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一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50分)
1.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热泪盈眶。与这一情景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反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
2.1954年陈毅填词《满江红》:“板门店,谈未歇,日内瓦,话重说,挽唇舌剑、议倾坛席”。词中所指的“板门店谈判”的主要内容是
A.朝鲜停战问题 B.美军撤出越南问题 C.中国重返联合国问题 D.中国援助朝鲜问题
3.促使1949年至l957年粮食人均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所有制改革完成 B.对外开放扩大 C.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D.“大跃进运动”
4.前期热播的电视剧《南下》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上海市东亚面粉厂的孙老板带着厂里的员工敲锣打鼓地向上海市有关领导报喜: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营。这一情景反映了当时我国正在进行
A.土地改革运动 B.合作化运动 C.实施“一五”计划 D.三大改造
5.“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是某同学在爷爷家翻出的一本旧画册中的漫画。它应该创作于20世纪
A.40年代中期 B.40年代来 C.50年代末 D.60年代中期
6.“吃饭不要钱”,大办公共食堂出现在
A.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B.“大跃进”运动中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 D.土地改革中
7.总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说了一句北方方言“不折腾”,引来与会人员的会心一笑,但如何翻译成英文却让海内外媒体伤透了脑筋。下列属于违背客观规律“大折腾”的事件有
①三大改造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邮票记录着历史。与右图邮票中人物相关联的称号是
A.“铁人” B.“党的好干部” C.“两弹元勋” D.“最可爱的人”
9.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60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自然灾害的影响 D.文化大
10.经过十年文化大,党和国家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得到的最深刻教训是
A.反对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按规律办事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11.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代号为GB54563的一级文物是一张接满红手印的字据,其内容为:“我们分田到户,家家户主签字盖章……”这张字据见证的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扩大企业自主权
12.1992年,在江苏徐州市进行“砸三铁”(砸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改革试点,随后全国普遍展开。“砸三铁”反映的是
A.国有企业改革 B.农村经济改革 C.扩大对外开放 D.广泛吸引外资
13.村民选举是体现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A.是直接选拔管理人员的开端 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C.说明我国国家领导人是通过直接选举产生的 D.直接民主已成为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14.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姓‘社’不姓‘资”’的论断出自他的
A.“十二大”报告 B.视察上海的谈话 C.“十三大”报告 D.视察南方的谈话
15.原苏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16.下列政治制度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有关的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17.2009年是和平58周年。党和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建国以来,向自治区划拨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已经达到200多亿元人民币,目前每年都保持不少于l0亿元。这样做是为了
A.加强民族团结 B.实现民族平等 C.贯彻民族区域自治 D.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18.“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澳门能够回归祖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B.中国是主权的国家
C.“一国两制”构想适合港澳区情 D.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19.据新华网报道,截至2010年4月20日,和共出动官兵12798人参加青海玉树抗震救灾行动。空军和陆航共飞行架次执行救灾任务。它反映出我国人民担负的职责之一是
A.保卫祖国领土 B.参加经济建设 C.救灾抢险 D.维护治安
20.1971年11月8 13美国《时代》周刊以周恩来总理为封面人物,并在封面上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21.为中国夺得第一枚世界冠军奖牌的体育健儿是
A.刘长春 B.许海峰 C.邓稼先 D.容国团
2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党和国家确立的重要发展战略是
A.科教兴国 B.农业兴国 C.科技兴国 D.工业兴国
23.20世纪50年代,中国党提出的文艺工作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科教兴国”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两个凡是”
24.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存性的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
A.逐年上升 B.逐年下降 C.与往年持平 D.时降时升
25.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包括
①养老保险 ②失业保险 ③医疗保险 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3分)(1)新中国1949-1956发展历程中:1949年“揭开历史新篇章”,1951年“祖国实现统一”分别指什么事件?(4分)
(2)1953年,我国制定什么计划开始了大规模经济建设?这个计划的完成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3分)
(3什么事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早在哪一部中被确定为我国的根本制度?(4分)
(4)写出1949-1956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2分)
27、(14分)某班以“走向世界的中国”为题举行了一次历史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经济特区创办于哪一年?深圳的成功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什么伟大决策?(3分)
(2)20世纪90年代,促使我国对外开放掀起新大潮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带动了哪些地区的发展?(3分)
(3)用图示形式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4分)
(4)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哪一全球性经济组织(2分)
(5)请写出近两年中国成功举办的两次世界盛会(2分)
28、(13分)(1)材料一图片说明了什么?我国解决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兄弟相拥时有人递匕首”指什么?“个别国家”和新中国关系史上揭开新篇章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4分)
(3)材料三表达了总理怎样的强烈思想感情?当今阻碍总理实现“愿望”的国际因素是什么?(3分)
(4)谈谈你对问题的认识(2分)
29、(10分)共和国重大科技成果一览: 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 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第5个能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1973年, 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贡献。2003年,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升空,我国取得
成就。
2010一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50分)
1.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
A.取消鞠躬、跪拜礼,人们可以站起来走路 B.人民不再受地主、资本家剥削,完全按劳分配
C.国家成为自主的国家,人民在政治上成为国家主人 D.人民获得所有生产资料,在经济上成为主人
2.在中国战争年代,从来不缺乏英雄人物,下列人物中属于抗美援朝时期的是
A.黄继光 8.刘胡兰 C.佟麟阁 D.邓世昌
3.下列关于一五计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现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 B.以发展轻工业为主
C.我国初步建立起的工业体系 D.为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4.下列宣传语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建设工业化强国全国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 鸡公山上红旗插,水稻亩产四万八
A. B C D
5.从l953年开始,国家开始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改造不包括
A.农业 B.手工业 C.资本主义工商业 D.国防工业
6.下列哪一位模范人物曾经发出了“宁可少活20年,誓死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雷锋
7.有人喜欢收藏“l969”“l971”年发行的毛像章,我们可以断定这些文物是
A.抗美援朝时期的 B.三大改造时期的 C.文化大时期的 D.改革开放以后的
8.下面是对同志概括评价的是
A.中国道路的开创者 B.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C.新中国外交的奠基者 D.新中国体育的推动者
9.右图是《人民日报》刊发的某次会议公报(中国党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其核心内容是
A.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决定把理论写入党纲
C.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0.1978年农村改革以后,农民获得的权利是
A.土地所有权 B.合法公民权 C.农业生产经营权 D.房屋建设权
11.新时期以来,我国形成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正确顺序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内地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12.下列能够反映浦东新区发展成就的是
A青藏铁路 B世博会中国馆 C鸟巢 D天安门
13.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与开创的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走群众路线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14.1982年,在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
C.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思想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5.“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称谓是由于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B.建国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 D.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的事实
16.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回归的和澳门发生变化的是
A.社会制度 B.主权归属 C.经济制度 D.生活方式
17.2011年3月,在中国侨民撤离利比亚的过程中,“徐州”号导弹护卫舰顺利地完成了护卫任务。新中国的人民海军建设起步于
A.华东军区海军的成立 B.东海舰队的成立 C.南海舰队的成立 D.北海舰队的成立
18.作为新中国首任外交,周恩来力挽狂澜,提出“求同存异”的时刻是在
A.访问印度 B.万隆会议 C.26届联大 D.中美外交谈判
19.在l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中,与1972年建交最高峰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C.文化大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 D.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20.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全方位的外交,在此下取得的外交成果是
A.中日建交 B.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C.促使万隆会议的成功举行 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1.下列科技成果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是
A.“两弹”的成功研制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 D.袁隆平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2.作为一名八年级的学生,你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这种教育属于
A.高等教育 B.特色教育 C.职业教育 D.基础教育
23.为了繁荣文艺和科学事业,1956年党和提出的方针是
A.文艺为人民服务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 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24.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①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l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 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A.①②④ 8.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5.新中国体育事业迅猛发展,取得第一个世界冠军的运动项目是
A.篮球 B.乒乓球 C.足球 D.体操
二、非选择题 (50分)
26、(14分)(1)中国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他成立的年代与标志?(2分)
(2)建国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作用的文件是什么?(1分)
(3)祖国实现统一的标志?(1分)
(4)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2分)
(5)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既取得重大成就,也出现了重大失误。请各举一例。(2分)
(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2分)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世界经济的奇迹”,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举一例证明。(2分)
(8你认为中国党之所以能取得伟大成就的法宝是什么?(2分)
27、(14分)(1)20世纪50年代,党和为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2)“一五”计划从哪年开始实施?在这期间,我国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试举一例(2分)
(3)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农村实行了什么改革措施?城市经济改革的重点是什么?(4分)
(4)新时期,被称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扩大开放的窗口”分别是哪两个地方?(2分)
(5)1992年南方谈话带来了“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这次谈话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6)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你认为我们党应该注意什么问题(2分)
28、(10分)(1)给下列三幅照片命名,并排序(6分)
A B C 排序:
(2)建国之初,开拓外交新局面的原则是什么?(2分)
(3)从睦邻友好到朋友遍天下,我国外交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9、(12分)“……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1)材料中“这头”指的是何处?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新时期国家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回归的前提条件是什么?(4分)
(3)你认为回归的有利因素是什么,请说两条。(2分)(徐州市2010、2011期末试题扫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