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国森林鼠害发生防治概况与总体治理对策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7:31:38
文档

我国森林鼠害发生防治概况与总体治理对策

我国森林鼠害发生防治概况与总体治理对策资料来源:发布日期:2008-05-2818:10:48浏览量:摘要:本文对我国森林鼠害发生现状、原因及防治方法和主要治理技术进行了回顾,从生态学的角度就今后我国森林鼠害治理对策和总体思路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全国森林鼠害的防治有所帮助。1、发生危害日趋严重森林鼠害是由啮齿动物引发的一类森林灾害,我国主要发生区涉及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内蒙古森工集团、龙江森工集团、
推荐度:
导读我国森林鼠害发生防治概况与总体治理对策资料来源:发布日期:2008-05-2818:10:48浏览量:摘要:本文对我国森林鼠害发生现状、原因及防治方法和主要治理技术进行了回顾,从生态学的角度就今后我国森林鼠害治理对策和总体思路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全国森林鼠害的防治有所帮助。1、发生危害日趋严重森林鼠害是由啮齿动物引发的一类森林灾害,我国主要发生区涉及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内蒙古森工集团、龙江森工集团、
我国森林鼠害发生防治概况与总体治理对策

资料来源: 发布日期: 2008-05-28 18:10:48 浏览量:

  摘要:本文对我国森林鼠害发生现状、原因及防治方法和主要治理技术进行了回顾,从生态学的角度就今后我国森林鼠害治理对策和总体思路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全国森林鼠害的防治有所帮助。

  1、发生危害日趋严重

  森林鼠害是由啮齿动物引发的一类森林灾害,我国主要发生区涉及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内蒙古森工集团、龙江森工集团、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生产建设兵团等4个计划单列单位。“九五”以来,每年的人工林鼠害发生面积在80万hm2左右,占全国森林病虫鼠害发生总面积的10%。鼠害按危害形式分为两类,一类为地上危害型,包括鼠平鼠、姬鼠、沙鼠、跳鼠、绒鼠、田鼠和野兔等,主要危害红松、樟子松、落叶松、云杉、杨树、胡杨、梭梭、杉木等树种;另一类为地下危害型,即专门啃食植物根部的鼢鼠类,分布于西北、东北等地,危害油松、华北落叶松和云杉等树种。

实例(严重程度)

  2、引发原因复杂

  森林鼠类作为一个适应能力极强的物种,普遍存在于北半球的森林环境之中,并且是许多肉食性哺乳动物的主要食物资源。林鼠是森林生物链中基础性的一环,生态位置极其重要。正常情况下,在其它生物种类及自然因子的控制下,林鼠的种群数量保持着一个平稳的状态并对林木植被生长不构成危害;只有在数量突然急遽上升、食物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它们才会对林木造成严重的危害。

  第一,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如由于食物短缺,尤其是在冬季其它食物缺乏时,林鼠会大量地以树木为食,危害森林;第二,食物供应发生变化,如大面积、单一地营造林鼠喜食的树种,其种群数量也会因食物的充足而迅速上升;第三,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如人为地大量捕捉林鼠天敌,林鼠因失去制约而数量大发生;第四,退耕还林地以前是农田,食物充足、鼠类很多,栽种庄稼改为种树后,植被稀少、食物短缺,林鼠被迫以树木为食,危害新植林。

  3、防治工作逐步得到重视

  森林害鼠主要危害10a生以下树木,它们通过啃食幼苗或幼树的树皮、嫩茎、嫩芽、树根,盗食林木果实及直播造林的种子,影响树木生长发育,严重时可使之干枯死亡并引起大面积的毁林现象。随着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启动和实施、“三生态”建设的不断推进,全社会对改善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国土绿化速度明显加快。但是,由于中幼龄林面积的迅速增加,森林鼠害问题凸现,危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造林绿化成果巩固和六大林业重点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制约因素。

  为根治森林鼠害,我国林业主管部门一直在采取各种措施,加大治理力度。1990年,原林业部召开了首届“全国森林鼠害防治工作座谈会”,专门讨论森林鼠害的防治问题;国家林业局也为此先后颁布了《森林鼠害防治技术方案》、《未成林造林地鼢鼠及野兔危害防治技术方案》及“森林害鼠(鼠兔)预测、预报办法(试行)”。2000年,为配合党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林业局又启动了“国家级森林鼠害治理示范工程”。2003年,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又联合鼠害发生的相关省区,组建了“全国森林鼠(兔)害防治协作网”,以促进和提高全国的防治水平。

  4 成功经验和有益的探索

  4.1 领导重视,加强宣传森林害鼠经常在地面活动,而许多地区是农田、林地相交错,鼠药饵料又为牲畜所喜食,极易发生家畜中毒现象。吉林省许多地方在森林鼠害防治前以名义发布通告并广泛宣传,提醒群众注意,既扩大了森防工作的影响,又避免了牲畜因误食杀鼠毒饵而中毒事件的出现。

  4.2 有明确的技术思路、内蒙古鉴于C?肉毒素在当地对森林害鼠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及不危害非靶动物等诸多优点,在国家级森林鼠害治理示范工程区中大力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决定在全部国家级鼠害治理区中禁用化学杀鼠剂而用C?肉毒素。

  4.3 营林措施与防治工作结合 内蒙古、甘肃等地在森林鼠害的治理过程中,结合营林工作,实行深坑栽植、挖掘防鼠阻隔沟等营林措施,加大了对森林鼠害的预防力度。 

  4.4 专业防治与群众防治相结合 宁夏固原地区的彭阳县挑选了二十多个抓捕地下鼢鼠技艺高超的农民,组成森林害鼠防治专业队,在林业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治理害鼠。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省区还向社会悬赏收购害鼠,鼓励群众性的森林鼠害防治工作。

  4.5 联防联治 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组建了“全国森林鼠(兔)害防治协作网”,该网通过森林鼠害发生的相关省区的“技术协作、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等措施,促进了森林鼠害发生相邻地区联防联治工作的开展。

  5 治理对策与总体思路

  5.1 指导思想 

  5.1.1 在今后的森林鼠害防治工作中,要遵循森林生态理论,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出发,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内食物链的完整性为目的,通过害鼠天敌因子的控制达到生物种类的动态平衡,实现近自然林业。

  5.1.2 在今后的森林鼠害防治工作中,要根据防范有害生物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预防为主”,搞好森林鼠害的监测调查工作,做到早调查、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治;同时,还要坚持“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通过对营林、生物、物理及化学防治措施的综合应用,特别是植物杀鼠技术、林木保护技术及抗生育技术等的应用,实现 “有鼠不成灾”的目标。

  5.2 总体对策 

  在今后的森林鼠害防治工作中,要坚持“分区划类,分类施策”的原则,实现科学、有效的治理。

  5.2.1 要遵循生态区划的理论,根据不同生态地区的特殊性质,从森林保护的思想出发,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因地制宜地防治森林鼠害,不搞一刀切。

  5.2.2 在具体工作上,也要采取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方式,在国家级森林鼠害治理示范工程区,要坚持主动出击,采用积极的治理方式,压低鼠口密度、改善林地环境;在其它有林鼠危害的地区,要切实做好调查监测工作,为尽早进行防治打好基础。

  5.2.3 在防治方法上要探索在不同地区的不同的防治措施,并积极试验、大力推广应用。

在平面区划上,要分别出东北、华北、西北、荒漠地区、南方林区等几个类型,根据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

  在林分类型上,要区分出造林地、退耕还林地、天然次生林地和荒漠植被区等几个类型,因地制宜实行治理。

  在害鼠的种类和生活方式上,要区分为地上危害型和地下危害型两类,并根据不同的类别采取不同的治理策略。

  5.3 坚持的工作方针 

森林鼠害的防治措施,大致可分为食物引导型、生态自控型、保护驱避型和除治杀灭型四类。

  5.3.1 食物引导型对因食物短缺而引起的森林鼠害,可以采取食物替代的方式转移害鼠对树木的危害,如在抚育时定点堆积采伐剩余物(树头、枝丫及灌木枝条等);在害鼠数量高峰年,投放代替性食物;在冬季其它食物缺乏时,为害鼠过冬提供应急食物,用这种方式防治森林鼠害,可以减轻其对林木的危害。 

  5.3.2 生态自控型 这种防治方式主要是指充分发挥和调动森林中害鼠天敌的防治作用,通过禁猎保护、天敌招引等措施,人为提高害鼠天敌的种群数量,压制害鼠密度,以达到长期、有效控制森林鼠害的作用。

  5.3.3 保护驱避型这种防治方式是指用各种措施对树体进行保护以防止鼠(兔)啃咬的方法,即林木保护技术,包括在树干上涂白或捆扎芦苇、塑料套、金属网、套柳条筐等防护材料,该方法简单实用、就地取材,便于推广;另外,也包括防啃剂、拒避剂、多效抗旱驱鼠剂等成品药剂的应用,使用方法有树干涂抹、树根浸蘸及拌种、浇灌、喷施等,该类型药剂不伤害天敌,对生态环境安全,可以在造林时配合使用。

  5.3.4 除治消杀型 是指使用物理器械、人工捕捉、生物制剂、化学药剂等措施消灭害鼠,降低其种群数量的方法,适用于森林害鼠种群密度较高、森林鼠害突然大爆发的地区,也是最常用的一种鼠害防治方法。

  6、要注意把握的技术环节

  在今后的森林鼠害防治工作中,以下几个技术环节一定要特殊注意、专门把握。

  6.1 营造林技术森林鼠害是严重的生态学问题,对其防治要以营林技术为基础,重在预防。具体的营造林技术包括合理搭配树种、营造针阔混交林和速生丰产林,探索林粮间作,造林前进行鱼鳞坑整地,加植害鼠厌食树种,西北地区可以加植沙棘、柠条等;东北在大林姬鼠、棕背鼠平 、红背鼠平占优势的地区营造落叶松,在东方田鼠和东北鼢鼠占优势的地区营造樟子松。

  6.2 搞好监测在今后的森林鼠害防治工作中,要搞好森林鼠害的监测工作,抓住关键的防治时期。例如,地下害鼠要于每年春季土壤解冻后(3~5月份)和秋季储粮期(9~10月份),利用土丘系数法和切洞堵洞法各调查处一次;地上害鼠也要于每年春季雪化后及秋季降雪前,利用铁板铗各进行一次百夹日法调查。

  6.3 几种主要防治措施测 对森林鼠害进行治理,目前各地常用的有营林、生物、物理、化学等几种防治措施和方法。

  营林措施是指通过抚育伐等林业生产来破坏鼠类适宜的栖息和繁殖的生存环境及食物条件,以影响害鼠种群数量增长。这是一项基础性的综合治理技术,具体措施包括优化林分及树种结构、搞好林内卫生、实现提早郁闭;提高林分的生长势,增强森林的自控能力,以形成可持续控制鼠害的生态林分等。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鼠类天敌和致病病原微生物抑制害鼠种群密度的方法。鼠类天敌包括鹰、蛇、狐狸、黄鼬等食肉类动物,它们对控制害鼠种群数量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具体措施如实行封山育林,禁捕、禁猎等天敌保护措施;在人工林内垒积石头堆或枝柴、草堆等招引鼬科动物;在人工林缘或林中空地,保留较大的阔叶树或悬挂招引杆及安放带有天然树洞的木段,以利于食鼠鸟类的栖息和繁衍。致病病原微生物是指人为地用微生物诱发鼠类感染流行病以抑制其种群密度的方法,但在具体防治中一定要慎用。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学原理制成捕鼠器械对害鼠进行人工捕杀。对于害鼠种群密度较低或不宜进行大规模灭鼠的林地,可以使用鼠铗、地箭、弓形铗等物理器械,开展群众性的人工灭鼠;也可以采取挖掘防鼠阻隔沟或在树干基部捆扎塑料、金属等防护材料的方式,保护树体。

化学防治是使用有毒的化合物对害鼠进行杀灭的方法,适用于害鼠种群密度较大、已造成一定危害的林地。其中,急性杀鼠剂如磷化锌类严重危害非靶动物,破坏生态平衡,对人畜不安全,生产防治中已禁止使用。慢性杀鼠剂中的第一代抗凝血剂如敌鼠纳盐、杀鼠醚类需多次投药,易产生耐药性,不提倡使用;第二代抗凝血剂如溴敌隆类对非靶动物安全,二次中毒现象较少,不易产生耐药性,可以推广使用,但应采取一些保护性措施,如添加保护色、小塑料袋包装。大隆类药物因具有急、慢性双重作用,二次中毒现象严重,在生产防治中一定要慎用。

  6.4 综合配套、系统防治 目前,各地对森林鼠害的治理,仍然以化学防治为主,二次中毒现象严重,对人、畜、天敌和生态环境构成了极大威胁;而且,目前的防治也都属于救灾型治理,预防措施很少,难以有效控制灾害。

  鼠害是严重的生态学问题,以生态学观点,综合考虑各种措施的有机结合与协调,讲求整体效益,是解决当前森林鼠害问题的基本对策,要彻底摈弃使用单一防治措施的模式,实行综合防治,各种防治手段和措施要配套成型。今后的森林鼠害防治要以营林措施为基础,重在预防,通过对营林、生物、物理及化学防治措施的综合应用,特别是植物杀鼠技术、林木保护技术及抗生育技术等的应用,实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

  6.5 改革防治机制今后的森林鼠害防治工作要依托于“全国森林鼠(兔)害防治协作网”,通过技术交流与协作,全面提高相关鼠害发生省区的防治技术水平;同时,充分发挥国家级治理工程的优势,对突发性的、大面积连片的、危害比较严重的森林鼠害,实施国家森林鼠害工程治理,各省也要相应地实施省级森林鼠害工程治理,彻底地控制和扭转森林鼠害日趋严重的趋势。

  6.6 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今后的森林鼠害防治工作,要坚持“谁经营,谁防治”的指导思想,国家只是给予相应的技术帮助和扶持,对防治森林鼠害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奖励措施。同时,要争取在国家级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中坚持实行森林鼠害的预防性治理措施,彻底根治住森林鼠害。  

文档

我国森林鼠害发生防治概况与总体治理对策

我国森林鼠害发生防治概况与总体治理对策资料来源:发布日期:2008-05-2818:10:48浏览量:摘要:本文对我国森林鼠害发生现状、原因及防治方法和主要治理技术进行了回顾,从生态学的角度就今后我国森林鼠害治理对策和总体思路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全国森林鼠害的防治有所帮助。1、发生危害日趋严重森林鼠害是由啮齿动物引发的一类森林灾害,我国主要发生区涉及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内蒙古森工集团、龙江森工集团、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