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周易文言传解读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7:21:14
文档

周易文言传解读

周易文言传解读——与天地合其德(2006-09-0319:33:15)古来谈《周易》的书,都要讲一讲“周易”两个字的含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意即“易”字上半部是日字,下半部是月字,日代表阳,月代表阴,“易”表示阴和阳。东汉郑玄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南宋朱熹说:“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交易、变易之义。”这是关于“易”的三种主要解释。至于“周”字,则有两种解说,一说是“普遍”的意思,一说是指“周代”。“周”字有两种说法,
推荐度:
导读周易文言传解读——与天地合其德(2006-09-0319:33:15)古来谈《周易》的书,都要讲一讲“周易”两个字的含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意即“易”字上半部是日字,下半部是月字,日代表阳,月代表阴,“易”表示阴和阳。东汉郑玄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南宋朱熹说:“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交易、变易之义。”这是关于“易”的三种主要解释。至于“周”字,则有两种解说,一说是“普遍”的意思,一说是指“周代”。“周”字有两种说法,
周易文言传解读——与天地合其德 (2006-09-03 19:33:15) 

古来谈《周易》的书,都要讲一讲“周易”两个字的含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意即“易”字上半部是日字,下半部是月字,日代表阳,月代表阴,“易”表示阴和阳。东汉郑玄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南宋朱熹说:“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交易、变易之义。”这是关于“易”的三种主要解释。至于“周”字,则有两种解说,一说是“普遍”的意思,一说是指“周代”。“周”字有两种说法,“易”字有多种说法,于是由两字组合而成的“周易”一词,便有了种种说法。之所以会出现种种解说并立的现象,是因为各家解说都不能完全令人信服。

许慎、郑玄、朱熹对“易”字的解释,都未必正确。《周易》的“易”字,乃是“生”的意思,这在《周易·系辞传》中写得很明白:“生生之谓易”。

《系辞传》的说法,可以从新近发现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得到印证。我们来看“易”字字形的演变史:

 

         

        

 

?/P>

今天的“易”字,字形上日下勿,与汉代使用的隶书字形一样,但是周代铜器上所铸的文字(图中下行左侧五个),“易”字的样式和今天大有不同。一步步追上去,到商周的甲骨文,就成了一个图画(图中上行左侧三个),是一双手捧着一个容器,往另一个容器里倒液体的样子。请注意两个容器中,手捧着的那个带有一个小半圆,它是象形文字中一个示意符号,表示这个容器装得满满的,要溢出。这个小半圆画在鼓起的容器壁上,很像乳房的样子。

图中上排第四、五、六、七个字形,在甲骨文中常见,其中以第四个字形 最为常见。这个“易”字,显然是由代表液体的三撇、容器的一壁、半圆形示意符这三部分演化而来。从它的来历可以知道,这个字形的原初含义是饱满、溢出、可以向外倒的意思。从饱满、溢出、可以向外倒这些意思,很容易演申出“赐予”的意思,又演申出“生”的意思来——上天就像一个装得满满的大瓶子,赐给我们万物。于是“易”字就有了“生”的意思了,所以《周易·系辞传》说:“生生之谓易。”

如何理解《系辞传》所说的“生”?《老子》说:“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曲,动而愈出。”意谓天地就像一个皮制的鼓风机,不断吹出万物,永不枯竭。《老子》又说:“玄牝门,天地根。”意谓存在着一个看不见的创生者,那个创生者创生万物,就像母牛生小牛一样。《老子》这些话,生动地描绘了什么是“生”。天地之间,到处生生不已,所以《周易·系辞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最大的德性,就是生生不已。

《周易》的“易”字是“生”的意思,已无疑问。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周易》这本书占筮书要称作“易”?从演筮程式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演筮,是用四十九根竹棍,三变得到一爻:演算一番,得到几根,放下,为第一变;又演算一番,又得到几根,放下,为第二变;再演算一番,又得到几根,放下,为第三变。如果把四十九根竹棍看作装在饱满容器中的液体,那么这个演算过程,正像从饱满容器里一点一点地往外倒液体一样,像乳房流出乳汁一样,像天地生出万物一样。演筮程式所模拟的,正是天地“生”万物的过程。事实上,这个演筮程式最早的名字,正是“易”。《周礼》记载“三易之法”,是说有三种“易”法,亦即三种演筮程式。三种演筮程式可能略有不同,性质却没有差别,所以都称为“易”。演筮程式被称为“易”,于是占筮书也随之被称为《易》了。

“易”字是“生”的意思,“周”字是“到处都在”的意思,“周易”二字的含义就是:“生生不已的天地大德,无处不在。”演筮活动模拟了那个无处不在的、生生不已的天地大德,所以关于占筮的书就叫做“周易”。

《周易》一书认为,天地在生出万物的同时,也把生生不已的德性赋予了万物。生生不已的内在力量,时刻鼓动着万物,于是万物生机盎然,竞相成长。《诗经》有一篇诗,名叫《旱麓》,它描述万物活泼生长的样子说:“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万物生长,向上欲冲破长空,向下欲穿透大地。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诗篇描写的景象,就是“周易”二字的含义。

天地生生不已的德性,人身上也具备,儒家称之为仁德。仁德是一种生物之心,希望万物都能活泼生长。春天长成万物,使万物欣欣向荣,类似于仁,所以儒家经常用春天来类比仁德。北宋周敦颐,字茂叔,他窗前的杂草从不除去,因为每当他看到春天窗前杂草悄然生长,看到万物生生不已,便会油然升起一股仁人爱物的情怀来。这个掌故,叫做“茂叔窗前草不除”,为后儒津津乐道。周敦颐的弟子程颢写过一首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他春天出游,看到万物生生不已,内心便油然升起一股仁人爱物的情怀,感觉自己与天地大化融为一体,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后来收入《千家诗》,列为首篇。南宋朱熹写了一篇《仁说》,劈头就说:“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夫天地之心以为心者也。故语心之德……一言以蔽之,则曰仁而已矣。”意思是说,天地之大德是生生不已,这个大德像种籽一样种到每个人的心里,成为每个人的仁德。朱熹还写过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天地生物之心,是人类心灵的源头活水。

天地把仁德赋予人,发挥仁德就是人的神圣使命。从个人方面讲,我们要不断地创造,不断地革新;从社会方面讲,我们要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讲,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宇宙走向至善至美。

天地不断地创生万物,生生不已,造成了无穷无尽的运动变化,于是我们就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宇宙当中。不但我们周围的一切在变,我们自己也在变,从肉体到精神,无时无刻不在变化。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变得实在是太快了。在这无尽的变化之中,有一个东西,似乎不变,就是自我意识。我的四体百骸在变,头脑中的想法在变,但无论怎么变,自我意识都告诉我,这是“我”。这个自我意识,主宰着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它可以催促人参加煅炼,强健身体,也可以催促人学习知识,改变精神。在自我意识面前,我这个皮囊里面的一切,包括物质与精神,都成为可以塑造之物了。肉体和精神具有不断创生和变化的特点,这就给自我意识提供了大大的可塑空间,自我意识塑造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就像艺术家捏泥人一样。但是,如果自我意识放弃了对自己身体和精神的主宰,让自己的肉体和精神放任自流,那么,肉体和精神的不断的变化就会失去方向,人就会很快散架、堕落。明代大儒王阳明提出诚意、致良知,就是主张自我意识要充分发挥作用,朝着正确方向,把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塑造得日益完美。

《大学》记载着一个故事。说圣人商汤有一个洗沐用和盘子,上面刻着这样的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谓人的身体,每天都会染上灰尘,所以每天都要洗,与此类似,人的精神也必须每天都濯洗一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几句铭文,表达了一种积极应对变化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称为日新之道。

“周易”二字的含义,即是:“生生不已的天地大德,无处不在。”儒家主张的仁德和日新之道,《文言传》一言以蔽之,曰:“与天地合其德。”

《周易·文言传》解读——与鬼神合其吉凶 (2006-08-30 18:16:46) 

事物的发展变化,有深刻的必然性,也有深刻的偶然性。现代科学把握必然性,利用必然性,取得了辉煌成就,而对偶然性却只能退避三舍,偶然性似乎成了科学的白区。那么,在科学之外,是不是有某种特殊的方法,可以冥通偶然性,然后加以利用呢?据我所知,《周易》就是要冥合偶然性的。《周易·系辞传》说:“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

自然科学要把握必然性,《周易》要冥通偶然性,这是两者的重要区别。《文言传》“与鬼神合其吉凶”,谈的就是《周易》可以冥通偶然性。

据说,周武王灭商后,曾向商纣王的叔父箕子请教治国方略,箕子阐述了九种治国大法,史官把箕子的话记录下来,取名《洪范》,后来被收入《尚书》。《洪范》所述九种治国大法,第七种是“稽疑”,记载了一种依赖占筮的决策制度。

《洪范》曰:“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卿士从,庶民从,龟从,筮从,是之谓大同,身其康强,子孙其逢。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庶民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汝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

这是一个理想化的决策制度,其中“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民”这三项,古人称之为人谋;“谋及卜、筮”这两项,古人称之为鬼谋。按照《洪范》的设计,帝王欲决定大事,须兼顾人谋与鬼谋。如果人谋出现分歧,就由鬼谋决定取舍。《周易·系辞传》评价这一决策制度说:“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意谓圣人受命管理天下,他把人谋与鬼谋并用,就保证了即便是平头百姓也能参与国家大事。

我们今天讲求科学决策,商周讲求卜筮决策,这两种决策制度显然不同。今天讲求科学决策,是重视必然性。商周讲求卜筮决策,是重视偶然性。

事物发展变化中深刻的偶然性,在古代被视为天命,例如孟子就曾把偶然性称作天命,他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商周决策制度重视占筮,是因为他们相信,通过占筮冥通到的偶然性,乃是天命。

春秋时期,晋文公筮纳周王,可看作周代决策制度的一个具体案例。

公元前636年,在外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在秦国帮助下回到晋国,做了晋国国君,就是晋文公。就在此年冬天,周朝内部发生了。

当时做周天子的是周襄王,他有一位弟弟名叫太叔带,太叔带在大臣颓叔、桃子等人支持下起兵造反。周襄王逃出京城,跑到郑国一个叫做氾的地方,他向诸侯国发出救信,信上说:“我无德,得罪了弟弟太叔带,现在流落在郑国的荒野氾地,请各位叔父前来帮忙。”周天子是诸侯国的共主,天子被赶出京城,对诸侯国而言当然是一件大事,弱小的国家赶紧派人去氾地服侍,强大的国家就决定派兵勤王,扫平内乱。

秦国和晋国在当时都是强大的国家。秦国的先祖居于西垂,本是为周天子养马的氏族,周天子赐姓曰嬴,使居秦地,称秦嬴。西周末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秦襄公带兵救周,保护周平王迁都洛邑。行赏,秦襄公被封为诸侯,政治地位一跃而上,秦国从此壮大起来,逐渐成为强国。这次周天子又逢危难,秦国国君穆公立即效法其先祖,率师勤王。

晋国与秦国隔黄河而治,当秦国到达黄河沿岸时,晋国的大臣狐偃就对晋文公说:“欲树立威信,称霸诸侯,最好的办法就是勤王。这样,诸侯就会信服,且符合君臣大义。您的祖先晋文侯在周平王东迁时曾匡辅周室,获得了良好的政治影响,您今天一定也要效法他,救王之难,显名诸侯。”于是让卜偃占卜,得到的断语是:“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晋文公以为卜偃说自已像黄帝,便说:“我可承受不起。”卜偃说:“周礼未改。卜辞中的黄帝,指的是周天子,不是您。”晋文公命曰:“筮之。”命令他复用《周易》占筮。

卜偃演筮,得到大有卦九三爻动,变睽卦,断曰:“吉。遇‘公用享于天子’之卦。战克而王享,吉孰大焉。且是卦也,天为泽以当日,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意思是说:“再也没有比这更吉利的了!大有卦九三爻爻辞是‘公用享于天子’,预示着您必定能够扫平内乱,得到周天子的宴享。您将大有功勋,周天子也会屈尊酬谢您,这不是很好吗?”

于是晋文公派人告诉秦穆公:“天子蒙尘,离我不远,勤王之事,还是由我代劳吧。”秦军退回,晋军顺河而下,分为两队,一队去围剿太叔带,一队去迎接周襄王。只用十四天,就杀了太叔带,把周天子送回京城。

胜利的次日,晋文公朝见周襄王,襄王设醴酒款待他,又赠送他很多玉帛,礼遇有加。晋文公很明白这次勤王的政治意义,就请求周襄王把一种天子所行的礼即隧礼特许给自己,好让晋国有一个区别于其他诸侯国的特殊标志,周襄王说:“那是天子的礼,你用了,天下岂不是有两个天子了吗?我想你也不希望这样吧。”就赐给他大片土地。

经此一役,晋国付出甚小,政治地位却大幅度提高,领土也得到扩张,真可说是“吉孰大焉”!有此良好开端,晋文公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晋文公的决策过程,正像《洪范》主张的那样。按《文言传》的说法,晋文公算是“与鬼神合其吉凶”了。

文档

周易文言传解读

周易文言传解读——与天地合其德(2006-09-0319:33:15)古来谈《周易》的书,都要讲一讲“周易”两个字的含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意即“易”字上半部是日字,下半部是月字,日代表阳,月代表阴,“易”表示阴和阳。东汉郑玄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南宋朱熹说:“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交易、变易之义。”这是关于“易”的三种主要解释。至于“周”字,则有两种解说,一说是“普遍”的意思,一说是指“周代”。“周”字有两种说法,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