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北小学 郭曼
【设计理念】
本课力图体现“抓住一个特点,遵循两个原则,注重三个结合”这一基本指导思想。
——抓住一个特点。即抓住文章紧扣题目“艾滋病小斗士”来写,教给学生初步读懂这一类文章的一般方法。
——遵循两个原则。即遵循 “以读为主、以悟为本”的阅读教学原则,从创设情境中触发语感,在精读感悟中积淀语感,凸显读悟紧密结合的基本理念。
——注重三个结合。即“文道结合”、“读写结合”以及“课内外结合”。
【教材简析】
《艾滋病小斗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无私奉献”,《艾滋病小斗士》是本组课文的最后一篇,在单元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巩固运用的作用。
本文是一篇具有浓重感情色彩的文章。讲述了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告诉人们要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课题“艾滋病小斗士”以“小斗士”突出题旨,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描写具体,用词准确生动,融科学知识、语言积累、思想启迪于一体,为启迪学生的思想智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爱滋病小斗士》中“斗”(抗争)的解读:
一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乐观的人生态度与自身所患的爱滋病“斗”;
二是靠大力宣传勇敢地与人们头脑中忽视、歧视这种疾病的“艾滋病”(思想)“斗”。
如果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奉献之歌”想一想的话,恩科西奉献的是什么?是面对天灾的那种不屈、那份坦然,面对人祸(人们的不理解)的那种宽容,那种不苛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轩然大波”“坦然”“呼吁”“痛切”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3.通过默读课文,能围绕“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斗士?”认真思考,从而科学了解艾滋病的知识,并学会关爱艾滋病患者。
4.品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斗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战胜“灾难”的信心。
5.能科学的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过程与方法: 1.谈话导入新课。通过解题,交流资料,对艾滋病有一定了解。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3.精读品味,感悟小恩科西的不幸、抗争以及人们对他的关注。
4.在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总结课文,深化文章主题。
5.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战胜灾难的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养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抓关键词句品读感悟,感受恩科西顽强抗争的精神,理解为什么把恩科西称为“艾滋病小斗士”。
教学难点: 1.感悟“小斗士”可敬的精神。
2.培养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伸出右手跟我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什么样的人被称为斗士?(勇敢面对困难的勇士)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艾滋病小斗士是谁?(恩科西)谁来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恩科西?
4.2001年6月1日,正当全世界儿童欢庆节日的时刻,12岁的恩科西去世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南非前总统曼德拉高度评价他:
出示课件: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灾难,恩科西就是榜样。”
谁来为我们朗读?
师:从他们的话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恩科西?板书:勇敢、顽强。
(师:你真善于抓住关键词)
5.两位世界著名领导人为什么会对一个黑人男孩有如此高的评价,到底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恩科西那短暂而不幸的一生。
同学们,艾滋病是怎么回事,谁来说说?(生谈,如名称、后果、会传染)
教师:听着介绍就怪可怕的。你们知道它的那些头衔吗?
世纪杀手、超级绝症、20世纪瘟疫。可怕呀!
要是有人竟敢和可怕的艾滋病做斗争,我们可以尊称他为(斗士)
二、感悟不幸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2——4自然段,画出恩科西不幸遭遇的句子。
2.好,汇报一下,你从哪里感受到他的不幸?
生:恩科西是一个黑人男孩。19年,恩科西一出生就携带艾滋病病毒,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性命,仁慈的白人妇女基尔•约翰逊收养了他。(家庭不幸)
生: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上学遭遇不幸)
对,还能从哪儿感受到艾滋病人的不幸?
出示课件
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
3.请看这句话,那些数字刺痛了你? (将数字点红)
从这些数字你读懂了什么?(艾滋病是一种死亡率高的病。)
4.你们了解艾滋病病毒吗?谁来说说?(生谈,如名称、后果、会传染)
教师:听着介绍就怪可怕的。你们知道它的那些头衔吗?
世纪杀手、超级绝症、20世纪瘟疫。可怕呀!
5.配乐请看一组艾滋病人的图片(课件)
现在谁能用自己的朗读读出此时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
要是有人竟敢和可怕的艾滋病做斗争,我们可以尊称他为(斗士)
6. 真不幸,他们一出生就随时等候死神的降临,而恩科西呢?有什么不同?
生: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
出示课件 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
(1)这个“竟然”和“挺”在默默地向我们倾诉着什么?(生说)
(2)想一想如果把“挺”换成“熬、坚持”行吗?(生说)
(预备评价:你真会读书,不但读懂了挺的意思,更读懂了挺字背后的精神。)(3)你能想象一下,恩科西是怎么挺过来的吗?
半夜醒来,疼痛难忍的时候,他——————————。
身体日渐消瘦,一点胃口没有的时候,他——————————。
师:恩科西就是这样与病魔做斗争,所以人们称他为小斗士。
过度:恩科西就是这样一直挺到了9岁,到了上学年龄,他的上学遭到了大家的反对,还引起了“轩然大波”。
出示课件:轩然大波
1.什么叫“轩然大波”?
2.在这场风波中,哪些人会反对,会怎么说?
一年级老师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
几位家长激动地说:“------------------------------------”
孩子们窃窃私语,有的说:“------------------------------------” 有的说:“------------------------------------”还有的说:“------------------------------------”
他们会说些什么,同桌讨论一下
举手的都站起来,现在你就是老师、家长、学生,不用说提示语,通过你的语气表达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出:这就是另眼相看,这就是偏见,引出板书:偏见)
恩科西的养母再也听不下去了,她会说些什么
(相机指导:恩科西的养母和他生活了这么多年,用自己做例子更有说服力)
(预备评价:我看到了一位勇敢、伟大的母亲)
养母这么一说大家就接受恩科西上学了吗?(没有)
实际情况是(后来,由于媒体的干预以及养母的不懈努力,小恩科西才得以背上书包去上学。)
3.大家之所以这样拒绝恩科西来学校读书,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怕传染,缺乏对艾滋病的科学认识。)
三、感悟“小斗士”的可敬
1. 师: 这场求学风波,让我们看到恩科西不但要面对可怕的病魔,还要面对人们的偏见,他是怎么做的呢?读一读,议一议自由轻声读文章5、6、7三个自然段。小组讨论:
(1) 这三个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三件事,请分别概括出来。
(2) 面对病魔,恩科西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出示课件:“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患病的儿童。”
①这儿用了2对关联词,是——(红显),放到句子了读一读,看看你能体味到什么?(指名读)(交流后点拨板书:顽强坦然 关心他人) 齐读
②小小的、虚弱的、随时可能死去的恩科西是怎样关心患病的儿童的?
(1)“他曾经应邀到美国出席艾滋病研讨会,……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
出示:他的声音是 ,但内心是
(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帮助坚强的恩科西向世界呼吁。
(2)他还发出了哪些呼吁?
他说:“我希望……给自己的孩子。”他还说:“人们不应该……不会被传染的”
2000年的7月,国际艾滋病大会,从他去世的时间看,恩科西的病已经到了晚期,(出示图片)能形容一下你看到的恩科西吗?(骨瘦如柴 极其虚弱 眼神里透着坚强)
在这样的状况下,小恩科西还顽强地站在大会的台上为患病儿童争取权益,令人肃然起敬!他的呼吁道出了所有艾滋病人的心声,所以震撼了各国代表的心灵。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第二段,争取用你们的读震撼大家的心灵。
2.还有令你感动的语句吗?
“尽管恩科西感觉到生命随时可能结束,但他依然在梦想未来。……关心艾滋病人。” 出示,请学生说说对这段话的感悟。
师:生命随时会画上句号,但梦想不会停止,(板书:拥有梦想)但简单而美好的梦想对他来说终究是那么遥不可及,令人心酸又感动。读一读吧!(齐读第七小节)
3.出示课件:在2001年初,恩科西的病情开始恶化。 6月1日这天,就在全世界儿童欢度节日的时候,被艾滋病折磨得体重不到10千克的小恩科西,终于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1)配乐师范读。
2)听到这个消息,你的心情如何?指导朗读。
4.现在教室里弥漫着淡淡的悲伤,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大家的心情更是痛切。
出示课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
(1)理解“感叹”“痛切”。
(2)曼德拉的话的含义是什么?
5.现在,谁能说说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学生交流。
师:恩科西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悲伤,更是启迪。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稍顿,手势引导)(生:恩科西就是榜样!)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名字,他就是艾滋病小斗士(生:恩科西!)
四.课件 红丝带
恩科西的努力没有白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关爱艾滋病患者的行列。
联合国确定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红丝带”鼓励我们大家伸出友爱、关怀之手,帮助那些深受艾滋病毒折磨的人。
五.小练笔。
每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在即将到来的日子里,你有什么想对这位艾滋病小斗士说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恩科西,我想对你说——————————————。)
总结:同学们,人生路上有困苦,有挫折,有不幸,需要我们勇敢、顽强地面对,并把爱奉献给所有需要关心的人!
六、作业:
向家人讲述恩科西的故事,宣传艾滋病相关知识。
板书 :
15艾滋病小斗士
坦然面对
恩科西 关爱他人 小斗士
梦想未来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反思
《艾滋病小斗士》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记叙了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身患艾滋病,却能坦然面对、不断呼吁、梦想未来的动人事迹,赞颂了恩科西顽强抗争的精神。在教学“坦然面对”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读了一遍课文,找出最能体现恩科西顽强抗争精神的一个词语,即“坦然面对”;接着请学生说说“坦然面对”的意思,并从文中找出恩科西“坦然面对”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交流各自对艾滋病的了解,体会病魔的可怕和生活的残酷。
我认识到:语文教学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的心灵“进入”文本,而要让学生的心灵真正“进入”文本,离不开“文本”、“生活”和“教师”的力量。那么,怎样在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下,让学生心灵“进入”文本,在文本的世界里充分体悟和感受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用心构思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首先,教学时我抓住“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这句话,让学生品读“虚弱”,从体重、外貌、体质等方面想象恩科西此时是怎样的状况,读出“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中所饱含的痛心与怜爱。同时,联系上文“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让学生透过“挺”字想象恩科西这些年来所遭受的折磨;联系恩科西报名上学时的“轩然大波”,想象其可能遭受的歧视和嘲笑、疏远和排斥,体会其生活的艰辛、残酷。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对恩科西顽强抗争的由衷敬佩。
其次,由于学生与“艾滋病小斗士”的生活相距甚远,与文本内容存在着一种先在的隔阂。因而,教学时,我事先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艾滋病的细节化、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资料;让学生观看一组身患艾滋病儿童的图片,通过那些骨瘦如柴、口吐白沫、满身针眼的儿童画面,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艾滋病魔的严重危害;联系生活中一个“随时可能死去”的人的表现,体会恩科西“坦然面对”的难能可贵等,充分唤醒和激活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丰富和扩充学生缺乏的生活经验,优化文本的“生活化”处理。比如:当问到“当恩科西遭受艾滋病魔百般折磨时,他会怎样做”时,很多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他会咬紧牙关默默地忍受着,不喊一声疼”等。
让心灵“进入”文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自身的情感和智慧达成的。所以,在学生交流时,我很注意引领触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思维的律动和内在的表达。比如指导性引领:在学生说到“我觉得他应该会微笑着去面对”时,我及时引导:“你看到了他微笑的神情,其他同学还看到了什么呢?”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思考、想象。再比如提升性引领:“是的,恩科西用默默的忍受诠释了另一种坚强。”“微笑着承受一切,这是多么动人的场景,这又是多么感人的境界!”把关注的视线聚焦到这位可歌可泣的艾滋病小斗士的身上。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我们课堂也有很多遗憾。比如开头太突然,没有“预热”直接进入课题,学生显得不能马上进入角色。学生的朗读形式比较单一,除了学生自己读了。还有,艾滋病这种病到底有多痛,学生的感受还不是很深刻等。我会继续琢磨这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背后的东西,希望这些东西能够把我锻炼得更加成熟。情感 比方法技巧更重要,让情感自然流露也学是我永远的教学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