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4课《诗词五首》五首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7:19:54
文档

24课《诗词五首》五首

《饮酒》1.作者: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二十九岁出仕,做过参军、县令之类的小官。四十一岁时解职归田。归田后的二十一年中,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描绘了纯洁优美的田园风光,并赞扬了劳动生活。2.写诗人虽然身居闹市,而内心宁静脱俗,并为下文设置了悬念的句子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3.本诗的主旨句是:心远地自偏,此举包含着境由心生的哲理,并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境界。3.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农耕生活,表现了作者悠然、
推荐度:
导读《饮酒》1.作者: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二十九岁出仕,做过参军、县令之类的小官。四十一岁时解职归田。归田后的二十一年中,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描绘了纯洁优美的田园风光,并赞扬了劳动生活。2.写诗人虽然身居闹市,而内心宁静脱俗,并为下文设置了悬念的句子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3.本诗的主旨句是:心远地自偏,此举包含着境由心生的哲理,并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境界。3.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农耕生活,表现了作者悠然、
《饮酒》

1.作者: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二十九岁出仕,做过参军、县令之类的小官。四十一岁时解职归田。归田后的二十一年中,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描绘了纯洁优美的田园风光,并赞扬了劳动生活。

2.写诗人虽然身居闹市,而内心宁静脱俗,并为下文设置了悬念的句子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本诗的主旨句是:心远地自偏,此举包含着境由心生的哲理,并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境界。

3.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写出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农耕生活,表现了作者悠然、恬静、闲适的心情。

4.“见”字能不能改成“望”字?

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的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

5.赏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太阳西下,山间云气升腾,非常美丽,鸟儿在空中飞倦了,成群结队返回巢穴。作者以飞鸟自喻,以飞鸟倦而知返来表达作者辞官归隐、悠然自得的惬意情怀。

6.全诗的总结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指的是田园生活。“真意”指的是纯真的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

7. “欲辨已忘言”中,作者想说什么?

这美好的田园生活是我想追求的,我想在这悠闲、恬静的生活中度此一生,远离世俗的烦扰。

8.本诗表达的感情:

本诗通过对农村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辞官归隐后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作者鄙视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

9.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春望》

1.作者:杜甫,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作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真实历史面貌,号称‘诗史’。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写“望”中所见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题目中“望”字包含了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4、“草木深”的表达效果;表面上些自然界草木茂盛,实际上写出都城沦陷后的破败景象。

5.写出都城沦陷后破败荒凉之景的句子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炼字角度赏析“破”“深”:一个“破”字写出了安史之乱时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7.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作者移情于景,起过渡作用,运用对偶,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时事的感伤和对家人的思念。

8.五六句赏析:“烽火”指战事,借代安史之乱,“连三月”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和绵长,“抵万金”夸张,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9.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运用对偶、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战火连天,家书难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1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怎样的生活现实?

写出了当时唐朝战争连续不断,百姓流连失所,亲人失散离别,家书弥足珍贵的社会现实。

11.为什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会引起人们的共鸣?

这两句诗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恋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12.赏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运用细节描写,含蓄而深刻的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对家人的思念。

13.请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了。运用细节描写,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对家人的思念。

14.感情基调:沉重悲凉。

15.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形象地描述了安史之乱中诗人被困长安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16.A.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思念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雁门太守行》

1思想感情:本首诗描写了边塞的战斗场面,歌颂了守边将士们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精忠报国的决心。

2“黑云”一语双关,既指黑色的浓云,又指敌军。

3首句中ー一个“压“字的作用是: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汹汹,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城将士处境的艰难。

4“黑云压城城欲”是千古名句,按要求进行赏析。

炼字的角度:“压”用得生动传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汹汹,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城将士处境的艰难。

修辞的角度(语言特点):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5,赏析“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开”的妙处。

“开”与“摧”相对,形象地体现了守城将士斗志昂扬和严阵以待的精神风貌,反衬出守城将士保家卫国的无畏精神。

6.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画面。

敌军就像乌云压近,城池将要被摧毁,守城的将士身穿铠甲严阵以待,铠甲迎着太阳闪着耀眼的光芒。

7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推,甲光向日金鳞开”。

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既是绘景又是写事,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体现了守城将士斗志昂扬和严阵以待的精神风貌。

8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争的残酷;“角声满天”四个字写出战斗的规模,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则描写出战斗持续时间之长和场面之悲壮以及战况的惨烈。

9.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的画面。

军中的号角声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晚霞映照战场,那大块大块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10写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的句子是: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11“临易水”会让我们想起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12.运用燕昭王筑黄金台纳贤的典故表现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的句子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3.本首诗的主旨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4.本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誓死报国的决心。

15.阅读全持,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示例一:此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手法,如“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两句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体现了守城将士斗志昂扬和严阵以待的精种风貌。

示例二:此诗运用典故,如“报君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运用燕昭王放千金招揽人才的典故,表现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歌颂了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又如“半卷红旗水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运用荆轲刺秦王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的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16.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请具体分析其特色。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鲜明浓艳,它们和黑色、玉白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面,描绘出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准确地表现了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17.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辉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参: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

赤壁

1.本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牧,他与另一位晚唐诗人李商隐齐名,史称“小李杜”

2.本首诗从题材上看是咏史诗,借“折戟”这一古物引发对前朝人事的感叹,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本首诗借“赤壁之战”这一历史事件,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4.诗人从反面落笔、活用典故、语句诙谐、批判历史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崔春深锁二乔。

5.“东风不与周郎便”中“东风”表面是指自然界的风,实指英雄建功立业的各种条件

6.“二乔”命运指代东吴的命运,写二乔的目的:一反传统说法,认为若不是正好赶上东风,历史将会被改写,表现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政治见解。

7.谈一谈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

此句写出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英雄的成功需要有某种机遇。表现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政治见解。抒发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8.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原句中“二乔”指代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语句生动形象,使表达的内容更加委蜿含蓄,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9.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向话的意思是说:假如东风不给周郎方便,那么历史将会改写,锁进铜雀台的将是二乔了。诗句以小见大,体现了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政治见解,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10.前两句的表达方式:记叙。作用:由折戟这件古物引发作者的感慨,为后文的抒情做铺垫。

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人为什么不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落笔?

诗人从反面落笔,活用典故,语言诙谐,强调了东风的作用,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渔家傲》

1.从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梦境。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景象: 海天相接;感觉: 船摇帆舞;气势:星河欲转磅礴豪迈2.第三句至第七句写诗人与天帝的问答。以此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3.最后三句回答天帝的问话:“.殷勤问我归何处?”,交代_海上仙山是自己的归宿,借此表现诗人追求自由光明的渴望________。

4.李清照是_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但这首词的风格却十分豪放。

5.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6.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艺术风格?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风格的? 

7.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

8.“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1)词中最能体现她豪放风格的句子“,”。

 (2)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0、“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1、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整首诗的主旨)

参:

5.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6.浪漫或豪放的艺术风格,该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天上人间,摇曳多姿,给人应接不暇之感,梦幻现实辉映对照,那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利清照晚年虽身处困境,想象的翅膀却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显示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迈气概,使这首词显示出来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

7.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

8.“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9、(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或“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比喻或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手法1分,感情1分)

10、比拟(拟人)。(1分)由写梦引出(过渡到)下阕词人抒情。(1分)

11、本词通过写词人梦中所见及与天帝的对话,抒发了词人晚年对现实的不满和苦闷,表达了词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渴望。

文档

24课《诗词五首》五首

《饮酒》1.作者: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二十九岁出仕,做过参军、县令之类的小官。四十一岁时解职归田。归田后的二十一年中,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描绘了纯洁优美的田园风光,并赞扬了劳动生活。2.写诗人虽然身居闹市,而内心宁静脱俗,并为下文设置了悬念的句子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3.本诗的主旨句是:心远地自偏,此举包含着境由心生的哲理,并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境界。3.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农耕生活,表现了作者悠然、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