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保意识
调
查
报
告
广东省社会研究会
2013年9月
8、借鉴国外治水案例,明确水污染防治的长期性、持续性特征…………………21
一、引言
城市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区均不同程度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广州市的城市环境形势也不容乐观,尽管近年来广州市已投入大量的资金、精力进行了一系列大型的环保整治或达标行动,取得了地区性和阶段性的治理成果,比如荣获 “世界水资源论坛水环境治理奖第一名”称号;成功举办“绿色亚运”;成为全国经济总量最大、建成区面积最大、工业企业数量最多、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尽管如此,广州市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根治,城市环境保护压力逐渐加大。
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从文明的高度来统筹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2011年,出台《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党的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更是明确提出要优先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环境权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理论上,环境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环境保护的全民参与,其基础是公众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对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影响,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意识、生态文明的发育程度,大量的事实证明,没有公众积极有效的参与,环境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城市居民是城市环境权益的直接相关人和城市环境问题的直接受害者,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离不开城市居民的参与,环保事业与和谐社会的创建同样离不开城市居民的参与。
为了更好地促进广州市的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和城市环境的改善,广东省社会研究会、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和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合作,在广州市六个区(越秀区、天河区、荔湾区、海珠区、黄浦区、白云区)进行了“2013年广州市居民环保意识调查”,深入了解、分析广州市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广州市相关环保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抽样选择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方法,按照区、街道、居委会、居民四个层次分别抽取了相应的样本,抽样过程严格按照抽样指导方案进行。本项目研究对象为广州市老城区,即俗称的“老八区”。在2005年行政区划调整后“老八区”变成六个区(东山区和越秀区合并仍叫越秀区,荔湾区和芳村区仍叫荔湾区)。这六个区全部成为被调查对象。每个区随机抽取两个事处,然后再从被抽取事处中各抽取2个社区居委会。即在广州市一共抽取6区、12事处、24个社区居委会。每个区的样本分配按照“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简称PPS抽样)方法确定。最终被抽取的24个居委会见表1。
表1 广州市24个抽样居委会名单及人口信息
| 区 | 街道 | 居委会 |
| 海珠区 | 沙园街道 | 广船居委 |
| 荔福居委 | ||
| 江海街道 | 金影居委 | |
| 石榴岗村居委 | ||
| 越秀区 | 东湖街道 | 小东园居委 |
| 明月居委 | ||
| 矿泉街道 | 站西居委 | |
| 瑶台居委 | ||
| 荔湾区 | 岭南街道 | 十三行居委 |
| 清平居委 | ||
| 白鹤洞街道 | 山顶居委 | |
| 鹤平居委 | ||
| 天河区 | 五山街道 | 茶山居委 |
| 华工居委 | ||
| 沙东街道 | 濂泉居委 | |
| 天河山庄居委 | ||
| 白云区 | 黄石街道 | 元邦居委 |
| 江夏居委 | ||
| 同和街道 | 蟾蜍石居委 | |
| 老庄居委 |
| 黄埔区 | 黄埔街道 | 港湾一村居委 |
| 黄埔花园居委 | ||
| 南岗街道 | 沙步居委 | |
| 海地居委 |
为了保证调研问卷的科学性,课题组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并选择越秀区进行了200份的预调查,针对预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对原有问卷进行修改和补充,并确定最终调查问卷(见附表1)。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受访市民的基本情况;市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程度;环保的宣传渠道;市民对广州市环境污染的认识程度;市民的环保参与情况;广州市的环保投入情况;市民对污水治理的认识程度;市民对污水治理持续投入的认可度;市民对污水处理付费的认可度等等。
本次调查的调查员由中山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组成,共48人。从动员、培训到具体的调查协调,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力求做到科学客观。共完成问卷2018份,其中有效问卷2000份,回收率约为99.1%。对回收的有效问卷,利用EPIDATA软件进行双录入核查,并将数据导入Excel电子表格,然后选择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的描述性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受访居民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1、居住地情况。15.8%受访者居住在天河区,16.8%居住在越秀区,11.1%居住在荔湾区,20.6%居住在海珠区,6.2%居住在黄埔区,29.6%居住在白云区(见表2)。
表2 受访者居住地情况统计表
| 频数 | 百分比 | 累计百分比 | |
| 天河 | 315 | 15.8 | 15.8 |
| 越秀 | 336 | 16.8 | 32.6 |
| 荔湾 | 222 | 11.1 | 43.6 |
| 海珠 | 412 | 20.6 | .2 |
| 黄埔 | 124 | 6.2 | 70.4 |
| 白云 | 591 | 29.6 | 100.0 |
| 总数 | 2000 | 100.0 |
2、户籍情况。69.1%受访居民是拥有广州户籍的本地人,30.9%是非广州户籍的常住人口(1年以上),拥有广州户籍的人口占绝大多数,能够有效代表广州市居民的整体环保意识情况。
3、年龄分布及性别比例情况。年龄分布上,17.7%受访者年龄介于16-18岁,33.7%受访者年龄介于19-30岁,29.8%受访者年龄介于30-50岁,11.2%受访者年龄介于50-60岁,7.7%受访者年龄在60岁以上,可以看出本次调查基本涵盖了所有年龄段的居民;性别方面,47.5%受访者为男性,52.5%受访者为女性,性别比例比较均衡。由受访者年龄和性别交叉表的结果可知,不同年龄段的男女比例也基本均衡(见表3)。
表3 受访者年龄和性别交叉表
| 男 | 女 | 总数 | |||
| 年龄 | 18岁以下 | 计数 | 1 | 191 | 355 |
| 在年龄中的百分比 | 46.2% | 53.8% | 100.0% | ||
| 19-30岁 | 计数 | 332 | 340 | 672 | |
| 在年龄中的百分比 | 49.4% | 50.6% | 100.0% | ||
| 30-50岁 | 计数 | 262 | 334 | 596 | |
| 在年龄中的百分比 | 44.0% | 56.0% | 100.0% | ||
| 50-60岁 | 计数 | 100 | 124 | 224 | |
| 在年龄中的百分比 | 44.6% | 55.4% | 100.0% | ||
| 60岁以上 | 计数 | 92 | 61 | 153 | |
| 在年龄中的百分比 | 60.1% | 39.9% | 100.0% | ||
| 总数 | 计数 | 950 | 1050 | 2000 | |
| 在年龄中的百分比 | 47.5% | 52.5% | 100.0% | ||
4、受教育情况及月收入方面情况。9.9%受访者学历是小学及以下,29.4%学历是初中,34.4%学历是高中,12.7%学历是大专,12.2%学历是本科,1.5%学历是硕士或以上,可以看出受访者中高学历的居民不算很多,中低学历的受访者居多。67.8%受访者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26.7%月收入介于3000-10000元,3.4%月收入介于10000-20000元,1.0%月收入介于20000-30000元,1.2%月收入达到30000元以上。可以看出,受访者中高收入者较少,中低收入者居多。由受访者受教育程度和收入交叉表的结果可知,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水平也越高(见表4)。
表4 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交叉表
| 月收入 | 总数 | |||||||
| 3000元 以下 | 3000-10000元 | 10000-20000元 | 20000-30000元 | 30000元以上 | ||||
| 受教育 程度 | 小学及以下 | 计数 | 184 | 11 | 2 | 0 | 1 | 198 |
| 比重 | 92.9% | 5.6% | 1.0% | .0% | .5% | 100.0% | ||
| 初中 | 计数 | 491 | 74 | 13 | 6 | 4 | 588 | |
| 比重 | 83.5% | 12.6% | 2.2% | 1.0% | .7% | 100.0% | ||
| 高中/中专 | 计数 | 449 | 203 | 17 | 8 | 12 | 6 | |
| 比重 | 65.2% | 29.5% | 2.5% | 1.2% | 1.7% | 100.0% | ||
| 大专 | 计数 | 102 | 133 | 11 | 4 | 3 | 253 | |
| 比重 | 40.3% | 52.6% | 4.3% | 1.6% | 1.2% | 100.0% | ||
| 本科 | 计数 | 120 | 99 | 20 | 1 | 3 | 243 | |
| 比重 | 49.4% | 40.7% | 8.2% | .4% | 1.2% | 100.0% | ||
| 硕士及以上 | 计数 | 10 | 14 | 4 | 0 | 1 | 29 | |
| 比重 | 34.5% | 48.3% | 13.8% | .0% | 3.4% | 100.0% | ||
| 总数 | 计数 | 1356 | 534 | 67 | 19 | 24 | 2000 | |
| 比重 | 67.8% | 26.7% | 3.4% | 1.0% | 1.2% | 100.0% | ||
5、职业情况。6.9%受访者是农民,7.2%受访者是家务劳动者,17.9%受访者是企业员工,8.3%受访者是事业单位或社团单位人员,1.0%受访者是公务员,25.3%受访者是自由职业者,10.4%受访者是离休或退休人士,23.2%受访者是学生。
(二)居民环保意识分析
1、居民对环境的关注度及对环保法规的了解程度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意识对行动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本次居民环保意识调查关于居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的统计结果显示,25.1%受访者表示非常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65.8%受访者表示比较关注,只有8.0%受访者不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也只有1.1%受访者一点也不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居民对环境保律法规的了解程度的统计结果显示,只有3.2%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环保法律法规,19.6%表示比较了解,大部分受访者55.3%表示了解一点,还有22.0%受访者表示不了解环保法律法规。进一步采取对选项进行赋值的统计方法,根据不同程度对A到D四个选项依次赋值4至1。对问题进行描述统计,结果发现居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对环保法规的了解程度。居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均值达到了3.13,普遍比较关注环境问题,但是对环保法规的了解程度仅处于2.04的均值水平。说明尽管居民比较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但是对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却知之甚少(见表5)。
表5 居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与对环保法规的了解程度比较
| 个数 | 范围 | 最小值 | 最大值 | 均值 | 标准差 | ||
| 统计量 | 统计量 | 统计量 | 统计量 | 统计量 | 标准误差 | 统计量 | |
| 关注环境问题 | 2000 | 3 | 1 | 4 | 3.15 | .013 | .595 |
| 了解环保法规 | 2000 | 3 | 1 | 4 | 2.04 | .016 | .737 |
2、居民比较关注的环境污染
广州市居民非常关注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对环境污染治理也比较关注,其中,受访居民普遍关心的是水污染治理(38.8%)和大气污染治理(34.8%),也有一些居民比较关心固体废物污染治理(18.7%)和噪声污染治理(7.7%)。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广州地区的水污染问题和空气污染问题相对其他污染更加严重。
3、居民了解环境污染的途径
调查进一步了解居民获知环境污染的途径,结果显示,通过报纸了解环境污染信息的居民有66.3%,通过杂志了解的有14.7%,通过图书了解的有10.3%,通过广播了解的有17.5%,通过电视了解的有85.9%,通过互联网了解的有49.1%,通过家庭环境了解的有13.5%,通过朋友了解的有10.4%,通过学校教育了解的有10.6%,通过单位普及教育活动了解的有2.8%,通过的宣传工作了解的有8.8%,通过民间环保组织宣传了解的有4.3%,通过社区教育了解的有6.4%(见图1)。可以看出,居民了解环境污染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现代大众媒体,比如电视、报纸、网络,民间的环保组织和社区教育普及度不是很高,不是居民了解的主要途径。
图1:居民环境污染情况了解途径
4、居民认为造成污染的原因及责任负担主体
面对广州的环境污染问题,居民们对于造成污染的原因也各有看法。调查发现,70.8%受访者认为造成广州市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个人环保意识不强,.0%认为最主要原因是治理力度不够,35.5%认为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造成了环境污染,还有32.7%认为是环保宣传做得不够,另外25.7%认为是区域污染的原因波及到广州(见表6)。
表6 造成广州市环境污染的原因
| 应答项 | 应答人数百分比 | |||
| 值 | 百分比 | |||
| 环境污染的原因 | 环保宣传不够 | 655 | 14.3% | 32.7% |
| 个人环保意识不强 | 1415 | 30.9% | 70.8% | |
| 治理力度不够 | 1281 | 28.0% | .0% | |
|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 710 | 15.5% | 35.5% | |
| 区域污染 | 515 | 11.3% | 25.7% | |
| 总数 | 4576 | 100.0% | 228.8% | |
可以看出,居民认为造成环境污染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就是个人的环保意识不强和的治理力度不够,也因为如此,大多数居民(53.4%)认为,个人、和企业应该共同承担责任,为环境污染付费,这也说明居民们十分关注其生活城市的环境,也体现出他们身为城市主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除了愿意为环境污染付费外,居民对如何改善广州市的环境也有各种看法。.1%受访居民认为要改善广州市环境,目前最主要靠加强环保教育和宣传,从上文提到的环境污染信息获取途径的统计可以看出,环保的宣传教育依然不足,有待完善。其次,58.4%受访居民认为改善环境要靠个人对环境保护所作的努力,这也从侧面说明居民的环保意识比较强,不仅重视环保也重视个人的行为。再次,49.7%受访居民认为改善环境要靠部门的行政手段,可以看出居民认为环保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更好地改善环境,依然需要部门强有力的行政措施,比如对造成污染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处罚等。
5、居民对环保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看法
在现代社会中,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一对新的矛盾,不少地区仍然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的发展。可喜的是,在调查中发现,85.0%受访居民认为广州应该重视保护环境,宁可让经济发展迟缓些,也不能破坏环境,说明广州市居民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时是采取偏向环境保护的态度。不过,这也与广州经济比较发达有关,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成为了我国“先富起来”的地区之一,因此发展到了今天,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居民也更加关心自己所居住的环境,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经不是广州城市发展的唯一任务,也应该对环保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居民环境行为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市居民的环保意识普遍较高。9.2%受访居民认为自己环保意识非常高,67.6%认为自己环保意识比较高,只有15.0%认为自己环保意识不高,还有8.3%认为说不清。而且居民普遍认同环保不仅是、企业的责任,也是个人的责任,在问及是否关注自身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时,18.5%受访居民表示非常关注,54.2%表示比较关注,23.6%表示关注,仅有3.7%表示不关注自身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环保行动最大的支持是约束自身的行为。77.1%受访居民表示为了促进广州市环境保护,他们约束自身行为,注意保护环境。除此以外,相当一部分(43.5%)居民表示自己虽然关心环保,但并没做什么努力促进环保。而且,广州居民参与环保公益活动较少,只有2.2%和5.7%受访居民表示自己一直或经常参加广州市组织的各种环保公益活动,更多(45.8%)的受访居民表示偶尔参加这类活动,大多数(46.3%)受访居民更表示从未参加过这类活动(见图2)。调查发现,只有29.7%受访居民曾参加环保活动抵制环境破坏行为,也只有6.6%受访居民加入了专业环保团体,从事环保工作。这说明虽然居民普遍关心环境问题、响应环保,但环保事业并没有在广州蓬勃发展,环保的力量停留于个人努力的层面,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团体和集体意识,这可能是广州以后环保事业推进需要努力的方向。
图2:居民参加环保公益活动的频率
(四)居民水环境保护意识及行为分析
调研发现,水环境污染是广州市居民最为关心的污染问题。曾经哺育广州一代又一代人的珠江水早已不复清澈,经过多年的治理,水质虽然有所改善,但一些臭河涌和污水仍然困扰着广州居民。因此,作为广州最典型的污染问题,也是居民最关心的污染问题,应该最能够反映出居民对环保的关心程度和居民对环保的支持力度。所以,本调查最后一部分以生活污水处理为例,主要询问受访居民对于污水处理方面的态度和行为。
结果显示,只有3.1%受访居民表示非常了解生活污水是如何收集处理的,43.4%受访居民表示了解,但依然有约一半的受访居民(53.5%)表示不了解污水处理的过程。虽然居民们普遍不是非常了解生活污水处理的过程,但是居民都对生活污水的危害有深切体会,81.3%受访居民认为生活污水对环境的危害很大,只有10.8%认为危害不大,还有7.8%表示不清楚。
因为水环境污染的治理主要是的投入和作为,所以调查进一步询问了受访者对于近年来治理水环境污染的看法。结果显示,居民不是非常认可治理水环境污染的投入力度,只有8.3%的受访居民认为广州市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投入了很大的力度,19.3%认为投入了较大的力度,但多数的居民(49.4%)认为投入力度一般,还有9.2%认为投入力度小,13.8%居民认为说不清(见图3)。在具体的水环境治理项目方面,46.9%受访居民认为广州市在水环境治理中投入最大的河涌综合治理,包括堤岸整治、河道清淤、景观创建及相应配套市政设施建设。其次,36.6%认为投入最大的是污水治理,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水管网、污水提升泵站等配套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再次,10.4%认为投入最大的是城市的排水系统,解决下雨城市里多处容易被水淹的情况。另外,居民一方面希望加大水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也明白污水治理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治理效果不是短期能够显现的,36.8%受访居民表示非常认同这个观点,52.3%表示认同,只有4.8%不认同和6.1%觉得不清楚。
图3:广州市水环境治理投入力度
治理污水除了主要靠的投入外,也离不开居民的努力。多数居民都认同“每个人都是生活污水的污染源”这个观点,16.3%受访居民表示非常认同,48.8%表示认同,说明有宣传该理念的必要性。不过也有18.4%受访居民表示不认同这个观点,16.5%认为说不清。由于多数居民都认同每个人都是污染源的观点,因此居民也普遍赞同“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即“谁污染、谁付费”的观点,40.1%表示非常认同,48.2%表示认同,只有4.2%受访居民不认同,还有7.5%表示说不清。这再次说明了广州市居民对污水治理的关心,而且愿意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而且,21.2%居民非常认同污水处理成本应该是由、排水户和市民共同负担,53.4%受访居民表示认同,不过仍有15.2%表示不认同,10.2%觉得说不清。不过,多数居民都表示对污水处理的费用比较敏感,10.5%受访居民表示相对于其他日常支出如住房、医疗、保险、教育等,对家庭污水处理费用非常敏感,48.3%表示比较敏感,28.6%表示不敏感,还有12.6%表示说不清(见表7、表8)。以上说明污水处理费用收取一定要在居民可接受范围以内。
表7 居民承担污水处理费用的意愿
| 频数 | 百分比 | 有效百分比 | 累计百分比 | ||
意愿 | 非常认同 | 424 | 21.2 | 21.2 | 21.2 |
| 认同 | 1067 | 53.4 | 53.4 | 74.6 | |
| 不认同 | 306 | 15.3 | 15.2 | .8 | |
| 说不清 | 203 | 10.2 | 10.2 | 100.0 | |
| 总数 | 2000 | 100.0 | 100.0 |
表8 居民对污水处理费用敏感度
| 频数 | 百分比 | 有效百分比 | 累计百分比 | ||
敏感度 | 非常敏感 | 209 | 10.4 | 10.4 | 10.4 |
| 敏感 | 967 | 48.4 | 48.4 | 58.8 | |
| 不敏感 | 571 | 28.6 | 28.6 | 87.4 | |
| 说不清 | 253 | 12.6 | 12.6 | 100.0 | |
| 总数 | 2000 | 100.0 | 100.0 |
四、居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影响因素
调查发现,总体上广州市居民的环保意识比较强,大多数居民非常重视环境保护,不过仍存在一部分居民的环保意识较为薄弱。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影响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的因素主要有:
1、年龄
将年龄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进行交叉分析发现,成年人更加关注环境问题,16-18岁的受访者只有17.8%非常关注环境问题,而19-30岁的受访者中有20.3%表示非常关注环境问题,30-50岁受访者中有31.1%非常关注环境问题,最多的是50-60岁的受访者,有32.3%非常关注环境问题。不过,也不是年龄越大越关心环境问题,60岁以上居民有29.4%非常关注环境问题,但是不关注环境问题的受访者有15.7%,是各年龄段中最多的(见表9)。可见,30-50岁的中年人普遍关注环境问题。这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即加强对中年人环保宣传,进而带动全社会的积极参与。
表9:年龄和关注环境问题程度交叉表
| 关注环境问题的程度 | |||||
| 年龄 | 非常关注 | 比较关注 | 不关注 | 一点也不关注 | 合计 |
| 16-18岁 | 17.8% | 72.6% | 8.8% | 0.8% | 100.0% |
| 19-30岁 | 20.3% | 73.1% | 5.6% | 0.9% | 100.0% |
| 30-50岁 | 31.1% | 60.7% | 7.4% | 0.8% | 100.0% |
| 50-60岁 | 32.3% | 56.1% | 9.9% | 1.8% | 100.0% |
| 60岁以上 | 29.4% | 52.3% | 15.7% | 2.6% | 100.0% |
另外,参加环保公益活动的频率方面,青年大多数都参加过相关活动,只有38.1%从未参加过环保活动。不过参加环保公益活动频率较高的是青年和50-60岁的老年人,中年人虽然环保意识较高,但由于工作繁忙,比较少时间参加环保公益活动(见表10)。
表10: 年龄和参加环保公益活动频率交叉表
| 参加环保公益活动频率 | |||||
| 年龄 | 一直参加 | 经常参加 | 偶尔参加 | 从未参加过 | 合计 |
| 16-18岁 | 1.7% | 7.9% | 52.3% | 38.1% | 100.0% |
| 19-30岁 | 1.5% | 4.2% | 48.3% | 46.1% | 100.0% |
| 30-50岁 | 2.5% | 5.9% | 45.5% | 46.1% | 100.0% |
| 50-60岁 | 3.6% | 7.2% | 35.4% | 53.8% | 100.0% |
| 60岁以上 | 2.6% | 3.9% | 36.6% | 56.9% | 100.0% |
2、户籍
影响居民环保意识及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变量是户籍。广州市是拥有大量外来人口的城市,与本地人不同的是,广州对于外来务工人员而言是工作的城市,不一定是以后生活居住的城市,因此,非户籍人士与户籍人口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可能有所不同。通过交互分析发现,本地户籍人士的环保意识稍微高于非户籍人士,本地户籍人士环保意识非常高和比较高的比例有80.6%,但非户籍常住人士只有73.3%(见表11)。而且,在承担污水处理费用的问题上,本地户籍居民更加愿意共同承担费用,本地人口非常认同污水处理成本应该共同承担的有23.5%,但是非户籍人口只有19.2%非常认同(见表12)。
表11:户籍和环境保护意识交叉表
| 环保意识 | |||||
| 户籍 | 非常高 | 比较高 | 不高 | 说不清 | 合计 |
| 本地户籍 | 10.4% | 70.2% | 12.9% | 6.5% | 100.0% |
| 非户籍常住人口(1年以上) | 8.1% | 65.2% | 16.8% | 9.8% | 100.0% |
表12:户籍和是否认可共同承担污水处理成本交叉表
| 是否认可共同承担污水处理成本 | |||||
| 户籍 | 非常认同 | 认同 | 不认同 | 说不清 | 合计 |
| 本地户籍 | 23.5% | 52.4% | 15.9% | 8.2% | 100.0% |
| 非户籍常住人口(1年以上) | 19.2% | 54.3% | 14.6% | 11.9% | 100.0% |
3、居住城区
调查的抽样分布在广州市的6个城区,调查结果发现,居民居住的城区不同,其关心的环境污染治理类型也有所不同。天河区、海珠区和黄埔区的居民都最关心大气污染治理,而越秀区、荔湾区、白云区的居民则最关心水污染的治理,另外,天河区和白云区的居民比其他区的居民更加关心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治理,这可能与每个区的主要污染类型不同有关(见表13)。
表13:居住城区和关注污染治理类型交叉表
| 关注环境污染治理类型 | |||||
| 居住城区 | 水污染治理 | 大气污染治理 | 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 | 噪声污染治理 | 合计 |
| 天河区 | 28.9% | 38.1% | 25.1% | 7.9% | 100.0% |
| 越秀区 | 43.2% | 34.2% | 15.2% | 7.4% | 100.0% |
| 荔湾区 | 45.7% | 36.2% | 12.2% | 5.9% | 100.0% |
| 海珠区 | 36.9% | 39.6% | 16.0% | 7.5% | 100.0% |
| 黄埔区 | 37.1% | 38.7% | 16.9% | 7.3% | 100.0% |
| 白云区 | 40.8% | 28.7% | 21.8% | 8.7% | 100.0% |
4、教育程度
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人们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重要因素,以往许多调查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其环保意识也比较高,本次调查的结果也是如此。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受访者中,环保意识非常高和比较高的有68.7%;初中学历的受访者中有67.8%;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受访者有80.4%;大专学历的有84.2%;本科学历的有86.0%;硕士或以上学历的有86.2%。反映出学历越高,其环保意识也越高。卡方检验也验证了这个结论。P值小于0.05,所以两个变量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说明受教育程度对人们环保意识具有一定的影响(见表14、表15)。
表14:居民受教育程度与环保意识交叉表
| 环保意识 | |||||
| 受教育程度 | 非常高 | 比较高 | 不高 | 说不清 | 合计 |
| 小学及以下 | 11.1% | 57.6% | 19.2% | 12.1% | 100.0% |
| 初中 | 9.5% | 58.3% | 20.6% | 11.6% | 100.0% |
| 高中或中专 | 8.7% | 71.7% | 12.2% | 7.4% | 100.0% |
| 大专 | 10.7% | 73.5% | 11.9% | 4.0% | 100.0% |
| 本科 | 5.8% | 80.2% | 9.5% | 4.5% | 100.0% |
| 硕士或以上 | 17.2% | 69.0% | 10.3% | 3.4% | 100.0% |
表15 卡方检验
| 值 | df | 渐进Sig. (双侧) | |
| Pearson 卡方 | 65.467a | 15 | .000 |
| 似然比 | 62.122 | 15 | .000 |
| 线性和线性生活 | 15.162 | 1 | .000 |
| 有效案例中的N | 2000 |
除此之外,学历越高的人不仅环保意识越强,对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也越高。将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对环保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做交互分析可以发现,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受访者中,不了解环保法律法规的有38.9%;初中学历中不了解的人有24.7%;高中或中专学历中不了解的人有19.9%;大专学历中不了解的人有15.4%;本科学历中不了解的人有15.6%;而硕士或以上学历的人中,不了解的只有10.3%。可见,学历越高的人对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更加了解,也更加关注(见表16)。
表16:居民受教育程度与对环保法律法规了解程度交叉表
| 对环保法律法规了解程度 | |||||
| 受教育程度 | 非常了解 | 比较了解 | 了解一些 | 不了解 | 合计 |
| 小学及以下 | 3.5% | 18.7% | 38.9% | 38.9% | 100.0% |
| 初中 | 2.7% | 17.7% | 54.9% | 24.7% | 100.0% |
| 高中或中专 | 3.3% | 20.3% | 56.4% | 19.9% | 100.0% |
| 大专 | 3.2% | 19.8% | 61.7% | 15.4% | 100.0% |
| 本科 | 3.7% | 21.4% | 59.3% | 15.6% | 100.0% |
| 硕士或以上 | 3.4% | 27.6% | 58.6% | 10.3% | 100.0% |
5、收入水平
居民的收入水平不同,主要影响居民为治理环境污染付费的意愿,在本次调查这种差异体现在对污水处理费的敏感程度上。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受访者中,对污水处理费非常敏感和敏感的人有59.8%;月收入3000-10000元的人中有58.0%;月收入10000-20000元的人中有56.7%;月收入20000-30000元的人中只有36.9%;月收入30000元以上的有45.9%。可以看出,高收入人群都污水处理费的敏感程度低于中低收入人群,说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为环保付费的意愿(见表17)。
表17:居民月收入与对污水处理费用的敏感程度交叉表
| 对污水处理费用的敏感程度 | |||||
| 月收入 | 非常敏感 | 敏感 | 不敏感 | 说不清 | 合计 |
| 3000以下 | 10.2% | 49.6% | 26.8% | 13.4% | 100.0% |
| 3000-10000 | 10.7% | 47.3% | 32.3% | 9.8% | 100.0% |
| 10000-20000 | 13.4% | 43.3% | 28.4% | 14.9% | 100.0% |
| 20000-30000 | 5.3% | 31.6% | 36.8% | 26.3% | 100.0% |
| 30000以上 | 16.7% | 29.2% | 41.7% | 12.5% | 100.0% |
五、主要研究发现
本次广州市居民环保意识调查主要有如下发现:
1、受访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比较高,但相关环保法律法规知识缺乏。
2、受访居民主要通过报纸、网络及电视等媒体了解环境信息,途径相对单一,社区和环保NGO的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广州市民主要关注的环境污染是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4、居民认为造成环境污染最主要的两个原因是个人的环保意识不强和的治理力度不够。
5、虽然居民普遍关心环境问题、响应环保,但环保活动参与度不高,环保事业并没有在广州蓬勃发展。环保的力量停留于个人努力的层面,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团体和集体意识。
6、虽然居民们普遍不是非常了解生活污水处理的过程,但是居民都对生活污水的危害有深切体会。
7、多数受访居民认为广州市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投入力度一般。
8、多数受访居民认同“谁污染、谁付费”,认为污水处理成本应该由、排水户和市民共同负担,
9、30-50岁的中年人普遍关注环境问题,但由于工作繁忙,比较少时间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10、本地户籍居民的环保意识稍高于非户籍人口。
11、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环保意识越强,对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越高。
12、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为环保付费的意愿,但不论高收入还是低收入居民普遍对污水处理费用比较敏感。
六、对策建议
1、强化责任,加强环保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
研究发现,关于造成广州市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原因,70.8%受访者认为是个人环保意识不强,32.7%受访者认为是环保宣传做得不够。理论上讲,公众对环保重要性的认知不足是其参与环保行为程度不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应该加大环保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引起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可来提高他们的参与意愿。环保教育是个长期持续性的工作,需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公益观念,比如可以在中小学课程中开设环保及实践课程,尤其要注意的是环保知识的教育和宣传不能流于形式。
2、加强社区在基层环保工作中的作用
研究发现,受访居民主要通过报纸、网络及电视等媒体了解环境信息,途径相对单一,社区的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层单元细胞,在“单位人”逐渐演变成了“社会人”的今天,其功能需要不断提升,工作面需不断拓宽,方能从微观层面担当起造就大社会的重任。广州市要积极创新社区管理模式,防止形式化、运动化,把环境保护宣传真正纳入到社区服务中。通过在街道、社区设置宣传牌、开展环保知识竞赛、发放宣传册、举办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营造有利于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氛围,将环境危机意识深入社区居民脑海中,激发社区居民的环境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3、创新社会管理,培育环保NGO,发挥其作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管理改革已经开始得到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党的报告中明确提到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改革及社会管理创新。在此宏观环境下,历来作为先行先试前沿阵地的广州市环保事业也要与日俱进,创新发展模式。在整合、学术界、企业界力量宣传环保的同时,积极引导和促进广州市环保NGO组织的发展,创立社区组织与环保NGO之间的共建机制,使环保NGO组织成为推动公众参与环保事业的中坚力量,为城市居民参与环境保护提供广阔的平台。
4、相关配套制度,扩大环保领域的公众参与
研究发现,广州居民参与环保公益活动较少,只有2.2%和5.7%受访居民表示自己一直或经常参加广州市组织的各种环保公益活动。理论上讲,制约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渠道,只有保障了制度化的参与渠道,社会公众能将自己的环保参与意愿落实到实际参与行动上,而不会因为苦于没有途径、资源就放弃了要求良好环境的权利。因此,广州市要进一步完善环境法制建设,明确公民的环境权益,加大打击违法和犯罪行为的力度,确保公众的参与行为依法受到保护;进一步畅通公众听证会的参与渠道,完善听证会制度;加强环境信息的公开程度,确立环境信息公开机制。
5、优化投入结构,加大污水治理力度
研究发现,多数受访居民认为广州市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投入力度一般,这一方面提示要加强环保的投入力度,同时也要优化投入结构,提高投入效率。水污染是广州市最主要的环境污染。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印发的《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年)》提出至2020年底,广东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高标准稳定达标。为保证《计划》的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广东省计划投资约1187亿元,实施联合治水、饮水安全、水源保护、设施提效、亲水景观、数字监管、全民爱水七大类工程项目。其中,计划投资403.85亿元用于新建、扩建骨干污水处理厂,完善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再生利用和污泥处置设施,不断提升治污设施的污染减排效果。广州市未来几年的水污染治理要与广东省整体污水治理规划相对接,在资金、、人才方面给与必要的支持。
6、完善教育环境,加强针对流动人口的环保教育
研究发现,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环保意识越强,对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越高。不同于其它城市,广州拥有数量巨大的外来工群体,目前登记在册的就有700多万人,接近于广州户籍人口数量。流动人口中,具有初中学历的占51.35%,具有高中学历的占28.19%,具有本科学历的仅占1.65%。流动人口较低的文化程度导致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参与度普遍不高,已经成为广州市环保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企业和社区要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的环保教育,完善流动人口在职教育和子女义务教育,提高流动人口文化程度。
7、适度提高环境治理费用,强化居民环保意识
研究发现,虽然对污水治理费用敏感,但多数受访居民认同“谁污染、谁付费”原则,认为污水处理成本应该由、排水户和市民共同负担。清洁的、无污染的环境作为稀缺资源要实现合理配置,应该通过提高环境治理费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州市经济迅猛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2012年中国主要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行中,广州市人均可支配收入38054元,位于东莞、深圳、上海之后,排行第四,说明广州市提高环境治理费用具有一定的现实经济条件和可操作性。但研究也同时发现,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为水污染治理付费的意愿。不过,调研同时也发现,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为环保付费的意愿,低收入居民对污水治理费用比较敏感。所以在调整过程中,要通过增加财政补偿,对低收入群体减免部分费用、实行阶梯价格等方式,保证污水治理收费在多数居民的接受能力范围内。在提高收费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如定期上门抽检饮用水质量,不断提高饮用水标准,让市民能放心饮用自来水。
8、借鉴国外治水案例,明确水污染防治的长期性、持续性特征
借鉴经典的污水治理经验,方法,有利于广州市污水治理工作的开展。世界上一些著名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比如欧洲莱茵河、英国泰晤士河、日本琵琶湖等水环境综合整治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治理的过程十分漫长,治理费用也十分高昂。以泰斗晤士河为例,从1858年至今,泰晤士河前后进行了近150年的治理,耗资巨大,治理费用约为300亿一380亿英镑。仅1953-1974年的污水处理工程投资就达5000万英镑;近10年,在伦敦地区的投资超过65亿美元。水环境治理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对比这些成功案例,广州市污水治理的长期性规划和治理资金投入还远远不够。当前必须在认真总结前期污水治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借鉴泰晤士河流域等先进治理经验,结合广州实际, 制定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污水治理长期方案,加强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附录1
广州市居民环保意识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们:
您好!公众的环保意识对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影响,最大限度地促进公众参与环保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能有力地推进整个社会环保工作的开展。为了更好地促进广州市的环境保护事业,了解广州市居民的环境意识及行为,打造广州更好生活环境。现作关于您、我、他的环保意识调查,你的真实想法和意愿很重要,诚恳的希望得到您的参与合作,请将您的真实情况和想法提供给我们。本问卷不记姓名,问卷中问题的答案无所谓对、错,您的回答我们将按国家《统计法》予以保密,请您不必有任何顾虑。
占用了您的宝贵时间,向您致以深切的谢意!
广东省社会研究会
2013年6月18日
说明:请在您选择的答案选项前标记“√”(或根据问卷题目要求的其他标记方式作答,无特殊说明的选择题均为单选题)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
1.您居住在哪个区:
A.天河区 B.越秀区 C.荔湾区 D.海珠区 E.黄埔区 F.白云区 G.其他(终止访问)
2.您的户籍是:
A.户籍人口 B.非户籍常住人口(1年以上) C.其他(终止访问)
3.您的年龄:
A.16-18岁 B.19-30岁 C.30-50岁 D.50-60岁 E.60岁以上
4.您的性别:
A.男 B.女
5.您的受教育程度:
A.小学及以下 B.初中 C.高中/中专 D.大专 E.本科
F.硕士及以上
6.您月收入水平:
A.3000元以下 B.3000元—10000元 C.10000元—20000元
D.20000元—30000元 E.30000元以上
7.您的职业:
A.农民 B.家务劳动人员 C.企业员工 D.事业、社团单位人员 E.公务员 F.自由职业者 G.离、退休人员 H.学生
第二部分:居民问卷
8.您是否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
A.非常关注 B.比较关注 C.不关注 D.一点也不关注
9.您是否了解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条例:
A.非常了解 B.比较了解 C.了解一些 D.不了解
10.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了解环境污染(请选出3项):
A.报纸 B.杂志 C.图书 D.广播 E.电视 F.互联网
G.家庭环境 H.朋友 I.学校教育 J.单位普及教育活动
K.的宣传工作 L.民间环保组织宣传 M.社区教育
11.您认为谁应该为环境污染付费:
A.个人 B. C.企业 D.个人、、企业共同承担E.其它_____
12.您最关注广州市哪一类环境污染治理:
A.水污染治理 B.大气污染治理 C.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 D.噪声污染治理
13.您认为造成广州市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可多选):
A.环保宣传不够 B.个人环保意识不强 C.治理力度不够
D.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E.区域污染
14.做为广州市民,您更倾向于赞成下面哪一种观点:
A.广州应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提高生活水平是硬道理
B.广州应重视保护环境,宁可让经济发展迟缓些,也不能破坏环境
15.您认为改善广州市的环境,目前最主要靠的是: (请选出3项)
A.个人对环境保护所作的努力
B.公民自发的环境保护运动
C.加强环保教育和宣传
D.依靠司法力量,加强环境法规建设
E.依靠部门的行政手段
F.依靠民间环保组织(NGO)
G.依靠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之后,环境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H.依靠技术力量,总有解决环境问题的技术手段
16.您认为自己的环保意识:
A.非常高 B.比较高 C.不高 D.说不清
17.您是否关注自身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A.非常关注 B. 比较关注 C. 关注 D.不关注
18.如果发现有人或单位在偷排污水等污染环境行为,您的态度是
(可多选):
A.劝说 B.反映给环保部门 C.反映给媒体 D.不管
19.您是否参加广州市组织的各种环保公益活动:
A.一直参加 B.经常参加 C.偶尔参加 D.从未参加过
20.为了促进广州市环境保护,您自身做了哪些努力(可多选):
A.个人事情太多,顾不上环保
B.虽然关心环保,但并没做什么
C.约束自身行为,注意保护环境
D.参加环保活动,抵制环境破坏行为
E.参加专业环保团体,从事环保工作
21.您是否了解生活污水是如何收集处理的:
A.非常了解 B.了解 C.不了解
22.您认为生活污水对环境的危害:
A.很大 B.不大 C.不清楚
23.您是否认同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谁污染、谁付费”的观点):
A.非常认同 B.认同 C.不认同 D.说不清
24.以生活污水为例,您是否认同每一个人都是污染源:
A.非常认同 B.认同 C.不认同 D.说不清
25.您认为近年来广州市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力度:
A.很大 B.大 C.一般 D.小 E.说不清
26.您感觉近几年来广州市水环境治理投入最大的是哪方面:
A.污水治理,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水管网、污水提升泵站等配套污水处理系统建设
B.河涌综合整治,包括堤岸整治、河道清淤、景观创建及相应配套市政设施建设
C.中心城区雨污分流
D.中心城区调水补水
E.水浸街治理
27.您是否认同污水治理效果短期内不能够显现,污水治理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
A.非常认同 B.认同 C.不认同 D.不清楚
28.你是否认同污水处理成本应该是、排水户和市民共同负担:
A.非常认同 B.认同 C.不认同 D.说不清
29.相对于其它日常支出如住房、医疗、保险、教育等,您是否对家庭污水处理费用敏感:
A.非常敏感 B. 敏感 C.不敏感 D.说不清
问卷到此结束,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谢谢!
您的联系电话是_____________
附录2
“广州市居民环境保护意识”问卷调查抽样执行报告
广东省社会研究会课题组
本次问卷抽样调查采取多段抽样的方法,按照区、街道、居委会和居民户四个层次分别抽取了相应的样本,抽样过程严格按照抽样指导方案进行。课题组本着严肃认真、客观科学的态度,精心组织,全力以赴。负责人岳经纶教授先后组织召开多次抽样调查专题会议,确定5位高年级的同学作为本次调研的小组负责人,并征集了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东省商学院等高校各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共48人进行培训,作为调查员。从动员、培训到具体的入户调查,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力求做到科学客观。下面是对此次问卷调查抽样过程的详细汇报。
一、区的提取
依据项目议程,本项目研究对象为广州市老城区,即俗称的“老八区”。在2005年行政区划调整后“老八区”变成六个区(东山区和越秀区合并仍叫越秀区,荔湾区和芳村区仍叫荔湾区)。这六个区全部成为被调查对象。每个区随机抽取两个事处,然后再从被抽取事处中各抽取2个社区居委会。即在广州市一共抽取6区、12事处、24个社区居委会。每个区的样本分配按照“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简称PPS抽样)方法确定。具体抽样计划参见下表。
表1 广州市城区提取名单及样本分配
城区
| 名称 | 户籍人口数(万人) | 户籍人口所占比例(%) | 预估分配样本数(500) | 每区抽取事处数 | 每街道抽取居委会数 | 各居委会抽取人数 | 实际分配样本数 |
| 荔湾区 | .8 | 11.6% | 232 | 2 | 2 | 58 | 232 |
| 越秀区 | 115.7 | 15.0% | 300 | 2 | 2 | 75 | 300 |
| 海珠区 | 155.9 | 20.2% | 403 | 2 | 2 | 101 | 403 |
| 天河区 | 143.2 | 18.5% | 371 | 2 | 2 | 93 | 371 |
| 白云区 | 222.3 | 28.8% | 575 | 2 | 2 | 144 | 575 |
| 黄埔区 | 457.9 | 5.9% | 119 | 2 | 2 | 30 | 119 |
| 合计 | 772.7 | 100 | 2000 | 8 | 24 | 2000 |
二、街道的提取
各个区中抽取事处,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首先对每个区的街道进行编号,然后从随即数表中抽取两个两位数,该数值对应的街道即被抽中。每个区抽取2个事处,6个区一共提取12个事处,具体抽样过程如下。
首先从海珠区开始提取街道。海珠区一共有18个事处,我们按照随机原则对这些事处进行排序,建立PPS抽样框,详情参见表2。
表2 海珠区街道编号与名单
| 序号 | 街道名称 |
| 01 | 赤岗街道 |
| 02 | 新港街道 |
| 03 | 江南中街道 |
| 04 | 滨江街道 |
| 05 | 素社街道 |
| 06 | 海幢街道 |
| 07 | 南华西街道 |
| 08 | 龙凤街道 |
| 09 | 沙园街道 |
| 10 | 南石头街道 |
| 11 | 凤阳街道 |
| 12 | 昌岗街道 |
| 13 | 瑞宝街道 |
| 14 | 江海街道 |
| 15 | 琶洲街道 |
| 16 | 南洲街道 |
| 17 | 华洲街道 |
| 18 | 官洲街道 |
重复上述方法,我们分别对越秀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进行了街道的抽取。其中越秀区抽到了东湖事处和矿泉事处(产生的随机数分别为11和21);荔湾区抽到了岭南事处和白鹤洞事处(产生的随机数分别为02和14);天河区抽到了五山事处和沙东事处(产生的随机数分别为07和18);白云区抽到了黄石事处和同和事处(产生的随机数分别为09和12);黄埔区抽到了黄埔事处和南岗事处(产生的随机数分别为01和06);这些成为此次调查的目标街道。详情参见表3、表4、表5、表6和表7。
表3 越秀区街道编号与名单
| 序号 | 事处名称 |
| 01 | 洪桥街道 |
| 02 | 广卫街道 |
| 03 | 北京街道 |
| 04 | 六榕街道 |
| 05 | 流花街道 |
| 06 | 东风街道 |
| 07 | 光塔街道 |
| 08 | 诗书街道 |
| 09 | 大新街道 |
| 10 | 人民街道 |
| 11 | 东湖街道 |
| 12 | 农林街道 |
| 13 | 梅花村街道 |
| 14 | 黄花岗街道 |
| 15 | 华乐街道 |
| 16 | 建设街道 |
| 17 | 大塘街道 |
| 18 | 珠光街道 |
| 19 | 大东街道 |
| 20 | 白云街道 |
| 21 | 矿泉街道 |
| 22 | 登峰街道 |
| 序号 | 事处名称 |
| 01 | 沙面街道 |
| 02 | 岭南街道 |
| 03 | 华林街道 |
| 04 | 多宝街道 |
| 05 | 昌华街道 |
| 06 | 逢源街道 |
| 07 | 龙津街道 |
| 08 | 金花街道 |
| 09 | 彩虹街道 |
| 10 | 南源街道 |
| 11 | 西村街道 |
| 12 | 站前街道 |
| 13 | 桥中街道 |
| 14 | 白鹤洞街道 |
| 15 | 冲口街道 |
| 16 | 花地街道 |
| 17 | 石围塘街道 |
| 18 | 茶滘街道 |
| 19 | 东漖街道 |
| 20 | 海龙街道 |
| 21 | 东沙街道 |
| 22 | 中南街道 |
| 序号 | 事处名称 |
| 01 | 沙河街道 |
| 02 | 石牌街道 |
| 03 | 兴华街道 |
| 04 | 猎德街道 |
| 05 | 长兴街道 |
| 06 | 新塘街道 |
| 07 | 五山街道 |
| 08 | 天河南街道 |
| 09 | 棠下街道 |
| 10 | 元岗街道 |
| 11 | 凤凰街道 |
| 12 | 员村街道 |
| 13 | 林和街道 |
| 14 | 天园街道 |
| 15 | 黄村街道 |
| 16 | 前进街道 |
| 17 | 车陂街道 |
| 18 | 沙东街道 |
| 19 | 冼村街道 |
| 20 | 龙洞街道 |
| 21 | 珠吉街道 |
| 序号 | 事处名称 |
| 01 | 太和镇 |
| 02 | 钟落潭镇 |
| 03 | 江高镇 |
| 04 | 人和镇 |
| 05 | 三元里街道 |
| 06 | 松洲街道 |
| 07 | 景泰街道 |
| 08 | 同德街道 |
| 09 | 黄石街道 |
| 10 | 棠景街道 |
| 11 | 新市街道 |
| 12 | 同和街道 |
| 13 | 京溪街道 |
| 14 | 永平街道 |
| 15 | 金沙街道 |
| 16 | 石井街道 |
| 17 | 嘉禾街道 |
| 18 | 均禾街道 |
| 序号 | 事处名称 |
| 01 | 黄埔街道 |
| 02 | 红山街道 |
| 03 | 鱼珠街道 |
| 04 | 大沙街道 |
| 05 | 文冲街道 |
| 06 | 南岗街道 |
| 07 | 穗东街道 |
| 08 | 荔联街道 |
| 09 | 长洲街道 |
在抽取了目标事处之后,在上述12个事各自抽取2个居委会,共计24个居委会。
我们以海珠区被抽取的沙园事处为例开始抽取居委会。海珠区沙园事处一共有9个社区居委会,我们按照随机原则对这些事处进行排序,建立抽样框,详情参见表8。
表8 广州市海珠区沙园事处居委会名单
| 序号 | 居委会名单 |
| 01 | 广船居委 |
| 02 | 广重居委 |
| 03 | 橡胶新村居委 |
| 04 | 港海居委 |
| 05 | 荔福居委 |
| 06 | 沙园新村居委 |
| 07 | 奋勇居委 |
| 08 | 华苑居委 |
| 09 | 光大花园居委 |
重复上述方法,我们分别对其他11条街道进行了居委的抽取。最终被抽取的24个居委会见下表。
表9 广州市24个抽样居委会名单及人口信息
| 区 | 街道 | 居委会 |
| 海珠区 | 沙园街道 | 广船居委 |
| 荔福居委 | ||
| 江海街道 | 金影居委 | |
| 石榴岗村居委 | ||
| 越秀区 | 东湖街道 | 小东园居委 |
| 明月居委 | ||
| 矿泉街道 | 站西居委 | |
| 瑶台居委 | ||
| 荔湾区 | 岭南街道 | 十三行居委 |
| 清平居委 | ||
| 白鹤洞街道 | 山顶居委 | |
| 鹤平居委 | ||
| 天河区 | 五山街道 | 茶山居委 |
| 华工居委 | ||
| 沙东街道 | 濂泉居委 | |
| 天河山庄居委 | ||
| 白云区 | 黄石街道 | 元邦居委 |
| 江夏居委 | ||
| 同和街道 | 蟾蜍石居委 | |
| 老庄居委 |
| 黄埔区 | 黄埔街道 | 港湾一村居委 |
| 黄埔花园居委 | ||
| 南岗街道 | 沙步居委 | |
| 海地居委 |
调查工作安排
一、调查时间
2013.7.3—2013.7.6
二、调查地点
本项目研究对象为广州市老城区,即俗称的“老八区”。在2005年行政区划调整后“老八区”变成六个区(东山区和越秀区合并仍叫越秀区,荔湾区和芳村区仍叫荔湾区)。这六个区全部成为被调查对象。每个区随机抽取两个事处,然后再从被抽取事处中各抽取2个社区居委会。即在广州市一共抽取6区、12事处、24个社区居委会。每个区的样本分配数量及24个抽样居委会名单见表1、表2。
三、调查人员安排
选取了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东省商学院等高校各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共48人作为本次调查的调查员,每个居民区派两名或两名以上调查员进行问卷调查。并以海珠区、越秀区等老城区为单位,每一个区选取一名调查员作为该区的负责人。该负责人负责信息的上传下达、本城区问卷的收集和发放以及监督各区调查员调研情况等工作。
四、具体调查工作安排
1、前期准备
7月2号之前,必须完成的部分工作有:
(1)为学生们购买好保险;
(2)制作好小礼品和工作证;
(3)打印调查问卷;
(4)收集各调查员名单及相关信息,选择相关负责人,并与负责人进行沟通;
(5)对各调查员进行培训工作等。
2、调研工作安排
要去六个区做调查,4天完成有效问卷2000份,规定抽查每个区的四个居委会,而各个区需要调查的问卷数分别为荔湾区232,越秀区300,海珠区403,天河区371,白云区575,黄埔区119。现派48个调查人员进行调研活动,2个以上同学负责到一个居委会进行调查。
(1)具体工作安排
海珠区 抽样数403份问卷
派10个人(四个居委会:2+2+3+3),4天都去海珠区,每天每人完成10份,可完成抽样任务,预计能完成:10×4×10=400份。
天河区 抽样数371份问卷
派9个人(四个居委会:2+2+2+3),4天都去天河区,每天每人完成11份,可完成抽样任务,预计能完成:9×4×11=396份。
荔湾区 抽样数232份问卷
派8个人(四个居委会:2+2+2+2),头三天去荔湾区,每天每人完成10份,可完成抽样任务,预计能完成=240份。
越秀区 抽样数300份问卷
派10个人(四个居委会:2+2+3+3),头三天去越秀区,每天每人完成9份,预计能完成:10×3×9=270份。加上党校30份,总计270+30=300份,可完成抽样任务。
白云区 抽样数575份问卷
前3天派11个人(四个居委会:3+3+2+3)去白云区,每天每人完成11份,预计能完成:11×3×11=363份。
第4天将荔湾区和越秀区的人18个人派去白云区,每天每人完成11份,即能完成18×1×11=198份,4天预计总完成363+198=561份,差不多能完成抽样任务
黄埔区 抽样数119份问卷
将白云区的11个人第四天派去黄浦区,(四个居委会人数:3+3+2+3),每天每人完成11份,可完成抽样任务,预计能完成:11×1×11=121份。
(2)各区人数安排情况
各区人数安排情况
| 区 | 抽样问卷数(份) | 预计可收回问卷数(份) | 第一天安排人数(人) | 第二天 安排人 数(人) | 第三天 安排人 数(人) | 第四天安排人数(人) | 每人每天需完成的问卷数(份) |
| 海珠区 | 403 | 400 | 10 | 10 | 10 | 10 | 10 |
| 天河区 | 371 | 396 | 9 | 9 | 9 | 9 | 11 |
| 荔湾区 | 232 | 240 | 8 | 8 | 8 | 没安排 | 10 |
| 越秀区 | 300 | 300 | 10 | 10 | 10 | 没安排 | 9 |
| 白云区 | 575 | 561 | 11 | 11 | 11 | 8+10 | 11 |
| 黄埔区 | 119 | 121 | 没安排 | 没安排 | 没安排 | 11 | 11 |
| 总计 | 2000 | 2018 |
1、每个区根据其具体的抽样问卷数,安排不同数量的调查员进行调研,此方案的安排是海珠区派10人,天河区派9人,荔湾区派8人,越秀区派10人,白云区派11人,黄埔区派11人。
2、以不同区为单位划分组别,每一个区选取一个负责人,海珠区、天河区、荔湾区、越秀区、白云区5个区设立组别(由于黄埔区抽样的问卷数比较少,因此只需要花一天的时间进行调查,且所需的11个人将从白云区处调派,故不设立组别),并选取5个负责人,如下表。(注:每个组组员的具体安排名单(具体到哪个居委会),培训当天以抽签方式决定;荔湾区、越秀区人员第四天派去白云区的分配问题,由负责人协商解决。)
各区负责人安排情况
| 组别 | 海珠区组 | 天河区组 | 荔湾区组 | 越秀区组 | 白云区组 |
| 组员人数 | 10人 | 9人 | 8人 | 10人 | 11人 |
| 四个居委会安排的人数 | 2+2+3+3 | 2+2+2+3 | 2+2+2+2 | 2+2+3+3 | 3+3+2+3 |
表1:广州市24个抽样居委会名单
| 区 | 街道 | 居委会 | 居委会电话 | 地址 |
| 海珠区 | 沙园街道 | 广船居委 | 34019211 | 沙园五一新村二街北7号 |
| 荔福居委 | 84345079 | 西华二街1号102房 | ||
| 江海街道 | 金影居委 | 334262700 | 艺苑南路266号地下 | |
| 石榴岗村居委 | 34046733 | 石榴岗村东大街九巷1号 | ||
| 越秀区 | 东湖街道 | 小东园居委 | 61326250/87659432 | 东山口地铁一号线附近 |
| 明月居委 | 87378483/87395216 | 五羊新城明月二巷13号102房 | ||
| 矿泉街道 | 站西居委 | 86677235 | 越秀区百兴街9号305房 | |
| 瑶台居委 | 86258362 | 白云区矿泉街瑶台村人民大街13号地下 | ||
| 荔湾区 | 岭南街道 | 十三行居委 | 81920320 | 荔湾区十三行路113号 |
| 清平居委 | 81957766 | 14 居委:珠玑路25号之一 | ||
| 81951514 | 15居委:荔湾区六二三路调源上街3号地下 | |||
| 白鹤洞街道 | 山顶居委 | 芳村区芳村大道东13号202 | ||
| 鹤平居委 | 81404279 |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鹤洞路平西二巷1号 | ||
| 天河区 | 五山街道 | 茶山居委 | 302311 | 茶山路268号二楼泽生商场内 |
| 华工居委 | 22236699/87110425 | 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东区辽河路28号 | ||
| 沙东街道 | 濂泉居委 | 61308595 | 广园东路1850号 | |
| 天河山庄居委 | 87747107 | 华源街5号 | ||
| 白云区 | 黄石街道 | 元邦居委 | 26271167 | 黄石西路光辉号 |
| 江夏居委 | 832423 | 白云区黄石江夏村庙一巷1号二层 | ||
| 同和街道 | 蟾蜍石居委 | 37356286 | 广州大道北同和蟾蜍石中街45号 | |
| 老庄居委 | 37253176 | 广州大道北同大路老庄居委会 |
| 黄埔区 | 黄埔街道 | 港湾一村居委 | 82283081 |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港湾西2街6巷15号101 |
| 黄埔花园居委 | 62986699 | 丰乐南路438号大院B3管理处二楼 | ||
| 南岗街道 | 沙步居委 | 82065629 | 广州黄埔区沙步大路13 | |
| 海地居委 | 82252411 | 南岗广海路188号大院4号 |
| 城区名称 | 每区抽取街道 办事处数 | 每街道抽取 居委会数 | 各居委会 抽取人数 | 实际分配 样本数 |
| 荔湾区 | 2 | 2 | 58 | 232 |
| 越秀区 | 2 | 2 | 75 | 300 |
| 海珠区 | 2 | 2 | 101 | 403 |
| 天河区 | 2 | 2 | 93 | 371 |
| 白云区 | 2 | 2 | 144 | 575 |
| 黄埔区 | 2 | 2 | 30 | 119 |
| 合计 | 8 | 24 | 2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