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课文包括《古诗三首》、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古诗三首》通过李白、苏轼和刘禹锡的诗歌,向我们展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方面让我们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海滨小城》侧重让学生学会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抓住特点具体写的方式;《美丽的小兴安岭》不仅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富饶的物产,更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语文园地”由“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四个栏目组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我国的大好河山,学会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3.积累字词,并掌握字词的基本应用,学会分辨字和词语。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与课文、视频、图片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国的大好河山,并积累好词、好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借助我国山水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看图说话能力,激发学生感悟我国大好河山的壮美神奇。
2.带领学生品景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我国的大好河山,学会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3.积累字词,并掌握字词的基本应用,学会分辨字和词语。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与课文、视频、图片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国的大好河山,并积累好词、好句。
2.借助我国山水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看图说话能力,激发学生感悟我国大好河山的壮美神奇。
3.带领学生品景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课题 课时 完成时间
古诗三首 3课时
富饶的西沙群岛 2课时
海滨小城 2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 2课时
习作:这儿真美 3课时
语文园地六 2课时
语文测试 1课时
语文测试讲评 1课时
约计(16)课时
| 教学设计 | ||||||||||
| 年级 | 三年级 | 课型 | 新授 | |||||||
| 课题 | 古诗三首 | 教师 | 丁歌 | |||||||
| 教学内容:《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望洞庭》描绘的是秋夜月光下,洞庭湖山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作者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 ||||||||||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祖国 山水的热爱之情。
| ||||||||||
| 教学重点: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 ||||||||||
|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祖国 山水的热爱之情。 | ||||||||||
|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 ||||||||||
| 教法: 情景教学法、点拨法。 | ||||||||||
| 学法:体验法、自读自悟法。 | ||||||||||
| 教学课时: 3课时 | ||||||||||
| 第一课时 | ||||||||||
| 教学目标:1.会写5个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 ||||||||||
| 教学重点:1.会写5个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 ||||||||||
| 教学难点:1.会写5个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 ||||||||||
|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 教法:情景教学法、点拨法。 | 学法:体验法、自读自悟法。 | ||||||||
| 教学环节: | 教学策略 | |||||||||
| 师生活动 | 备注 | |||||||||
| 一、 激趣导入 | 1.师画简笔画,高高的山,并叙述天门山的来历。 2.学生观赏老师画画,并倾听故事。 3.板书课题和作者。 4.齐读课题。 | |||||||||
| 二、 自学指导 | 1.学生介绍李白,教师补充。 2.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3.学生再听范读,画出节奏,比赛朗读。 4.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学生先观察生字结构特点,教帅示范书写,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 |||||||||
| 合作互助 | 1.学生借助书本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用笔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2.想一想每句诗里的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收获和疑问,并说说诗句里用的好的词语。 3.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 |||||||||
| 四、 精讲实练 | 1.课件出示第一句思考: (1)这句写了什么山,哪里的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从画面中你感受到天门山怎样?又感受到水怎么样? (3)哪些字给你感受最深? 2.全班交流。 3.课件出示第二句,思考: 这一句主要写了什么?水流到这里发生了什么?通过“回”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同桌之间交流,教师指名回答。 5.学生齐读诗句。 6.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四句。 7.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 |||||||||
| 五、 测评达标 |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中断:_________________ 回:___________________ 相对出:________________ 孤帆:__________________ | |||||||||
| 课堂小结: | 江山如画,历代诗人为之陶醉,像这样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 | |||||||||
| 作业布置: | 默写《望天门山》。 | |||||||||
| 板书设计 | 17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山险水涌 帆来日出 | |||||||||
| 课后反思 | ||||||||||
| 课时:第二课时 | ||||||||||
|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背诵古诗。 | ||||||||||
| 教学重点: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背诵古诗。
| ||||||||||
| 教学难点: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背诵古诗。
| ||||||||||
|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 教法:引导法、点拨法 | 学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 ||||||||
| 教学环节: | 教学策略 | |||||||||
| 师生活动 | 备注 | |||||||||
| 一、 激趣导入 | 1.教师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学生听古曲,感受意境。 2.师:听了这么优美的乐曲,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3.板书课题和作者,学生齐读诗题。 | |||||||||
| 二、 自学指导 | 自学生字 1.教师指名学生认读生字、观察生字结构。 2.学生描红,说说写字过程的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 4.学生临摹,教师巡视。 5.学生进行写字展评。 | |||||||||
| 三、 合作互助 | 1.师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2.学习古诗,提出学习要求,课件展示: (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 (2)借助字典,资料理解诗句。 (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 (4)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四人一小组解决问题,小组选派代表说说古诗的意思。 | |||||||||
| 四、 精讲实练 | 1.教师指名读古诗的第一、二句 注意停顿。其他学生思考这两句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2.学生集体讨论,教师补充。 3.教师读古诗的最后两句,学生注意听,并思考诗人为什么要把西湖比作西子呢? 4.全班交流,教师补充。 5.学生比赛读古诗,教师点评并鼓励。 | |||||||||
| 五、 测评达标 |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课堂小结: |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 |||||||||
| 作业布置: | 背诵并默写古诗。 | |||||||||
| 板书设计 | ||||||||||
| 课后反思 | ||||||||||
| 课时:第三课时 | ||||||||||
| 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洞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 ||||||||||
| 教学重点: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 ||||||||||
| 教学难点: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洞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 ||||||||||
| 教学资源: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 教法:引导法、点拨法 | 学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 ||||||||
| 教学环节: | 教学策略 | |||||||||
| 师生活动 | 备注 | |||||||||
| 一、 激趣导入 | 1.小朋友,谁能把上堂课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吗?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吗?(刘禹锡)你们对刘禹锡有哪些了解? 3.指名回答。 | |||||||||
| 二、 自学指导 | (一)学习指导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遇到有难度的字可以问老师和同学。 2.同桌互读生字、古诗: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二)学习检查 1.教师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卡片,学生上台认读生字,并当小老师教读生字。 2.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3.教师请学生说一说“磨、蘑”“遥、摇”这两组字有什么特点? | |||||||||
| 三、 合作互助 |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象画面。 2.师:你从这首诗中发现了什么样的 美景?同桌之间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3.再读古诗,并在课文中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学生借助工具进行查询。 5.小组间相互讨论,并解释诗句的意思,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 |||||||||
| 四、 精讲实练 | 师:古诗的意思我们都懂得了,现在请同学们对比前两首古诗,想一想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写这首诗的呢?为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祖国山水的壮美让人赞叹,作者怀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才写下了这首诗。 | |||||||||
| 五、 测评达标 |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课堂小结: | 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去看一看洞庭湖,爬一爬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光。 | |||||||||
| 作业布置: | 背诵并默写古诗。 | |||||||||
| 板书设计 | ||||||||||
| 课后反思 | ||||||||||
| 教学设计 | ||||||||||
| 年级 | 三年级 | 课型 | 新授 | |||||||
| 课题 | 富饶的西沙群岛 | 教师 | 丁歌 | |||||||
| 教学内容: 本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瑰丽的风光、富饶的物产,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 ||||||||||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 ||||||||||
| 教学重点: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 ||||||||||
| 教学难点:1.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2.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 ||||||||||
|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 ||||||||||
|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 ||||||||||
| 学法:自主学习法、讨论学习法 | ||||||||||
| 教学课时:2课时 | ||||||||||
| 第一课时 | ||||||||||
|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 ||||||||||
| 教学重点: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 ||||||||||
| 教学难点: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 ||||||||||
|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 教法: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 学法:自主学习法、讨论学习法 | ||||||||
| 教学环节: | 教学策略 | |||||||||
| 师生活动 | 备注 | |||||||||
| 一、 激趣导入 | 1.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教师简介西沙群岛:它是祖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它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2.多媒体播放风光片。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播放完)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板书课题) | |||||||||
| 二、 自学指导 | 1.读课文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质疑) 2.学生自由读课文。 (1)明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在读不懂的地方可以用笔标记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学生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画出文章的中心句并理解: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 |||||||||
| 三、 合作互助 | (1)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同桌交流,全班回答。 教师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海水(面)海底、海滩海鸟 (2)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回答。)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轻声读一读,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出来,仔细想一想为什么 喜欢它。 (4)请给大家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师生评价。 | |||||||||
| 精讲实练 | 1.教师出示“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学生观察本课要写的“富、优、浅、错、岩、虾、挺”等12个字,分析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注意: “错”是左右结构,左边小右边大。 2.教帅示范书写,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 |||||||||
| 五、 测评达标 | 把词语补充完整,再试着写几个带有同样数字的词语。 千 ( ) 百 ( ) __________ 五( )十(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
| 课堂小结: |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风景优美、物产丰储的西沙群岛,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话或一段话与同学们交流。 | |||||||||
| 作业布置: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 板书设计 |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水 五光十色 海底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各种各样的鱼 海岛 鸟的天下 | |||||||||
| 课后反思 | ||||||||||
| 课时:第二课时 | ||||||||||
| 教学目标:1.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2.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 ||||||||||
| 教学重点: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 ||||||||||
| 教学难点: 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 ||||||||||
|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 教法: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 学法:自主学习法、讨论学习法 | ||||||||
| 教学环节: | 教学策略 | |||||||||
| 师生活动 | 备注 | |||||||||
| 一、 激趣导入 |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照片。你们能看出这是什么地方的景象吗?(岛屿) 2.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 3.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说说西沙群岛有哪些风景和物产,全班交流。 | |||||||||
| 二、 自学指导 | 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介绍什么?海底有哪些动物?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种动物? 2.指名回答。 3.课件出示海底动物图画,欣赏。 4.指导朗读。 | |||||||||
| 三、 合作互助 | 一、学习第4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2.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鱼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鱼多,哪些地方看出鱼的种类多?小组选派代表汇报。 二、齐读第6自然段,这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师范读,学生模仿读,反复朗读课文。 | |||||||||
| 四、 精讲实练 | 1.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富饶的西沙群岛。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我国还有许多的岛屿,它们各有特色。请说一说,并写下来。 教师用课件出示我国不同岛屿的图片。学生进行小练笔,全班展示成果。 | |||||||||
| 五、 测评达标 | 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出这段描写了哪些海底动物,以及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 )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 ( )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 ( )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 | |||||||||
| 课堂小结: | 我们经常看到关于我国各岛屿的新闻,那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岛屿的信息吗?请同学们回家和父母一起讨论,了解我国的其他岛屿。 | |||||||||
| 作业布置: | 背诵第2~4自然段。 | |||||||||
| 板书设计 | ||||||||||
| 课后反思 | ||||||||||
| 教学设计 | ||||||||||
| 年级 | 三年级 | 课型 | 新授 | |||||||
| 课题 | 海滨小城 | 教师 | 丁歌 | |||||||
| 教学内容:本文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抓住海滨和小城的特点,描绘了浩瀚的大海和沙滩的色彩美,以及小城的整洁美,从而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 ||||||||||
|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抓住特点具体写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与整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 ||||||||||
| 教学重点: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抓住特点具体写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的。 2.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与整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 ||||||||||
| 教学资源:太空图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 ||||||||||
| 教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学习法 | ||||||||||
|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 ||||||||||
| 教学课时: 2课时 | ||||||||||
| 教学环节: | 教学策略 | |||||||||
| 师生活动 | 备注 | |||||||||
| 一、 激趣导入 | 小朋友们,大家都知道海滨城市吗?广州、厦门、青岛都是著名且有代表性的海滨城市,大家对它们的了解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滨海城市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 | |||||||||
| 二、 自学指导 |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学生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分小组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生字认读情况。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集体认读生字词。 | |||||||||
| 三、 合作互助 |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2.学生分组朗读,反复练习,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3.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 (1)全文分为几部分? (2)每部分分别介绍了什么地方的景物?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讨论的结果。 5.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并总结。 | |||||||||
| 四、 精讲实练 |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滨、灰、渔、遍、躺”等13个生字。 2.学生先观察字的位置和特点,再描红,教师相机提出写字时应注意的问题。 3.教师讲解生字,强调“遍、躺、载、除”4个字的书写。 4.教师示范书写。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6.小组写字展评。 | |||||||||
| 五、 测评达标 | 给带点的字注音。 海滨( ) 棕色( ) 石凳( ) 渔业( ) | |||||||||
| 课堂小结: | 这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海滨小城》,同学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这么快就利用词语记住了刚学的生字,但是这只是临时的记忆我们还需要对这些生字勤加运用,加深对生字的理解。 | ||||||||||
| 作业布置: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 板书设计 | 19.滨海小城 鸥 胳 睬 凰 榕 凳 逢 | ||||||||||
| 课后反思 | |||||||||||
| 课时:第二课时 | |||||||||||
|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抓住特点具体写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的。 2.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与整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 |||||||||||
|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抓住特点具体写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的。 2.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与整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 |||||||||||
|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抓住特点具体写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的。 2.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与整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 |||||||||||
|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 教法:讨论法、讲授法 | 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学习法 | |||||||||
| 教学环节: | 教学策略 | ||||||||||
| 师生活动 | 备注 | ||||||||||
| 一、 激趣导入 |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关于海滨小城的特点吗? 2.说一说小城的庭院有什么点?(出 示海滨小城的图片)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海滨小城的景色。 | ||||||||||
| 二、 自学指导 | 1.学生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描写海滨小城景色的语句,画出来。 2.小组交流,学生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学生集体交流。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练读 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 ||||||||||
| 三、 合作互助 | 师:说一说作者分别抓住了海滨小城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 1.学生自由读全文,小组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 2.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3.学生联系上文,想想关于海滨小城的知识还有哪些,同桌讨论,举手发言。 4.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选段。 | ||||||||||
| 四、 精讲实练 | 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小城的美丽和整洁吗?生回答。 师:课文前三自然段分别写海面、海滩的景色,后三个自然段分别讲了庭院、公园、街道,都是描写小城,作者先写海滨,再写小城,就是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请同学们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吧。 学生进行小练笔。 | ||||||||||
| 五、 测评达标 | 一、在括号里填上适合的词语。 浩瀚的( ) ( )的海鸥 沥青的( ) 棕色的( ) ( )的朝阳 整洁的( ) 银白色的( ) ( )的贝壳 喧闹的( ) | ||||||||||
| 课堂小结: | 本节课我们知道了关于海滨小城的知识,同学们想一想,你最喜欢海滨小城的哪个方面,大家课后一起分享交流讨论。 | ||||||||||
| 作业布置: | 课后继续完成小练笔。 | ||||||||||
| 板书设计 | |||||||||||
| 课后反思 | |||||||||||
| 教学设计 | ||||||||||
| 年级 | 三年级 | 课型 | 新授 | |||||||
| 课题 | 美丽的小兴安岭 | 教师 | 丁歌 | |||||||
| 教学内容:本文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
|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找出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多读多悟,体会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 ||||||||||
| 教学重点: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 ||||||||||
| 教学难点: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 ||||||||||
|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 ||||||||||
|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 ||||||||||
|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 ||||||||||
| 教学课时:2课时 | ||||||||||
| 第一课时 | ||||||||||
| 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 ||||||||||
| 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 ||||||||||
| 教学难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 ||||||||||
|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 ||||||||
| 教学环节: | 教学策略 | |||||||||
| 师生活动 | 备注 | |||||||||
| 一、 激趣导入 | 1.同学们知道“小兴安岭”吗?谈谈它在你心目中的印象。(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小兴安岭”四季的图片) 2.师:老师要推荐给大家一篇课文《美 丽的小兴安岭》。(板书课题)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全班交流。 | |||||||||
| 二、 自学指导 | 学生自主读课文,明确任务。 读一读:按照课文段落的顺序读。 画一画:在生字下面画横线。 写一写:在读书笔记上写写生字。 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练一练:把自己读书的感受或收获写下来。 | |||||||||
| 合作互助 | 1.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中描写的“小兴安岭”的四季分别有什么特色?你如何评价它们?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的时候,可以用“_____”画出描写小兴安岭景色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小兴安岭物产的句子。 (2)学生再读课文,同桌之间讨论、思考问题。 2.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 |||||||||
| 四、 精讲实练 |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脑、袋、严、实”等13个生字。 2.学生先观察字的位置和特点,再描红,教师相机提出写字时应注意的问题。 3.教师讲解生字,强调“袋、严、显、刮”4个字的书写。 4.教师示范书写。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 |||||||||
| 五、 测评达标 | 比一比,再组词。 汇( ) 会( ) 挡( ) 当( ) 赏( ) 堂( ) 视( ) 观( ) 线( ) 钱( ) | |||||||||
| 课堂小结: | 今天我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生字学完了,并了解了小兴安岭,大家学得很认真,今后我们要继续这样做! | |||||||||
| 作业布置: | ||||||||||
| 板书设计 | 20 美丽的小兴安岭 脑 袋 严 实 挡 视 线 坛 显 材 软 刮 库
| |||||||||
| 课后反思 | ||||||||||
| 课时:第二课时 | ||||||||||
| 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抓住特点具体写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的。 2.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与整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 ||||||||||
|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抓住特点具体写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的。 2.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与整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 ||||||||||
|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抓住特点具体写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的。 2.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与整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 ||||||||||
|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 ||||||||
| 教学环节: | 教学策略 | |||||||||
| 师生活动 | 备注 | |||||||||
| 一、 激趣导入 |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在学习课文以前,我们先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教师抽读生字。 学生齐读课题。 | |||||||||
| 二、 自学指导 | 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小兴安岭的树多。 1.默读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 2.抓重点词语体会。 3.学生回答。 4.课件出示林海图片,齐读第1自然段。 | |||||||||
| 三、 合作互助 | 1.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文中介绍小兴安岭春季景色的重点词语,并画下来。 2.学生认真读第3-5自然段,思考: 第3自然段中“大花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将草地上的野花比作一个大花坛? 理解第4段中“森林”是怎样的? 理解第5自然段中冬季的特色是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 | |||||||||
| 四、 精讲实练 | 1、学完本文,你知道为什么“小兴 安岭”的四季景色诱人了吗? 2、小组内讨论“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总结每个季节的特色。 3、教师小结。 | |||||||||
| 五、 测评达标 | 填空。 ( )的叶子 ( )的海洋 ( )的浓雾 ( )的蘑菇 ( )的影子 ( )的宝库 | |||||||||
| 课堂小结: | 你最喜欢的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下来。 | |||||||||
| 作业布置: | 请根据你理解的小兴安岭画一幅画。 | |||||||||
| 板书设计 | ||||||||||
| 课后反思 | ||||||||||
| 教学设计 | ||||||||||
| 年级 | 三年级 | 课型 | 新授 | |||||||
| 课题 | 习作:这儿真美 | 教师 | 丁歌 | |||||||
|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习作是《这儿真美》,教学时培养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景物。运用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方法,进行写作。 在写作的时候,适当运用好词好句和修辞方法。培养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 ||||||||||
|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景物,并把美景介绍给大家。 2.培养学生抓住特点,运用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方法,进行写作。 过程与方法:在写作的时候,适当运用好词好句和修辞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 ||||||||||
|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景物,并把美景介绍给大家。 2.培养学生抓住特点,运用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方法,进行写作。 | ||||||||||
| 教学难点:1、在写作的时候,适当运用好词好句和修辞方法。 2、培养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 ||||||||||
|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景物卡片 | ||||||||||
| 教法: 引导法、点拨法、情景教学法 | ||||||||||
| 学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 ||||||||||
| 教学课时:3课时 | ||||||||||
| 第一课时 | ||||||||||
|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景物,并把美景介绍给大家。 2.培养学生抓住特点,运用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方法,进行写作。 3.在写作的时候,适当运用好词好句和修辞方法。 | ||||||||||
|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景物,并把美景介绍给大家。 2.培养学生抓住特点,运用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方法,进行写作。 3.在写作的时候,适当运用好词好句和修辞方法。 | ||||||||||
|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抓住特点,运用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方法,进行写作。 2.在写作的时候,适当运用好词好句和修辞方法。
| ||||||||||
| 教学资源: | 教法: | 学法: | ||||||||
| 教学环节: | 教学策略 | |||||||||
| 师生活动 | 备注 | |||||||||
| 激趣导入 | 1.课件出示美景图片。花园、果园、田野、小河……我们周围有许多美丽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2.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发现的身边的美景。 3.既然大家发现了这么多美丽的地方,你愿不愿意把这些美景分享给别人呢? 4.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身边的美景吧! 5.全班交流。 6.介绍美景可以用哪些方法? 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一下。 | |||||||||
| 二、 自学指导 | 二、介绍描写景物的方法,交流讨论。 1.想一想,我们可以从用哪些方法介绍景物呢?(自由交流) 有序表达、抓住特点、展开想象和联想、融情于景等。 2.全班交流:别人是怎样介绍景点的?你认为他是用什么方法介绍的? 3.同桌互说互评,尝试口头习作。 (1)要求按照一定顺序介绍景点,抓住特点,运用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方法,进行口头习作。 (2)互相评议介绍得是否具体。 | |||||||||
| 三、 合作互助 | 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三、听范文,打开思路。 1.老师朗读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请同学们听清楚: 老师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抓住哪个特点描写的?是如何介绍的? 2.课件出示例文 迷人的秋色 秋天多么迷人啊!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不过最美的当数田野和果园。 秋天,田野里的稻子熟了,远远望去,像铺了一地金子。沉甸甸的稻穗低着头,弯着腰,像是在向人们招手,高粱也熟了,火红的一片,直伸向远方,像是给大地镶了一层花边;大豆荚咧开了嘴,露出圆圆的金灿灿的大豆,更像是一个喜气洋洋的豆娃娃……这边菜畦里,番茄红、茄子紫、冬瓜绿,嫩生生、水灵灵的……地里,辛勤的农民一边擦着汗,一边笑眯眯地望着眼前的景象,仿佛在说:又是一个丰收的秋天啊! 田野里丰收在望,果园里更是热闹非凡。你瞧,果树上,黄澄澄的梨、金灿灿的桔子、红彤彤的柿子挂满了枝头。农民伯伯正满怀喜悦,或是踩在树上,或是站在凳子上,采摘着浸透了他们辛勤汗水的果实。箩筐里、菜篮子里、农用车上,都堆满了各种水果。他们想趁着这大好季节,把他们的劳动果实送到城市里,让城里的人也和他们一起品尝这丰收的果实,一起分享这丰收的喜悦! 啊!我爱秋天,更爱这迷人的秋色! 3.全班同学听后进行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4.教师小结方法。 作文向我们展现了两个地方的场景:丰收的田野、热闹的果园。语言生动、具体、想象丰富。可见,只有用心观察,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 |||||||||
| 四、 精讲实练 | 学生习作。 1.写话要求: (1)每段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不认识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等。 (2)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描写,抓住特点。(板书:顺序、特点)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小结。 | |||||||||
| 五、 测评达标 | 生根据要求完成习作底稿。 | |||||||||
| 课堂小结: | 同学们观察真仔细,希望你们写出好作文来。 | |||||||||
| 作业布置: | 继续完成习作。 | |||||||||
| 板书设计 | 习作:这儿真美 有序表达 抓住特点 | |||||||||
| 课后反思 | ||||||||||
| 课时:第二课时 | ||||||||||
| 教学目标:学会自己修改作 | ||||||||||
| 教学重点: 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 ||||||||||
| 教学难点: 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 ||||||||||
|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 教法:引导法 、点拨法 | 学法:合作探究法 | ||||||||
| 教学环节: | 教学策略 | |||||||||
| 师生活动 | 备注 | |||||||||
| 一、 激趣导入 | 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今天我们一起来修改大家的习作。 同学们拿出自己写好的作文,准备修改。 | |||||||||
| 二、 自学指导 | 1、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桌听。 2、同桌交换习作互相修改。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 |||||||||
| 三、 合作互助 | 1、小组合作修改习作: (1)、组内读自己的习作。 (2)、小组成员读习作时,其他成员要认真听,并做记录。 (3)、组内提出修改意见,共同修改。 (4)、读修改后的习作。 2、师巡视适时指导。 | |||||||||
| 四、 精讲实练 | 1、出示几类优秀习作的题目供学生选择:看到这些题目上,你想了解哪一篇习作? 2、让被选中习作的作者说说为什么要写,是怎样写的?并出示习作读一读。其他同学可以评价好在哪里? 说说哪一篇写得好,为什么?哪里不足,应如何修改? | |||||||||
| 测评达标 | 修改自己的习作。 | |||||||||
| 课堂小结: |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修改作文,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课下还要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 |||||||||
| 作业布置: | 修改习作 | |||||||||
| 板书设计 | 习作 :这儿真美 修改作文 | |||||||||
| 课后反思 | ||||||||||
| 课时:第三课时 | ||||||||||
| 教学目标:习作讲评 | ||||||||||
| 教学重点:学生怎样听习作讲评 | ||||||||||
| 教学难点: 怎样为学生讲解习作讲评 | ||||||||||
| 教学资源:学生的习作 | 教法: 指导法讲解法 | 学法:习作法 | ||||||||
| 教学环节: | 教学策略 | |||||||||
| 师生活动 | 备注 | |||||||||
| 一、 激趣导入 |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作文讲评。 2.学生认真听要求。 3.简单记要求。 | |||||||||
| 二、 自学指导 | 1、自由读自己的习作。 2、把自己习作中的好句、好段读给同桌听。 3、同桌互相谈写作的感受 4.教师巡视。 | |||||||||
| 三、 合作互助 | 1、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组内互读作文。 (2)说一说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3)选优秀作品准备在班内展示。 组长汇报,组员补充。 2、师巡视指导,保证每人发言,每人参加。 | |||||||||
| 四、 精讲实练 | 1、优秀习作的赏析 (1)、小组推选的优秀习作展示。 (2)、师生评议写得好在哪里。 2、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师个别指导。 结合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3、根据师的指导,生修改后誊抄习作。 | |||||||||
| 五、 测评达标 | 誊抄作文 | |||||||||
| 课堂小结: | 通过这次习作,我们掌握了写景作文的写作方法,希望同学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美景,从观察中,一定能获得许多知识和乐趣。 | |||||||||
| 作业布置: | 誊抄作文。 | |||||||||
| 板书设计 | 习作讲评 读自己的习作 欣赏优秀作文 | |||||||||
| 课后反思 | ||||||||||
| 教学设计 | ||||||||||
| 年级 | 三年级 | 课型 | 新授 | |||||||
| 课题 | 语文园地六 | 教师 | 丁歌 | |||||||
|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六”由 “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四个栏目组成。要求学生会认6个生字,学习运用词句段,积累更多生字、词语,熟练朗读古诗《早发白帝城》。学会寻找关键句,学会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也要围绕一个意思写。在交流平台上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 ||||||||||
|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6个生字。 2.学习运用词句段。 3.积累更多生字、词语,熟练朗读古诗《早发白帝 城》。 过程与方法:学会寻找关键句,学会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 的意思。习作的时候,也要围绕一个意思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交流平台上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 ||||||||||
| 教学重点: 1.会认6个生字。 2.学习运用词句段。 3、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 ||||||||||
| 教学难点:学会寻找关键句,学会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 的意思。习作的时候,也要围绕一个意思写。
| ||||||||||
|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 ||||||||||
| 教法:情景教学法、点拨法 | ||||||||||
| 学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 ||||||||||
| 教学课时:2课时 | ||||||||||
| 第一课时 | ||||||||||
|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学会寻找关键句,学会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 ||||||||||
| 教学重点:1.会认6个生字。 2.学会寻找关键句,学会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 ||||||||||
| 教学难点:1.会认6个生字。 2.学会寻找关键句,学会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 ||||||||||
|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 教法:情景教学法、点拨法 | 学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 ||||||||
| 教学环节: | 教学策略 | |||||||||
| 师生活动 | 备注 | |||||||||
| 一、 激趣导入 |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语文园地六》,注意力要集中呦。(教师板书课题) | |||||||||
| 自学指导 | 1.认一认,读一读。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含有课本中词语的图片。 词语: 蝌蚪 飞蛾 螃蟹 鲤鱼 鲫鱼 鲨鱼 (2)学生指认,并在课本上圈出生字,标出不认识的字。 (3)教师出示这些字词的拼音卡片,指名认读。 (4)教师示范领读,学生跟读。 (5)学生“开火车”读,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2.检查学习效果。 教师遮掉字词的拼音,检查学生的认读效果。 | |||||||||
| 三、 合作互助 | 师:词语的认读都过关了,你们发现每行加点生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1)小组讨论每行加点生字的共同特点。 (2)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适当点评。 (3)教师讲解每行加点生字的共同特点。(它们的偏旁都相同,第一行的偏旁是“虫”,第二行的偏旁鱼”) | |||||||||
| 四、 精讲实练 | 学习“交流平台” 1.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阅读的时候,是怎样寻找关键句去理解一段话的呢? 2.全班讨论。 3.师补充:一般一段话的开头就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 例如:“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海滨小城》选段)这段话描写的是海滨小城的庭院,作者抓住庭院中树的特点对庭院进行观察,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更加生动形象地进行描写,让大家有更直观的理解。 4.师:关键句除了在一段话的开头,还可能出现在哪里呢? 5.生回答。 6.师小结:除了出现在开头,还可能在一段话的末尾或中间出现。找到关键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 |||||||||
| 五、 测评达标 | 二、我会分类。 鲤鱼 蝌蚪 鲨鱼 飞蛾 螃蟹 鲫鱼 虫字旁:________________ 鱼字旁:_______________ | |||||||||
| 课堂小结: |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很多知识,回去只有好好温习才能更有利地掌握呦。 | |||||||||
| 作业布置: | 把老师出示的两篇短文找出中心句。 | |||||||||
| 板书设计 | 语文园地六 蝌 蚪 蛾 鲤 鲫 鲨 | |||||||||
| 课后反思 | ||||||||||
| 课时:第二课时 | ||||||||||
| 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词句段。 2、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 ||||||||||
| 教学重点:1、学习运用词句段。 2、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 ||||||||||
| 教学难点: 1、学习运用词句段。 2、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 ||||||||||
|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 教法:点拨法 | 学法:合作探究法 | ||||||||
| 教学环节: | 教学策略 | |||||||||
| 师生活动 | 备注 | |||||||||
| 一、 激趣导入 | 师:上课前,我们先看看多媒体课件上展示的图片,大家认识这些东西吗?仔细想想我们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回顾词语:蝌蚪 飞蛾 螃蟹 鲤鱼 鲫鱼 鲨鱼 指名学生认读。 | |||||||||
| 二、 自学指导 | 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词语积累。 (1)多媒体出示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 (3)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4)师:谁来说一说自己在读这些词语时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5)全班讨论。 (6)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词语。第一行的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行为动作的,第二行的词语都是描写环境的。 (板书:ABB式词语) | |||||||||
| 三、 合作互助 | 1.师:词语读完了,你能试着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写句子呢?小组互相交流,评选出小组同学普遍喜欢的句子。 2.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 3句子积累。 (1)出示句子开头 车站的人可真多……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试着用上面的句子作为开头说句子,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 (4)学生完成写句子练习,小组同学互相评议,进行修改。 (5)教师小结。 | |||||||||
| 四、 精讲实练 | 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 1.听录音范读,生画出停顿。 2.教师指名朗读,正音。 3.学生想象,理解古诗的意思(让学生小组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1) 师: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 彩云间一这是什么时候的彩呢?(早上,板书“朝霞”指名回答。 (2)你们见过朝霞吗? 它是什么样的? 彩云间的白帝城是什么样的?(看图片,读出白帝城的美)在这样一个彩霞满天的早上,诗人静静地站在白帝城前,他要做什么?(理解“辞”字) (3)小组交流讨论,选派代表回答。 (4)师生点评。 4.师:诗人离开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他的心情怎么样?你们从哪句话体会到的? 5.抽生读。 6.师:把哪个词读慢一点就更能突出这种心情呢?(再次强调“还”就是要回家了。) 7.引读“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里江陵”真的有一千里吗?这里说明了路很远)“千里”并不是真的一千里,李白写诗常常有这样夸张的手法, 8.对比读“千里江陵一日还”和“轻舟已过万重山”,你有什么感受? (“轻舟”能换成“小舟”吗)(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小舟顺江而下,一日千里,两岸的山上传来了猿猴的啼叫。(你听过猴子叫吗,在哪里听到的)这里的猿猴 叫声又是怎样的?来看看(出示《水经注》。 9.老师读,学生找出描写猿猴叫声的句子,说说感受)。 10.师小结。 | |||||||||
| 五、 测评达标 | 词语注释。 发: 朝: 猿: 啼: 住: | |||||||||
| 课堂小结: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分享下。 | |||||||||
| 作业布置: | 用下面的句子开头,说一句话。 “我喜欢冬天的雪景……” | |||||||||
| 板书设计 | 语文园地六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
| 课后反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