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今天解决《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1课)》,这节课重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面积问题,我的目的是通过这节课我能解决三个问题1.建立二次函数关系式;2.用配方法或公式法求最值;3.自变量的最值范围与最值的关系。在课前我一直认为第一点不用建立坐标系不会太难,并且矩形面积对初三学生来说不会有什么问题,所以有在上课时对图形的认识这一点的分析上是欠缺的,当发现矩形的一边为x另一边很多学生表示成60-2x时,我发现学生在建函数关系式时分析图形能力比较差,所以在变式练习1、2、3我就先放手让学生写关系式,同时加强巡查及对学生的指导,然后分析学生错误给出正确遥解答。通过变式之后,学生基本能解决全闭合矩形与半闭合矩形和多边矩形的面积与过的关系,从而正确列出函数关系式。
后面我附加了一个自变量的取值不在取值范围内,如何求函数最大值问题,学生演板,效果还不错。
在美化校园的活动中,某兴趣小组想借助如图所示的直角墙角(两边足够长),用28 m长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花园ABCD(篱笆只围AB,BC两边),设AB=x m.
(1)若花园 的面积为192 m2,求x的值;
(2)若在P处有一棵树与墙CD,AD的距离分别是15 m和6 m,要将这棵树围在花园内(含边界,不考虑树的粗细),求花园面积S的最大值 .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实际,让学生学有所用,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实际问题数学化。首先要深入了解实际问题的背景,了解影响问题变化的主要因素,然后在舍弃问题中的非本质因素的基础上,应用有关知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并进而解决它。
(二)函数的教学应注意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变化对应。函数问题是一个研究动态变化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动态变化中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变化对应,可能更有助于学生对函数的学习。
(三)二次函数的教学应注意数形结合。要把函数关系式与其图像结合起来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和形结合分析解决问题的优势。
(四)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利用二次函数来解决实际问题,重在建立二次函数模型。但是在解决最值问题时得注意,有时理论上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不是实际生活中的最值,得考虑实际意义。
(五)注重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可以得到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