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马说教案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7:19:58
文档

马说教案教学设计

第23课马说【导学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见了,就下车抱住千
推荐度:
导读第23课马说【导学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见了,就下车抱住千
第23课 马 说

【导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见了,就下车抱住千里马,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头吐气,又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文章——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

自我研习 生成新知

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祗(zhǐ)   骈(pián)   槽枥(cáo lì)

食马者(sì)  粟(sù)  邪(yé)

外见(xiàn) 

2.文言知识梳理

(1)重点实词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屈辱。

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才美不外见:才:才能;美:美好的素质。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等同;可:能够;得:等到。

(2)通假字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饲”,喂)

②才美不外见(同“现”,表现出来)

(3)一词多义

①能

②食

③尽

④策

⑤以

(4)古今异义

①然后有千里马(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接词)

②故虽有名马(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③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今义:或者,并列连词)

④是马也(古义:这样;今义:判断词)

3.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家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4.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似。

1.朗读指导:示范课文最后一节

【交流点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翻译课文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经过质疑解难疏通文意,最后进行课堂交流。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理解文中难懂的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3.背诵课文

   要求在熟读课文并且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或速记或互相检查,要求能当堂背诵。做师做适当地检查。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交流点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交流点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4.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

【交流点拨】“伯乐”指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指封建社会那些被埋没、遭摧残的怀才不遇的贤人志士。“食马者”指愚昧无知的统治者。

5.第三段中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句中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致?

【交流点拨】排比的修辞手法,刻画“食马者”的浅薄愚妄。三个“之”字用法不同。

6.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韩愈怎样的思想?

【交流点拨】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人才能充分发挥才能。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1.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交流点拨】起句就揭示全文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第三段对“食马者”进行辛辣的嘲讽,结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不知马”,与开头的论点相照应。

2.本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交流点拨】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的命运来比喻人才的命运,文章采用反问、设问、排比等手法,反复论述,层层深入,耐人寻味。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总结课文

本文以千里马喻指杰出的人才,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说明有才能的人不被统治者识别和重用,以致终生被埋没,抨击了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2.拓展延伸

假如将来也遭遇怀才不遇的情况,那么你会认同以下哪一种情况呢?也可以谈谈这几种情况以外的认识。

①毛遂自荐:锥处囊中,脱颖而出;②苏秦:悬梁刺股,发奋再学;③陶渊明:归隐田园,乐悠悠;④诸葛亮:三顾茅庐方出山;⑤姜子牙:垂钓等待,80岁遇文王;⑥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

【交流点拨】时代不同,人们观念也在改变。我们不能坐等机遇的来临,更不能坐失良机,要努力学习,不断增长才干。要抓住机会,毛遂自荐,增大成功的希望。

【板书设计】

马说

分析问题:) →食马者不知 )

归纳中心:) →其真无马也 )))托物寓意

文档

马说教案教学设计

第23课马说【导学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见了,就下车抱住千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