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介绍: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百家姓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每个姓都有着丰富的故事。基于此点,从学校《“人口、环境、生活”校本课程实践研究》的研究目标出发,结合学校人文精神培养的课题,设立此主题。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姓氏故事。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等多方位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活动经历。通过了解自己的家族史,更多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热爱自己的祖国。
学习目标:
1、知道自己姓氏的起源,趣闻。
2、通过对自己姓氏的探索,理解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姓氏文化是中国文化瑰宝中一块闪亮的宝石,我们有着灿烂的姓氏文化。
3、通过姓氏起源的探索,初步学会从报纸,网络等途径收集整理有关家族情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逐步形成探究能力。
专题实施:
六课时
学情分析:
社会不断发展,文化也应当不断传承。现今,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拥有姓氏,也会写自己的姓氏。但是学生却不是每人都能理解为什么姓氏之间会有不同。不少学生在自己的大家庭里只知道父母的姓氏,但是对于家庭中其他成员的姓氏(尤其是长辈)却不够了解,也不知道他们的姓氏和自己是否一致,对此理解甚少。有相当多的学生只知道自己姓什么,但是对于自己的姓氏源于何处,姓氏的由来,现今与自己有相同姓氏人的情况却一无所知,自己的姓氏在中华姓氏中所处的地位认识知道的都不多。
姓氏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分。对姓氏的了解,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地了解中华的文明历史,继而了解自己的家庭、了解社会,在学科学习、人文意识渗透方面能起到薪火传承的作用,是新课程的创造的又一有利契机。
教学中,教师应多考虑结合地图、图像、媒体等材料,帮助学生建立姓氏的地域概念,了解自己姓氏及其他姓氏的起源,并多利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更多的学习。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及他人家庭成员的姓名及相互之间的称呼。
2、学生自主组建研究小组,养成合作意识。
活动过程:
| 活动阶段及意图 | 学生活动 | 教师引导 | 
| 一、知道老师家庭成员的姓名及相互之间的称呼,产生学习兴趣 | 听老师介绍自己家庭的情况,知道相互之间的称呼 | 通过教师的家庭合照,向学生介绍家庭成员的姓名,性别及老师对他们的称呼。 | 
| 二、相互介绍家庭成员,填写学习单(落实目标1) | 预设回答:这是我的爸爸,他叫……;这是我的妈妈,她叫……;这是我的爷爷,他叫……这是我的外婆,她叫…… …… 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情况填写学习单。  | 1、导:大家知道了老师家庭成员的名字,下面大家能不能用你的全家福给老师介绍一下你家庭的成员? 2、导:大家能不能把你自己家庭成员的情况填入你面前的学习单里呢?  | 
| 三、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同称呼(落实目标1),知道南北方称呼的区别。 | 朗读学习单上表示称呼的单词。 生:娘舅,阿姨,外甥,外甥女,大娘娘,姑父,婶婶…… 生观看投影上南北方不同称呼的比较并记录。  | 1、导:在学习单里大家看到了很多的称呼,这些都是我们同学应该称呼长辈用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导:大家还知道哪些称呼? 3、导:我们中国地域辽阔,南方和北方的称呼就不太一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投影)  | 
| 四、寻找学习单中的共同点,揭示探究主题。 | 生:姓的一栏里有很多一样的,名都不同。 我和爸爸,叔叔,爷爷的姓一样,妈妈和舅舅还有外公姓一样。 …… 明确探究主题,思考如何进行本次探究活动。  | 1、导:看一看刚才我们做的学习单上有没有什么特点?你能找出来么? 2、导:大家观察的很仔细,找到了很多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这次的探究活动就以我们姓氏为主题,来探索她的奥秘。  | 
| 五、建立探究小组,分组探究(落实目标2) | 根据爱好组建探究小组(每组不少于五名同学,男女同学互相合作。由小组成员选出组长,组织本次探究活动)。(落实目标2) | 导:大家想要知道很多的问题靠一个人的力量的是有限的。我们来组成五个探究小组,利用团队的力量一起来完成本次探究活动,好不好? | 
| 六、探究延伸,为今后探究活动进行准备。 | 生根据生活经历说出一些其他的姓氏 生思考如何知道更多的姓氏。  | 1、导:刚才同学们找到了和姓氏有关的很多特点,你家里的其他亲属,或者是你的邻居还有哪些姓氏? 2、导:大家现在能说出许多的姓氏,那么我们下节课就来看看大家还能找到哪些姓氏吧。  |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交流自己家庭中出现的姓氏及其他了解的姓氏。
2、寻找与自己有相同姓氏的文化、历史名人。
3、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百家姓》,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姓氏。
活动过程:
| 活动阶段及意图 | 学生活动 | 教师引导 | 
| 一、交流收集到的姓氏种类,比一比谁找的多。 (落实目标1)  | 生在组内交流自己找到的姓氏,并统计数量。 生:步、边、车、羊、干、…… 生:欧阳、独孤、司徒、…… 生:学过欧阳修的诗  | 1、导:我们来看一看大家都找到了哪些姓氏。 2、导:大家都找了很多不同的姓氏。那么有没有什么姓氏你觉得很少间或是很特殊的呢? 3、导:有没有两个字的复姓呢? 4、导:欧阳这个姓你在哪里见过?嫦娥卫星的首席科学家就是姓欧阳的,他的名是致远。  | 
| 二、想一想,在过去和现在,与自己同姓的名人有哪些?(落实目标2) | 生用各种名人的姓名来寻找和自己姓氏相同的人,并在组内交流。 | 导:我们中国有着13亿人口,有很多人的姓是重复的,比如抗战时期就有两个将军叶挺,叶剑英和老师同姓。大家能不能找找看,在过去和现在,与自己同姓的名人有哪些? | 
| 三、讨论思考,同姓的人之间有没有关系。 | 生:会,可能老师就是那两个将军当中一个的后人。我也可能和XX明星是亲戚。 不会,我家里就没有那个人,我爸爸也从来没跟我说过我家以前有什么名人。 生听师讲解,知道姓有一种纽带作用。  | 1、导:大家根据自己的姓氏知道有很多名人,那么同姓人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关系? 2、导:中国有句古话“五百年前本是一家人”说的就是同姓的人之间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虽然同姓人之间不是很密切的亲戚,但是大家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姓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历史纽带。  | 
| 四、了解中国传统经典书籍《百家姓》。 | 认真听老师介绍姓氏典籍《百家姓》的由来。 在《百家姓》中寻找自己的姓氏。(落实目标3)  | 1、导:中国姓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中华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教材。它早于《三字经》。《百家姓》是北宋初年杭州的一个书生写,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很像一首诗,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 2、引导学生去《百家姓》上寻找自己的姓氏,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姓氏历史的悠久。  | 
第三课时
活动目标:
1、利用网络资源,深入学习姓氏的历史及故事。
2、体会中国悠久的姓氏文化。
活动过程:
| 活动阶段及意图 | 学生活动 | 教师引导 | 
| 一、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听老师介绍自己姓氏的历史故事 生:不知道,我想知道我的姓氏的历史故事。 生整队去电脑教室。  | 1、导:先给大家讲个小的历史故事:春秋后期,楚国左司马沈尹戌在与吴军打仗时战死,楚昭王封他的儿子在叶县(今河南叶县旧城),称叶公。他的后代则都以叶为姓,称叶氏。 2、导:你们知道自己姓氏的故事吗?你们想知道吗? 3、导:那么今天我们就去电脑教室利用那里的网络资源,找找自己姓氏的故事吧。  | 
| 二、任务布置,明确搜索内容、范围及方法。 | 知道搜索使用的工具及关键词的使用。 生:我想知道我自己姓氏的起源。 我想知道我的姓氏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我想知道我妈妈的姓氏有什么故事。 …… 搜索和自己姓氏 有关的故事,起源  | 1、导:搜索引擎可以使用: www。baidu。com。 www。google。com www。yahoo。com。cn。 搜索使用的关键字可以使用:X姓起源,X姓故事,X姓族谱…… 2、导:同学们现在最想知道哪些故事呢? 3、大家都有了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就可以开始进行搜索了。如果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去看的姓氏文化还有哪些。如果有困难也可以登陆这些网站(见附件) (教师巡视,给上网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  | 
| 三、分析材料,筛选有用的信息。 | 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生:有很多古文,我们看不懂。 起源都是几千年前的。 有的姓和当地的地名是一样的。 …… 听老师讲解姓氏历史的共同点。  | 1、导:老师看到大家都找到很多的资料,而且有的同学还找了好几个姓氏的起源,那么我们能从这些信息当中发现些什么共同点呢? 2、导:我们大家都发现,其实我们的姓氏在几千年前就有了,用到现在都还没有特别多的改变。中国作为一个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虽然我们可能在其他地方还有很多我们从没见过面的亲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有着共同的姓氏。  | 
| 四、探究延伸,整理资料。 | 保存资料,课余时间进行整理,归纳成可以交流的材料。 | 导:我们今天的资料搜集相当的多,大家或许也觉得比较乱,回去后我们可以好好整理一下,下节课我们来相互学习下大家的姓氏故事。 | 
第四课时
活动目标:
1、交流自己的姓氏故事。
2、谈谈自己在探索过程中的感受。
3、制作《姓氏奥秘》小报
活动过程:
| 活动阶段及意图 | 学生活动 | 教师引导 | 
| 一、交流姓氏故事,互相学习 | 生:造父是西周时著名的驾驭马车的能手,他在桃林一带得到8匹骏马,调训好后献给周穆王。徐国徐偃王造反,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镐京,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 赵云:三国时蜀国大将,为"五虎上将"之一。 赵匡胤:建立宋朝,立国320之久  | 导:上节课大家似乎意犹未尽,今天我们先来看看我们大家都找了哪些起源,哪些故事。 | 
| 二、谈一谈知道自己姓氏故事的感受 | 生:我觉得我的姓氏的祖先很了不起,他做了很多出名的事。 我感觉自己姓氏很早就有了,我为我有这样的姓氏骄傲 我觉得以后我的小孩子也要延续我的姓 ……  | 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注意姓氏历史的悠久) | 
| 三、制作小报,进行评比交流。 | 在小组同学的分工合作下制作小报 组间相互学习,交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 1、导:中国的姓氏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大家都在搜索资料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这一点,我们姓氏都早就出现了。那么大家是不是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份《姓氏探秘》的小报,相互交流? 2、导:大家的小报都做的不错,我们来学习以下其他小组找到的内容吧。  | 
| 四、探究延伸,寻找其他途径进一步了解姓氏文化。 | 生:可以看书 《百家姓》上会不会有故事? 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 1、导:我们虽然在网上找到了很多资料,但是我们姓氏文化还有很多渠道可以得到,你们还有其他办法么? 2、导老师以前收到过手机信息,说发送自己的姓氏过去,就能知道和自己姓氏有关的故事,大家也可以试试。 希望大家在课后课外能够再找到一些有趣的故事,让我们更充分的认识自己的姓氏。  | 
第五课时
活动目标:
1、相互学习各小组小报内容,寻找姓氏发展的轨迹。
2、了解中国姓氏文化的发展史。
3、通过姓氏的发展,体会中国灿烂的姓氏文化。
活动过程:
| 活动阶段及意图 | 学生活动 | 教师引导 | 
| 一、比较小报,寻找姓氏发展规律。 | 各小组张贴出自己的小报,组内讨论各小报体现出的姓氏发展规律。 | 导:请大家把上节课做的小报再次战士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姓氏发展有没有什么规律。 | 
| 二、初步了解姓不仅是代号,而且体现了血缘关系 | 听老师的介绍,体会同姓人之间的关系 知道身边的地名也体现了姓氏的血缘纽带关系 生:曹家渡,董家渡……  | 1、导:姓氏不但是家族的体现,而且也说明了同姓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 如有的姓氏以先人名或字命名,有的以祖上谥号命名。都体现了姓氏不仅是代表了个人,同时也代表了前辈们的丰功伟绩。 2、上海著名的商业圈徐家汇的名字大家知道是怎么来的么?是以天文学家徐光启的姓氏命名,这里附近住着徐氏家族的成员,故起名徐家汇。 3、导:大家还知道上海哪些地名和姓氏有关么?  | 
| 三、思考讨论,知道姓氏的流传及演变 | 生:和爸爸 听教师介绍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姓氏流传的不同  | 1、导:大家想想,你的姓和谁是一样的? 2、导:为什么是和爸爸一样呢?为什么不是和妈妈一样的姓呢? 在母系社会,是妈妈作为一家之主,那个时候孩子都是随母姓。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成为父系社会以后,大家一般都随父姓。 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出现了很多新的姓氏,比如把父母的姓氏都拿出来做孩子的姓,所以现在出现了很多名字是四个字的同学。  | 
第六课时
活动目标:
1、开展学习成果展示。评出优秀小报,优秀小组。
2、学生自评,互评,完成学习单及评价单。
3、继续姓氏文化的探索。
活动过程:
| 活动阶段及意图 | 学生活动 | 教师引导 | 
| 一、填写EPD学习单,归纳本次探究活动的成果。 | 学习填写EPD学习单的各项内容。 填写完毕,小组内交流本次探究活动的感受。  | 导:介绍EPD学习单各项需要填写的内容, | 
| 二、填写姓氏的奥秘自我评价单。 | 根据本次探究活动中学到的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小组内交流,找出与其他同学的差异之处。 | 导:下发《姓氏奥秘》自我评价单,说明三种表情代表”很好,一般,需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收获进行自我评价。避免学生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己。 | 
| 三、填写EPD评价单。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和他人 | 进行自我评价,小组内互相评价(组长评价有小组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小组评价单集中在一起交老师进行教师评价。  | 导:根据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在EPD评价单上进行自我评价。请自己探究小组组长为自己进行小组评价(组长评价由小组内同学举手表决)。并由老师为每位同学进行最后的评价。 | 
| 五、探究延伸,继续姓氏文化的探索。 | 体会中国姓氏文化的悠久,知道中国姓氏文化是中国历史的一面镜子,畅想姓氏文化的发展。 | 导:我们国家的姓氏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在三皇五帝以前就有了姓。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姓氏仍然是我们家族的象征。本次探究活动我们仅仅对于我国姓氏文化做了初步的探索,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去了解和姓氏有关的文化,从中我们能够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 | 
附件1
资料
一、中国的姓氏起源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
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
唐太宗(627年)的时候,有个吏部尚书高士廉,把民间的“姓”记录下来,写成一本书《氏族志》,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作官,或撮合婚姻的依据。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是北宋(960年)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发展到后来,据说有4000 到6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1977年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的论文,文中指出:
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
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 郭、萧。占华人人口10%以上。
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占华人人口10%。
二、姓氏的形成原由
姓氏的形成原由,主要有以下几类:
1.以居住地名、方位、封国命氏。如赵、西门、郑、苏等。
2.以古姓命氏、如任、风、子等。
3.以先人名或字命氏。如皇甫、高、、公、施等。
4.以兄弟行次顺序为氏。如伯、仲、叔、季等。
5.以职官名称命氏。如史、仓、库、司徒、司寇、太史等。
6.以职业技艺命氏。如巫、屠、优、卜等。
7.以祖上谥号为氏。如戴、召等。
8.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借用汉字单字为氏。如拓跋氏改为元氏、叱卢氏改为祝、关尔佳氏改为关、钮祜禄氏改为钮等。
9.因赐姓、避讳改姓氏。如手唐王胡赐给立有大功的大臣们以李姓、朱明王朝赐以朱姓;汉文帝名刘恒,凡恒性因避讳改为常氏。晋朝帝王祖上有司马师,天下师姓皆缺笔改为为帅氏。
10.因逃避仇杀改姓。如端木子贡后代避仇改沐姓,牛娃避仇改牢姓等。
三、姓氏来源网络资源:
http://www。tianyabook。com/xingshi/xingshi。html
http://wenxue。cccen。com/topic/xingshiqiyuan/20050404095708。html
附件2
《姓氏探秘》自我评价表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同学们对于我们本次探究的主题都有了很多的了解。下面就来看看你在本次探究活动中都学到些什么吧!
学校: 年级 班级 姓名 开展时间:
自我评价
| 探究成果 | |||
| 我知道了家庭成员的称呼方式 | |||
| 我知道了应该如何和家庭成员相处 | |||
| 我知道了我们国家的姓氏来源 | |||
| 我能说出与自己的姓氏有关的故事 | |||
| 我知道我们国家姓氏历史十分悠久 | |||
| 我在本次探究活动中为我们小组的小报尽了我自己的义务 | |||
| 我知道如何寻找所需要的知识 | |||
| 通过本次探究活动解决了我曾经的问题 | 
附件3
《了解我的姓》学习单
| 姓名 | |
| 我的名字 | |
| 爸爸 | |
| 妈妈 | 
| 我还认识 | 姓 名 | 他(她)是我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