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保利投顾研究院】2018年热点专题系列:粤港澳大湾区专题——大湾区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各城市产业机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7:20:50
文档

【保利投顾研究院】2018年热点专题系列:粤港澳大湾区专题——大湾区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各城市产业机遇

20182018年8月大湾区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各城市产业机遇在哪?2018年8月保利投顾研究院8月15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首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大湾区战略规划基本完成,开始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是湾区规划重点,把握湾区当前产业格局、摸清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及外迁转移趋势,有助于挖掘大湾区整体规划下各城市产业发展机会点。而产业格局变化必然带来劳动力、资本、税收、基建等方方面面的变化,进而对人口流动、房价、区域消费等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湾区九市经济大格局讲起,通过对支柱产业的梳理
推荐度:
导读20182018年8月大湾区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各城市产业机遇在哪?2018年8月保利投顾研究院8月15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首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大湾区战略规划基本完成,开始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是湾区规划重点,把握湾区当前产业格局、摸清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及外迁转移趋势,有助于挖掘大湾区整体规划下各城市产业发展机会点。而产业格局变化必然带来劳动力、资本、税收、基建等方方面面的变化,进而对人口流动、房价、区域消费等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湾区九市经济大格局讲起,通过对支柱产业的梳理
2018

2018年8月

大湾区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各城市产业机遇在哪?

2018年8月保利投顾研究院

8月15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首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大湾区战略规划基本完成,开始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

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是湾区规划重点,把握湾区当前产业格局、摸清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及外迁转移趋势,有助于挖掘大湾区整体规划下各城市产业发展机会点。而产业格局变化必然带来劳动力、资本、税收、基建等方方面面的变化,进而对人口流动、房价、区域消费等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从湾区九市经济大格局讲起,通过对支柱产业的梳理、分析各城市产业优势,并结合广东省及各市产业规划方向,描绘未来大湾区产业发展蓝图。大蓝图之下,广深为科技创新之核,佛莞走向智造,外围城市发展新兴制造产业集群配套。

一、起底湾区九市经济大格局

1、经济总量及结构

1)核心城市——广深

GDP总量:均超2万亿,仅次于京沪、但增速快于京沪;深圳表现更为突出。

经济结构:广州已迈入服务经济主导时代,当前三产结构与沪类似;而工业在深圳经济发展仍将扮演重要角色。

2)湾区其他城市

从总量角度可划分为三个梯级:经济强市、制造大市——佛莞,目前佛山工业主导地位仍突出,东莞服务业占比已逐步超越第二产业;3000亿级——惠中,仍以二产为主导;2000亿级——江珠肇,珠海经济增长势头强劲,肇庆仍保有一定体量的农业经济。

2、工业增长势能

从各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看:深圳独占鳌头,同时保持较高增速;广佛莞则处于第二梯队;惠州领跑第三集团。从增速来看,莞惠江珠工业增速较快,莞惠主要得益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江珠则在化工和电器有不俗表现;广中肇规模工业增长动力则显不足。

综合来看,湾区九市经济发展阶段差异显著:广州步入服务经济,未来更多向更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制造和中高端服务业聚集;深圳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引领全国,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链升级发展趋势明显;制造强市佛莞工业规模大、产业基础好,亦逐步走向转型升级;惠州、江门、珠海产业规模中等但增速快;中山产业亟待升级以寻求新的增长动能;肇庆产业发展则相对落后。

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重要落点,那当前放眼全国,湾区有何优势产业?落点区域内,各城市产业又有何特征?

二、探究湾区九市产业特征

1、放置全国,湾区有何产业链优势及发展特点?

1)以轻工业为主,电子信息化产业优势突出

对比全国及广东省主要工业品产量,不难看出,湾区电子信息、家电等工业品份额居全国首位,工业产品偏向下游消费端。

整体来看,湾区以轻工业为主导,重工业占比低;珠江东西岸产业集群效应显现:东岸(深莞惠)电子通信、半导体等电子信息化产业链优势突出,西岸(佛珠)电气机械产业链业已具规模效应;此外,汽车制造实力亦不俗,新能源汽车产业蓄势待发。

2)以企业为主体、应用导向型产业创新

不同于京沪由科研机构、高校主导的创新模式,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创新主力是工业企业。这一特点从北上深R&D投入结构便可见:北京高校科研机构投入占比近半;上海高

校科研与企业投入相对均衡;深圳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占比90%。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更具应用导向,更贴近市场,但广深研发投入方面距离京沪仍有差距。

2016年广东省R&D科研经费总共投入2035亿元,科研人员73.5万,其中大湾区在经费和人员的投入占全省约95%,深广佛莞为科研创新的主力,投入占全省80%。

2、湾区九市当前支柱产业概况

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工业增加值贡献占比近60%,是深圳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对于优势产业,深圳未来发展述求是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建设全球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受深圳产业辐射,东莞和惠州已经与深圳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协同,两城的电子信息产业主导优势明显,东莞占比超30%、惠州已近40%。此外,电气机械及纺织服装在东莞、石油化工在惠州产业贡献度亦较大。

广州汽车制造产业优势突出,工业增加值占比超20%;电子信息及化工产业亦占有一席之地。

佛山的支柱产业为家电制造为代表的电气机械产业,产值贡献最大,占比超20%;陶瓷等非金属制品、服装产业规模亦较大。

电气机械(近30%)、电子信息(近20%)产业分列珠海工业增加值首两位。中山、江门、肇庆三城市支柱产业主导地位并不十分突出:中山的优势产业有电气机械、电子信息及化工;江门的优势产业为化工及金属制品;肇庆的金属加及建材产业产值较高。

从湾区九市当前支柱产业情况,可以看出: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链已具规模效应;而珠江西岸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也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大湾区规划加持之下,产业将如何发展?

三、研判湾区九市产业发展趋势

1、产业规划揭示湾区城市未来发展方向

国家在2015年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战略,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领域,广东省十三五规划基于国家战略目标,提出了“围绕装备制造、汽车、石化、家用电器、电子信息五大产业的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 着力突破产业链关键环节, 推动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同时着力发展各类战略新兴产业。

2、深圳产业升级下,产业转移及外溢形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已走过4个产业发展阶段:

●80年代起承接港澳台产业转移的传统加工业阶段;

●90年代起以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机械工业阶段;

●21世纪初期以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阶段;

●近年逐步进入新兴技术阶段。

深圳产业发展阶段转变下,原有产业“腾笼换鸟”,珠三角及粤东西北城市成为主要产业承接地。深圳产业转移已掀起两轮高潮:

1)传统产业适应性外迁

深圳进入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阶段后,传统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中的低端产业和环境污染产业逐步外迁,工业份额大幅下降,形成了第一次产业外迁潮,比如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到了中山和汕头、家具制造业转移到了惠州惠阳等。

2)市场扩张性外迁、“前店后厂”模式

近年深圳产业发展开始进入新兴技术阶段,劳动力成本、产业用地等无法满足企业提高产能进行市场扩张的步伐,第二轮产业外迁潮逐步兴起。企业选择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周边城市,同时在深圳保留总部或研发基地等,通过这种“前店后厂”的形式实现成本控制和市场及产能扩张。比如中兴将生产基地迁往河源、华为将终端生产线迁往东莞、比亚迪在汕尾开拓生产基地等等。

3、佛莞转型升级下,产业转移形势分析

湾区制造大市——佛莞,工业发展基础较好,近年产业发展也走向升级转型,从低附加值产业逐步向高技术含量产业迭代,这一点从两市支柱产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得以验证,从“制造”向“智造”、“设计研发”方向升级。

伴随着传统产业升级,部分产业出现转移、出清的情况,转移的产业特点具有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等主要特点,承接地区以粤东西北及中西部城市为主。比如佛山部分家电企业生产基地迁往芜湖等中部城市,东莞的纺织服装,初级电子部件组装等迁往惠州。

4、小结

湾区内城市产业层级鲜明,深圳引领、佛莞跟随,产业转移及外溢势能增强,湾区其他城市纷纷在这轮产业转移浪潮中捕捉自身产业发展机遇。从各市产业园引入的偏好可以看出,作为核心的广深将重点发展科技研发、战略新兴产业,珠江西岸的佛珠中江等重点引入和发展智能制造及优势产业,而珠江东岸的莞惠则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肇庆主要承接佛山部分产业转移需求。

展望:粤港澳规划下,湾区未来产业蓝图

1、国家对大湾区建设定位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强调“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深圳具有改革开放深厚基因,在当前全面开放中仍将走在前沿。

“要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广州-深圳--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目标之一,未来大湾区要引领中国特色创新。

2、粤、港澳城市优势互补,资本、技术、人才创新要素高效流通

珠三角产业基础较好,尤其在电子、通信、半导体等电子信息化产业链规模优势凸显,技术创新以应用为导向,更贴近市场;而相对短板的在于高校及科研机构资源,粤九市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与京、沪差距明显,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一定程度制约了湾区科技创新实现突破。

而港澳在资本、高等院校等方面资源优势明显,国际化城市占位利于珠三角进一步开放的实现。广东的外商直接投资中,一直以来占比超60%,且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为创新经济产业提供资本支持。此外,是国际一流大学的集聚地,信息科学、计算机科

13 / 13

学、电子工程、土木工程、医学等学科实力较为突出。

大湾区规划落地,利于提升粤港澳城市产业协同性,资本、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完备、产业配套齐全,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可期。大疆无人机是粤港澳湾区科技产业化的典型,充分利用产业配套,在科技大学研发,在深圳落地,在珠三角量产,到如今占据全球优势市场份额,实现了应用技术创新与产业化。

3、展望

基于对湾区产业格局的深度剖析,结合区域产业规划发展方向,可以预见:未来大湾区的产业格局将是智力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集群,核心区域主攻科技研发与创新应用,外围区域将承担智能制造、技术转化成果、生产服务的职责。

从空间上看,广东有望形成六大产业集群及三大圈层:以广深为核心,带动珠江东西两岸的配套产业集群发展,而粤东和粤西将承接能源、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临港重工业。

—— 报告·完毕 ——

文档

【保利投顾研究院】2018年热点专题系列:粤港澳大湾区专题——大湾区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各城市产业机遇

20182018年8月大湾区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各城市产业机遇在哪?2018年8月保利投顾研究院8月15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首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大湾区战略规划基本完成,开始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是湾区规划重点,把握湾区当前产业格局、摸清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及外迁转移趋势,有助于挖掘大湾区整体规划下各城市产业发展机会点。而产业格局变化必然带来劳动力、资本、税收、基建等方方面面的变化,进而对人口流动、房价、区域消费等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湾区九市经济大格局讲起,通过对支柱产业的梳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