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万科地产与绿地控股财务报表对比分析及评价
王晨晨
(沈阳建筑大学,沈阳110000)
[
摘要]我国地产行业近年来发展放缓,同为中国地产500强企业的万科地产和绿地控股,无论是管理理念还是经营模式
都经常被大众拿来对比。文章通过对比分析两家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对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开展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分析,解读财务报表所传递的企业现状,为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地产企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对比分析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1.13.001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1)13-0004-04[收稿日期]2020-11-30
1.2行业财务现状
根据图1可以看出,我国地产行业的总体收入是逐年递增
的,虽然近几年地产行业被看作泡沫行业,但是整体的市场需
求情况还是很乐观的,图2中显示的营业利润率也在不断地提高,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还是较高的,未来的发展也很可观。2017年到2019年我国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并无变化,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比例,这也充分体现出地产行业收入与风险是正相
中国管理信息化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2021年7月第24卷第13期
Jul.,2021
Vol.24,No.13
图12017-2019年我国地产企业营业收入情况
0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地产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
的鼎盛时期,成了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不断地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近年来,国家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促使地产企业逐渐将业务布局向三、四线城市延伸。收入水平的提高,二胎的放开,使人民对居住区的软硬件设施需求逐渐提升,因此地产企业不断地增加业务板块,尽可能地为业主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在这高速发展的时期,由于较高利润率的吸引,较多的投资者进入地产市场,但是却缺乏经营经
验,管理体系模糊,忽视了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作用。同时国家不断地出台宏观,金融行业的贷款收紧,在此情况下,如何良好地进行财务分析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万科地产与绿地控股是我国地产行业中的佼佼者,在国
际市场中也极具竞争力,两家企业资产雄厚、业务版图宽广,因此本文选择了这两家较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财务情况的对比分析,期望能够对我国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参考。1
地产行业现状与概述
1.1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地产开发企业数量近三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由2017年的94948家增加至2019年的97937家。其中国有企业的占比极低,2017年至2019年地产开发企业中,国有地产开发企业的占比分别为1.15%、0.98%、0.81%,由数据可以看出
国有地产企业的数量不仅极少且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国家大力推行企业改革,利用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逐渐融入市场,适应市场变动,寻求更稳健的发展道路。
4.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2万科地产与绿地控股财务报表对比分析
2.1偿债能力分析
2.1.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确保流动资产高于流动负债对任何想要保持稳定经营的
企业都是极其重要的,将一定数额的营运资本定为安全边际是流动负债覆盖流动资产较为有用的手段。通常认为流动比率介于1.5~2之间,速动比率在1左右是较好的,无论是万科还是绿地,这两个指标的数值均不在较优的区间,更有力地说明了地产企业缺乏流动资金,且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之间均呈现反向变动趋势,说明企业存货数额在不断攀升,加重了企业的偿债压力。最直接的支付方式就是使用现金,因此现金比率更能够清晰地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两家企业的现金比率均低于0.25,更进一步地印证了两家企业资金并不充足。
尽管两家企业的流动资产均高于流动负债,看似有较好的债务偿还能力,但是在深入地分析现金比率与速动比率之后发现,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地产企业的存货占流动资产的半壁江山,能够直接使用的现金少之又少,极容易导致企业发生资金短缺的情况,甚至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2.1.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无论是万科地产还是绿地控股,在2017年至2019年这三
年间资产负债率都保持在较高的比例,均超过了80%。资产负债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来源中负债所占比例越高,企业还贷的
压力就越大,对经营保障产生的影响就越严重,同时也缺乏对债权人的权益保护。
在产权比率方面,由表1可以看出,万科地产整体上低于绿地控股,产权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可利用的自有资金越少,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越低,因为产权比率反映企业的债权人和权益所有人对企业总资产的使用权的大小。根据以上两项数据可知,万科地产与绿地控股的长期偿债能力都是不容乐观的。两企业相比较,偿债能力较差的是绿地控股,加重了债权人承担的风险。
2.2营运能力分析2.2.1应收账款利用率
表2数据显示,万科地产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是直线上升
的,体现出企业拥有较好的回款能力,避免了较多的坏账损失,降低了可能产生的催收费用,较强的资金周转能力为企业的经营提供了保障。相比之下,绿地控股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极低的,资产流动能力不好,对于地产企业来说,收入主要来源就是房屋的销售,销售情况不佳导致资金回笼较慢,且对应收账款的催收能力有待提高。2.2.2存货利用效率
存货的利用效率能够直接反映企业对存货周转的管理水
平及效率。通常情况下,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对存货的销售能力越强,资金回流的速度也就越快,企业运转能力就越强。
会计研究
关的,且对资金有较高的需求
。
图22017-2019年我国地产企业财务情况
表12017-2019年万科地产与绿地控股偿债能力指标
万科地产
绿地控股201920182017201920181.13 1.15 1.20 1.22 1.240.430.490.490.410.440.140.180.210.120.1184.36%
84.59%83.98%88.53%.49%5.39 5.49
5.24
7.72
8.52
5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两家企业的存货周转率都没有较大的变动,不过绿地控股保持着小幅度提高的状态,且平均水平要高于万科地产,意味着绿地控股在努力改善存货积压的情况。2.2.3资产利用效率
从资产的角度来看,两家企业的资产周转率变化都相对平
稳,对比来看,绿地控股的总资产周转能力更强,2017年至
2019年间均保持在0.35以上,万科地产维持在0.25以下,与
同行业的平均水平相比,万科地产的总资产周转率略低。由此中见,绿地控股的销售能力是较好的,总体的运营情况不错。流动资产周转率的变动情况与总资产的变动情况是相同的,此种情况是因为总资产中流动资产所占的比例较高。
表22017-2019年万科地产与绿地控股营运能力指标
由表4可知影响万科地产发展能力的三个指标近三年都都在明显的下降,到2019年均下降到20%以下,分别是13.17%、13.50%、15.10%。根据数据不难看出万科地产的发展能力在逐渐减弱。相比之下绿地控股的情况较好,三项指标在三年内有小幅波动,2019年除了总资产增长率外均有小幅度的增长。根据当前的市场环境,绿地控股在土地收购方面也更加谨慎,这也是总资产增长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根据以上分析,两家企业的发展能力都不是特别好,加之国家的影
响,应更多地注意行业环境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规避市场风险,促进企业平稳发展。3
结论
通过两家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发现,偿债能力较差是两家企业共同存在的问题,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也是地产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缺少流动资产,
特别是流动资金较少,加之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限购,加重了企业存货的积压,金融机构贷款的缩紧,贷款金额的减少,也影响了企业资金
表32017-2019年万科地产与绿地控股盈利能力指标
2.3盈利能力分析
2.3.1销售盈利水平
销售净利率能够衡量一家企业某一阶段从销售收入中赚
取利润的水平。相比于万科地产,绿地控股近三年利润的赚取能力是较差的,均不超过5%,其远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万科地产的平均销售净利率是15.62%,而绿地控股是4.73%,这说明相比之下绿地控股的利润空间较小,企业获利水平较低,影响企业的资金流动,制约企业的发展。2.3.2资产盈利水平
在2017年至2019年间万科地产的总资产报酬率小幅下
降,这可能是市场致使一些地区的房价下跌导致的,不过造成的影响并不大。绿地控股的总资产报酬率在这三年间是小幅增加的,说明企业正在积极地应对市场变动所带来的影响,力求在逆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净资产收益率方面,万科地产是先提高后下降,维持在20%~25%之间,而绿地控股的变动情况正好与之相反
,维持在15%~20%之间。两家企业购置土地的态度有明显的变化,用更加谨慎的态度来应对国家各项土地供给策略。2.4发展能力分析
表42017-2019年万科地产与绿地控股发展能力指标
会计研究
6.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的周转,因此企业就只能将更多的压力落在存货的销售上,来缓解资金链承担的巨大压力。从营运能力的视角分析,两家企业的整体情况相差不多,仅在应收账款方面万科地产是远远强于绿地控股的。但是存货和资产的周转效率都是较差的,存货积压情况也都非常严重,为了应对国家,企业不断地向三、四线城市拓展,虽然拓宽了销路,但是积压的存货数量也随之增大。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造的产品是刚需产品,因此市场的供求关系还是非常乐观的,地产企业仍然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总体上看,万科地产的盈利能力是强于绿地控股的。尽管绿地控股整体来看发展能力较强,但是两家企业的发展能力都在逐渐减弱,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房地产“泡沫”较大,为保障公民权益,国家进行了宏观的干预,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但这也能够促使企业更加关注内部的整合,创
造更高品质的产品,更好地服务社会。
主要参考文献
[1]陶伟.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状况分析———以万科集团为例[J].西部财会,2020(11):36-39.[2]王子玉,李阳.保利地产经营绩效现状分析[J].河北企业,2020(4):99-101.
[3]王子英.房地产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与评价———以万科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1):137-139.[4]李林峰.我国上市房地产公司的财务风险评价[D].昆明:云南大学,2018.
[5]俞相成.我国商业地产企业财务状况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8(4):137-138.
医疗健康服务类国内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实证研究
康正发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34)
[
摘要]文章以在沪深上市的医疗健康服务类22家企业为研究样本,应用因子分析模型,利用样本公司2017-2018年报,
采集财务和非财务数据对这些公司进行成长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聚焦于细分市场又有成熟的管理体系的公司成长性良好;在相关产业具有一定竞争力又拓展到医疗服务业的公司成长性也较好;原有产业竞争力不强又进行不相关多元化发展的公司成长性较差。
[关键词]成长性;因子分析法;医疗健康服务企业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1.13.002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1)13-0007-07[收稿日期]2020-11-17
[作者简介]康正发(1963-),男,上海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与信息产业经济。
0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对健康和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期望也越来越高。也在大力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2016年10月我国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规划目标为,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要达到80000亿元的市场规模,2030年要达到160000
亿元,这势必会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企业看到了这个发展机会,通过筹建相关的公司,或者兼并收购医疗健康
服务类的公司,积极地进入了这个产业。从几年的运作实践情况来看,有的已经取得初步成功,正走在稳步成长的路上;有的遇到了麻烦,需要发挥创新性思维,协调各方资源突破困境;有的还处在初步尝试阶段,需要想方设法探索出一条可行的发展道路。从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还远远没有得到满足,许多地方“看病难”和“养老难”等问题还很突出,因此如何促进医疗健康服务类企业快速成长还是一个现实问题。1
文献述评
曾凡付等(2016)[1]选取了51家创新型上市企业,从创新尝试力度、生产销售能力、资金运营能力、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能力和风险抵抗能力5个维度21个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成长性评价。盛誉、吕连浮(2019)[2]选取了东北地区在创业板上市的20家企业,从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两个方面,使用15个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成长性评价。石宝军等(2010)[3]选取了河北的信息服务产业,从产业规模与市场绩效、信息消费需求、企业组织管理与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环境
5个方面21个指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河北省信息服
务产业竞争力的成长性模型。王彩云、徐怀伏(2018)[4]选取了
中国管理信息化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2021年7月第24卷第13期
Jul.,2021Vol.24,No.13
7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