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根据线索猜成语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7:28:00
文档

根据线索猜成语

纸上谈兵1.这个成语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的一场大战中。2.这场战争以秦国大胜结束,它就是长平之战。3.长平之战的主将赵括,不知变通,只知依据兵书行事,导致了赵国的大败。4.这个鸟成语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指鹿为马1.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2.相关人物是赵高和秦二世。3.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4.“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望梅止渴1.这
推荐度:
导读纸上谈兵1.这个成语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的一场大战中。2.这场战争以秦国大胜结束,它就是长平之战。3.长平之战的主将赵括,不知变通,只知依据兵书行事,导致了赵国的大败。4.这个鸟成语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指鹿为马1.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2.相关人物是赵高和秦二世。3.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4.“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望梅止渴1.这
纸上谈兵

1.这个成语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的一场大战中。

2.这场战争以秦国大胜结束,它就是长平之战。

3.长平之战的主将赵括,不知变通,只知依据兵书行事,导致了赵国的大败。

4.这个鸟成语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指鹿为马

1.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2.相关人物是赵高和秦二世。

3.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4.“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望梅止渴

1.这个成语典故和曹操有关。

2.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曹操带兵攻打宛城(今河南南阳)的张绣时,天气十分炎热。士兵们全军都很口渴。为了不耽误行军,曹操指着前面一个小山包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个个来了精神,加快行进速度,最后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4.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洛阳纸贵

1.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2.左思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写成了文学巨著《三都赋》。喜爱《三都赋》的人争相抄阅。

3.它的前两个字是古代非常繁荣的一座京都。

4.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时。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东窗事发

1.这个成语故事个宋代大奸臣秦桧有关。

2.秦桧为了投降金朝,在家里和老婆王氏密谋定计,准备害死民族英雄岳飞。后来秦侩死了,没过多久儿子也死了。王氏请来道士为丈夫和儿子招魂。

3.道士在作法事时,看见她儿子和丈夫戴着枷锁,正在地狱里受苦受罪。

4.秦桧还叫道士带话给王氏说:当初在东窗下面密谋陷害岳飞的事情败露了。

五十步笑百步

1.这个成语有五个字,包含两个数字。

2.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3.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4.它的本意是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

一问三不知

1.这个成语也有五个字,同样包含两个数字。

2.语出《左传》。

3.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

4.本意是指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不清楚。也有装糊涂,假装不知道的意思。

笑里藏刀

1.它是三十六计之一。

2.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百试不爽的计谋就是因为他击中了人性中最常见的弱点。

3.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阴险毒辣。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4.它的近义词有:佛口蛇心、口是心非,口蜜腹剑, 刀头之蜜,表里不一、心口不一、绵里藏针。

唇亡齿寒

1.这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句谚语,出自《左传》。

2.晋侯再次向虞国借道去征伐虢国,宫之奇进谏说:“虢国,处在虞国的外面。虢国如果灭亡了,虞国必然跟着灭亡。”结果虞国国君没有听从劝告,晋国在灭了虢国后,顺便也灭了虞国。

3.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4.常与“辅车相依”连用。

魑魅魍魉

1.这个成语的四个字拥有相同的偏旁和结构。

2.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3.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

4.传说这四个小鬼镇守在鬼界入口。

七步之才

1.这是曹操的两个儿子之间的故事。

2.曹植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有非凡的文学才华。曹操曾几次打算把他立为魏世子,继承自己的事业。

3.曹丕称帝后,借口曹植在父丧期间礼仪不当,把他拿下问罪,并指责他仗自己有才学,故意蔑视礼法,接着说:“父亲在世时,常夸你的诗文,我一直怀疑有人为你代笔。今天限你七步成诗一首,如若不成,休怪我问你死罪!”

4.曹植七步成诗的事很快传开,人们也因此而称赞。这个成语后来形容才思敏捷。

酒池肉林

1.商朝的殷纣王过着极其荒淫奢侈的生活。

2.他不仅大量搜刮百姓的钱财、粮食,还到处搜集珍宝玩物,装点自己的宫室。

3.为了享乐,纣王在沙丘这个地方,以酒为池(用酒倒成池),悬肉为林(把肉悬挂得像树林),让男男女女赤身裸体地追逐嬉戏,通宵达旦地寻欢作乐。

4.原指荒淫腐化、极端奢侈的生活,后也形容酒肉极多。

才高八斗

1.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2.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3.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4.比喻人极有才华。

韦编三绝

1.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

2.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

3.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4.比喻读书勤奋。

轻如鸿毛

1.司马迁继承父志,担任太史令,有机会博览皇家图书典籍。经过四、五年的准备,四十二那年,他正式写作《史记》。正当司马迁专心著述之际,巨大的灾难降临到他的头上。

2.司马迁因此获罪,翌年被处腐刑,受到极大的摧残和侮辱。

3.想到著述还没完成,不应轻于一死,他终于从周文王被拘禁而写《周易》,孔子一生困顿不得志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有《国语》传世等先贤的遭遇中看到自己的出路。出狱后,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着书,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4.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比鸿毛还轻。

鸡鸣狗盗

1.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是四大公子之一,他养了食客三千多人,个各都有特殊的才能。一旦孟尝君遭遇困难,食客们一定全力相助,帮他解决困难。

2.秦昭襄王一向很仰慕孟尝君的才能,因此就派人请他到秦国作客。孟尝君为了报答秦王的赏识,于是就送上一件名贵的纯白狐裘,作为见面礼。孟尝君与秦昭襄王二人一见如故,秦王对于孟尝君的才华也是非常敬佩,因此就想拜他为宰相。但是秦王对孟尝君的宠幸,引起了秦国大臣的嫉妒,于是有许多大臣就在秦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坏话。起先秦王并不理会,但是大臣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秦王进谗言,最后孟尝君终于被软禁起来了。

3.孟尝君遭到软禁后,就派人去求秦王的宠妾燕妃帮忙。但是燕妃却说:“如果孟尝君送我一件和皇上一样的白狐裘,我就替他想办法。”孟尝君听了燕纪的话,不禁暗暗叫苦:“白狐裘就这么一件,现在要到那里再去找一件白狐裘呢?”

  就在这时候,有一位食客自告奋勇地对孟尝君说:“我有办法,明天以前我一定可以弄回一件白狐裘来。”这天晚上,这位食客就偷偷进入皇宫,学着狗叫把卫士引开,顺利地偷回当初献给秦王的那件白狐裘。孟尝君利用白狐裘收买了燕妃,燕妃果然替孟尝君说了不少好话,过了没多久,秦王就释放了孟尝君。

4.孟尝君害怕秦王临时反悔,因此一被释放就马上乔装改,趁着月黑风高的夜晚,来到了秦国的边界—函谷关。只要通过了这道关口,秦王就奈何他了。可是现在是深夜,城门紧闭,根本没有办法出关。孟尝君一行人内心真是急死了,城门必须等到鸡鸣才会开放,但是如果等到天亮,又怕秦王发现他们逃走了,而派人追赶他们,这该如何是好呢?

  就在这时候,忽然有位食客拉开嗓子,学着鸡鸣“喔—喔喔”,一时之间,全城的鸡都跟着一起鸣叫。守城门的将兵一听到这么多公鸡在叫,以为天亮了,于是就按照规定把城门打开了。

  孟尝君一行人就这样子平安通过了函谷门,离开秦国,回到齐国去了。

知己知彼

1.孙武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的著作《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最杰出的兵书。

2.吴王阖庐在读了孙武的兵书以后,对孙武的军事才能很赞赏,便任孙武为将,带领吴军攻破了楚国。孙武积极主张改革图强。他在《兵法》中提出了许多有关军事方面的卓越的见解。

3.《谋攻篇》里写道:熟悉自己又熟悉对方的情况,身经百战却不会失败;不熟悉对方而只是熟悉自己的情况,胜负的可能性各占一半;既不熟悉对方,又不熟悉自己的情况,每打一仗都必然要失败。

4.只有对主、客观两方面都有透彻的了解,包括作战在内,人们办一切事情才能获得成功。

文档

根据线索猜成语

纸上谈兵1.这个成语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的一场大战中。2.这场战争以秦国大胜结束,它就是长平之战。3.长平之战的主将赵括,不知变通,只知依据兵书行事,导致了赵国的大败。4.这个鸟成语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指鹿为马1.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2.相关人物是赵高和秦二世。3.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4.“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望梅止渴1.这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