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铁路碎石道砟洛杉矶磨耗率的试验,也适用于道床底砟的洛杉矶磨耗率的试验。
2)定义和术语
洛杉矶磨耗率:是以洛杉矶磨耗机的磨耗指标表示碎石道砟抵抗冲击、磨耗和边缘剪切等联合作用能力的参数用洛杉矶磨耗机的指标,表示碎石道砟冲击、磨耗、边缘剪切等联合作用能力的参数。
3)设备与机具
1、洛杉矶磨耗机:其转速为31r/min ~ 33r/min。
2、洛杉矶磨耗机填料用钢球46.0mm ~ 47.6mm,质量为390g ~ 445g。钢球的数量和总质量根据试样种类按表1选用
表1 洛杉矶磨耗机填料数量
| 试样种类 | 球 数 | 重质量g |
| 道 砟 | 12 | 5000±25 |
| 级配碎石、底砟 | 8 | 3330±20 |
4、鼓风干燥箱:温度范围为室温至200℃以上,并有调温装置。
5、磅秤或天平:称量10Kg,感量5g。
6、针、片状规准仪、破碎机、手锤。
4)试样
筛分、制备相应粒径的试样,用规准仪检查试样,针状和片状的颗粒质量百分比分别不大于5%,将试样洗净。烘干(105℃~110℃4h)。按表2的级配和质量标准。制备三份试样。
表2 洛杉矶磨耗率试样质量
| 试样种类 | 试样粒径mm | 试样质量g | 试样总质量g |
| 道 砟 | 20~25 | 5000±25 | 10 000±50 |
| 25~40 | 5000±25 | ||
| 级配碎石、底砟 | 10~16 | 2500±10 | 5 000±20 |
| 16~20 | 2500±10 |
1、将一份试样G1装入洛杉矶磨耗机滚筒内,装入钢球、盖好桶盖,开启电机,使圆筒旋转。
2、圆筒旋转达到规定的次数(道砟1000r,级配碎石、底砟500r)停机,倒出试样。用孔径1.7mm的方孔筛筛分,将大于1.7mm的试样用水洗净,装入鼓风干燥箱烘干(105℃~110℃4h),冷却至室温。再次筛除1.7mm以下的粉粒,称出磨耗后粒径大于1.7mm颗粒的质量G2 。
3、按以上程序分别试验另两份试样。
6)计算
用以下公式计算道砟洛杉矶磨耗率:
上式中:LAA--道砟洛杉矶磨耗率,用百分数(%)表示;
G1--试样磨耗前质量,单位为(g);
G2--试样磨耗后粒径大于1.7mm颗粒的质量,单位为(g);
7)试验结果评定
三份试样中任何两份试样磨耗率之差不应大于2%,否则应重新取样试验。三份试样的磨耗率平均值为该道砟洛杉矶磨耗率,LAA取值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标准集料冲击韧度试验方法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铁路碎石道标准集料冲击韧度试验。
2)定义和术语
标准集料冲击韧度:用标准集料冲击韧度试验及的冲击指标,表示道砟材料抵抗瞬时撞击或冲击能力的参数。
3)设备与机具
(1)标准集料冲击试验机。
(2)方孔筛:孔边长分别为0.5mm、1.0mm、3.15mm、7.1mm、10mm、16mm、20mm和25mm。
(3)圆形金属量筒:容积为1000cm3,高度为11.5cm。
(4)圆柱形铁棒:直径10mm,长度230mm。两端为半球形。
(5)天平:称量不小于1000g,感量部大于0.1g。
(6)针状规准仪和片状规准仪。
4)试样
1、从自然风干或烘干的试样中,用方孔筛分别筛出7.1mm~10mm、10mm~16mm、16mm~20mm、20mm~25mm的四组试样。用规准仪对试样进行检查,使针状和片状颗粒剔除针片状颗粒,试样中针、片状的质量分别不大于5%,每组质量1000±5g。
2、求容重。将四组试样混合均匀,从金属量筒顶面约50mm高度处卸入量筒1/3处,用捣实棒的半球形一端捣25次,捣实棒于集料表面以上约50mm高度处自由落下。再以同样方式装试样至量筒高度2/3处,用捣实棒捣25次。最后将试样装满量筒,捣25次之后用捣实棒刮去多余的试样,平整容器的顶面试样。倒出试样,称取1000cm3的试样质量G’。
按下列公式算出试样的容重
式中: D--容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G--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3、筛分试样。将试样仍分为7.1mm~10mm、10mm~16mm、16mm~20mm、20mm~25mm的四组。配置体积为500cm3的试样3份,从每组中称取G0。
式中:G0--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D--容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每份试样质量(g)=4G0±1
5)程序
(1)将配制的一份试样500g/cm3试样混合装冲击机的铁钵内,将铁钵置于冲击机的台座上。5000±5g的冲击锤自50cm、高度处沿导杆自由落下冲击试样。每冲击一次铁钵转动450。
(2)试样经40次冲击后,从铁钵中倒出,用7.1mm、3.15mm、1.0mm和0.5mm的方孔筛筛分,分别称试样的筛余质量。
用同样的方法分别试验另两份试样。
6)计算
按下式计算标准集料冲击韧度:
式中:IP——标准集料冲击韧度;
0.37——标准辉绿岩的粉碎度
100——标准辉绿岩韧度计算系数;
4——试验前颗粒系数。
M——试验后颗粒系数。
取三份试样标准集料冲击韧度的平均值作为该道砟的标准集料冲击韧度。 IP值取整数位。
标准集料压碎率试验
1)范围
适用于铁路碎石道砟标准集料压碎率的试样。
2)术语和定义
标准集料压碎率:标准颗粒的碎石,用规定的试模和荷载压碎后损失的质量百分率来反映石料抗压碎能力的参数。
3)设备机具
1、压力试验机,500KN。
2、标准集料压碎率试模。
3、方孔筛:孔边分别为2.5mm、10mm、16mm。
4、台秤或托盘天平:称量不小于5kg,感量不大于5g。
5、针状规准仪和片状规准仪。
6、毛刷一把。
4)试样
从自然风干或烘干的试样中,筛选粒径10mm~16mm标准试样3份,每份试样质量G1为3000±5g,试样中针、片状的质量分别不大于5%。
5)程序
1、将试模圆筒置于底盘上。3kg试样分两层装入试模,每装完一层试样,在底盘中心放一直径15mm圆棒,使底盘高出台面10mm,以圆棒为中心用手左右各摇振30次,第二层振完后整平试样表面。
2、将压头装入试模内,然后移至压力机台面上加载,以0.6kN/s ~ 0.8kN/s匀速加载至200kN,保压2min卸载,移去压头,倒出试样。
3、用孔边长2.5mm的筛子筛分试样,称试样筛余质量G2。
按同样的程序分别试验另两份试样。
6)计算
按下式计算道砟标准集料压碎率:
式中:CA——道砟标准集料压碎率,用百分数(%)表示;
G1——试样试验前质量,单位为克(g);
G2——试样试验后筛余质量,单位为克(g)。
取三份试样压碎率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道砟的标准集料压碎率,CA值取小数点后一位。
道砟集料压碎率试验
1)范围
只用于铁路碎石道砟集料压碎率的试验
2)术语和定义
道砟集料压碎率:道砟集料试验按规定的试模荷载压碎后,级配变化的参数。
3)设备与机具
1、压力试验机,1000kN。
2、道砟集料压碎率试模。
3、台秤:称量不小于20kg,感量不大于5g
4、方孔筛:孔边长分别为1.7mm、16mm、25mm、35.5mm、45mm、56mm和63mm。
5、针状规准仪和片状规准仪。
6、毛刷一把。
4)试样
从自然风干或烘干的试样中,按表1的规定配置一份试样。试样颗粒不应有肉眼可见裂纹,且针、片状的质量分别不大于5%。
表1 道砟集料试验质量
| 粒径mm | 16~25 | 25~31.5 | 31.5~45 | 45~56 | 56~63 |
| 质量g | 600 | 2400 | 2400 | 6000 | 600 |
1、装试样。将试样拌合均匀,分三次装入试模圆筒内。每装完一层将试模置于直径30mm圆棒上,使底盘高出台面25mm,以圆棒为中心用手左右各摇振50次。第三层装完摇振后整平试样表面。
2、 加载。将压头装入试模内,然后移至压力机台面上,以0.6kN/s~0.8kN/s匀速加载至500kN,保压2min卸载,移去压头,倒出试样。
3、筛分试样。用56mm、45mm、35.5mm、25mm、16mm和1.7mm方孔筛筛分试样,分别称压碎后各粒径的质量。
6)计算
1、将压碎后各粒径质量填入表2,并算出占筛余总质量的百分率。
表2 道砟集料压碎率试验记录
试样编号
| 粒径mm | 63~56 | 56~45 | 45~35.5 | 35.5~25 | 25~16 | 1.7 | <1.7 |
| 压碎前质量g | 600 | 6000 | 2400 | 2400 | 600 | 0 | 0 |
| 百分率% | 5 | 50 | |||||
| 压碎前质量g | |||||||
| 百分率% | |||||||
| Fn | CB | ||||||
CB——道砟集料压碎率,用百分数(%)表示:
10195,112,107,101,93,81,45,7——计算常数;
A56,A45,A35.5,A25,A16,A1.7,A底——各粒级的筛余质量百分率。
CB取值小数点后一位。
石粉试模件抗压强度试验
1)范围
适用于铁路碎石道砟石粉试模件抗压强度试验
2)术语和定义
石粉试模件抗压强度:将石料打成石粉,制成试件;试件干燥后的单轴抗压强度称为石粉试模件抗压强度。
3)设备和机具
1、JG-Ⅱ型粉机及标准振筛机。
2、方孔筛:孔边长分别为0.1mm、0.125mm、0.18mm、0.25mm和0.5mm。
3、水泥胶砂搅拌机。
4、鼓风干燥箱:温度范围为室温至200℃以上,并附有调温装置。
5、天平:称量不小于1000g,感量不大于1g。
6、加压试验机,压力5kN,分辨率1N。
7、三联试模:试模件尺寸50mm×50mm×50mm。
8、量筒、量杯、毛刷、刮刀、小铲、扳手、稀盐酸溶液和机油。
9、稀盐酸溶液的制备(将20mL浓度36.0% ~ 38.0%的盐酸,用纯水稀释至1000mL备用)
4)试样
1、粒径小于20mm的质量约2kg碎石石料洗净,在105℃ ~ 110℃温度条件下烘干4h。
2、试样冷却至室温后,每次取约30g装入制粉机内,打10s取出,将2kg碎石全部制粉。
3、将5各筛子筛孔从上到下由大到小码成筛垛。每次取约100g石粉装入顶层筛。将筛垛装入标准振筛机上,震动6min。用毛刷清刷筛网周边细粉,用容器分装各筛的筛下量。
4、按表1配合比制备石粉试样800g。
表1 石粉试模件试样质量
| 粒径mm | 质量g |
| 0.5~0.25 | 120 |
| 0.25~0.18 | 80 |
| 0.18~0.125 | 80 |
| 0.125~0.1 | 40 |
| <0.1 | 480 |
6、将石粉倒入水泥胶砂搅拌机的料杯,开动机器,徐徐加入稀盐酸溶液,搅拌3min。
7、清理和组装三联试模,在试模表面及边棱涂上一层薄薄的机油。将拌好的试样分别装入三联试模的三个膜内。
8、将三联试模放在标准振筛机的筛底架上,用手按住,震动30s。调头三联试模方向,同样的方法再振30s。在试样顶面补加少量试样,加振3s,要求试样顶面高出试模棱面5mm~10mm。
9、在室温下静置,直至试件基本干燥再刮平试模表面,便于脱模时脱模,但应保持试件几何尺寸的完整。
10、将试件置于鼓风干燥箱内,先以60℃左右烘2h,然后升温到105℃~110℃烘4h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
5)程序
将试件置于台秤加压试验机的台面上,令试模件浇筑面朝上,以1N/s的速度试施压,直至试模破坏,得出破坏荷载P。
按同样的程序分别试验另两份试样。
6)计算
按下式计算试模件抗压强度:
式中——试模件抗压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P ——试模件破坏荷载,单位为千牛(kN)。
三个试模件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作为该石粉试模件的抗压强度值。要求任一值与平均值之差不大于10%,否则可取三个试验值中两个较接近的数的平均值,但应满足上述条件。如仍不能满足,则应重做一组试验。值取小数点后两位。
石粉液限试验
1)范围
适用于铁路碎石道砟、石粉液限的试验;也适用于碎石道床底砟和级配碎石的石粉液限的试验。
2)术语和定义
石粉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量或由流动状态转向塑性状态时所保留的流动状态最低含水量。
3)设备与机具
1、76g圆锥液限仪。
2、天平:称量不小于200g,感量不大于0.01g。
3、电热鼓风干燥箱:温度范围为室温至200℃以上,并附有调温装置。
4、方孔筛,孔边长0.5mm。
5、干燥器、吹风机、秒表、称量盒、小刀、调和器、刮刀、凡士林、纯水等。
4)试样
洛杉矶磨耗后筛下1.7mm以下的石粉,用0.5mm方孔筛筛分,取颗粒小于0.5mm以下的石粉150g置于调和器中,加纯水调和成均匀浓糊状,加盖密封,静置一昼夜。
5)程序
1、装试样。用小刀将制备好的试样调拌均匀,分层装入圆锥液限仪试杯中。填装时勿使试样内留有空隙,然后刮去多余的试样(不应反复涂抹),使之与杯口齐平。将试杯置于杯座上。
2、放锥。用布擦净圆锥仪,并在锥体上抹一层凡士林。用手捉住椎体上端手柄,对准试杯,当锥尖与试件表面接触时,松开手柄,并同时计时,使椎体靠其自重下沉,沉入试样中。放锥时要平稳。宜用电磁放锥,避免冲击。
3、当椎体经15s沉入试样深度恰为10mm时,试样的含水量即为该石粉的液限。若椎体沉入试样深度大于或小于10mm时,表示该试样含水量高于或低于液限,这时,应挖去凡士林或润滑油的部分,取出全部试样放回调和器中,用吹风机吹干或加纯水调制,再按以上1、2步骤重新试验,直至椎体下沉深度在15s恰为10mm为止。
4、将合格的试样,挖去有凡士林的部分,装入称量盒,称取含水试样的质量G。含水试样在鼓风干燥箱中以105℃105℃~110℃烘4h,再称取烘干后试样质量GS
6)计算
按下式计算石粉液限:
式中:
LL——石粉液限,用百分数(%)表示;
G——含水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Gs——烘干后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石粉液限试验进行两次,两次液限只差不应大于1%,取其算术平均值。LL值取小数点后一位。
石粉塑限试验
1)范围
适用于铁路碎石道砟、石粉液限的试验;也适用于碎石道床底砟和级配碎石的石粉塑限的试验。
2)术语和定义
石粉塑限:石粉呈可塑状态过渡到半固体状态的含水量,即石粉保持塑性状态的最低含水量。
3)设备与机具
1、毛玻璃板一块。
2、直径3mm,长约5cm的铁丝一条或卡尺一把。
3、天平:称量不小于200g,感量不大于0.01g。
4、电热鼓风干燥箱:温度范围为室温至200℃以上,并有调温装置。
5、方孔筛,孔边长0.5mm。
6、干燥器、吹风机、称量盒、小刀、调和器、刮刀、凡士林、纯水等。
4)试样
洛杉矶磨耗后筛下1.7mm以下的石粉,用0.5mm方孔筛筛分,取颗粒小于0.5mm以下的石粉100g置于调和器中。加纯水拌合,调成均匀浓糊状,加盖密封,静置一昼夜;或从液限试验备好的试样中取30g备用。
5)程序
1、将制备好的试样在手中捏和至不粘手。若含水量大,可用吹风机稍微吹干;若含水量小,则再加纯水调和。若用手将试件捏扁,出现裂纹,表示含水量已接近塑限。
2、取接近塑限的小块试件,先用两手搓成椭圆状,再用一只手在毛玻璃板上轻轻搓滚,搓滚的手掌均匀施加压力。不应在无压力下搓滚。石粉条长度不易超过手掌宽度,不应产生中空现象。
3、若石粉条搓成直径3mm时(参照直径3mm铁丝或用卡尺测量)试样产生裂缝并开始产生断裂,说明该试样的含水量达到塑限。若试件搓成直径3mm时仍未产生裂缝或直径不到3mm时产生裂缝表示此时的含水量大于或小于塑限,则应用吹风机稍微吹干或再加纯水重新调和试件。
把达到塑限状态的试件,放入称量盒内,随即盖紧盒盖,称含水试样质量G,在鼓风干燥箱中以105℃105℃~110℃烘4h,再称取烘干后试样质量GS。
6)计算
按下式计算石粉塑限:
式中:
PL——石粉塑限,用百分数(%)表示;
G——含水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Gs——烘干后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达到塑限状态的试样,一般不应小于10g,PL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石粉液、塑限联合试验
1)范围
适用于铁路碎石道砟石粉液、塑限的联合试验
2)术语和定义
石粉液限:石粉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量或流动状态转向塑性状态时所保留的流动状态最低含水量。
石粉塑限:石粉由塑限状态过渡到半固体状态的含水量,即石粉保持塑性状态的最低含水量。
3)设备与机具
1、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2、天平:称量不小于200g,感量不大于0.01g。
3、鼓风干燥箱:温度范围为室温至200℃以上,并有调温装置。
4、方孔筛:孔边长0.5mm。
5、干燥器、称量盒、调土刀、调和器、凡士林、纯水等。
4)试样
1、洛杉矶磨耗后筛下1.7mm以下的石粉,用0.5mm方孔筛筛分,取颗粒小于0.5mm以下的石粉200g,分成3份,置于调和器中。
2、分别按下沉深度为3mm~5mm、9mm~11mm、及16mm~18mm(或分别按接近液限。塑限和二者的中间状态)加入不同数量的纯水,调和三份不同稠度的石粉膏,然后用玻璃或湿毛巾盖住放在密封的保湿器中,静置24h。
5)程序
1、将制备好的石粉膏用调土刀充分调拌均匀,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尽量使石粉中的空气逸出。高出试件杯的石粉用调土刀刮平,将试样杯安放在仪器升降台座上。
2、在圆锥仪的椎体上涂上一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稳圆锥仪(对于游标式或百分表式,提起锥杆,用旋钮固定。)
3、调节屏幕准线,使初始读数为零(游标尺或百分表读数调零)。调整升降台,使圆锥仪锥尖刚好接触土面,指示灯亮时圆锥仪在自重作用下沉入试样中(游标式或百分表式用手扭动旋钮,放开锥杆)。约经5s后立即测读圆锥下沉深度。取出试样杯,挖去有凡士林的部分,取10g以上的试样2各装入称量盒内,分别称取其质量G11、G12。
4、含水试样在鼓风干燥箱中以105℃~110℃烘4h,分别称取烘干后试样质量。
5、含水率计算
按照以上公式计算试样的含水率:
公式中:——含水率(%),计算至0.1%;
G11、G12——湿试样质量,单位为(g)
——干试样质量,单位为(g)
取两盒石粉含水率平均值为该试样的含水率。
6、重复上述1至5步骤,测试其余两个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和含水率。
6)试验结果的绘图
1、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下沉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如图2的关系曲线。三点应联成一条直线,如图2中A线所示。当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则通过高含水率这一点与其余两点连成两条直线,在圆锥下沉深度为2mm处可查得相应的两个含水率。当这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小于2%时,应以这两点的含水率平均值与高含水率的点连成一条直线,如图2中B线所示。当这两个含水率只差值大于或等于2%时,则应再补做试验。
2、在图2中,下沉深度为10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液限;下沉深度为2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取值以百分数表示,准确至0.1%。
图2 圆锥下沉深度于含水率关系曲线
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试验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铁路碎石道砟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的试验,也适用于碎石道床底砟和级配碎石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的试验。
2)术语
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是利用硫酸钠在道砟颗粒微裂及开口孔隙中的结晶膨胀作用,推断道砟抗风化及冰冻胀裂的能力的参数。
3)设备与机具
(1)容器:玻璃罐或塘瓷桶。
(2)金属网篮:不锈钢丝编制。
(3)不锈钢夹子、比重计、塘瓷盘。
(4)调温设备及温度计。
(5)鼓风干燥箱:温度范围为室温至200℃以上,并有调温装置。
(6)方孔筛:筛孔边长分别为16mm、20mm、25mm和40mm。
(7)磅称或天平:称量不小于2kg,感量不大于1g。
(8)无水硫酸钠或10水硫酸钠,纯水。
(9)针、片状规准仪。
4)试样
(1)先用20nn、25mm和40mm的方孔筛筛选试样,两组试样质量分别为粒径20~25mm的500g,25~40mm的1000g,计1500g。要逐块挑选,要求无肉眼可见的裂纹,用针、片状规准仪剔除针、片状颗粒,并洗净,在鼓风干燥箱中以105 ~ 110℃温度烘4h取出,冷却至室温,备用。
(2)在温度为30~50℃纯水中,按每升纯水加300g~500g无水硫酸钠(Na2S04)或700~1000g的10水硫酸钠(Na2S04·10H20)的比例配制溶液。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达到饱和,并有多余的结晶硫酸钠析出。溶液的体积不应小于试样体积的5倍。溶液在20℃~30℃的保温箱内静置两昼夜,其密度控制在1.15~1.17范围内。
5)程序
(1)称出干燥试样质量G0,并记录试样颗粒总数。
(2)将两组试样拌和均匀,一起装入金属网篮内,并将其浸入配制好的溶液内。溶液温度应保持在25℃~35℃,试样顶面须位于溶液液面3cm一下,网篮底距容器底2cm以上。
(3)试样在硫酸钠溶液中浸泡20h后,提出容器置于温度为105~110℃的鼓风干燥箱内烘4h取出,至此完成了第一次循环试验。
(4)待试样冷却至室温后,再装入硫酸钠溶液中浸泡,开始第二次循环试验。从第二次循环试验开始浸泡时间和烘干时间均为4h。如此重复上述过程达5次为止。
(5)试样在第5次循环试验取出后,置于温度为25℃~35℃的清水中,洗净硫酸钠,再放入烘箱烘4h至恒重。待试样冷却后,用筛孔边长为16mm的方孔筛过筛,然后称取试样试验后质量G1,并记录颗粒总数。
6)计算
按下式计算道砟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
式中;L——道砟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用百分数(%)表示;
G0——试样试验前质量,单位为(g);
Gl——试样试验后质量,g单位为(g);
L值取小数点后一位。
石料密度试验
1)范围
适用于铁路碎石道砟石料密度的试验。
2)术语和定义
石料密度:石料在干燥状态下不包括空隙在内的单位体积质量。
3)设备与机具
1、JG-Ⅱ型制粉机。
2、天平:称量不小于1000g,感量不大于0.01g。
3、方孔筛:筛孔边为0.25mm。
4、鼓风干燥箱:温度范围为室温至200℃以上,并有调温装置。
5、煮沸设备。
6、容积为100mL的比重瓶。
7、干燥器、温度计、牛骨匙、器皿、软毛刷、烧杯、纯水等
4)试样制备
1、洛杉矶磨耗后筛下1.7mm以下的石粉,用0.25mm方孔筛筛分,取颗粒小于0.25mm以下的石粉100g,置于温度为105~110℃的鼓风干燥箱内烘4h,然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备用。
2、校正比重瓶。将3~5个比重瓶逐个编号,绘出每个比重瓶温度为10~30℃时与瓶、水合质量G1的关系曲线。
5)程序
1、称出质量为10g的试样三份。分别装入三个容积100mL比重瓶内,注入纯水至近一半处,并轻轻摇动,使试样与水相溶。
2、将比重瓶置于加热设备上,沸腾后用文火加热30min,排除试样中的气体,并防止试样粉粒溢出。
3、排气之后,再将纯水注入比重瓶至近满,使瓶内温度恒定,并测记水的温度,静置上部悬液澄清。
4、测量瓶内水温,上号瓶塞,使多余水分从瓶塞毛细孔中溢出,将瓶外水分擦干,称瓶、水和试样总质量G2。
6)计算
按下式计算石料密度:
——石料的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干燥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瓶和水的质量,单位为克(g)。
——瓶、水和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与试验温度相同的纯水的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由表1查得。
表1 纯水的密度
| T ℃ | γwt g/cm3 | T ℃ | γwt g/cm3 | T ℃ | γwt g/cm3 |
| 4 | 1.000 000 | 15 | 0.999 127 | 26 | 0.996 813 |
| 5 | 0.999 992 | 16 | 0.998 970 | 27 | 0.996 542 |
| 6 | 0.999 968 | 17 | 0.998 802 | 28 | 0.996 262 |
| 7 | 0.999 930 | 18 | 0.998 623 | 29 | 0.995 974 |
| 8 | 0.999 876 | 19 | 0.998 433 | 30 | 0.995 676 |
| 9 | 0.999 809 | 20 | 0.998 232 | 31 | 0.995 369 |
| 10 | 0.999 728 | 21 | 0.998 021 | 32 | 0.995 054 |
| 11 | 0.999 633 | 22 | 0.997 799 | 33 | 0.994 731 |
| 12 | 0.999 525 | 23 | 0.997 567 | 34 | 0.994 399 |
| 13 | 0.999 404 | 24 | 0.997 326 | 35 | 0.994 054 |
| 14 | 0.999 271 | 25 | 0.997 074 |
比重瓶校正方法
1、将比重瓶洗净、烘干、称其治疗两次,准确到0.01g,取算术平均值。两次称量误差不应超过0.01g。
2、将纯水注入比重瓶至近满,使其温度稳定。上好瓶塞,使多余的水分从瓶塞毛细孔中溢出。擦干瓶外水分,称瓶、水合质量,准确到0.01g。重复两次称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两次称量误差不应超过0.01g。
3、用上述同样的方法测定一个比重瓶在不同温度(10~30℃)下的瓶、水合质量,绘出瓶、水合质量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石料容重试验
1)范围
适用于铁路碎石道砟料容重的试验
2)术语和定义
石料容重:石料在干燥状态下,包括开口和闭口空隙在内的单位体积质量。
3)设备和机具
1、电子天平:称量不小于1000g,感量不大于0.01g。
2、鼓风干燥箱:温度范围为室温至200℃以上,并有调温装置。
3、干燥器、电炉、容蜡杯、量杯、石蜡等。
4)试样
取粒径约为6cm左右的道砟3颗,洗净放在干燥箱内烘干7h,再移至干燥器皿中冷却至室温备用。
5)程序
1、在天平上分别称三个道砟颗粒的质量G。
2、用细尼龙丝缚住一颗试件,将试件浸入熔融的石蜡液中片刻,立即提起。使试件表面涂上一层石蜡薄膜。如果蜡膜有气泡,可用针将气泡挑破,将空气挤出,再次浸蜡,以最后形成的蜡膜不透水为止。
3、天平称涂蜡试件质量G1。
4、将涂蜡的试件挂在天平钩上,而试件完全浸泡悬挂于水中,注意试件不触到容器表,不应沉底。称量涂蜡试件在水中的质量G2,并记录下此时水的温度t ℃。
6)计算
按下式计算石料容重:
式中:
R——石料的容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G——试样干燥使得质量,单位为克(g)
G1——涂蜡试件在空气中的质量,单位为克(g)
G2——涂蜡试件在水中的质量,单位为克(g)
γwt——水在t ℃使得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γd——石蜡的密度,0.94g/cm3。
铁路碎石道砟粒径级配试验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铁路碎石道砟粒径级配的试验。
2)术语
碎石道砟粒径级配:是指指各种粒径的道砟颗粒质量的百分比。标准碎石道砟粒径级配规定各种粒径的道砟颗粒质量占总量有一定的百分比。
3)设备与机具
(1)方孔筛:孔径分别为16、22.4、25、31.5、35.5、40、45、50、56和63mm。
(2)磅称:称量100kg,感量50g。
(3)容器、铁叉、塑料布。
4)试样
在成品出料口或成品运输带上有间隔地取四个子样,每个子样质量约100kg,堆放在塑料布上或干净的平地上,拌和均匀,用四分法取其中两份约200kg备用。
5)程序
1、特级道砟
用五个方孔筛由大到小筛分试样,并分别称量留在各筛上碎石的质量d63、d50、d40、d31.5、d22.4、和d底,d底为22.4mm以下的碎石质量。
2、新建铁路用一级道砟
用六个方孔筛由大到小筛分试样,并分别称量留在各筛上碎石的质量d63、d56、d45、d35.5、d25、d16、和d底,d底为16mm以下的碎石质量。
3、既有线大修、维修用一级道砟
用五个方孔筛由大到小筛分试样,并分别称量留在各筛上碎石的质量d63、d56、d45、d35.5、d25和d底,d底为25mm以下的碎石质量。
6)计算
1)按下式计算:
(a)特级道砟和一级道砟过筛质量q22.4、q31.5……、q63
q22.4=d底
q31.5=q22.4+d22.4
q40=q31.5+d31.5
q50=q40+d40
q63=q50+d50
(b)新建铁路用一级道砟过筛质量q16、q25……、q63
q16=d底
q25=q16+d16
q35.5=q25+d25
q45=q35.5+d35.5
q56=q45+d45
q63=q56+d56
(c)既有线大修、维修用一级道砟过筛质量q25、q35.5……、q63
q25=d底
q35.5=q25+d25
q45=q35.5+d35.5
q56=q45+d45
q63=q56+d56
(2)特级道砟和一级道砟碎石总量q和各筛累计过筛质量百分率p:
(a)特级道砟
q=q63+d63
P22.4=q22.4/q
P31.5=q31.5/q
P40=q40/q
P50=q50/q
P63=q63/q
(b)新建铁路用一级道砟
q=q63+d63
P16=q16/q
P25=q25/q
P35.5=q35.5/q
P45=q45/q
P56=q56/q
P63=q63/q
(c)既有线大修、维修用一级道砟
q=q63+d63
P25=q25/q
P35.5=q35.5/q
P45=q45/q
P56=q56/q
P63=q63/q
(3)在标准粒径级配曲线上,按方孔筛孔边长及对应的累计过筛质量百分率,绘出道砟级配曲线。
(4)若绘出的曲线落入标准级配曲线内,则生产的道砟级配符合标准。
铁路碎石道砟针状指数和片状指数试验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铁路碎石道砟针状指数和片状指数的试验。
2)术语
针状指数:指长度(最大尺寸)大于平均粒径1.8倍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
片状指数:指厚度(最小尺寸)小于平均粒径0.6倍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
3)设备与机具
(1)试验室用针状规准仪和片状规准仪各一套
(2)磅称:称量100kg,感量50g。
(3)方孔筛:孔边长分别为63、56、50、45、35.5、31.5、25、22.4、16和10mm。
4)试样
(1)若在砟场,在成品出料口或传送带上有间隔地接取4个子样,每个子样约100kg。若在车上,如装砟车少于三辆,则从每一个车辆中取一个子样;如多于三辆,则从任意三辆中各取一个子样。每个子样约130kg,并从车辆的四角及五处提取。若在铁路现场,则由用砟单位任选125m长度的卸碴地段,每隔25m由砟肩到坡底均匀选—个子样(合计5个),每个子样约70kg,晾干。
(2)将子样拌和均匀,用四分法取其中两份备用。
(3)用方孔筛筛分:特级道砟试样筛分63~50、50~40、40~31.5、31.5~22.4、22.4~10计五组组试样备用。
新建铁路用一级道砟试样筛分63~56、56~45、45~35.5、35.5~25、25~16、16~10计六组组试样备用。
既有线大修、维修用一级道砟试样筛分63~56、56~45、45~35.5、35.5~25、25~10计五组组试样备用。
5)程序
(1)称取每组试样质量,并计算每组试样占总量百分率。
(2)剔除百分率小于5%的试样。
(3)先用片状规准仪对每组试样进行片状颗粒检验,并称取片状颗粒的质量。再用针状规准仪对同组试样进行针状颗粒检验,并称取针状颗粒的质量。
(4)计算试样针、片状颗粒总质量。
6)计算
(1)按下式计算针状指数:
式中:QE——针状指数,用百分数(%)表示;
ME——针状颗粒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IE——试样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
(2)按下式计算片状指数:
式中:QF——片状指数,用百分数(%)表示;
MF——片状颗粒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
MIF——试样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
QE和QF值均取整数位。
风化颗粒及其它杂质含量试验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铁路碎石道砟粘土团及其它杂石含量的试验。
2)术语和定义
道砟风化颗粒:是指道砟机械加工破碎面部分或全部矿物失去光泽、改变颜色的颗粒。
3)设备与机具
(1)磅秤:称量150kg,感量50g。
(2)容器、铁锹或铁叉,竹筐或尼龙袋、塑料布。
4)试样
(1)若在砟场,则在成品出料口或传送带上有间隔地取四个子样,每个子样约100kg。若在车上,如装砟车少于三辆,则从每—个车辆中取一个子样;如多于三辆,则从任意三辆中各取一个子样。每个子样约130kg,并从车辆的四角及五处提取。若在铁路现场,则由用砟单位任选125m长度的卸砟地段,每隔25m由砟肩到坡底均匀选一个子样(合计5个)每个子样约70kg,晾干。
(2)将子样拌和均匀,用四分法取其中两份备用。
5)程序
(1)试样冲洗干净,烘干后称取其质量G1。
(2)将试样摊铺在干净的水泥地面上,若很容易判断是粘土团及其它杂质,则用手拣出或用筛子筛出,称量出粘土团及其它杂质的质量。若判断困难时,将可疑的子样拣出,在容器内用水浸泡一昼夜,能用手捏碎的颗粒,则定为粘土或杂质,称量清除粘土团及其它杂质后再逐粒拣出风化颗粒及与送检石料不致的其他杂石,称其它剩余道砟质量G2。
6)计算
按下式计算风化颗粒和其他杂石质量:
式中:N——风化颗粒和其他杂石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G1——子样总质量,单位为克(g);
G2——试样中风化颗粒和其他杂石质量,单位为克(g);
若试样太大,试验不方便时,可分几次试验,然后累加各次试验中风化颗粒和其他杂石质量,计算其与子样总质量的百分率。N值取小数点后一位。
粒径0.1mm以下粉末含量试验
1)范围
适用于铁路碎石道砟粒径0.1mm以下粉末含量的试验。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只适用于本试验)
颗粒0.1mm以下粉末含量:道砟中颗粒0.1mm以下粉末质量占道砟总质量的百分率。
3)设备和机具
1、磅秤:称量150kg,感量50g。
2、方孔筛:筛孔边长分别为0.1mm、2.5mm、5mm和10mm各一个。
3、鼓风干燥箱:温度范围为室温至200℃以上,并有调温装置。
4、容器、木棍或铁棍。
4)试样
1、若在砟场,则在成品出料口或传送带上有间隔地取四个子样,每个子样约100kg。若在车上,如装砟车少于三辆,则从每—个车辆中取一个子样;如多于三辆,则从任意三辆中各取一个子样。每个子样约130kg,并从车辆的四角及五处提取。若在铁路现场,则由用砟单位任选125m长度的卸砟地段,每隔25m由砟肩到坡底均匀选一个子样(合计5个)每个子样约70kg。
2、将试样拌合均匀,用四分法取其中一份约1000kg备用。
5)程序
1、将试样置于温度为105~110℃的鼓风干燥箱内烘4h,冷却至室温,称出其质量G1。
2、将试样分四批(每批质量约25kg)逐批按下述步骤进行试验。将第一批试样加入容器,并加足够的清水将其淹没。经充分搅拌,使粒径小于0.1mm的颗粒与粗颗粒完全分离,立即把含有漂浮和容解物质的洗样水倒入筛垛(10mm、5mm、2.5mm和0.1mm排列组成,粗孔筛在上)。不要让粗粒道砟倒入筛内,也不要让洗样水倒出筛外。再次加入清水,搅拌,倒洗样水至筛垛,经多次重复,直至洗样水清澈为止。再将第二、三、四批试样重复上述试验。
3、把留在筛垛上的试样,装入鼓风干燥箱,以105~110℃烘4h,称取水洗后干燥试样质量G2。
6)计算:
按下式计算粒径小于0.1mm以下粉末含量:
式中:M——粒径小于0.1mm以下粉末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G1——试验前干燥使得质量,单位为克(g);
G2——水洗后干燥使得质量,单位为克(g)。
颗粒表面清洁度试验
1)范围
适用于颗粒表面清洁度试验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只适用于本试验)
铁路碎石道砟表面清洁度:铁路碎石道砟产品颗粒表面粉尘、泥土等杂物所占得质量百分率。
3)仪器及清洗液
1、容积为10L的带嘴的不锈钢(或有机玻璃等)容器,硬毛刷等。
2、电子天平:称量6kg,感量为0.01g。
3、纯水。
4、500mL的P30(滤板孔径16μm~30μm)玻璃过滤仪器一只。
5、功率800W~1500W的微波炉(烘箱)一台。
4)取样
1、在采石场或铺轨基地的堆料场(储粮仓)中采样时,待检道砟批量不少于1000m3
2、检验人员在料堆中逐颗粒挑选当最脏的道砟颗粒试样备用,每份试样质量约3000g。挑选道砟颗粒试样不应反复倒动,防止表面粉尘脱落。
3、盛道砟试样的容器应干净,且能防止粉末渗漏。
5)程序
1、试样置于微波炉内,温控开关调到中火,进行两个循环(一个循环:烘干5min——冷却30min——烘干5min——冷却30min)烘干干燥。若用烘箱烘干试样,温度调到105~110℃,连续烘4h即可。用电子天平称干燥试样质量M(以g计)。
2、过滤器烘干:玻璃过滤器置于微波炉或烘箱内,温度控制开关置于中火(烘箱105~110℃),时间开关拧置5min(烘箱烘干1h),进行烘干。微波炉自动关闭之后,将玻璃过滤器在微波炉内冷却30min,再烘干5min。冷却30min,用电子天平称过滤器的质量G1(以g计)。
3、浸泡冲洗:向洁净的带嘴的不锈钢(或有机玻璃等)容器内轻轻倒入一份道砟试样(注意粉末不能遗失),并注入6L纯净水,试样充分浸泡没于水中1h。采用洁净的硬毛刷逐颗刷洗表面,将道砟颗粒表面的粘着物清洗干净,并将干净道砟拣出浸泡液。
4、洗样水的沉淀、过滤:洗样水适当静置沉淀。沉淀之后,将上部约400mL净水倒入500mL的P30(滤板孔径16μm~30μm)过滤器过滤,而剩余不锈钢容器内洗样水继续静置沉淀。重复上述过滤过程,直到不锈钢容器中剩余沉淀浓液约300mL。剩余浓液经搅动后倒入玻璃过滤器过滤;用适量纯净水冲涮不锈钢容器,其溶液同样要过滤,直至容器干净为止。
5、过滤物的烘干和称量:待过滤结束之后,过滤物连同过滤器用微波炉(或烘箱)烘干,用电子天平称过滤物的质量G2(以g计)具体操作参照步骤2。
6、过滤器从微波炉取出后尽快称重,时间宜控制在2min以内,以免受空气湿度影响。
7、重复上述的冲洗、过滤、烘干和称量步骤。分别进行三份试样的试验。
6)计算
道砟清洁度Q按下式计算:
式中:Q——道砟清洁度,用百分数(%)表示,准确至小数点后2位
G2——烘干后过滤物和过滤器的质量,单位为(g),准确至0.01g;
G1——烘干后过滤器的质量,单位为(g),准确至0.01g;
M——每份干燥试样质量,单位为(g),准确至1g;
取三份试样的算术平均值为该批道砟的清洁度。
《铁路碎石道砟》TB/T2140-2008
前言
本标准代替TB/T2140-1990《铁路碎石道砟》。
与TB/T2140-1990相比,本标准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也适用于合资铁路和地方铁路;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删除了二级道砟;
增加了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用特级道砟;
增加了既有线一级碎石道砟级配该为新建铁路一级碎石道砟粒径级配;
对道砟集料压碎率指标值进行适当调整;
对道砟运输贮存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保证出场上道道砟的级配符合本标准的相关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永贤、郄录朝、曾树谷、张文升。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TB/T2140-1990
铁路碎石道砟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铁路碎石道砟(以下简称道砟)的要求、检验和运输、贮存、验交。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铁路、合资铁路、地方铁路用碎石道砟,工矿企业铁路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TB/T 2328 铁路碎石道砟试验方法(所有部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针状指数
长度(最大尺寸)大于平均粒径1.8倍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
3.2片状指数
厚度(最小尺寸)小于平均粒径0.6倍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
3.3风化颗粒
道砟机械加工破碎面矿物部分或全部失去光泽、改变颜色的颗粒。
3.4碎石道砟表面清洁度
铁路碎石道砟产品颗粒表面粉尘、泥土等杂物所占的质量百分率。
4 技术要求
4.1道砟原料
碎石道砟应选用开山块石破碎、筛选加工生产,且颗粒表面全部为破碎面。
4.2道砟材质指标
各级碎石道砟材质性能应符合表1的相应规定。
4.3道砟加工指标
4.3.1粒径级配
4.3.1.1特级碎石道砟粒径级配应符合表2的规定,如图1所示。
表1 道砟材质性能
| 性能 | 项目号 | 参数 | 特级道砟 | 一级道砟 | 评定方法 | |
| 单项评定 | 综合评定 | |||||
| 抗磨耗、抗冲击性能 | 1 | 洛杉矶磨耗率(LLA)% | ≤18 | 18<LLA<27 | -- | 道砟的最终等级以项目号1、2、3、4中的最低等级为准。特级、一级道砟均应满足5、6、7、目号的要求。 |
| 2 | 标准集料冲击韧度(IP) | ≥110 | 95<IP<110 | 若两项指标不在同一等级,以高等级为准。 | ||
| 石料耐磨硬度系数 (K干磨) | >18.3 | 18<K干磨≤18.3 | ||||
| 抗压碎性能 | 3 | 标准集料压碎率(CA)% | <8 | 8≤CA<9 | -- | |
| 4 | 道砟集料压碎率(CB)% | <19 | 19≤CB<22 | -- | ||
| 渗水性 | 5 | 渗透系数(Pm)10-6cm/s | >4.5 | 至少有两项满足要求。 | ||
| 石粉试模件抗压强度(σ)MPa | <0.4 | |||||
| 石粉液限(LL)% | >2050 | |||||
| 石粉塑液限(PL)% | >11 | |||||
| 抗大气腐蚀性 | 6 | 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L)% | <10 | |||
| 稳定性能 | 7 | 密度(ρ) g/cm3 | >2.55 | |||
| 8 | 容重(R) g/cm3 | >2.50 | ||||
方孔筛孔边长
| mm | 22.5 | 31.5 | 40 | 50 | 63 | |
| 过筛质量百分率 % | 0~3 | 1~25 | 30~65 | 70~99 | 100 | |
| 颗粒分布 | 方孔筛孔边长 mm | 31.5~53 | ||||
| 颗粒质量百分率 % | ≥50 | |||||
| 注:检验用方孔筛系指金属丝编制的标准方孔筛。 | ||||||
表3 新建铁路用一级碎石道砟粒径级配
方孔筛孔边长
| mm | 16 | 25 | 35.5 | 45 | 56 | 63 |
| 过筛质量百分率 % | 0~5 | 5~15 | 25~40 | 55~75 | 92~97 | 100 |
| 注:检验用方孔筛系指金属丝编制的标准方孔筛。 | ||||||
表4 既有线一级碎石道砟粒径级配
方孔筛孔边长
| mm | 25 | 35.5 | 45 | 56 | 63 |
| 过筛质量百分率 % | 0~5 | 25~40 | 55~75 | 92~97 | 100 |
| 注:检验用方孔筛系指金属丝编制的标准方孔筛。 | |||||
4.3.2.1道砟的针状指数不大于20%,片状指数不大于20%。
4.3.2.2特级道砟中风化颗粒和其它杂石含量不应大于2%,一级道砟中风化颗粒和其他杂石含量不应大于5%。
4.3.2.3道砟产品须水洗,其颗粒表面洁净度不应大于0.17%。
4.3.2.4未经水洗的一级道砟中粒径0.1mm以下粉末的含量不应大于1%。
5 检验规则
5.1检验分类
道砟应进行资源性材质检验、生产检验和出厂检验。
5.2资源性材质检验
5.2.1新建采石场及既有采石场转移开采面或工作面岩层材质、种类有明显变化时,应按表1规定的各项内容进行检验,并划分其材质等级。
5.2.2由具有固体矿产勘察乙级及以上资质的受委托单位,在每一个开采面(开采面岩层较多时按岩层)取一组有代表性的试样,附试验委托单送交检验。
5.2.3一组试样中包括:
碎石试样:粒径(方孔筛)30mm~70mm,质量240kg.
块石试样:200 mm×160 mm×140 mm,2块,不应有裂纹。
5.3生产检验
5.3.1采石场每生产道砟1.5×10-5m3(年产量少于1.5×10-5m3的采石场,时间不超过一年),应按表1规定的各项内容进行一次生产检验。
5.3.2若生产检验结果低于原划定等级,应立即停止生产、供砟,并及时复检。根据复检结果重新划分道砟材质等级。
5.3.3采石场生产过程中应对道砟粒径级配、颗粒形状及清洁度指标进行检验。除定期每周的一次检验之外,每生产工班均应通过目测进行监视,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监视及检验结果均应填入生产日记,作为填发道砟产品合格证(参见附录A)的依据。
5.3.4块石试样与资源性材质检验用块石试样相同。
5.3.5碎石试样从成品出料口或成品运输带上有间隔地取四个子样,每个子样质量约100kg,拌和均匀。用四分法取两个子样进行级配检验和颗粒形状及清洁度指标检验。另两个子样进行材质检验,按表5的规定筛分试样(粒径25mm~20mm, 20mm~16mm, 16mm~10mm, 10mm~7.1mm四组试样,从道砟副产品中提取),剔除针、片状颗粒,插入标签,分别装袋,送交材质检验部门进行检验。若试样不足,可从另两个子样中筛选补充。
表5 生产检验碎石试样
粒径(方孔筛)
| mm | 63~50 | 50~4 | 40~31.5 | 31.5~22.4 | 25~20 | 20~16 | 16~10 | 10~7.1 |
| 备料数量 kg | ≥20 | ≥30 | ≥40 | ≥10 | ≥25 | ≥4 | ≥15 | ≥3 |
5.4.1采石场质量检查员在装车前负责组织产品出场检验,检验项目为道砟粒径级配、颗粒形状及清洁度指标,并填写道砟产品合格证。质量检查员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有权拒绝装车。
5.4.2道砟产品按批交付。一列车装运同一等级、交付同一用户的道砟算一批。用汽车运输时,一昼夜内,装运同一等级、交付同一用户的道砟算一批。每批产品应附有质量检查员签发的产品合格证,采石场同时应向用砟单位提交开采面资源性材质检验证书副本或有效期内的生产检验证书副本。
5.4.3用砟单位有权对采石场的粒径级配等道砟加工指标进行抽检。
5.4.4用砟单位如发现最大、最小粒径,颗粒形状或清洁度指标与标准不符,应通知采石场赴现场复验。复验时的采样方法如下:卸砟前,如装砟车少于三辆,则每一车辆中取一个子样;如多于三辆,则任意两辆中各取一个子样。每个子样约130kg,并从车辆的四角及五处提取。卸砟后,则有用砟单位任选125m长度的卸砟地段,每25m由砟肩到底坡均匀选一个子样(合计5个),每个子样约70kg。
如复检结果为不合格,则应在现场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6 运输、贮存
6.1运输道砟产品的车辆每次装车前内要进行清扫,不应残留泥土、灰尘等杂物,公路运输道砟的车辆应做好表面覆盖。
6.2道砟产品的贮料场(或临时对料场)地面应硬化处理,防止黏土、粉尘等杂物的渗入,并采取覆盖等有效措施防止道砟污染。
6.3道砟装卸作业时,严禁装料机在砟面上行走。铲车作业不应将泥土、粉尘铲入。
6.4采石场和施工单位应采取下列有效措施,防止或减少道砟颗粒的离析,保证出场上道道砟的级配符合本标准4.3.1相关要求。
a)修建跨线漏斗仓,存放道砟,大量贮存碎石道砟产品时,应采用移动式皮带运输机或移动卸料方式分层堆放;当采用装载机进行堆放作业时,也应采取分层堆放;当采用固定式皮带输送机定点卸砟堆放时,其堆放高度不应超过4m。
b)出厂(场)装车作业时,应采用纵向铲装法,严禁围绕料堆铲装作业。
c)堆放贮存大量道砟作品,无法采用本标准6.4中a) b)款工艺时,应采用道砟产品筛分分类堆放,出场或上道时再混装的工艺。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道砟产品合格证
A.1特级道砟产品合格证样式见表A.1
表A.1 特级道砟产品合格证
| 采石场名称 | 收砟单位 | ||||||
| 资源性材质检验报告及 生产检验报告编号 | 道砟岩种 | ||||||
| 装车数量 | 道砟方数 m3 | ||||||
| 最大粒径 mm | 最小粒径 mm | ||||||
| 针状指数 % | 片状指数 % | ||||||
| 清洁度 % | 风化颗粒和杂石含量 % | ||||||
| 粒径级配检验记录 | |||||||
| 方孔筛 mm | <22.4 | 22.4 | 31.5 | 40 | 50 | 63 | 总量 |
| 筛余质量 kg | |||||||
| 过筛质量 kg | |||||||
| 过筛质量百分率 % | |||||||
A.2新建铁路用一级道砟产品合格证样式见表A.2
表A.2新建铁路用一级道砟产品合格证
| 采石场名称 | 收砟单位 | ||||||||
| 资源性材质检验报告及 生产检验报告编号 | 道砟岩种 | ||||||||
| 装车数量 | 道砟方数 m3 | ||||||||
| 最大粒径 mm | 最小粒径 mm | ||||||||
| 针状指数 % | 片状指数 % | ||||||||
| 0.1mm以下粉末含量 % | 风化颗粒和杂石含量 % | ||||||||
| 粒径级配检验记录 | |||||||||
| 方孔筛 mm | <16 | 16 | 25 | 35.5 | 45 | 56 | 63 | 总量 | |
| 筛余质量 kg | |||||||||
| 过筛质量 kg | |||||||||
| 过筛质量百分率 % | |||||||||
A.3新建铁路用一级道砟产品合格证样式见表A.3
表A.3 新建铁路用一级道砟产品合格证
| 采石场名称 | 收砟单位 | |||||||||
| 资源性材质检验报告及 生产检验报告编号 | 道砟岩种 | |||||||||
| 装车数量 | 道砟方数 m3 | |||||||||
| 最大粒径 mm | 最小粒径 mm | |||||||||
| 针状指数 % | 片状指数 % | |||||||||
| 0.1mm以下粉末含量 % | 风化颗粒和杂石含量 % | |||||||||
| 粒径级配检验记录 | ||||||||||
| 方孔筛 mm | <25 | 25 | 35.5 | 45 | 56 | 63 | 总量 | |||
| 筛余质量 kg | ||||||||||
| 过筛质量 kg | ||||||||||
| 过筛质量百分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