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型定义:指属于同一血型抗原,但抗原结构和性能或抗原位点有一定差异所引起的变化
混合视野型凝集反应:A3细胞与抗A和大多数抗A、B孵育后出现一些由数个红细胞形成的小凝集块,并被绝大部分游离的非凝集红细胞包围。
弱D (DU ):免疫原性较D弱,不能与所有的抗D血清起反应。它能被几批抗D血清凝集,而与另几批抗D血清不凝集,但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常呈阳性。
ABO正反定型:(1)正定型(forward grouping test):用已知抗体特异性的血清检查红细胞的抗原。⑵反定型(reserv grouping test):用已知血型的红细胞检查血清中的抗体。
释放试验:是一种检测新生儿红细胞上致敏的血型抗体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血型抗体从红细胞上放散下来,然后对抗体进行检测。
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是将采集到多联袋的全血中的大部分白细胞、血小板及存液所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
单采血小板:采用血液成分单采机在全封闭条件下,自动将全血中血小板分离出并悬浮于一定量血浆内制成的成分血定义为单采血小板。
自体输血(autogous blood transfusion)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在适当的时候回输给患者本人的一种输血方式。
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FFP)在低温(1℃~5℃)条件下解冻后不溶解的白色絮状沉淀物。主要含有第VIII因子、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纤维蛋白等成分,是FFP的部分凝血因子的浓集制品。
大量输血:以24小时为周期计算,输注血液量达到患者自身总血容量以上 3小时内输注血液量达到患者自身总血容量的50%以上1小时内输入多于4个单位的红细胞制剂失血速度>150ml/min;失血1.5ml/(kg·min)达20分钟以上。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R) :是由于输入的异体血中的淋巴细胞视受血者HLA抗原性不同的细胞为异体细胞实施攻击而产生的免疫反应。
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实际上是检查不配性,使患者献血者血液间没有可测到的不相配合的抗原、抗体成份,除盐水介质外,至少还要加一种能检测不完全抗体(IgG型)的试验。
主侧管:献血员红细胞+病人血清(血浆)。次侧管:献血员血清(血浆)+病人红细胞。
两者合称交叉配血。常用试管法进行。
成分输血: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把全血各种成分(如:细胞、血浆、血浆蛋白等)进行分离、 浓缩和纯化,制成不同的成分,按不同的需要输给患者,称为成分输血。
31. 几种抗体的区别:
| 天然抗体 | 免疫性抗体 |
| 无抗原刺激 | 有抗原刺激(妊娠,输血) |
| 免疫球蛋白(IgM) | 免疫球蛋白(IgG) |
| 能被血型物质中和 | 不能被血型物质中和 |
| 分子量 | 100万分子量16万 |
| 不能通过胎盘 | 能通过胎盘 |
| 在盐水中与相应红细胞 | 通常在盐水中不发生聚集,仅在 |
| 发生聚集 | 酶处理或白蛋白溶液中发生聚集 |
治疗性血小板输注:1)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各种原因所致骨髓抑制或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淋巴瘤及其他癌症经大剂量化疗或放疗之后。2)血小板功能异常:主要见于药物、肝病、尿毒症等。3)血小板稀释性减少:见于大量输血病人(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伴有严重出血者)。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1)血小板<20 ×109/L,有发热或感染要输。 2)血小板<5×109/L,紧急输(易发生颅内出血)。预防性输注仅限于出血危险性大的患者3)血小板功能失常:如巨血小板综合症、尿毒症、嘌呤核苷释放缺陷等。4)作侵入性检查或腹部手术应将血小板升至50×109/L(骨髓穿刺例外)。5)关键部位手术(脑、内眼、某些泌尿外科手术)应将血小板提升至100×109/L。
5.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红细胞制品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适应证?
⑴悬浮红细胞: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红细胞制品;外伤或手术引起的急性失血需要输血者;心肾肝功能不全需要输血者;血容量正常的慢贫血需要输血者;儿童的慢性贫血特别适合该制品。
⑵浓缩红细胞:用于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较全血安全,减轻患者的代谢负担。
⑶少白细胞红细胞:需要反复输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患者;准备做器官移植的患者;由于反复输血已经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非溶血性发热的患者。
⑷洗涤红细胞:输入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的患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的患者。
⑸冰冻红细胞:目前主要用于稀有血型输血患者。
⑹辐照红细胞:主要适用于有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患者的输血,新生儿换血,宫内输血,选择近亲供者血液输血等。
⑺年轻红细胞:主要用于需长期反复输血的患者。
9.掌握输血反应的种类和引起的疾病。(输血反应有哪些) (输血引起的疾病有哪些)
⑴输血反应的种类:
发热反应②过敏反应③急性溶血反应④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⑤细菌污染
⑥循环负荷过重⑦空气栓塞⑧低体温⑨出血倾向⑩枸橼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⑵输血引起的疾病:①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等。
②疟疾:在流行区应特别注意。③梅毒:梅毒螺旋体在4℃时贮存3天(72h)即死亡,因此输鲜血易传染。④艾滋病⑤巨细胞病毒⑥弓形体病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感染⑧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和Ⅱ型⑨EBV病毒。⑩其它病毒如人类微小病毒B19、西尼罗病毒、埃博拉病毒、变异克雅病阮毒体。
10.ABO血型和RH血型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位于几号染色体上:
ABO血型的遗传是由第九对染色体上的A、B、O三个复等位基因控制,子代均有来自父母双方各一的两个染色体。每一染色体不是携带A、B基因就是携带O基因,A和B为显性基因,O为隐性基因。 ABO三种基因可组成6种遗传式:纯合子AA,BB,OO,杂合子AO,BO,AB。4种表现型A,B,O,AB。
Rh遗传基因位于第1号短臂上,由三对等位基因决定的6个抗原,分别为C与 c,D 与d, E与e。在每一个Rh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位点上,相应地被C与 c,D 与d,E与e占据。在一个Rh染色体上三对等位基因的排列形式有8种不同组合的染色体,形成人的Rh血型36种遗传式。8种基因组合体:CDe、cDE、cDe、CDE、Cde、cdE、cde、CdE
11.ABO血型中的抗体和亚型,抗人球蛋白实验的用途:
ABO血型系统抗体按产生原因分为“天然抗体”和“免疫性抗体”。“天然抗体:”以IgM为主,“免疫性抗体” 以IgG为主。
亚型:A亚型是最主要的亚型,A1,A2,A3,Ax,Am;B亚型有B3,Bx,Bm抗人球蛋白实验是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重要依据。它分为直接实验和间接试验。直接试验是检查被检红细胞上有无不完全抗体,间接试验是 检查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直接实验用于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 性贫血、药物诱导性溶血及输血而导致的同种免疫。间接试验可用于鉴定血型和检查血清中不完全抗体、输血前交叉配血试验及其他特殊研究
12.ABO血型抗原(物质)的相关知识:
由H基因控制的L—岩藻糖基转移酶,将L—岩藻糖连接在红细胞前身物末端D—半乳糖上,形成H抗原。由A基因控制的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使N—乙酰半乳糖连接到H抗原的D—半乳糖上,形成A抗原。由B基因控制的半乳糖基转移酶,使D—半乳糖连接到H抗原的半乳糖上,形成B抗原。
存在形式:
醇溶性:存在于红细胞和除神经组织外的其他组织细胞中,不溶于水,可用乙醇提取。
水溶性:存在于大多数体液和组织液中,除脑脊液外,以唾液最丰富,其次血清、胃液、精液、羊水、汗液、尿液、泪液、胆汁和乳汁。
分型:唾液中分泌A、B、H血型物质者称分泌型;不分泌者为非分泌型。
ABO血型物质(抗原)由多肽和多糖组成,多肽占85%,多糖占15%。多肽决定血型的抗原性,多糖决定血型的特异性。
ABO血型不同,红细胞上H抗原(H物质)含量也不同,由于A或B基因的控制,能将红细胞上较多的H抗原转变为A或B抗原,而O基因为无定形基因,不会产生转移酶,因此O型红细胞上含有大量未经转变的H抗原。
H抗原是形成A 、B抗原的结构基础,但是H抗原性很弱,血清中一般都没有抗H抗体。H抗原含量的多少依次O>A2>A2B>B>A1>A1B。
13.各种血液成分输注的适应证:
①全血输注适应:急性大量出血;需要进行体外循环手术时;换血:特别是新生儿溶血病需要换血时
②红细胞输注适应证:急性失血和围手术期输血;慢性贫血;
③粒细胞输注适应证:应用时要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中性粒细胞<0.5×109/L。2)有明确的细菌感染。3)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48小时无效。
血小板输注适应证:
(一)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1)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各种原因所致骨髓抑制或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淋巴瘤及其他癌症经大剂量化疗或放疗之后。2)血小板功能异常:主要见于药物、肝病尿毒症等。3)血小板稀释性减少:见于大量输血病人(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伴有严重出血者)
(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1)血小板<20 ×109/L,有发热或感染要输。 2)血小板<5×109/L,紧急输(易发生颅内出血)。预防性输注仅限于出血危险性大的患者 3)血小板功能失常:如巨血小板综合症、尿毒症、嘌呤核苷释放缺陷等。4)作侵入性检查或腹部手术应将血小板升至50×109/L(骨髓穿刺例外)。 5)关键部位手术(脑、内眼、某些泌尿外科手术)应将血小板提升至100×109/L
⑤血浆输注适应证:
1)单个凝血因子缺乏的补充。 2)肝病病人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3)大量输血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 4)口服抗凝剂过量引起的出血。5)抗凝血酶Ⅲ缺乏。6)免疫缺陷综合征。 7)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⑥冷沉淀输注适应证:
1)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甲型血友病,血管性假性血友病2)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DIC、严重肝病、尿毒症。3)纤维结合蛋白(FN)含量降低者。4)不易愈合的创面:下肢溃疡、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角膜溃疡。 5)治疗因子XⅢ缺乏症(罕见)。
⑦血浆蛋白制品的输注适应证:人血白蛋白也不宜作补充营养用,因其半衰期太长(20天),所含氨基酸释放缓慢,而所含必需氨基酸中主要的氨基酸如色氨酸含量较少
14.中华人民献血法:1998年10月1日 正式实施。6月14日是世界献血日。
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血清学检测三项试验:
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血清学检测主要是所谓的“三项试验”,即: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血清游离抗体测定试验;新生儿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DAT是检测新生儿红细胞上是否存在免疫抗体,其中Rh新生儿溶血病的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结果一般≥2+,而严重的ABO-HDN也只呈现弱阳性反应。因此新生儿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是区别ABO和Rh溶血病的重要标志。游离试验是检测新生儿血清中的血型抗体,如果检出的抗体能够和新生儿红细胞反应,则新生儿可能患溶血病。释放试验和直抗试验相同也是检测新生儿红细胞上的致敏的血型抗体只是方法有所不同。
17.加O型血清和红细胞的目的:
加O型血清的目的是防止将Ax亚型误定为O型。
加O型红细胞的目的是检出与ABO血型系统无关的红细胞异常抗体。
如凝集,说明其血清中可能存在非典型的冷凝集素或自身抗体,需进一步做有关鉴定试验。
18.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免疫球蛋白有几种同种异性:
1)血小板质量:数量、保存袋类型、温度、保存期限、白细胞污染率等。
2)非免疫因素:发热、感染、DIC、脾肿大、药物抗体、自身抗体等。
3)免疫因素:HLA、HPA(人类血小板抗原)、ABH抗体。
19.临床输血原则:
1)能不输血,尽量不要输血。2)可不输全血的,不输全血。3)可不输新鲜血的,不输新鲜血。4)大力开展成分输血、自身输血,做到科学合理用血。5)坚持同型输血。
20.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的解决办法:
首先重复试验,仍然不符则继续做下列试验:1)重新采集献血员和受血者的新鲜血液标本。2)多次洗涤被测红细胞和标准红细胞。3)用抗A1、抗AB检测红细胞。4)如试验结果未见凝集,应将正向及反向试验至少在室温和37℃放置30分钟,用显微镜核实。 5)如怀疑是由于抗原减弱造成的正反定型不符,可进一步做木瓜酶试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吸收放散试验等加以鉴别。
21.何为冷沉淀,主要成分是什么?(冷沉淀的主要成分)
为血浆的冷不溶物,是将新鲜冰冻血浆置于2~4℃融化,当快融化完时,0℃离心去血浆,保留约原体积10%的冷不溶的白色絮状沉淀物制成,该沉淀物即为冷沉淀。
冷沉淀含有5种主要成分:1)丰富的因子Ⅷ(约100IU)。2)丰富的纤维蛋白原(200-300mg)。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4)纤维结合蛋白。 5)因子XⅢ。
24.临床用血包括使用什么:
红细胞悬液,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少白细胞红细胞,机采血小板
26.各种保养液成分的作用:
1)单纯枸橼酸钠保存液2)枸橼酸钠—葡萄糖液保养液
3)ACD保养液:枸橼酸-- -- 枸橼酸钠 -- --葡萄糖4)CPD保养液:枸橼酸钠 - 磷酸盐 - 葡萄糖
5)CPDA保养液:是在CPD处方基础上加入腺嘌呤
枸橼酸盐作用:抗凝;不能透过细胞膜,不对抗细胞内的渗透压,因而可阻止细胞溶解。
枸橼酸作用:使pH下降,溶液略为酸化(pH5.0)可防止葡萄糖在高压灭菌时发生焦化;对贮血中的ATP有稳定作用。
葡萄糖作用:供给红细胞代谢所必需的营养,延长红细胞保存期,防止溶血;可使细胞中有机磷作用缓慢,防止红细胞破坏。
磷酸盐作用:使PH提高,2,3-DPG下降速度减慢,延长红细胞存活时间
腺嘌呤作用: 用以提高ATP,可使红细胞保存期延长至35天
28.人类红细胞血型是哪一年发现的:
Landsteiner 于1900年首次发现红细胞的ABO血型。
29.Rh血型5种抗血清的反应:
Rh血型的抗体:除了偶尔可见天然的抗E、抗CW外其余都是通过外来红细胞免疫刺激后产生或者输血、妊娠产生。抗体为IgG,在免疫应答的早期,也可有部分为IgM成分。抗体主要有五种,抗D、抗E、抗C、抗c、抗e,最常见是抗D,临床输血中,一般只做D抗原鉴定。
1)约80%以上Rh阴性受血者在接受Rh阳性血液后能产生抗体。
2)如受血者或者孕妇血浆中含有Rh抗体时,当再与含有相应抗原血液相遇, 将引起严重的输血反应或新生儿溶血病。
3)常规只用抗D血清检查有无D抗原,Rh抗体属于IgG抗体,不能在盐水介质中与红细胞发生凝集。
4)Rh血型抗血清主要来源于:Rh输血反应患者、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母亲、免疫血清、单克隆抗体
5)Rh血型亚型(变异型):弱D (DU )免疫原性较D弱,不能与所有的抗D血清起反应。它能被几批抗D血清凝集,而与另几批抗D血清不凝集,但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常呈阳性。
6)由于Du亚型有以上特点易被误定为Rh阴性,为防止DU的漏检,与检测时采用抗人球蛋白试验,如出现凝集者,可定为DU型。
30.常用的血液成分制品有几类?(来自百度)
临床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血液成分:红细胞悬液、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机采血小板、冰冻血小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