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心理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关系探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8:22:22
文档

心理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关系探析

心理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关系探析作者:吴伟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8    更新时间:2009-11-30    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一些学校已经开设心理辅导课,建立起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团体或个别心理辅导。但应该强调,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应该是学校的全体教师,尤其是承担学校德育工作(如班主任)的那部分教师。然而对这些教师来说,由于专业的局限,往往无法正确认识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与德育工作的关系,
推荐度:
导读心理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关系探析作者:吴伟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8    更新时间:2009-11-30    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一些学校已经开设心理辅导课,建立起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团体或个别心理辅导。但应该强调,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应该是学校的全体教师,尤其是承担学校德育工作(如班主任)的那部分教师。然而对这些教师来说,由于专业的局限,往往无法正确认识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与德育工作的关系,

心理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关系探析
作者:吴伟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8    更新时间:2009-11-30    

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一些学校已经开设心理辅导课,建立起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团体或个别心理辅导。但应该强调,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应该是学校的全体教师,尤其是承担学校德育工作(如班主任)的那部分教师。然而对这些教师来说,由于专业的局限,往往无法正确认识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与德育工作的关系,很难区分两者的范畴与属性,导致操作上的混淆与失误,从而影响到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因此,在学校德育工作中重视对学生心理的研究分析,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和新任务。本文就心理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关系作一些探讨,以期引起德育工作者对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的重视。  

一、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对个体心理具有依存性  

所谓思想品德,是指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个体通过能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将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的结果。因此,思想品德与个体心理必然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这些联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思想品德与个体心理产生的生理机制一样,都是脑的功能。没有人脑,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人的思想品德也无从产生。  

2.思想品德与个体心理一样,都来源于客观现实。思想品德不是凭空产生的,一个人的爱与恨、善与恶都是由客观现实中具体的人或事物引起的。  

3.思想品德与个体心理一样,都是人对客观事物主观的、客动的反映。因而个体思想品德又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变后进为先进,有的人也可以变先进为后进的内在原因。  

可见,思想品德与个体心理是互为影响、互相作用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个体心理活动为基础,必须以个体心理活动为基础,必须通过主体的心理过程,而主体的心理活动又反过来影响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德育是研究人的心理、提高人的觉悟、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一项极其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教育者应当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这个特性,自觉深入到学生的主观世界中去。努力去洞察人的心理,了解人的需要,发掘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德育工作紧扣学生的心弦,成为推动和促进学生成长进步的强大动力。  

二、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思想品德的发展水平  

心理学研究认为,任何一种思想品德都包含有德这一方面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基本成分,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思这三种心理成分最终必然要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学生的品德行为直接反映着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许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都认识到,学生身上所发生的种种问题行为往往跟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有关。犯罪心理学研究表明,作为思想品德水平极其低劣表现的违法犯罪,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例如,日本犯罪心理学家森武夫认为,犯罪分子都有一种异常的人格,其主要症状是:情绪控制能力的缺乏,冲动性,缺少起码的道德认识而引起稚气般行为的持续,缺乏自信心、严重焦虑等。我国心理学家钱曼曾对70名青少年罪犯的性格特征进行研究,发现他们一般都有自私、任性、粗野、好胜、凶狠、虚伪、骄横、冷酷、自卑、无耻、孤僻、敌视等不良性格特征。从以上对违法犯罪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分析不难看出,在社会、家庭和学校中不良因素的作用下,青少年身上的一些不健康心理会逐步演变成一系列严重的思想品德问题,最终将可能导致违法犯罪,这就从反面说明了心理健康与思想品德之间的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学校在考虑德育工作内容时,不可不注意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只有把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与德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德育工作才能有牢固的心理学基础,也才容易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和思想品德的差异性,重视对问题行为作客观公正的评价和教育  

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与德育工作都是做学生的工作,就其本质而言,都是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学生的某些思想品德问题可以通过心理教育得以解决,某些心理障碍也可以通过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得以消除。但是,应该看到,心理问题侧重思维的形式和机制,思想品德问题侧重于思维的结果和内容。前者通常没有社会意义的好坏之分,只有正常与异常、健康与不健康之分,主要具有自然属性;而后者有社会意义的好坏之分和先进与落后之分,有更明显的社会性。  

心理问题与思想品德问题的差异性告诉我们,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育者必须有清醒的头脑和准确细致的辨析能力。应分清楚哪些是思想品德问题,哪些是一般心理问题,并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育工作者不注意这些区别,往往把某些学生常见的执拗、任性、沉郁、多疑、急躁、偏激等心理问题,统统视为思想品德问题,从而造成“误诊”和“错治”的严重后果,这是德育工作必须注意的问题。  

学生的行为问题,关系到品行的优劣,也关系于人格的发展。这两者比重,在具体评价上,德育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持有不同的看法。一般来说,德育工作者(主要是教师)重视学生品行的良好,至于情绪是否常态,人格是否完整,并不十分关注;而心理工作者则强调行为的常态性,品德上稍有欠缺,不算严重。美国心理学家威克曼对于这个问题曾作过比较的研究。他列举有50条学生的问题行为,分送给两组人员:一为教师组(中小学教师),另一为心理卫生组(心理工作者),要他们按等级来评定行为的严重性。这两组内部的意见,非常一致,然而两组之间的观点,则有显著的差异。  

表一、问题行为的严重性(教师组意见)  

等级  

最严重  

中等  

轻微  

1  

偷  窃  

逃学  

怕羞  

2  

不正当的两性行为  

残酷  

恐惧  

3  

欺骗  

卤莽  

敏感  

4  

易怒  

破坏校具  

沉默  

5  

不顺从  

不守校规  

不好社交  

   

从表一可以看出,关于学生的行为问题,教师组认为最严重的,乃是品德上有缺点的行为,换句话说,即是外向攻击的行为,而非内向退缩的行为。另一方面,心理学家们则倾向于相反的看法(见表二)。他们从人格发展的观点出发,重视情绪的稳定与行为的适应。至于不守校规、或外向攻击,这一类行为过失,则认为易于娇正,不及心理障碍不易医治。  

表二、问题行为的严重性(心理卫生组意见)  

等级  

最严重  

中等  

轻微  

1  

怕羞  

欺骗  

不守校规  

2  

恐惧  

偷窃  

不顺从  

3  

沉默  

易怒  

破坏校具  

4  

不好社交  

残酷  

不正当的两性行为  

5  

敏感  

卤莽  

逃学  

   

在学生行为问题的评定上所持有的不同看法,固然有两者在工作任务上的差异因素,但威克曼这一项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每个德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尤其是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时,要有一定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既要用社会公共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学生,也应该考虑到是否是由于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导致行为失常。培育和发展健全的人格,是德育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的任务殊途同归之所在。所以,每一个德育工作者,也应该是心理工作者。 

文章录入:吴伟强    责任编辑:吴伟强 

   上一篇文章: 关注职业心理健康:教师教育的新视点

文档

心理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关系探析

心理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关系探析作者:吴伟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8    更新时间:2009-11-30    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一些学校已经开设心理辅导课,建立起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团体或个别心理辅导。但应该强调,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应该是学校的全体教师,尤其是承担学校德育工作(如班主任)的那部分教师。然而对这些教师来说,由于专业的局限,往往无法正确认识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与德育工作的关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