长,路灯照明的时间就越短。路灯照明时间发生变化,是由于随着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来回移动,导致北京的昼夜长短发生变化,故选择答案D。

17.图中b时期路灯照明时间最短,因此白昼时间最长,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故选择答案B。

18.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北京的经纬度为(40°N,116°E),故选择答案C。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2020年5月27日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对珠峰的海拔进行重新测量,未来珠峰高度可能被改写。读“珠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19-22题。

19.从1号营地到珠峰山顶,途经的地形部位主要是(   )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顶

20.从1号营地出发到珠峰山顶,攀登的大致方向是(   )

A.先向东北,再向西北    B.先向西南,再向东南

C.先向西北,再向东北    D.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21.前进营地到珠峰山项的相对高度最接近(   )

A.1850米    B.2350米    C.2500米    D.2850米

22.由两大板块挤压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这两大板块分别是(   )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

【答案】19.C  20.D  21.B  22.A

【解析】19.等高线由低凸向高为山谷,由高凸向低为山脊,鞍部位于两山之间的低洼部位,山顶等高线呈闭合状态,中间高、四周低。从珠峰山顶到1号营地等高线由高凸向低,途经地形部位主要是山脊。故C正确, ABD 错误,故选C。

20.由图中的方向指向标可知,向上为北,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从一号营地出发,到珠峰山顶攀登的大致方向是先向东南,再向西南,故D正确, ABC错误,故选D。

21.由图中等高线可看出,图中等高距为500米,前进营地所在海拔为6500米,珠峰山顶海拔为8844.43米,前进营地到珠峰山顶的相对高度最接近2350米,故B正确。 ACD错误,故选B。

22.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和不断上升是因为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冲撞,A正确、BCD 错误。故选A。

韩明同学计划“五一”假期随父母自驾游蓟州区。他提前了解了蓟州区的位置和天气状况。读图完成下面23—25题。

23.从图上可知,蓟州区大致位于(   )

A.西经117.4°、北纬40. 05°    B.东经117.4°、南纬40. 05°

C.西经117.4°、南纬40. 05°"    D.东经117.4°、北纬40. 05°

24.蓟州区当天的天气状况是(   )

A.晴天,最高气温20°C    B.阴天,最高气温10°C

C.阴转晴,最高气温10°C    D.多云转晴,最高气温20°C

25.自驾游时,爸爸在车上用于导航的电子地图显示的是(   )

A.气候图    B.地形图    C.人口图    D.交通图

【答案】23.D  24.D  25.D

【解析】23.读图可知,根据该地的经纬度可以看出,蓟州区大致位于117°E,40. 05°N,故答案选D。

24.读图可知,根据该地的天气符号可以看出,蓟州区当天的天气状况是多云转晴,最高气温20°C,坐地气温是10℃,故答案选D。

2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自驾游时,爸爸在车上用于导航的电子地图显示的是交通图,故答案选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请按要求作答)

2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7分)

(1)图一中A、B两点的地理坐标分别是A_____、B_____,从南北半球看两点均位于_____半球,从东西半球看A点位于_____半球,B点位于_____半球。从温度带看,两点均位于_____带。(6分)

(2)图二中A、B、C三点的地理坐标分别是A_____、B_____、C_____。A点位于_____半球_____半球,B点位于_____半球、_____半球。(7分)

(3)图三中A、B两点的地理坐标分别是:A_____、B_____,从南北半球看两点均位于_____半球,A点位于B点的_____方向。(4分)

【答案】(1)(10°S,150°E)    (20°S,170°E)    南    东    西    热

(2)(10°N,170°E)    (30°S,170°W)    (30°N,180°)    北    西    南    西    

(3)(70°N,45°W)    (70°N,135°W)    北    正东    

【解析】(1)据图一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得,A的地理坐标是10°S、150°E;B点的地理坐标是20°S、170°E;从南北半球看两点均位于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A点位于东半球,B点位于西半球,从温度带看,两点均位于热带。

(2)据图二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得,A的地理坐标10°N、170°E;B点的地理坐标是30°S、170°W;C点的地理坐标是30°N,180°;A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B点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3)图三中地球自转的时针方向是逆时针,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度数差是45°,A点的地理坐标是70°N、45°W,B点的地理坐标是70°N、135°W,从南北半球看两点均位于北半球,A点位于B点的正东方向。

27.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夏至日开展学校旗杆正午影子观测活动。下图示意学校一角及当日太阳光照,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教学楼与旗杆的图上距离是2.5 厘米,则实地距离约__________米。(2分)

(2)经过观测发现旗杆正午影子朝________,并且发现当日的正午学校旗杆影子长度是一年 中______。正午旗杆影子长短变化是因为地球______(运动)引起的。(6分)

(3)该学校有可能位于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的_____,此日过后,当地昼夜长短 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4分)

(4)右图中 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最长的是_____,此刻处于日出的是________。(4分)

【答案】(1)150    

(2)北    最短    公转

(3)甲    昼变短,夜变长 

(4)甲    丁    

【解析】(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所以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中教学楼与旗杆的图上距离是2.5 厘米,则实地距离=2.5÷1/6000=15000厘米=150米。

(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按指向标指示的方向辨别方向,据此判断,图中旗杆正午影子朝北,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当地太阳高度角是一年当中最大的时候,当日正午学校旗杆影子长度是一年中最短,正午旗杆影子长短变化是因为地球公转造成太阳高度角变化引起的。

(3)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由于该校夏至日正午影子朝北,所以该校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甲地,夏至日是当地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此日过后,当地昼变短,夜变长。

(4)右图中越往北昼弧越长,白昼时间越长,甲、乙、丙、丁四地中甲地最偏北,白昼时间最长,丁地位于晨昏线上,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丁地处于日出时刻。

28.下图示意某区域地形,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

(1)地形部位名称:A是______,B是__________。(2分)

(2)①、②两条登山路线中较容易攀登的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甲处_________(能/不能)形成瀑布,理由是________。(4分)

(3)该地区西北部地形以_______________为主,适宜发展_______业(农业部门)。(2分)

【答案】(1)山顶(山峰)    鞍部    

(2)②    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小)    不能    山脊不能发育河流,瀑布发育于河谷。(意思相似即可)    

(3)丘陵    林    

【解析】(1)图中地形部位名称:A处等高线闭合,中间数值高,四周低为山峰;B处位于两个山峰的中间部位为鞍部。

(2)①、②两条登山路线中较容易攀登的是②。理由是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甲处不能形成瀑布,理由是:山脊不能发育河流,瀑布发育于河谷地区。

(3)该地区西北部海拔在500米以下,其地形以丘陵为主,适宜发展林业。

29.读下图“板块示意图”及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1)全球分为________大板块。大洋洲陆地大部分位于________板块;完全由大洋构成的板块是________板块。(3分)

(2)北美洲西部的山脉是由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________(张裂或碰撞挤压)形成的;从图中预测红海将不断________(扩大/缩小)。(4分)

(3)日本位于________火山地震带上,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2分)

【答案】(1)六    印度洋    太平洋    

(2)美洲(顺序可以对调)    太平洋    碰撞挤压    扩大    

(3)环太平洋    亚欧   

【解析】(1)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大洋洲陆地大部分位于印度洋板块,小部分位于太平洋板块;完全由大洋构成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2)全球所有板块都在移动,板块运动通常指一个板块相对于另一个板块的相对运动,板块之间主要有碰撞挤压和张裂两种方式,板块相互挤压的地区,在地貌上表现为海沟、火山岛弧、褶皱山脉等,板块相互拉张的地区,在地貌上表现为裂谷、海洋等。北美洲西部的落基山脉是由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从图中可以发现,红海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处,将不断扩大。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极不稳定,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地球上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图中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的原因是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文档

2020-2021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人教版)(解析版)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人教版)地理(考试范围:人教七年级地理第一、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一节)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在学习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后,同学们用灯泡和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1—3题。1.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地球仪上A.纬度度数由赤道向两极递减B.极点的纬度度数应标注为90°C.经度度数的范围是20°~160°D.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地球仪上的经纬网A.共有180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