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数学教育网 www.shuxue.com.cn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取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近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规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往往能让孩子“勤奋学习”并“乐此不疲”,怎样在课堂中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有效结合?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浅见。
一、动手实践,理解数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要增设实践活动,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识,这对学生来说,理解的也更为深刻,掌握知识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也更加容易。
在教学数学第十二册《圆的周长》一课,我提前布置了准备作业: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挑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作为课前准备。学生带的东西“五花八门”——硬币、水桶盖、玉镯……猜测一下,圆的周长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直径?半径?整合学生的猜想,用实践来验证,能否找出圆的直径与周长之间的关系。分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就连平时不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同学也为本组成员“出谋划策”。有在圆上打记号滚动的方法测量的,有用绳子围绕圆一周来测量的……十几分钟过去了,通过大家的充分思考和实际测量计算得出了“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的结论,我又适时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伟大数学家祖冲之的发现和电子计算机的精确程度,同学们不由发出赞叹的声音,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好动、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有的特征,通过动手操作与实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印象深刻,也让理解知识的过程变得更加容易。
二、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情怀,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如果能巧妙的联系生活来设计练习题,学生在熟悉的知识面前就不会一幅漠然的表情,取而代之的是积极的思考和体验成功的乐趣。
例如:为“已知圆的周长求面积”设计练习题:“看到教室门外桂花树了么?怎样求树干的横截面的面积?”
一生马上回答:“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圆的面积公式来计算,先测量出它的直径,然后计算。”
另一生接:“可以把树砍倒,就可以测量它的直径。”
另一个学生反驳:“那怎么行,砍倒了,树也活不成了。”是的是的,大家认可地点点头。
怎样才能不砍倒树又计算出树的横截面的面积呢?
静静思考了片刻……
一生站起来说:“可以围绕树一周计算出树的周长,用周长除以2除以?@求出半径,利用半径就可以求出横截面的面积啊。”对对对,其他学生频频点头。
又一生说:“或者用周长除以?@也行……”
经过静思默想后的集体交流闪现出学生智慧的火花,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对于他们的善思给予鼓励,学生的兴致多高啊,一下课,学生就拿着绳子和直尺去测量树干的周长,经过认真细致的计算,很快得出了结果。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把数学与生活实际当中的问题有效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牢固掌握了知识,何乐而不为?
三、学以致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人教版试验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大多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复习质数、合数、奇数、偶数、倍数、约数等概念,面对这些抽象繁琐的概念,对于这些早已掌握的知识,学生感到乏味。我布置了一道数学题:“猜一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我把电话号码编成了一道数学题:第一个数是2和3的倍数,第二个数是最小的偶数,第三个数是最小的自然数,第四个数是……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都集中到题目上来,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细心周密的判断,在与正确答案逐步接近的过程中,集中了所有学生的思维。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教材有限的教学资源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学习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教材例题:“求20和24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面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抽象的数学问题,我把它换成“用一张长20厘米,宽24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最大的等大正方形(不能有剩余)可以剪几个?”通过这样的思考和练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充满活力的数学活动中来,又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类似这样的练习还有很多,如:将自己的零花钱存入银行,看能得到多少利息,这些利息是怎样算出来的;利用?旌驮仓?形水杯如何测量一颗土豆的体积;三阳小学的“明德工程”需要粉刷教室,请你算一算工人叔叔大约需要买多少涂料来粉刷墙壁不会浪费;……
数学这门古老的学科从生活中抽象出来,它具有概括性、抽象性,有时候还显得枯燥、乏味。如果能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数学有机结合起来,让数学回归于生活,还其以本色,数学一定能被注入新的活力,绽放出它独有的光芒,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它、理解它、运用它。让我们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足迹,用它来诠释我们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