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华罗庚学校数学教材(六年级上)第14讲_典型试题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8:27:51
文档

华罗庚学校数学教材(六年级上)第14讲_典型试题分析

本系列共14讲第十四讲典型试题分析文档贡献者:winner_d1975小学数学竞赛实际上就是解题能力的竞赛.多做好题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本讲中精选了各类数学竞赛的一些典型试题进行分析与解答,希望对开拓思路能起一点作用.例1龟兔赛跑,全程5.2公里,兔子每小时跑20公里,乌龟每小时3公里,乌龟不停地跑,但兔子却边跑边玩,它先跑1分钟后玩20分钟,又跑2分钟然后玩20分钟,再跑3分钟然后玩20分钟,…,问先到达终点的比后到达终点的快多少分钟?分析只要分别求出乌龟和兔子到达终点各用了多少分钟.
推荐度:
导读本系列共14讲第十四讲典型试题分析文档贡献者:winner_d1975小学数学竞赛实际上就是解题能力的竞赛.多做好题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本讲中精选了各类数学竞赛的一些典型试题进行分析与解答,希望对开拓思路能起一点作用.例1龟兔赛跑,全程5.2公里,兔子每小时跑20公里,乌龟每小时3公里,乌龟不停地跑,但兔子却边跑边玩,它先跑1分钟后玩20分钟,又跑2分钟然后玩20分钟,再跑3分钟然后玩20分钟,…,问先到达终点的比后到达终点的快多少分钟?分析只要分别求出乌龟和兔子到达终点各用了多少分钟.
本系列共 14 讲

第十四讲 典型试题分析

文档贡献者:winner_d1975

小学数学竞赛实际上就是解题能力的竞赛.多做好题是提高解题

能力的有效途径.本讲中精选了各类数学竞赛的一些典型试题进行分 析与解答,希望对开拓思路能起一点作用.

例 1  龟兔赛跑,全程 5.2 公里,兔子每小时跑 20 公里,乌龟 每小时 3 公里,乌龟不停地跑,但兔子却边跑边玩,它先跑 1 分钟后 玩 20 分钟,又跑 2 分钟然后玩 20 分钟,再跑 3 分钟然后玩 20 分钟,…, 问先到达终点的比后到达终点的快多少分钟?

分析 只要分别求出乌龟和兔子到达终点各用了多少分钟. 解:乌龟到达终点所用时间为:

5.2÷3= 26 (小时)

15

也就是: 26 ×60=104(分钟)

15

如果兔子不停地跑,那么它到达终点所用时间为:

5.2÷20= 13 (小时)

50

分为分钟: 13 ×60= 78 (分钟)

50              5

又由于

78 =15 3 =1+2+3+4+5+ 3

5        5                                      5

这就说明在前 15 分钟里,兔子共停下来玩了 5 次,然后再跑 3

5

分钟,就到达终点了。共用时间:

15 3 +20×5=115 3 (分钟)

5                          5

所以乌龟比兔子早到.

115 3 104=11 3 (分钟)

5              5

例 2 下图是两个互相啮合的齿轮,大的是主动轮,小的是从动 轮,大齿轮半径为 105,小齿轮半径为 90.现在两个齿轮的标志线在 同一直线上,问大齿轮至少转了多少整圈后,两条标志线又在同一直 线上?

分析 这道题可以看成下面的问题:

在 A 点有甲、乙二人,同时、同速出发分别沿着两条跑道跑圈, 问甲沿左边大圈至少跑了多少圈后,乙沿右边小圈跑到了 A 点或

B 点?

解:由于要求乙到达 A 点或 B 点,所以乙跑的路程应该是小圆周 长一半的倍数;又由于乙与甲跑的路程相等,所以问题就变成了:

大圆周长的至少多少倍是小圆周长一半的倍数?设甲跑了 n 圈 ,

则有 n ⋅ 2π ×105 是整数,约分后可得:

90π

n ⋅ 2π ×105 = 7n 是整数。

90π           3

这就说明 n 至少取 3 使 7n 是整数。

3

答:主动轮至少转 3 圈,两条标志线又在一条直线上. 说明:变换问题的叙述方式,往往是发现解题思路的重要手段. 例 3 王师傅在某个特殊岗位上工作,他每上 8 天班后,就连续

休息两天。如果这个星期六和星期天他休息,那么至少再过几个星期

后,他才能又在星期天休息?

分析 首先应该计算出至少过了多少天,王师傅又在星期天休息, 由于他是连续休息 2 天,因此可能出现两种情况:星期六和星期天, 星期天和星期一.

解:由于王师傅工作 8 天,休息 2 天,所以每 10 天一循环,设 过了 n 个 10 天又是星期天,那么总天数就是 10n 天,又由于每过 7 天是一个星期天,这就要求 10n 是 7 的倍数,因此 n 至少等于 7,总 天数就是 70 天;另外一种情况是过了 n 个 10 天是星期一,也可以使 王师傅在星期天休息,同样的分析可以知道,10n-1 是 7 的倍 数 , 这时 n 至少等于 5,总天数为

10×5-1=49( 天 ). 由于 49<70, 所以第二种情况在第一种情况之前出现,这就说明王师傅至少过

49 天才又在星期天休息,而不难算出 49 天等于 7 个星期. 答:王师傅至少过 7 个星期又在星期天休息.

例 4 祖父现在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 6 倍,几年后,祖父的年龄 将是小明年龄的 5 倍,又过几年以后,祖父年龄将是小明年龄的 4 倍 , 求祖父今年多少岁?

分析 在“年龄问题”中,有一条差不变原理要注意,也就是说 无论什么时候,祖、孙二人的年龄差都是一样的.

解:设祖、孙二人今年的年龄分别为 x 和 y,根据已知条件:今

年祖父年龄是小明年龄的 6 倍,就有:

x-y=5y,

设过 a 年后,祖父年龄是小明年龄的 5 倍,由差不变原理知道:

x-y=4(y+a),

设过 b 年后,祖父年龄是小明年龄的 4 倍,同样道理又有:

x-y=3(y+b),综合上面三个式子有:

5y=4(y+a)

5y=3(y+b). 整理后得:

y=4a

2y=3b, 也就是 8a=3b. 从这个式子看出应该有:

a=3,b=8, 从而就有 y=4×3=12

x=6×12=72. 答:祖父今年 72 岁.

说明:事实上,从 8a=3b 这个公式看出 a 应为 3 的倍数,b 为 8 的倍数,如果取 a=6、b=16 或更大的话,将得出不合常理的结果. 例 5 下图中 8 个顶点处标注数字 a,b,c,d,e,f,g,h, 其

中的每一个数都等于相邻三个顶点处数的和的 1 。求:

3

(a+b+c+d)-(e+f+g+h)的值

解:由已知条件得:

3a=b+d+e

3b=a+c+f

3c=b+d+g

3d=a+c+h

把这四式相加,得

3(a+b+c+d)=2(a+b+c+d)+(e+f+g+h)

∴a+b+c+d=e+f+g+h

∴(a+b+c+d)-(e+f+g+h)=0.

例 6 从 1~100 这 100 个不等的数中,每次取出 2 个数,要使它 们的和大于 100,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分析 在这 100 个不等的数中,每次取出 2 个其中必有一个较小 的,又这二数之和要大于 100,我们可以枚举较小数的所有可能取值 情况来讨论.

解:较小数是 1,有 1 种取法,即(1,100); 较小数是 2,有 2 种取法,即(2,99),( 2,100);

较小数是 50,有 50 种取法,即(50,51),( 50,52),( 50,53),…,

(50,100);

较小数是 51,有 49 种取法,即(51,52),( 51,53),( 51,54),…,

(51,100);

较小数是 99,有 1 种取法,即(99,100).

所以共有取法:

1+2+…+49+50+49+…+2+1

=2(1+2+…+49+50)-50

= 2[ (50 +1) × 50 ] -50

2

=2500( 种 ).

例 7 有 A、B、C 三人参加 M 项全能比赛,在每一个项目中,第 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得分 P1、P2 和 P3,它们都是自然数,并 且 P1>P2>P3,最后计算总分时,A 得 22 分,B 与 C 均得 9 分,B 跑 百米第一,问:

①M 等于多少?

②在跳高比赛中,谁得第二名?

分析 我们来分析如何求 M,由于题中已知有百米和跳高两项比 赛,所以 M 至少是 2,又由已知条件知有:

M(P1+P2+P3)=22+9×2=40

所以 M 是 40 的约数,M 的可能取值只有 2、4、5、8、10、20、40 以下只需依次枚举试验,淘汰非解.

解:由于 P1≥3,P2≥2,P1≥1,因此 M(1+2+3)≤M(P1+P2

+P3)=40.也就是 M≤6,这样一来 M 只有三种可能取值了:2、4、

5.下面我们分别讨论.

如果 M=2,这时只有百米和跳高两项比赛,由于 B 在百米赛中 得分 P1,他的总分只有 9 分,因此 P1 至多等于 8,这样 A 无论如何也

得不到 22 分,所以 M≠2.

如果 M=4,这时有: P1+P2+P3=10

由于 B 得了一个第一,所以他至少得分: P1+3P3

又由于 B 的总分是 9,所以我们有: P1+3P3≤9

由此不难看出 P1 不能超过 6,又由 A 得总分 22 知 P1 还不能小于

6,所以 P1=6,这样一来就有 P2+P3=4,所以就有 P3=1,P2=3.这 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时 A 最多得分为 6×3+3=21,不够 22,因此 M

≠4.

排除了以上两种情况,只有 M=5.下面我们来分析每个人的得 分情况,这时我们有:

P1+P2+P3=8.

由于 P1、P2、P3 互不相同,所以 P3=1,否则的话,左边至少等 于 2+3+4=9>8.因此就有 P1+P2=7.不难发现 P1 至多等于 5,同 时又不能小于 5,所以 P1=5,从而也就有 P2=2.我们用下表来表示 每个人的名次:且由表可见,C 是跳高比赛的第二名.

这个表的填充过程读者应自己地作一遍.

例 8  1978 年,有个人在介绍自己的家庭时说:我有一儿一女, 他们不是双胞胎,儿子年龄的立方,加上女儿年龄的平方,正好是我 的出生年,我是在 1900 年以后出生的,我的儿女都不满 21 岁,我比 我妻子大 8 岁,请求出全家每个人的年龄.

分析 本题的关键在于先确定儿子的年龄,其次是求出女儿的年 龄,这可用前面介绍的“筛”法来做到.

解:由于 133=2197,所以儿子的年龄一定小于 13 岁;又由于 113

=1331,既使加上 212=441,也只是 1331+441=1772<1900,所以 儿子的年龄一定大于 11 岁,只有 12 岁了.

设女儿的年龄为 x,根据已知条件有:

123+x2>1900

所以 x2>1900-123

x2>172

也就是说女儿的年龄大于 13 岁,又已知这个年龄小于 21 岁,所 以女儿的年龄可能岁数是:

14,15,16,17,18,19,20

如果 x=15,那么父亲的出生年数就等于:

123+152=1953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想一想为什么?),同样道理,女儿的年龄

也不能是大于 15 的数,只能是 14 岁. 这时父亲的出生年数为:

123+142=1924

1978 年时的年龄为:

1978-1924=54(岁)

1978 年时母亲的年龄为:

54-8=46( 岁 ): 答 :( 略 ). 说明:从本题的解答可以发现,运用筛选法解题时,关键是确定

筛选的范围,范围越小,筛选的工作量越小. 从上面的几个例子我们看出,用枚举法解题的基本方法是: 按某种规律一一列举问题的有限个解;或者是:把研究对象划分

为不重复、不遗漏的若干类一一解决,从而得到原问题的解答. 有时为了求出某一答案,若不能直接解得,就可以运用筛选法,

也叫排除法,它的做法可以用四句话概括: 确定范围,逐一试验,淘汰非解,求出解答. 在遇到一个较复杂的问题时,一时不知从何下手,有时可先把问

题简单化,考虑它的特殊情形.在解决这个特殊情形的过程中,得到 启发,从而获得解决原题的方法,这样的解题方法,我们叫作从特殊 到一般的分析方法,简单地说就是难的不会,想简单的.

例 9 问 5 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为多少份?

分析 直接想五条直线的情况不好想,先研究一些简单的情况, 不难知道:

一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为 2 部分;

二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为 4 部分;

三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为 7 部分; 四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为 11 部分; 五条直线的图不易画出,所以很难下结论,分析一下上面特殊情

形的结论,看看能不能发现一些规律.

二条直线分平面的 4 部分恰好是在一条直线分平面的 2 部分的基 础上增添了 2 部分;三条直线分平面的 7 部分恰好是在二条直线分平 面的 4 部分的基础上增添了 3 部分,类似地,四条直线分平面的 11 部分是在三条直线分平面的 7 部分的基础上增添 4 部分,怎样解释这 个规律呢?我们以四条直线的情形作为例子.

三条直线将平面分为 7 部分,新加上一条虚线,由于要求分平面 的部分数尽可能多,所以新添虚线不能过实线的交点,这样,虚线与 三条实线有三个交点,这三个交点将虚线分为四段,其中的每一段都 将所在的平面部分一分为二,所以也就是使所分平面的份数增加 4.

解:因为四条直线最多分平面为 11 部分,添上第五条线,它与 前四条线至多有 4 个交点,这 4 个交点将第五条线分为 5 段,其中每 一段将所在平面部分一分为二,所以五条直线最多将平面分为 11+5

=16 部分.

说明:仿照前面的分析方法不难分析出 n 条直线最多分平面的部

分数为:

2+2+3+…+(n-1)+n

=1 + n(n +1)

2

n2 + n + 2

=

2

例 10 在平面上画 20 个圆,问这 20 个圆最多可能将平面分为多

少个部分?

分析 直接画出 20 个圆去数当然是行不通的.先考虑一些简单的 情况:

一个圆最多分平面为 2 部分; 二个圆最多分平面为 4 部分; 三个圆最多分平面为 8 部分;

当第二个圆在第一个圆的基础上加上去时,第二个圆应与第一个 圆有 2 个交点,这两个交点将新加的圆分为 2 段,其中每一段弧都将 所在平面部分一分为二,所以所分平面部分数在原有 2 部分的基础上 又增添 2 部分.同样道理,三个圆最多分平面的部分数是在 2 个圆分 平面为 4 部分的基础上又增加 4 部分.

解:继续前面的分析过程,画第 20 个圆时,与前 19 个圆最多有

19×2=38 个交点,第 20 个圆的圆弧被分成为 38 段,也就是增加了

38 个区域,所以 20 个圆最多分平面的部分数为:

2+1×2+2×2+…+19×2

=2+2(1+2+3+…+19)

=2+ 2 × 19 × (19 +1)

2

=382.

说明:类似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计算 n 个圆最多分平面部分数的 公式:

2+1×2+2×2+…+(n-1)×2

=2+2[1+2+…+(n-1)]

=2+n(n-1)

=n2-n+2.

例 11 有 70 个数排成一排,除两头两个数外,每个数的 3 倍都 恰好等于它两边两个数之和,已知前面两个数是 0 和 1,问最后一个 数除以 6 的余数是多少?

分析 直接求第 70 个数除以 6 的余数不容易,先求它除以 2 和除 以 3 的余数.

解:设最后一个数为 x,先求 x 除以 2 的余数,列出下表观察规 律:

我们发现这列数的规律是: 偶,奇,奇,偶,奇,奇,…

这个规律是可靠的,如果一个数左边两个数都是奇数,那么这个

数就是奇数的 3 倍减去一个奇数,所以这个数一定是偶数,同样可以 分析出,如果一个数左边两个数一奇一偶,那么这个数一定是奇数. 因为 70÷3 余 1,所以 x 是偶数,下面来求 x 除以 3 的余数,列

出下表观察一下这列数除以 3 余数的规律:

因为每个数的 3 倍是它两边两个数之和,所以间隔一个数的两个 数之和一定是 3 的倍数.所以不难分析出这列数除以 3 的余数规律是 :

0,1,0,2,0,1,0,2,…

又由于 70÷4 余 2,所以第 70 个数 x 除以 3 的余数为 1. 我们已经知道 x 是一个除以 3 余 1 的偶数,所以 x 除以 6 应该余

4.

我们还可以用带余除式推出这个结论,因为 x 除以 3 余 1,所以

x 可以写成下式:

x=3k+1 (k 是自然数)

又因为 x 是偶数,所以 k 应是一个奇数,也就是说 k 被 2 除余 1, 写成带余除式就是:

k=2m+1 (m 是自然数) 综合两个式子就得到

x=3(2m+1)+1=6m+3+1=6m+4 因此,x 除以 6 余 4. 说明:本题的解法告诉我们,如果已知一个数除以两个数后各自

的余数,那么应如何去求它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的余数.作为练习请

同学们完成下题.

已知某数除以 3 余 2,除以 4 余 3,求这个数除以 12 的余数是多 少?

例 12  43 位同学,他们身上带的钱从 8 分到 5 角,钱数互不相 同,每个同学都把身上带的全部钱各自买了画片,画片只有两种,3 分一张和 5 分一张,每人都尽量多买 5 分一张的画片,问他们共买了 多少张 3 分的画片?

分析  本题实际上是要将 8 到 50 的所有自然数表示成若干个 3 与若干个 5 的和,其中 5 的个数要尽可能多.因为求的是 3 的个数, 所以只要求出 8 至 12 的表示中有多少个 3 即可.

解:我们有:

8=5+3

9=3+3+3

10=5+5

11=5+3+3

12=3+3+3+3.

下面的表示式中 3 的个数不会再增加,只要在前面的表示中加 5 就可以了,例如.

13=8+5=5+5+3

14=9+5=3+3+3+5

等等

前五个式子中 3 的个数为:

1+3+0+2+4=10.

因为 43÷5=8 余 3,所以 3 的总个数为:

10×8+1+3+0=84. 答:3 分的画片共买了 84 张. 思考:

①本题中如果要求 5 分画片共买多少张应怎样做?

②如果本题改为让 3 分画片尽可能多,求 5 分画片共有多少张, 应怎样做?

例 13 有十个人各拿一只提桶同时到水龙头前排队打水.设水龙 头注满第一个人的桶需要 1 分钟,注满第二个人的桶需要 2 分 钟 ,…, 如此下去.问:

①当只有一个水龙头时,应如何安排这十个人的次序,使他们总 的费时为最少?这时间等于多少分钟?

②当只有两个水龙头可用时,应如何安排这十个人的次序,使他 们总的花费时间为最少?这时间等于多少分钟?

分析 ①我们用 A1,A2,…,A9,A10 分别表示第一,第二,…, 第九,第十个人,先考虑只有 A1、A2 两个人的情形.

如果 A1 在前,A2 在后,总共花费的时间为:

1×2+2×1=4(分钟).

如果 A2 在前,A1 在后,总共花费的时间为:

2×2+1×1=5(分钟). 因此,对两个人的情况,提小桶的人在前,提大桶的人在后,总

共花费的时间最少,由此就不难知道十个人如何排列,总费时最少.

②先考虑只有 A1,A2,A3,A4 四个人的情况.这时候可能的排列 方法有以下几种:

总费时=1×1+2×3+3×2+4×1=17(分钟) 总费时=2×1+1×3+3×2+4×1=15(分钟) 总费时=3×1+1×3+2×2+4×1=14(分钟) 总费时=4×1+1×3+2×2+3×1=14(分钟) 总费时=1×2+2×1+3×2+4×1=14(分钟) 总费时=1×2+3×1+2×2+4×1=13(分钟)

通过比较发现,第 6 种方法最合理(甲龙头 A1A4、乙龙头 A2A3

费时与第 6 种方法一样多),下面就来分析十个人的排列方法.

解:①根据两个人的排队顺序规律,不难推测出多于 2 人的排队 方法应是从 A1 开始,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因为在多于 2 人的排 队方法中,如有二人不是从小到大排列,只要交换这二人的位置,总 费时必然减少,所以本题十个人的排队方法为:

A1,A2,…,A9,A10

总共花费时间为:

1×10+2×9+3×8+4×7+5×6+6×5+7×4+8×3+9×2+10

×1

=(1×10+2×9+3×8+4×7+5×6)×2

=220(分钟).

②根据四个人的排队规律,不难分析出十个人的排队规律为: 甲龙头:A1,A3,A5,A7,A9

乙龙头:A2,A4,A6,A8,A10

总共花费时间:

1×5+3×4+5×3+7×2+9×1+2×5+4×4+6×3+8×2+10×1

=125(分钟)。

习题十四

1.计算

①3.85-1 2 -1 5

②4×7.38×2.5

7        7

③19 27 ×23          ④ 4 − 1 −  1 −  1 −  1

28                                         9    3   15   35    63

⑤ 3.9×10.5÷(1.4×0.9×52)

2.某项工程,甲队独做 12 天完成,乙队独做 24 天完成,若按 整日安排两队工作,且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怎样安排才能使这 项工作恰好 10 天完成,这样两队合做了几天?

3.有一辆汽车,以某一固定的速度从甲地行驶至乙地,如果每 小时比原定的行驶速度快 6 公里,就可以早到 5 分钟;如果每小时比 原定的行驶速度慢 5 公里,就要迟到 6 分钟,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4.一项工程甲独做 50 天可以完成,乙独做 75 天完成,现在二 人合做,但中途乙因事离开了几天,从开工后 40 天把这个工程做完, 问乙中途离开几天?

5.从 1 到 1988 的自然数中,每次取两个不同的数,要使它们的 和大于 1988 共有多少种取法?

6.A,B 二人的对话如下: A 问:你有几个孩子?

B 答:3 个.

A 问:他们的年龄各是多少?

B 答:他们的年龄的积是 36,和恰好等于你家门牌号.

A 说:你的条件还不够.

B 说:老大现在上小学,其余两个还没上学. 请根据对话判断:三个孩子的年龄分别为多少岁?

7.有一串数,第一个数是 19,第二个数是 1988,以后每个数 是它前边两个数的差(以大减小),问这串数的第 19 个数是多少?

8.有一天,三个小朋友在图书馆相会,其中一个说:“现在我每 隔一天来一次.”第二个说:“我每隔两天来一次.”第三个说他每隔 三天来一次,管理员告诉他们说,每逢星期三闭馆,小朋友说,如果 预定来的日子正好是闭馆日,那就次日来,从今天开始,他们按这个 规律去图书馆,下一次在星期一他们三人又在图书馆相聚,问上次谈 话是星期几?

文档

华罗庚学校数学教材(六年级上)第14讲_典型试题分析

本系列共14讲第十四讲典型试题分析文档贡献者:winner_d1975小学数学竞赛实际上就是解题能力的竞赛.多做好题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本讲中精选了各类数学竞赛的一些典型试题进行分析与解答,希望对开拓思路能起一点作用.例1龟兔赛跑,全程5.2公里,兔子每小时跑20公里,乌龟每小时3公里,乌龟不停地跑,但兔子却边跑边玩,它先跑1分钟后玩20分钟,又跑2分钟然后玩20分钟,再跑3分钟然后玩20分钟,…,问先到达终点的比后到达终点的快多少分钟?分析只要分别求出乌龟和兔子到达终点各用了多少分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