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
(二)方法过程目标:
合作与交流
(三)情感态度目标:
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识字,并能感悟文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动画、PPT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出示花草、树木、庄稼等图片:这些东西,我们可以称作植物。(板书:植物。)
2、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像麦子、棉花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农民)而许多野生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呢?学习了儿歌《植物妈妈有办法》你就会知道了。(补全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4、小结过渡:这首儿歌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植物当成人来写,生动形像,朗朗上口,写得很美,也很有趣。读读儿歌,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激趣导读。)
二、初读识字。
L、学生自由试读课文,画出生字、互助学习或请教老师。
2、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知识”的“识”应读轻声。)
3、想一想:课文讲了几种植物?它们各自用什么办法传播种子?
4、学习生字。
(1)板贴字卡从读生字,正音。 注意读准“炸”、“察”。
(2)在运用中巩固识字。(扩词造句。)
(3)在游戏中巩固识字。
(4)交流识记字形的“窍门”。
(5)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女”字旁的写法,注意区别已——己。
5、再读课文,刚才你想知道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你还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
三、小结感悟,再读课题。
为了传播种子,植物妈妈各有各的办法,她们的办法怎么样?课题中的“有办法”该怎么读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生字,感悟文意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想象画面,理解词意。
2、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妙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2、齐读课文。
3、小结过渡:植物长到成熟的时候,就可以当妈妈了。植物妈妈要让孩子——种子离开妈妈,生存,她们想了许多办法。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激趣。
2、读议第一节。读后讨论。
(1)课文中“得”,“告别”是什么意思?
(2)“孩子”为什么要“告别”妈妈?(长大了,要学会生活。)
(3)人是这样,动物和植物也有自己的孩子,动物的“孩子”怎样告别妈妈?(第三行。)
(4)过渡:植物没有脚也没有翅膀,植物妈妈怎么传播种子?
(5)朗读指导。
“告别妈妈”要读得依依不舍、满含感情;“四海为家”包含着渴望长大、渴望的自豪;“第四行”则要读出设问的语气。
3、读议二、三、四节。
(1)看图或出示实物,认识蒲公英、苍耳、豌豆。
(2)读一读,议一议。
第二节:“降落伞”指的是什么?(画一画“纷纷”是什么意思?蒲公英妈妈靠什么传播种子?(板书:风)
第三节:“带刺的销甲”指什么?(画一画“山洼”指什么地方?苍耳妈妈靠什么传播种子?(板书:动物)
第四节:豌豆妈妈的孩子什么样?(画一画 她是靠什么传播种子? (板书:太阳)
(3)议一议,读一读。
A、你最喜欢哪一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
该怎么读?请你读读试试。他(她)读得怎么样?(引导学生在互评中互学。)
B、结合评议,相机板书。(只要……就……)
C、练习用“只要……就……”造句。
D、投影片演示。
4、读议第五节。
为什么说“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它”指什么?怎样才能得到许多知识?(引导学生懂得留。观察获取知识。)
三、朗读与背诵。
四、课堂练习。
l、出示小黑板,读一读。
2、照样子,试着说一说这样的词语,再写下来。
五、总结全文: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不但有趣而且新奇,同学们,咱们一起去探究植物王国,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吧!
六、作业布置:
1、 读补充阅读材料。(见“资料袋”。)
2、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板书设计: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图 降落伞 风(吹)
图 带刺的镌甲 动物(挂)
图 豆荚 太阳(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