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 义】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接触某些物品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或大疱,甚至出现坏死。
【病 因】
引起接触性皮炎的因素可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一、原发性刺激:
是指接触物对皮肤有直接的刺激作用,接触物本身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毒性,任何人接触该物后均可发生反应。
强酸、强碱等化学品→本身刺激性强烈,触后短时间内发生急性皮炎。
洗涤剂、汽油等→本身刺激性不强,若长时间接触,也能引起慢性皮炎。
二、变态反应:
是指接触物本身无强烈刺激性,大多数人接触该物品后并不发生反应,仅少数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在接触部位发生一种过敏性炎症反应。
变态反应(抗原—抗体反应)简示:
在皮肤中贮存
飘落皮肤 形 成
花 粉 与皮肤中载体蛋白结合
(抗原)
再次进入皮肤
诱导期 形成激发期
同类花粉
(抗原)
皮肤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局部炎症细胞浸润,表皮细胞受到破坏而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急性皮炎表现。
【过敏原】
植物性:某些植物的叶、茎、花、果、皮、根。
过敏原 动物性:皮、毛、羽或昆虫分泌的毒素(毛虫毒素)
化学性:农药、油漆、染料、化妆品、塑料等。
【发病机制】
接触性皮炎为典型的接触性迟发型超敏反应,属于ⅳ型超敏反应,通常是由于接触小分子半抗原物质,如油漆、燃料、农药、化妆品和某些药物(磺胺和青霉素)等引起,小分子的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完全抗原,经朗格汉斯细胞摄取并提呈给T细胞,使其活化、分化为效应T细胞,机体再次接触相应抗原可发生接触性皮炎,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皮疹、水疱,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是一种抗原诱导的T细胞免疫应答。
本病发病急,在接触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丘疹、大小不等的水疱;疱壁紧张、初起疱内液体澄清,感染后形成脓疱;水疱破裂形成糜烂面,甚至组织坏死。接触物若是气体、粉尘、病变多发生在身体暴露部位,如手背、面部、颈部等,皮炎境界不清。有时由于搔抓将接触物带至全身其他部位,如外阴、腰部等,也可发生类似的皮炎。机体若处于高度敏感状态,皮损不仅限于接触部位,范围可很广,甚至泛发全身。自觉症状轻者瘙痒,重者灼痛或胀痛。全身反应有发热、畏寒、头痛恶心及呕吐等。病程有局限性。去除病因经适当治疗1-2周后可痊愈,但如再接触致敏原可再发作,反复接触,反复发作。如处理不当可发展为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局部呈苔癣样病变。
【临床表现】
本病的皮肤损害一般无特异性。症状的轻重取决于接触物的理化性质,浓度,接触方式,接触时间的长短,机体过敏反应状态和处理的正确与否。病变多局限于直接接触部位或面、手、前臂、颈部等皮肤露出部位。轻者仅有局部的水肿性红斑或丘疹。重者可发生水疱、大疱、糜烂甚至坏死等症状。
【防 治】
1、去除致敏原,并避免再次接触致敏物,经适当处理皮疹能迅速痊愈。
2、全身治疗:轻者口服抗组胺药,以达到镇静、止痒和抗炎作用,重者应劝病人就医。
3、局部治疗:以消炎止痒和预防感染为原则。在炎症早期皮疹为轻度红肿,丘疹而无渗出时,应用炉甘石洗剂,每日数次。如有大量渗出或糜烂时,可用高锰酸钾溶液冷敷,若有大疱可将疱液抽出再冷敷,并用氧化锌油剂外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