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性焦吸附技术在工业废水提标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2018年10月
演讲人:赵国志
提纲1、应用背景
2、活性焦吸附技术简介
3、工程案例
4、设计要点
5、工程应用建议
1、应用背景
1、应用背景
1.1 行业背景
部分工业废水(如造纸废水等)中NCOD去除难,常规工艺运行成本高。活性焦技术是经济的选项; 污水厂提标要求出水达地表准IV类或准III类水,常规工艺难以达标。活性焦技术是有效的选项; 反渗透RO浓缩液,氯化物极高,可生化性极差,缺少有效处理工艺。活性焦技术是合理的选项
。
义乌市佛堂“4万吨/天”市政污水(含60%工业污水)深度处理项目出水执行地表III类
水郑州市马龙岗“60万吨/天”市政污水
提标项目
出水执行地表III类水浙江元立集团“0.4万吨/天”反渗透RO 浓缩液处理项目全国首例电镀废水处理提标至地表IV类
水1.2 部分案例
2、活性焦技术简介
2. 1 活性焦特征
2、活性焦吸附技术简介
活性焦(Active Coke)是一种由焦炭粒、篮炭粒为原料生产的、多孔含碳物质。结构和特性类似于煤质颗粒活性炭
(Active Carbon)。
活性炭(Active Carbon )孔径分布曲线活性焦(Active Coke )孔径分布曲线活性焦(Active Coke)有较多的大孔和中孔,较少微孔,比表面积低于活性炭。针对二级生化后的污水中的污染物吸附性能优于活性炭
(Active Carbon)。活性焦(Active Coke )以往多应用于烟气脱硫,煤气化废水处理等方面。
2. 2 活性焦吸附机理
丰富的中、大孔有利于污水处理。
活性焦中孔、大孔极为发达,单个孔径甚至达到403μm,平均孔容积约0.271cm3/g,能选择吸附大分子、长链有机物。与可溶性有机物的分子量大小相匹配。
活性焦表面有多元含氧官能团,对污水中有机物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可通过氢键相互作
氨基”的有机物;
用吸附含有“—OH羟基,—COOH羧基、—NH
2
可通过静电引力去除“Ca2+ 、Mg2+ 、NH
+”和重金属离子。
4
活性焦对污染物的去除包括吸附、过滤两种作用。
活性焦吸附过程:物理吸附→化学吸附
活性焦过滤:物理筛除
2. 3 活性焦吸附技术特点
有效
活性焦对COD、色度、重金属等具有显著的吸附效果,其在水处理工程中成功应用已得到证实。 经济
相比较于生物法、高级氧化法等,无药剂投加、能耗小、无污泥,综合成本低;
相比较于活性炭,活性焦生产成本更低(3000-4000元/吨)。
节能、省地
节能:无药剂投加、无曝气、无污泥,可节约大量能耗;
省地:采用设备化形式建设,可增加滤床高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无污泥、废焦产量少
污染物最终以废焦形式排出,无污泥。且活性焦吸附能力可达200-300kgCOD/t;
废焦含水率约50~60%,总量少,易脱水,处置方便。
3、工程案例
3.1 平湖东片污水厂概况
Fenton工艺处理造纸废水,可稳定达标。
备注:生活污水中混合部分工业废水,混合比例约25%。
3.2 污水厂现状存在问题
Fenton系统泥量大
根据2016年统计数据,平均污水量3.44万m 3/d(生活污水2.11万m 3/d+造纸废水1.33万m 3/d ),平均污泥产量约126t/d(80%含水率),折合7.33tDs/万m 3污水。
备注:污泥脱水至含水率80%,外运处置费用268元/吨;
运行成本高
全厂运行成本2.28元/m 3(包括:动力0.25元/m 3;人员工资福利0.13元/m 3;药剂1.30元/m 3;污泥处置0.60元/m 3),fenton系统运行成本1.70元/m3。 涉及危险化学品使用(硫酸、双氧水)危化品使用造成管理难度,设备腐蚀严重等问题。污泥积满初沉池设备腐蚀严重
备注:现状污水厂存在问题主要为工业废水处理线存在问题。
活性焦吸附过滤系统造纸废水石化废水3.3 设计流程
由处理造纸废水+生活污水,改为处理造纸废水+石化工业废水;未来考虑废除造纸废水线fenton系统,改造为活性焦吸附过滤系统。1、两级吸附过滤;
2、砂滤过滤翻焦及翻
焦后半小时内出水。
3.4 平面布置
主要构筑物加药间、反应
池、沉淀池、
浓缩池
活性焦房、
活性焦过滤系统、
砂滤池、提升泵房
建构筑物占地
(不含道路、
绿化、地坪)
2600m2900m2
技术经济指标占地450m2/万吨
投资1500万元/万吨
活性焦系统
fenton系统
3.5 试运行效果
C O
D (m g /L )
二沉池出水活性焦出水
取消fenton系统后,消除了fenton污泥脱水上清液影响,二沉池出水效果明显改善,
COD从100-120mg/L下降到30-70mg/L,平均下降50mg/L; 活性焦系统对COD 的去除效果显著(COD去除率达到50-80%);
活性焦系统出水水质稳定在40mg/L以下,区间在10-30mg/L之间,优于fenton出水
。
二沉池出水Fenton出水
C O
D (m g /L )
活性焦系统试运行效果
fenton运行效果(历史数据)
3.6 试运行存在问题
废焦处置问题
废焦的处置常用方法包括“随污泥外运、厂内再生”两类。
厂内再生涉及新增大气排放口,建设审批较为复杂;小型再生设施的综合经济性不高。
天换焦年10吨以上建议厂内再生,天换焦年10吨以下建议与污泥同意外运处置。
工艺控制稳定性问题
出水水质效果受pH、SS、进水COD特性、新焦投加率等影响。因此,需要较长时间的试运行摸索规律,并在生产中根据进水情况,及时调整应对措施。
系统整体稳定性问题
采用设备化方式建设,过滤单元数量较多(26×2=52座)。每个单元有6~8个自动控制点(阀门等),设施故障率成为影响系统整体稳定性的一大问题。
活性焦微粒漏出问题(跑焦问题)
本工程后置砂滤池过滤翻焦过程及翻焦后约30min出水,其他时段为活性焦两级过滤后直接出水。试运行发现,过滤单元可能出现活性焦微粒穿透滤床的现象,将导致个别单元出水COD值偏高。建议所有吸附出水均需经过砂滤池。
4、设计要点
4.1 进水SS控制
活性焦系统着力于去除溶解性NCOD ,SS的存在对其吸附负荷、吸附效率、滤床更新速度等均有不利影响,直接影响系统运行的成本及稳定性。因此,进水SS应加强控制。一般宜控制进水SS≤30mg/L 。
滤床总厚度和吸附级数对出水水质有直接影响,以进水COD100mg/L计,小试结果:一级吸附过滤出水COD约50mg/L,单级效率约50%,总效率50%;二级吸附过滤出水COD约30mg/L,单级效率约40%,总效率70%;三级吸附过滤出水COD约20mg/L,单级效率约30%,总效率80%;四级吸附过滤出水COD约15mg/L,单级效率约25%,总效率85% 。
每级吸附效率呈现逐级递减趋势,滤床总厚度8~15m,吸附级数为二~三级时,吸附效果明显。建议实践中,应根据实际进水水质和出水目标,通过吸附试验确定最佳滤床总厚度和吸附级数。
4、设计要点
4.2 设计滤床总厚度及吸附级数选择
4.3 主要设计参数
5、总结与建议
5、工程应用建议
应进行适用性分析
活性焦吸附过滤技术具有其本身的技术适用性,应用于工程实际前应充分分析研究。建议根据实际进水水质和出水目标,经吸附试验后确定滤床深度、滤速、过滤复核、设计吸附饱和容量等参数。
应确定废焦处置方式
中小型污水厂:活性焦排出量不大,建议与污泥混合后外运处置或具备条件时直接外运处置。
大型污水厂:活性焦用量较大,建议建设活性焦再生系统,活性焦再生后循环利用。
应重视试运行工作
活性焦系统的试运行尤为重要。应在试运转时总结进水水质SS变化、COD变化、pH值波动等规律,并调整运行参数,确定应对措施。
5.1 工程应用建议
5、总结与建议
提高产业化配套能力:提高成套系统设备的运行稳定性,调高系统自动化控制水平,减少运行故障率。
减少设备台套数:对于较大规模应用情况,采用数量众多的设备化单元会增加运行管理难度,设备故障率问题也会影响系统稳定性。建议设计采用单体规模较大的土建池体方式建设,减少设备套数,减少运行控制点数。 优化流程:工艺流程设计时应考虑吸附后的出水采用砂滤池全量过滤,避免跑焦问题引起出水水质波动。
5.2 对活性焦吸附技术产业化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