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技术措施为了规范公司在建筑结构控制含钢量的设计,在“安全、经济、适用”的原则下追求合理的含钢量而编写本技术措施说明。
本技术措施适用于华方公司在工程建筑结构控制含钢量的设计中常见问题,但常被忽视的问题,而提出了具体的设计要求。
2.依据
本措施是在国家相应标准及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工程实践经验编制而成。
3.本措施涉及术语:配筋、剪力墙、风压、箍筋等
4.相关措施要求:
4.1结构选型与布置要合理:
4.1.1 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平、立面宜简单、规则、对称;不宜采用不规则、特
别不规则的结构体系;宜避免采用错层,转换层、加强层、连体、大底盘多塔楼等复杂结构体系;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体系。
4.1.2 建议建筑专业尽量少采用无角柱转角窗、坡屋面、大于8m的柱网等结构形式。
4.1.3 建议给排水专业在无地下室时尽量把地下水池设在建筑物以外。
4.2结构计算与内力分析要准确:
4.2.1设计参数要合理,按表一执行。表一
4.2.2 对于计算结果要进行认真分析,不能拿来就用。对个别计算结果明显不合
理的部分,要采用多种计算方法或力学概念去分析,然后按照合理的计算结果和构造再进行配筋。
4.3细部设计与构造要合理经济:
4.3.1地下室底板设计:地下室底板采用PKPM程序中厚板有限元计算或经验系
数法计算,配筋采用通长(16@150,14@150)与局部加强相结合的办法。荷载取暴雨未排及时,室外地坪为计算水位。4.3.2框架柱:框架柱的构造配筋比规范规定提高0.1%。计算配筋过大(主筋>2%,箍筋≥
12@100)时,应调整整柱截面。但矩形柱竖向筋不得小于16,异形柱不得小于12。
4.3.3剪力墙:长墙(宽高比>8)水平筋与竖向筋,构造配筋200宽墙可以采用
48@200。
4.3.4梁:
①地梁箍筋在满足抗剪要求时,无须支座加密;
②尽量少采用350以上宽的梁;
③单跨非框架梁架立筋,当跨度≤3m时,采用 2 12(2 10);当
3m≤跨度≤6m时,采用2 14(2 12);当跨度〉6m时,采用2
16(214);
④关于梁平面配筋标准层的表达:框架结构最多3层作为一个标准层,
框剪结构层最多5层作为一个标准层。
⑤当框架梁跨度大于8m时,应控制梁底裂缝配筋,可不控制支座裂缝
配筋。
⑥悬挑梁底筋:Satwe计算结果不合理,应按表二执行。
表二底筋最小配筋量
4.3.5板:
①与边梁相连的楼板按简支计算,支座配筋按最小配筋率控制;
②当板计算跨度大于4m时,应控制板底裂缝配筋,可不控制支座裂缝配筋;
③首层、屋面层应配置通长面筋,但通长筋不宜大于Φ8@150或
10@200;
④楼梯跨度超过4m时,采用梁式楼梯;
⑤砼板最小配筋按表三、表四执行;
表三表四
4.4材料的选择
4.4.1梁、柱、地下室底板尽量采用HRB400钢筋;
4.4.2现浇楼板推广采用冷带肋钢筋;
4.4.3首层人防楼面采用预应力钢筋。
4.5荷载的合理选用
4.5.1风荷载选取市各镇区10年、50年、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分别不低于
0.35KN/m2、0.55KN/m2、0.65KN/m2。基本风压的重现期与设计使用年
限应一致。但安全等级为一级或高度超过60m的高层建筑,其基本风压
应按10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
4.5.2首层楼面宜考虑施工荷载≥10KN/m2。构件承载力验算时,施工荷载的分项
系数可取1.0。Satwe程序计算时按活载7.5KN/m2输入,考虑施工荷载
时可不再考虑使用活荷载。
4.5.3地下室顶板考虑园林设计,若无特别覆土厚度要求时,一般按1.0m厚考虑,
土的容重取16KN/m3,活荷载按3.5KN/m2,消防车道按地沟做盖板处理方式,总荷载与有覆土时相同。
4.5.4常用建筑墙体及屋面荷载按表五、表六执行。
建筑墙体荷载(KN/M2)表
五
注:1、所有墙体均考虑每面20厚砂浆双面粉刷。贴普通面不用特别增加,若贴石材等较重材料时按实际情况增加。
2、本表材料参考容重:灰砂砖、粘土砖:19KN/M3,加气混凝土8.
5KN/M3,砼空心砌块13KN/M3,砂浆20 KN/M3。
3、有飘窗台部分外墙按实墙段计算,不折减;无飘窗台的开窗段按实墙段的0.8系数折减;
4、在单项工程设计之前结构专业必须向甲方落实墙体材料。若有明确文字确认
时,按实际材料计算。若无法确定则按灰砂砖荷载计算。
楼面恒载(KN/M2)
表六
注:本表所列荷载中包括屋面找坡荷载,一般情况尽量做结构找坡。若为建筑找坡按
20厚(最薄处)1:8水泥珍珠岩2%找坡容重15KN/M3。
4.6不同结构形式的大致含钢量范围。工程设计中应严格按上述4.1~4.5条执行,
东莞地区建筑设计的大致含钢量可以按下列表七、表八所示范围内控制设计。
地下室每平方米的含钢量标准
表七
上部结构每平方米的含钢量标准表
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