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研究
李爱传
朱丽超朱学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有效整合了课程教学并均衡配置,建立了教育信息资源优化与配置的新模式,它的发展和完善使其介入大学课堂教学成为必然。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在于在各个课程中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又可以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意识;教学整合作者简介:李爱传(1980-),男,黑龙江肇东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电气化自动化方面的教学与科研。
信息技术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在此过程中,电气类课程更应先一步实现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方案,推进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遵循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当然,它的缺陷也是明显的,教师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学生处于从属地位,这是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的,担负不起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担。
1二者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专业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的探索。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实现教、学、做合一,最终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2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课程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为了实现课程改革目标,就要把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为“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定位于教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最大的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引发其好奇心,而好奇心是推动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动力。化繁为简,突出教学重点;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难点是大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巧妙地把现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能,做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案3.1教学资源的整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智能性得到不断地增强,它是人脑的延伸,甚至可以代替人脑的部分功能,所以计算机可以帮助人们储存部分教学内容。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筛选和梳理网上的有关信息;二是发掘、整合学校和有关部门的教育信息资源。整合并完善教学资源,电子教案库,电子讲稿库,题库,图片库、视频演示库、操作演示库、精品课程授课库、疑难讲解库、实验视频指导库、作业解答库、应用案例库、参考资料库等。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适合本学校本专业的PPT 文稿或其他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信息,使教学资源丰富、结构清晰;学生可以通过下载学习软件、网上查寻资料,通过电子邮件、微博、微信、飞信或bbs 等与教师、同学交互联系等方式来完成学业。
3.2搭建网络互动平台,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采用网络教学方式,结合互联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制的教学网络课件,同时也从网上找寻些有代表性的教程,链接到自己的教学网站当中,扩大学生的学习面。同时,利用网络优势,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式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使同学之间取长补短,给同学们分成若
干小组,组内同学之间要分配好各自的任务,共同进行查阅。
3.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把问题建立在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以扩大学生探索知识的视野,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注意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其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逐渐进入主体角色,能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4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深层次整合的方法课程建设者使用不同的技术、对不同的课程和不同的教学对象有着不同的整合方法,需要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去探索。一是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二是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三是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法;四是建设丰富而优质的学科教学资源;五是创建能实现新型教学结构的各学科模式。这五条原则对于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比其他学科更有操作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在提高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有利于学生认识知识的本质,还有利于学生的全体发展。要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而代之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学校要积极建设诸如多媒体教学、互联网或局域网等具有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硬件环境;教师要依据学科内容与教学特征将课程学习内容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并根据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不断提高自身要求,和学生共同进步,使“好学生”、“中等生”和所谓的“差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在课程建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需要加大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力度,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
参考文献
[1]吕传英.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J].科技信息,2010(1):25-28.
[2]陶菊春.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高等数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7(5):-90.
[3]谢幼如,姜淑杰,张艳红.教育技术支持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分析报告[J].中国远距离教育,2008(1):44-48.
[4]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05(5):43-48.
[5]王胜利.高校校本化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及其管理机制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6).
[6]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教高[2003]1号.
172··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研究
作者:李爱传, 朱丽超, 朱学东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黑龙江 大庆,163319
刊名:
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13(28)
1.吕传英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2010(01)
2.陶菊春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高等数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2007(05)
3.谢幼如;姜淑杰;张艳红教育技术支持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分析报告 2008(01)
4.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期刊论文]-中国大学教学 2005(05)
5.王胜利高校校本化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及其管理机制研究[期刊论文]-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6.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ljkjxx201328171.as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