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机制专业建设方案-包头职院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7:22:24
文档

机制专业建设方案-包头职院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二〇一一年十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确定“在发挥现有军工企业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拓展生产领域,建设包头、呼和浩特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近几年,包头市着力打造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电力、煤化工、稀土六大基地。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作为制造业领域的重要加工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占有独特的优势并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规划为我院
推荐度:
导读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二〇一一年十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确定“在发挥现有军工企业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拓展生产领域,建设包头、呼和浩特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近几年,包头市着力打造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电力、煤化工、稀土六大基地。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作为制造业领域的重要加工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占有独特的优势并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规划为我院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建设方案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一年十月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确定“在发挥现有军工企业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拓展生产领域,建设包头、呼和浩特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近几年,包头市着力打造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电力、煤化工、稀土六大基地。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作为制造业领域的重要加工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占有独特的优势并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规划为我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上的保障。

通过内蒙古自治区高职高专研究会制造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2010年对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主要是包头市)制造类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十二五”期间,仅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就需要高职机械制造专业高技能型人才5000多人。

(二)专业基础与优势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创办于1956年,是我院最早成立的专业之一。1993年试办高中后三年高职教育,2006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品牌专业。目前有在校生560人。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

早在1993年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就学习加拿大CBE职业教育模式、借鉴DACUM方法,与合作企业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机集团)、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重集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职业分析入手,确定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各种能力及相应的专项技能,开发相应课程,把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以企业为依托,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于1998年在全国率先实行“双证书”制度。

随着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与高职教育的发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在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定期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企业提供生产性实践教学环境,参与课程开发、实践教学指导、毕业设计辅导,全程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质量监控。

2.师资力量雄厚

本专业共有专任教师18名。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1人,机械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包头市机械工程学会理事1人,自治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专家1人,车工高级考评员3人。聘请18名企业专家及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其中高级工程师12名,技师、高级技师6名。教师结构比例见表1。

表1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师结构比例

年龄结构40岁以下

7人

40~50岁

7人

50~58岁

4人

职称结构副高以上10人

中级5人

初级3人

学历结构硕士8人

本科8人

专科2人

双师素质11人,占专任教师61%

专兼比例1∶1

教学团队教科研成绩突出,近年来获得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机械职业教育实践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完成横向科研项目20多项,科研经费1500多万元,获包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3项,建成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主编和参编教材19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2008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先进集体;2009年“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2011年被全国高职研究会科研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国科研工作先进集体。

3.实践教学条件优良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已初步建成具有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多种功能的实训基地,并被国防科工委确定为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机械加工实训中心、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中心、机械CAD/CAM实训中心、钳工实训室、公差检测实训室、机械拆装与维修实训室等,能够承担校内实习实训任务。

本专业拥有19个合作紧密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一机集团、北重集团是全国特大型机械制造企业,承担着本专业的企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

4.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近几年,本专业先后为一机集团公司、北重集团公司及地方装备制造企业培训员工200余人次,为地方职业院校培训学生300余人次,为内蒙地区多所高职院校提供专业建设指导、师资培训、技术咨询服务。近年来专业教师为企业解决多项技术难题,完成“感应复式压装机”、“某型轮式战车提升装置”、“军品液压件性能高温试验台”等横向科研项目20多项,完成科研经费1500多万元。

5.人才培养质量高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较高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深受企业好评。近三年,毕业生100%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6%,2011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100%,企业对毕业生满意率达92%,在自治区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二、专业建设目标

深入研究兵工行业与地方装备制造业对机械制造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建设教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艺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创建一流实践教学条件,培养面向兵工行业与地方装备制造业“懂工艺、善操作、通维护、可提升”的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能更好地为兵工行业和地方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多方位服务的、自治区一流示范专业。

(一)专业发展目标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重构

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行业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完善“双证书”制度,将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资源;探索分阶段多学期、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兵工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实现校企对人才的共同培养。探索中职与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2.课程建设目标

与合作企业共建“机械制造工艺设计与工装使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零件切削加工”、“液压与气动技术应用”“机械CAD/CAM应用”5门工学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优质核心课程,达到自治区级精品课程要求,完成理实一体化教材建设,建成共享性教学资源库。

3.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采取国内外培训、企业锻炼、院校交流等方式,选派专业教师参加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和职业能力培训,推进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专业骨干教师6名,“双师”素质教师达到85%以上;新增专业教师3名,新聘11名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为兼职教师和专业顾问,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艺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

4.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扩建机械加工实训中心,新建机械加工质量精密检测实训室,机制工艺工装实训室、先进复杂刀具陈列室(专业教室)、机床夹具拆装实训室、机械CAD/CAM实训机房,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能够承担技能实训、职业资格鉴定、职业素质养成,面向企业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新建校外实训基地6家。进一步完善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与相关管理制度。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

拓展在专业领域的社会培训、科技研发、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社会服务功能,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加强与合作企业的应用开发与技术服务。2012年达到为企业培训200人次的能力,并帮助包头市的中职学校进行教学团队建设与教师培养。

(二)人才培养目标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面向兵工行业与地方装备制造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牢固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进行机械制造工艺与工装设计、机械零件加工、机械CAD/CAM应用、机械加工设备操作、调试与维护及产品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专业建设内容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紧密依托一机集团、北重集团等国有大型兵工企业与地方装备制造企业,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兵工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对兵工行业和装备制造企业机械制造专业人才需求及能力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分析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明确专业核心课程,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重点建设一批优质核心课程、打造一只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兵工企业与地方装备制造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1.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坚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根据兵工企业与地方装备制造业的特点,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与企业合作办学过程中,实现厂校优势互补,充分利用企业技术与设备优势,引入企业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以生产项目、真实岗位训练进行教学,教师与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实现角色互补,以双重身份参与实训教学与管理,学生以企业员工、徒弟身份参与生产实践;在着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与职场适应能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兵工企业文化融入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与团队协作精神。创新实践“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园兵工文化、共同实施教学计划、共同进行实践教学管理、共同打造‘双师’教学团队”的“五共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六阶段、八学期”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

1)校企双方共同依据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结果,制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2)校企双方依据相应职业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见图1),构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3)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参与教学组织与管理,企业技术骨干与学院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4)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教、学、做”一体化优质核心课程,开发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5)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企业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与实施,推动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

6)将兵工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同培养具有“兵工素质”的机械制造高端技能型人才。

图1 职业能力分析图解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采用“六阶段、八学期”分段式培养,第一阶段从第1学期到第2学期以校内教学为主,以校外实践教学强化专业认知,通过文化素养培养、专业基础能力培养、专项能力训练等环节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与职业基础能力;第二阶段第2.5学期利用暑期开展社会实践与企业锻炼,培养学生社会能力与职业环境适应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第三阶段第3、4学期以职业基础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机床操作加工能力、工艺分析与制定能力、工装选用能力、CAD/CAM等核心职业能力;第四阶段第4.5利用暑期进行企业实践,强化学生职业意识,适应企业生产、运行环境,第五阶段第5学期以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利用数控机床加工零件、企业管理实践、生产性实训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第六阶段即第6学期依托合作企业开展学生顶岗实习,把专业知识通过顶岗实习全面渗透到岗位能力培养中,实现教学过程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能够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边修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2.开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坚持以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构建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职业岗位(群)人才需求为目标,融合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企业标准,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如图2所示。

图2 工学交替课程体系

利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把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培养渗透到课程体系中,充分发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平台的教学功能,做到“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边修正”。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资金预算见表2。

表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构建

序号项目名称预期完

成时间

责任人建设经费(万元)
20112012
1地方企业人才需求、职业能力调研2011.11石向东2
2职业能力、岗位能力分析与论证2011.12刘劲威2
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制定2012.04赵建平42
4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体系2012.08赵建平33
5顶岗实习教学环节实施体系与制度建设2012.08刘劲威16
6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体系完善,实现双证融通2012.09刘文明34
小  计

1515
合  计

30

3.建设优质核心课程与教学资源库

与企业合作开发“理实一体化”优质核心课程。重点建设“机械制造工艺设计与工装使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零件切削加工”、“液压与气动技术应用”、“机械CAD/CAM”等5门优质核心课程,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方案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编写“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教材。课程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模式组织教学,突出实用性和职业性,建设支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资源库。

1)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聘请企业相应工作岗位的专家及技术人员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规范专业课程的性质、目标、设计思路、内容框架;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2)开发相应的项目任务,将理论学习和实际生产案例有机结合,以点带面,兼顾特例,以项目、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

3)建立包含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电子教案、动画资源库、多媒体课件、试题库及网上互动、答疑等内容的网络课程。

4)与企业专家合作,编写能体现企业能力需求的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5)收集本专业相关的国家标准、职业资格考核标准、专业技术资料,教学资料,建设成校企共享的教学资源库。

6)教学质量评价要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制定融合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能力训练考核标准、考核方法,突出“第三方”在教学评价中的评价权重。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优质核心课程与教材建设规划见表3、表4。 

表3 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规划

序号建设内容建设任务建设目标责任人预期完成

时间

建设经费(万元)
20112012
1机械制造工艺设计与工装使用制订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内容;评价标准;制作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课程上网、教学视频;建设试题库、案例库、相关标准等资源库。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标准王靖东2012.0519
2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标准韩丽华2012.0346
3金属零件切削加工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标准赵建平2012.0837
4液压与气动技术应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标准李现友2012.0919
5机械CAD/CAM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标准刘劲威2012.1110
小  计

941
合  计

50
表4 “教学做”一体化教材建设规划

序号教材名称建设目标责任人完成时间建设经费(万元)
20112012
1机械制造工艺设计与工装使用编写规划教材王靖东2012.0619
2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编写校本教材韩丽华2012.0335
3金属零件切削加工编写规划教材赵建平2012.0919
4液压与气动技术应用编写校本教材李现友2012.1018
5机械CAD/CAM

编写校本教材刘劲威2012.1219
小  计

740
合  计

47
4.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与标准建设

校企合作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与标准,实现“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学院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双重评价体系,健全毕业生信息跟踪调查与反馈渠道,保证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保持100%。完善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服务体系,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初次就业对口率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毕业生满意率达到96%以上。

(1)完善学院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专任教师、兼职教师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效果、服务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实现学生网络评教与教师网络评教、评学。

(2)建立学生、家长、行业企业、社会多方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学业认可率、“双证书”获取率、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和社会满意度进行评价。

(3)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信息反馈渠道,持续开展顶岗实习跟踪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企业满意度跟踪调查、社会声誉度调查,由“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心与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中心联合对其进行分析论证,制定持续跟踪计划,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监控体系。

(4)完善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服务体系,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初次就业对口率保持在96%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毕业生满意率达到96%以上。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建设规划如表5所示。

表5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建设规划

序号建设内容建设目标责任人完成时间建设经费

(万元)

20112012
1人才培养质量

评价制度建立

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王靖东2012.0211
2“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1.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组织机构;

2.完成“第三方”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刘劲威2012.031
3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服务体系、评价信息反馈渠道1.建立完善的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服务体系;

2.建立质量评价指标与标准;

3.建立评价信息反馈渠道。

石向东2012.072
小  计

14
合  计

5
(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专业带头人的培养,立足本职岗位,通过国内外进修、培训,深入合作企业挂职锻炼、主持专业建设,开展科研项目与社会服务等多种途径与措施,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1名侧重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机械制造工艺方向研究,另1名侧重于专业建设、实训条件建设、校企合作、技术开发、机械制造设备与控制方向研究,使二者之间形成优势互补;使其在本地区、本行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领军”作用,能够带领教学团队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带动专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学院将对其各项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如优先安排教科研课题、提供相应的科研启动资金和场地、配备科研团队等,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的带动作用,提升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

2.骨干教师的培养

每年选派4名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院校进修培训,参加职业教育与职业道德培训,行业企业实践锻炼,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职工培训等方式,培养6名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社会服务领域能够独当一面,且各有侧重的骨干教师,形成一支技能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能在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承担核心课程教学,并能够主持课程和教材建设,成为社会服务和技术合作的中坚力量,带动整个教师队伍和专业的发展。

3.“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按照专业教师的培养发展方向,建立教师深入合作企业兼职锻炼制度。专业教师每年到合作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并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与技术开发时间不少于2个月,以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技术应用能力。

鼓励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的高级技能等级证书;加强教师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师德培训,使其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及实践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4.兼职教师专业顾问队伍建设

聘请企业的技术专家、高级工程师等参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把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符合企业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指导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协调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并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全程参与学生的培养与质量监控。

聘请企业具备教学能力的工程师、能工巧匠承担校内生产性实训及理实一体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参与专业工学结合课程的建设、“教学做”一体化教材的编写、校内实习实训项目的开发等教学工作。聘请企业中实践能力强技术人员承担学生企业生产实、顶岗实习教学任务。

制定企业兼职教师、专家聘用管理办法,签订聘任合同,并根据聘任条件给于相应的待遇,加强兼职教师职业教育理论学习。通过建设,使专业兼职教师、顾问成员在现有18人的基础上达到29人。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见表6。

表6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序号建设项目人数培养形式及主要途径责任人资金预算(万元)

2011年

2012年

1专业带头人培养2国内外高职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习与交流、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技术研发等

王靖东1214
2骨干教师培养6参加国内外先进职教理念学习、参加教学模式改革与课程开发的培训学习、企业实践、参加教科研项目

赵建平811
3“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5相关科研院所进修、企业实践、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赵建平59
4兼职教师专业顾问队伍建设11聘请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能工巧匠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承担教学工作,培养、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赵建平56
小 计

3040
合 计

70
(三)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机械加工实训中心建设

机械加工实训中心在现有设备基础上增加设备种类,拟新增4台普通卧式铣床,1台龙门平面磨床,1台摇臂钻床。建成后,机械加工实训中心将成为设备种类齐全、设备数量(70台)充足、能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需要、科研、生产、培训的多功能实训中心。机械加工实训中心建设拟购买设备见表7。

  

表7  机械加工实训中心设备购置计划

实训中心名称责任人

序号设备名称数量

(台)

参考单价

(万元)

参考总价

(万元)

预期完成时间
机械加工实训中心刘文明1卧式铣床611.5692011.12
2摇臂钻床1772011.12
3龙门平面磨床170702011.12
合  计:146万元

2. 机械CAD/CAM实训中心建设

机械CAD/CAM实训中心经过扩建,拟增加计算机100台,使实训中心计算机数量达到200台,购买机械CAD/CAM软件50套,建成网络化、虚拟化的实训中心,可实现产品设计、仿真加工的虚拟教学。实训中心扩建后,可同时承担200人的各类教学和社会培训任务。机械CAD/CAM实训中心设备购置计划见表8。

表8  机械CAD/CAM实训中心设备购置计划

实训中心

名称责任人序号设备及软件名称台(套)数参考单价

(万元)

参考总价

(万元)

预期完成时间
机械CAD/CAM实训中心

刘劲威1计算机及网络建设1000.42542.52012.9
2机械CAD/CAM软件

500.24122012.9
3多媒体设备(含投影仪、幕布、音响设备)20.751.52012.9
4电脑桌椅1000.0442012.9
合  计:60万元

3. 机械加工质量精密检测实训室建设

在现有设备基础上,新建机械加工质量精密检测实训室,增加精密检测设备种类及检测平板,满足教学需要,配合“校中厂”的建设,满足一些企业高精度、复杂零件的质量检测。机械加工质量精密检测实训室设备购置计划见表9。

表9  机械加工质量精密检测实训室设备购置计划

实训中心

名称责任人序号仪器名称台(套)数参考单价

(万元)

参考总价

(万元)

预期完

成时间

机械加工质量精密检测实训室

石向东1测高仪(含测量程序)110102012.10
2花岗岩平板20.350.72012.10
3其它检测仪器若干9.32012.10
合  计:20万元

4.机械制造工艺工装专业教室建设

在现有工装基础上,通过企业赠送、收集、购买各种通用、专用刀具,通用、专用、组合、成组机床夹具及特殊零件,专用量具及辅具实物及各种图片资料,制作、收集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实物及工艺文件,新建机械制造工艺工装专业教室,用于专业教学及学生专业素养教育。

5.先进复杂刀具陈列室(专业教室)建设

通过企业赠送、收集、购买各种先进复杂刀具实物及各种图片资料,新建先进复杂刀具陈列室。将陈列室作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室,该专业教室所陈列刀具有先进性,展现了目前先进的金属切削设备所使用刀具及刀具的发展趋势,扩展了学生的专业视眼,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6.机床夹具拆装实训室建设

新建机床夹具拆装实训室,配合“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开展,并可以加强学生设计、使用机床夹具的能力。

7.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在原有的19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选择区域影响大、技术先进、人才供需关系稳定的企业,新建6个紧密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使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数目达到25个。

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与兵工行业、地方企业的联系,促进产学研合作。学生既可以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中进行学习训练,提高职业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职业素养与行为规范,以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有利于教师深入企业锻炼,进行科研与技术服务;能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满足专业教学的企业实习、顶岗实习需求。

8.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创新校内实训基地教行模式,引进企业6S现场管理,规范校内生产性实训,开发职业能力培训项目,编写实训教材与指导书,完善实践教学资料和实训考核标准,开展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建成保障工学结合要求的实训基地配套管理体系。加强生产性实训组织管理,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职业氛围,制定车间化的规章管理制度,将兵工企业文化引入实训基地,使“兵工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建立科学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机制,继续深化顶岗实习组织与管理力度,提高顶岗实习效果,改变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考核办法。实训基地内涵建设规划见表10。

表10  实训基地内涵建设规划一览表

序 号

项   目                                                                                                                                                                                                                                                                                                                                                                                                                                                                      

责任人完成时间资金预算(万元)

2011年

2012年

1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与环境建设刘文明2012.1010
2开发专项技能训练项目及实训教材刘文明2011.125
3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与评价体系建设刘文明2012.102
4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建设赵建平2012.103
小  计

515
合  计

20
(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发挥专业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势,为本地区各类企业开展提升员工职业技能水平的培训;为本地区下岗、转岗职工及农、牧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为相关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支持;扩大面向社会的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工作,2012年完成各类培训200人次。

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为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提供技术支持。

帮助包头市中职学校相关专业进行教学团队建设与教师培养。

四、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

  根据教职成[2011]11号文件精神要求,在加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按照要求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拟采取多项改革措施与保障措施。

一、改革举措与解决的关键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改革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五共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企业调研,明确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研讨,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重新开发与设计工学结合的“六阶段、八学期”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制定符合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开发符合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的课程,加强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项等教学做一体的形式组织教学,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入教学活动之中;开展多项学生技能竞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教师的职业能力强化与提高

加强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项目建设的关键与难点。我们在日常的教师培养过程中,已经采取了派遣教师深入企业锻炼、深入院内实训基地提高操作技能、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加大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力度,彻底转变教师的职业教育观念,采取专业教师定期深入企业、深入实训基地锻炼,选派教师参加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培训等,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保证专业教师能够胜任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开展。

3.与合作企业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与合作企业共同进行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增加校内生产性实训设备,体现先进性与实用性,引进企业生产项目与管理模式,使实训基地贴近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发挥与我院长期合作的兵工企业技术力量雄厚、设备精良的优势,实训项目中的大型、高端设备操作训练在合作企业进行,实现校内外实训基地优势互补。

4.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建成由学生、家长、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多方共同评价的科学的、可观测的、操作性强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5.制度建设

加强各种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与完善,保证各种教学管理有章可依。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相关制度。

二、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以教学副院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项目规划、重大事项研讨与决策、项目建设日常管理、财务管理与监督等工作。

2.人员与经费保障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机械工程系全体教师与合作企业相关人员参与到项目建设的具体工作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工作进行把关,学院示范办、教务处、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有关教师对专业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学院其它部门及教师全力支持与配合项目建设工作。保证项目建设分工明确,人员充足、干练。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保证财政支持的建设经费足额使用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中,实行专款专用,充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保障

学院将出台多项制度与办法,保障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针对本项建设任务,拟出台《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提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提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明确建设程序与办事流程,使项目建设规范,办事流程简单、方便,保证建设项目的高质量完成。

4.质量保障

为了使项目建设质量具有较强的可控性与可评价性,建设项目与每个子项目的建设都应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并将各项目落实到人,制定可观测与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保证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的各项目标,一是聘请企业专家对专业建设方案进行论证;二是学院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指导与监控;三是专业所在系负责人要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与实施,并调动教师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确保项目建设内容顺利推进;四是及时查找、总结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校内做好中期自查及项目验收等工作。

五、绩效考核指标

项目建设分年度绩效考核指标内容见表11。

表11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进度与绩效考核指标表

专业名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负责人王靖东
建设内容2011

(预期绩效考核指标)

2012年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实践教学

条件建设

1.机械加工实训中心建设

绩效考核指标:

1. 完成各项规章制度制订;

2. 完成卧式铣床6台、摇臂钻床1台、龙门平面磨床1台设备采购、安装、调试任务,并投入使用;

3. 加强实训中心内涵建设;

4.完成校内学生实训任务;

5.完成地方院校、企业、社会职业技能培训任务,提交培训协议等材料;

6.开发职业技能培养项目,完成实训指导书编写。

责任人:刘文明

绩效考核指标:

1.建成全面系统的实训中心管理规章制度,全面实行6S管理;

2. 完成实训中心环境建设;

3.探索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产品,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素质;

4.完成教学任务,并承担机械加工职业资格培训;

5.提交实训中心建设报告。

责任人:刘文明

2.机械CAD/CAM

实训中心建设

绩效考核指标:

1. 完成实训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制订;

2. 完成实训中心环境建设。

责任人:刘劲威

绩效考核指标:

1. 完成实训中心基础建设,购买计算机100台,购进CAD/CAM软件50套;

2. 完成计算机与机械CAD/CAM软件采购;

3.配置多媒体设备(含投影仪、幕布、音响设备)、电脑桌椅。

责任人:刘劲威

3.机械加工质量精密检测实训室建设

绩效考核指标:

1. 完成实训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制订。

责任人:石向东

绩效考核指标:

1. 完成测高仪(含测量程序)、花岗岩平板的采购任务;

2. 完成实训项目的开发;

3. 完成实训中心环境建设。

责任人:石向东

4.机械制造工艺工装专业教室建设

绩效考核指标:

1.完成专业教室建设规划。

责任人:张海军

绩效考核指标:

1. 完成专业教室通用、专用刀具,通用、专用、组合、成组机床夹具及特殊零件,专用量具及辅具实物及各种图片资料,制作、收集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实物及工艺文件;

2. 完成专业教室环境建设。

责任人:张海军

5.先进复杂刀具陈列室(专业教室)建设

绩效考核指标:

1.完成专业教室建设规划;

2.完成专业教室各种先进复杂刀具实物及各种图片资料。

责任人:王靖东

绩效考核指标:

1. 完成专业教室环境建设。

责任人:王靖东

6.机床夹具拆装实训室建设

绩效考核指标:

1.完成实训室建设规划;

2.完成各种机床夹具配置任务及各种图片资料收集。

责任人:刘劲威 

绩效考核指标:

1.完成专业教室环境建设;

2.开发实训项目。

责任人:刘劲威

7.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绩效考核指标:

1.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2. 完善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互补机制;

3.制定校外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的管理与实施制度。

责任人:王靖东

绩效考核指标:

1. 新增校外实训基地6个,总数达到25个;

2.能够满足100%学生专业实习、顶岗实习需要;

3.校企共同制定实训指导手册和考核方法;

4. 形成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管理体系。

责任人:王靖东

8.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绩效考核指标:

1.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实训基地总体建设规划;

2.实训基地设备管理制度及环境建设计划;

3.企业专家参与制定学生实训考核标准;

4.企业专家参与开发校外实训项目;

5.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研讨文件。

责任人:王靖东

绩效考核指标:

1.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及环境建设;

2.岗位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考核标准文件;

3.校内实训基地全面实行6S管理制度;

4.教师校内实训与企业实习管理制度;

5. 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与评价体系建设。

责任人:王靖东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1.专业带头人培养

绩效考核指标:

1.专业带头人提交行业发展情况综述和专业建设意见报告;

2.专业带头人国外培训、考察; 国内高校学习生产和管理技术、职业教育理论;

3. 专业带头人深入合作企业挂职锻炼累计不少于2个月;

4.能够解决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推广新技术、新成果;

5. 主持教研科研课题1项或编写教材1本或发表论文;

6. 负责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

7.专业带头人提交年度总结报告。

责任人:王靖东

绩效考核指标:

1. 专业带头人国外培训、考察; 国内高校学习生产和管理技术、职业教育理论;

2..专业带头人深入合作企业挂职锻炼累计不少于2个月;

3.能够解决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推广新技术、新成果;

4. 主持教研科研课题1项或编写教材1本或发表论文;

5. 负责完成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责任人:王靖东

2.骨干教师培养

绩效考核指标:

1. 4名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院校进修培训,参加职业教育与职业道德培训,行业企业实践锻炼累计2个月以上,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职工培训等方式;

2. 负责1项重点工作,提交项目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报告;

3. 负责1门课程开发;

4. 编写教材1本或发表论文1篇或参与1项教科研工作;

5.提交骨干教师培养年度总结及考核报告。 

责任人:赵建平

绩效考核指标:

1. 4名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院校进修培训,参加职业教育与职业道德培训,行业企业实践锻炼累计2个月以上,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职工培训等方式;

2. 负责1项重点工作,提交项目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报告;

3. 负责1门课程开发;

4. 编写教材1本或发表论文1篇;

5.提交骨干教师培养年度总结及考核报告;

6. 培养6名骨干教师,提高专业技能,积累现场工作经验,使其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开发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

责任人:赵建平

3.“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绩效考核指标:

1.选派4名教师到合作企业锻炼累计2个月以上,从事实践锻炼,参与企业生产,并获得行业企业相应证书;

2.参加双师职业教育理论培训,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3.参与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

4.提交“双师素质”教师工作及培训总结与考核报告。

责任人:赵建平

绩效考核指标:

1.选派5名教师到合作企业锻炼累计2个月以上;

2.参加职业教育理论培训;

3.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4. 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

5.提交“双师素质”教师工作及培训总结与考核报告。

责任人:赵建平

 4.兼职教师专业顾问队伍建设

绩效考核指标:

1.制定兼职教师企业顾问队伍建设计划;

2.形成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制定兼职教师工作制度;

3.聘任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能工巧匠5人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承担教学工作;

4.培养、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5. 提交兼职教师年度考核报告。

责任人:赵建平

绩效考核指标:

1. 聘任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能工巧匠6人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承担教学工作;

2.培养、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3. 形成兼职教师培养办法;

4.完成兼职教师库建设; 

5. 提交兼职教师年度考核报告。

责任人:赵建平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构建

绩效考核指标:

1.地方企业人才需求、职业能力调研;

2. 职业能力、岗位能力分析与论证。

责任人:王靖东

绩效考核指标: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制定;

2. 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3. 顶岗实习教学环节实施体系与制度建设;

4. 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体系完善,实现双证融通。

责任人:王靖东

 

1.专业优质核心课程与教材建设

1.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与工装使用

绩效考核指标:

1.制订课程标准;

2. 确定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内容;

3. 完善课程考核标准与评价标准。

责任人: 王靖东

绩效考核指标:

1. 制作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教学视频;

2. 建设试题库、案例库、相关标准等资源库;

3. 达到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标准;

4. 编写规划教材。

责任人: 王靖东

 2.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绩效考核指标:

1.制订课程标准;

2.确定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内容;

3.完善课程考核标准与评价标准;

4.制作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课程上网、教学视频。

责任人:韩丽华

绩效考核指标:

1.建设试题库、相关标准等资源库;

2.成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3. 编写校本特色教材。

责任人:韩丽华

 3.金属零件切削加工

绩效考核指标:

1.制订课程标准;

2. 确定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内容;

3.完善课程考核标准与评价标准。

责任人:赵建平

绩效考核指标:

1. 制作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课程上网、教学视频。

2. 建设试题库、相关标准等资源库;

3. 达到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标准;

3. 编写规划教材。

责任人:赵建平:

 4.液压与气动技术应用

绩效考核指标:

1.制订课程标准;

2. 确定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内容。

责任人:李现友

绩效考核指标:

1. 完善课程考核标准与评价标准;

2. 制作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课程上网、教学视频;

3. 建设试题库、相关标准等资源库;

4. 达到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标准;

3. 编写校本特色教材。

责任人:李现友

 5. 机械CAD/CAM

绩效考核指标:

1.制订课程标准;

2. 确定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内容。

责任人:刘劲威

绩效考核指标:

1. 完善课程考核标准与评价标准;

2. 制作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课程上网、教学视频;

3. 建设试题库、相关标准等资源库;

4. 达到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标准;

5. 编写校本特色教材。

责任人:刘劲威

 2.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建设

绩效考核指标:

1. 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

2.“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

责任人:王靖东

绩效考核指标:

1. 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服务体系;

2.建立评价信息反馈渠道;

3.保证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初次就业对口率保持在96%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毕业生满意率达到96%以上。

责任人:王靖东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绩效考核指标:

1. 制定技术服务各项规章制度;

2. 为兵工企业、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开展技术合作,加强科研立项;

3.为兵工企业、地方企业开展提升员工职业技能水平的培训;为本地区下岗、转岗职工及农、牧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为相关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支持;

4. 帮助包头市中职学校相关专业进行教学团队建设与教师培养。

责任人:王靖东

绩效考核指标:

1. 为兵工企业、地方提供技术支持,开展技术合作,加强科研立项;

2. 为兵工企业、地方企业开展提升员工职业技能水平的培训;为本地区下岗、转岗职工及农、牧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为相关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支持;2012年完成各类培训200人次;

3. 帮助包头市中职学校相关专业进行教学团队建设与教师培养。

责任人:王靖东

六、经费预算与年度执行计划

本专业建设项目总资金为580万元:财政投入500万元,合作企业投入40万元,学院投入40万元。项目资金主要用于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学生实习实训耗材补贴、学生实习工伤保险等项目。两年建设经费全额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见表12。

表1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经费全额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表

专业名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编号08-06-01
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
财政投入行业企业投入:

合作企业等

其他投入:

学院自筹

合计
2011年

2012年

小计2011年

2012年

小计2011年

2012年

小计
合计250250500

4040301040580
实践

教学

条件

建设

1.机械加工实训中心

146146146
2.机械CAD/CAM实训中心

606060
3.机械加工质量精密检测实训室建设

202020
4.先进复杂刀具陈列室(专业教室)建设

303030
5.机床夹具拆装实训室建设

2424101034
6.机械制造工艺工装专用教室

303030
小计1708025040403030320
内涵建设1.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5152020
小计5152020

教学

团队

建设

1.专业带头人培养

12142626
2.骨干教师培养

8111919
3.“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591414
4.兼职教师专业顾问队伍建设

561111
小计30407070
人才

培养

模式

和课

程体

系建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方案与课程体系构建

15153030
2.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936455550
3.“教学做”一体化教材建设

735425547
4.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建设

1455
小计32901221010132

1.实习实训耗材补贴

10152525
2.学生实习工伤保险

555
3.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3588
小计13253838

文档

机制专业建设方案-包头职院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二〇一一年十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确定“在发挥现有军工企业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拓展生产领域,建设包头、呼和浩特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近几年,包头市着力打造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电力、煤化工、稀土六大基地。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作为制造业领域的重要加工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占有独特的优势并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规划为我院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