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届闵行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抽查试卷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4—16题。(8分)
幽州新岁作
[唐]张说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嗟人事常无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注]张说,曾任唐玄宗李隆基的宰相,封“燕国公”。与苏颐(封“许国公”)同为唐朝开元(713-741)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并称为“燕许大手笔”,对矫正六朝以来的浮艳文风有一定的贡献。
14.(2分)诗中“口口”、“口口”这两个地域的称代,照应了诗题中“幽州”一词。
15.(3分)颈联“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的场景描写,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下列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与该联最相似的一项是……………………………( )
A.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B.今夜廓州月,闺中只独看。
C.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D.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6.(3分)诗中写到“且喜年华去复来”,请结合全诗,具体赏析“喜”一字的情感内涵。
参
(四)(8分)
14.(2分)蓟北(1分);边镇(1分)
15.(3分)B
16.(3分)要点:辞旧迎新的欢喜(1分),岁月有常的慰藉(1分),对国家社稷的美好祈愿(1分)
例1:
作者在新年之际,身在幽州,心念长安,当听到戍歌响起,想到京城灯火通明,不禁为国家的繁荣昌盛,社稷的年年安稳感到由衷的欣喜。(3分)
例2:
‘喜”表达了作者对新的一年到来的喜悦、欣喜之情,且感叹了年年人事变化不定,但新的一年总能如期而至。也表达了作者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与思乡之情。(2分)
例3:
这个“喜”字中包含了作者的万千情感。在除旧迎新之际,作者吟诗一首,表达了对新的一年的期许,而通过“边镇”与“京城”的对比,我们又能够读出作者那一份淡淡的失落之感。“喜”这个字不仅写出了作者新岁之际的感情,也用“乐”语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哀情。(1分)
上海市2009年高三十四校联考模拟试卷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5题。(8/分)
踏莎行 宋·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回塘:意即曲折回环的池塘。别浦:即江河支流的水口。
13.从诗句的字面内容看,这首词吟咏的对象是( )(填入一种花卉名)(1分)
14.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前两句中用“杨柳”、“鸳鸯”来渲染,岸上、水中,一绿一红,色彩鲜艳。
B.因为“绿萍”,所以“莲舟”不能来,美丽不能被人发现。诗人以此暗指自己之不被用是由于被人阻碍。
C.“骚人”,即可指屈原,也可指历史上屈原似的文人墨客。
D.诗歌借景抒情,寄托个人身世的感情,抒写怀才不遇的苦闷。
15.“断无蜂蝶慕幽香,线衣脱尽芳心苦”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参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5题。(8分)
13.(1分)荷花
14.(3分)C.(A.不是“渲染”,是衬托。 B..不是“绿萍”,是“涨断”。D.不是“借景抒情”,是“托物言志”。)
15.(4分)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诗人借助对“蜂蝶”、“红衣”的描写,想象能飞的蜂与蝶该是可以来的吧,但是不幸的是,这些蜂和蝶,却不知幽香之可爱慕,断然不来。这里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断然不来,比统治者对自己的不欣赏,到头来得到的只能是凋零、“苦”悲的结局。(艺术手法1分,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
上海市十校2009届高三第二学期联合考试
语文
(四)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l4~16题。(8分)
霜天晓角 陈继儒①
背水临山,门在松荫里②。茅屋数间而已,土泥墙,窗糊纸。曲床木几,四面摊书史。若问主人谁姓,灌园者,陈仲子③。 不衫不履,短发垂双耳。携得钓竿筐筥,九寸鲈,一尺鲤。菱香酒美,醉倒芙蓉底。旁有儿童大笑,唤先生,看月起。
【注】①陈继儒,明代文学家和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②作者在《晚香堂小品·花史题词》中写道:“吾家田舍在十字水外、数重花外,设土剉(瓦锅)、竹床及三教书,除见道人外,皆无益也”。③陈仲,战国著名思想家。名定,亦称陈仲子,山东邹平人。陈仲子辞官隐居于长白山,终日为人灌园。
14.上片详细写居住环境的用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5.“不衫不履,短发垂双耳”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个性。(1分)
16.简析作品的语言风格。(4分)
参
(四)(8分)
14.(3分)强调居住环境清幽而又朴陋的特点(1分),抒发主人的自然之趣和孤洁之志,表达返朴归真的隐士情怀(2分)。
15.(1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16.(4分)语言风格l分,分析2分,表达l分。
要点:率真朴素、平易质朴(质朴无华、多用n语);语言与人物形象(作品内容)相吻合。
上海市杨浦区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学科期末测试
语文试卷
(四)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14—16题。(8分)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长安秋望 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①《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②“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14.杜牧与 并称为“小李杜”。(1分)
15.上面两首是同题诗,但意境不同。
赵诗选景取其凄清,杜诗选景取其 。(A.生动 B.高远 C.朦胧)
赵诗属于 ,杜诗近于 。( D.工笔画 E.写意画)(3分)
16. 赵嘏诗中的“静”和“愁”运用了移情的手法。请结合全诗,对“静”和“愁”两字进行简要分析。(4分)
参
1.李商隐
2.B、D、E(3分)
3.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表达了作者此时所有的向往宁静归隐之心;“愁”: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表达了作者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
上海市闸北区2009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卷
语 文
四、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3—15题。(8分)
采桑子(两首)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 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 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13、两首词都描画了西湖的景色,但侧重点不同。前者着重写
。
后者侧重于 。(2分)
14、选出对这两首词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2分)
A、 前一首词不仅描绘了春日美景,还抒写了湖上行船的特有体验。
B、 “垂柳阑干尽日风”可理解为“风整日吹拂着栏杆外的垂柳”。
C、 前一首词既有静谧中的热闹,又有静中见动的惊喜,表现了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
D、后一首描绘的落英缤纷、柳絮纷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暮春的惋惜之情。
答:
15、后一首词在景色的描绘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结合词句所展示的意象,谈谈你的感受。(4分)
答:
。
参
13、湖上春游季节的热闹情景;湖上热闹季节过后的清闲悠静。
14、D ;
15、芳华红残,人去春空,繁华喧闹过后归于寂寞宁静,经历了种种艰难的人生体验后的作者,更喜欢静观自然,让人感受到他的一种宁静恬适的心情。
上海市重点九校2009届高三第二学期联考
语文试题
(四)阅读下面古词,完成第14~16题。(8分)
点绛唇①
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②疏放,作个闲人样。
注:①本词作于作者被,罢职还乡,闲居山阴时。②遮回,掩饰。
14.陆游,字务观,号 。(1分)
15.对本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词作截取了村居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叙事线索分明,描写疏朗有致。
B.“采药”.“沽酒”.“弄舟”形象鲜明地表现了诗人放浪山水的闲适洒脱。
C.“独寻”透露出诗人罢官后的孤独苦闷,为后文生出归隐之心作铺垫。
D. 全词语言亦雅亦俗,境界由清幽转雄阔,风格于爽朗豪放中蕴含沉郁。
16.有人认为,“作个闲人样”一句“立改前文之境”,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4分)
参
(四)(8分)
14.放翁(1分) 15.C(3分)
16.前文叙写采药,沽新酿,闻渔唱,醉弄扁舟一系列的乡居生活,表现了诗人悠闲潇洒.无拘无束.自得其乐; “作个闲人样”则充满抑郁和无奈,是掩饰疏放,装出来的,这就婉曲地表述了郁积在他心头的隐痛,使前文所写一切笼罩上壮志难酬和自我解嘲的意味,使全诗在洒脱中满含沉郁和悲愤。(4分)
上海交大附中200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语 文
(四)阅读诗歌,完成14-16题(8分)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山房春事共两首,作于安史之乱后。这是第二首。梁园,汉梁孝王的宫苑
14.(1分)岑参与高适齐名,皆为盛唐 诗派的代表诗人。
15.(3分)首句“梁园日暮乱飞鸦中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16.(4分)诗的后两句颇受世人推崇,请从表现手法角度加以赏析。
参
14.边塞
15.用乱飞的乌鸦,点染出梁园日暮萧条冷落的景象
16.拟人写出庭树的无知,寄寓作者伤时感慨
开花的庭树反衬出梁园的荒芜,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悲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