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者: 徐沙利
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线是造型的基本元素,也是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要素。由于运动的方向、使用的材料、排列的方式、描绘的速度以及用力的轻重不同,线条会产生许多变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古今中外有很多绘画大师为我们创作了大量的线画经典作品。
通过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线条,这些线条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感受艺术作品中线 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体验用线作画的乐趣。
选择欣赏吴冠中先生的作品《春如线》,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受线条可以表达人们的感情,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的恰当组织,能给人带来美感。并选择一些学生活动的生活情景图片,以引导学生注意发现身边的线条,感受这些线条在生活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通过这堂课让学生了解线条的种类和作用,知道线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生活离不开美术。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我校一年级的学生对美术都有很浓的学习热情,运用画笔表现各种线条,会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学生画线并不困难,但是如何把线条画的既有变化又有美感,会使他们感到困难。因为他们刚入学时间不长,绘画的基础较差,对画面的构图和基本造型的运用还比较陌生,而且学生活泼好动、兴趣易发生转移。对于这样一节课,教学的难度还是很大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发现线条、认识线条、感受线条,培养孩子从生活中表现美、体验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孩子运用线条进行表现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造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及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发现生活中、艺术品中线条的美感,并初步尝试其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对线的组织及变化是本节课的难点。
用具准备:教学课件、彩纸、彩笔、展板、胶棒
教学程序: | |||
活动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理念 |
一、魔术导入 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 1、介绍新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介绍新朋友?出示电线 2、为大家表演小魔术来变化电线的形状。 3、及时鼓励。(板书 线条 ) | 观看表演 | 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有趣、愉快的学习氛围,为接下来顺利实施教学做好了铺垫。 |
二、寻找线条 认识线的种类 | 1、创设找朋友的游戏:图片中哪有线条? 2、出示图片。 3、小结学生的答案:线条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啊! 4、补充课题——我们身边的线条 | 回答:横线、竖线、斜线、弧线、折线、曲线··· | 在孩子们认识各种各样的线后采用游戏法设置情境,悬念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兴趣,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同时也很自然地导入新课。无形中也培养了孩子欣赏美的能力,为下面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三、欣赏探究 线条的组织变化 | 1、出示一组新的图片:粗细的树、曲直的桥、整齐的队伍、随意的海浪···让学生对比 2、提问:线条有什么样的规律? 3、小结并板书: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变化“ 规律性”和“随意性” 4、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赏析线条的不同组合形式 | 学生观察对比 感受生活中各种线条组织在一起时的例子,从中 自主地感悟到线条的不同组合形式带给不同变化,然后使学生了解到线条的规律性和随意性。 | 以对比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到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变化“ 规律性”和“随意性”等新知。 引导学生自我探究新知;落实本课的重点。 |
四、表现线条 音乐与美术的结合 | 1、播放课件中的各种自然界中的声音。问学生:你听到了什么?把你听到的线条用线比划出来。 2、接着听不同节奏的三段音乐,在问学生:你听的音乐有什么感受?你又能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 3、提出本课的创作要求:1、运用线条大胆地进行组合。2、线条要既有变化,又有一定的规律 。3、让学生在老师剪好的形状上装饰线条。 4、最后板前展示学生的作品。 | 根据音乐用线条来表现 按要求进行创作 板前粘贴作品 | 把音乐的旋律和美术的造型完美结合一起,从视觉、听觉等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 降低了一年级学生的造型难度、又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 |
五、拓展空间 体会不同艺术的线条 | 1、先点评学生的作品 2、播放课件中绘画、书法、雕塑、建筑、舞蹈各种艺术形式中线条的运用。 3、最后展示我们校园里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把所学的造型技能运用到今后的美术创作中!回归本课主题。 | 图片欣赏 说出看后的感受 | 拓展了学生艺术眼界和思维空间。 最后让学生体会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
板书设计: 课题:我们身边的线条 学生作品展示 |
交叉线 规律的线 随意的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