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历史学科试卷、答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分析
2008年中考历史试卷结构、题型、分值与07年对比表(表1)
题目 | 选择题 | 非选择题 | ||||||
题号 | 1~20题 | 21题 | 22题 | 23题 | 24题 | 25题 | 26题 | |
分值 | 07年 | 20分 | 4 | 5 | 3 | 6 | 6 | 6 |
08年 | 20分 | 4 | 4 | 6 | 3 | 7 | 6 | |
题型 | 07年 | 单项选择 | 材料解析 | 材料解析 | 列举 | 材料解析 | 填表问答 | 材料解析 |
08年 | 单项选择 | 材料解析 | 文字表述 | 填表问答 | 列举 | 问答 | 材料解析 |
(二)知识点与课程标准对照
试题与课程标准对照表(表2)
题号 | 涉及内容 | 课标对应点 | 三维目标体现 |
1 | 孔子的教育思想 | 知道孔子 | 1、 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 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 3、 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
2 | 火烧圆明园 |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侵略史实。 | 1、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2、 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
3 | 洋务运动 |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 1、掌握基本历史现象。 2、形成知识迁移能力。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 |
4 | 科举制废除、五四运动、京张铁路、京师大学堂 | 知道詹天佑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 1、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2、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 |
5 | 抗日战争 |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 1、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
6 | 人民历程 | 了解中国党创建工农红军;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 1、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 2、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3、归纳、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
7 | 一五计划 |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 1、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
8 | 新中国体育方面成就 | 了解我国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 1、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 2、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
9 | 大庆油田建成和王进喜 | 讲述王进喜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 1、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2、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
10 | 经济特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 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简述、澳门回归的史实。 | 1、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2、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 3、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 |
11 | 冷战结束和中美建交 | 讲述中美建交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 1、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 2、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
12 | 近代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 | 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美国战争和法国大的历史影响。 | 1、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 2、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 |
13 | 三角贸易 | 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 | 1、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2、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
14 | 第一次工业的成就 | 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 | 1、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2、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 |
15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 1、掌握重要历史事件。 2、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 |
16 | 罗斯福新政 | 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 1、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2、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 |
17 | 近现代法德国际关系 | 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凡尔赛和约;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 1、掌握重要历史事件。 2、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 |
18 | 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 1、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
19 | 中东问题 | 知道中东战争,认识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 1、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2、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 |
20 | 世界现代电影艺术 | 了解现代音乐和电影业的发展。 | 1、知识迁移能力 |
21 | 中国古代文化、古代希腊文明、丝绸之路、地方历史文化 | 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 1、基础知识。 2、提取信息的能力。 3、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
22 | 有关周恩来重大事件 | 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知道南昌;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知道重庆谈判;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 1、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2、用书面语言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评价历史人物能力。 3、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23 |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工业、社会生活 | 认识中国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对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 1、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归纳逻辑方法。 2、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 3、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
24 | 慕尼黑会议、雅尔塔会议、亚非会议等 | 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史实;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雅尔塔会议等史实。 | 1、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 2、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 |
25 | 中外近代思想家及其思想、历史作用 | 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 1、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 2、初步形成在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3、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
26 | 第三次科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欧盟、世贸组织 |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的特点;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知道欧洲联盟。 | 1、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2、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3、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
(三)试题特点
1、彰显时代性
08年试题考查以奥运会、周恩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等重要时代话题为切入点命题。充分体现了时代特色,在试题设置中,注重把握时代脉搏,把历史和现实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赋予了历史试卷以鲜活的时代气息。
2、渗透新史观
08年中招试题注重体现新史学观点。突出了文明史观,注重考查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例如选择题第1题,考查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再如第21题考查了中国和河南物质和非物质文明成就。注重体现整体史观,整体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横向、整体发展的历史,强调历史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相互作用作用。例如选择题11题,要求从世界整体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历史。再如25题,从近代思想角度考查了中外近代思想家主要思想及其历史作用。
3、体现新理念
试题设置体现时代性,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试题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创设情境,给学生以较大的自主发挥空间。试题的开放性和选择性明显加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个人情况选择作答,例如21题第(4)问,学生可以从五个城市中,选择一个城市,进行举例说明。同时可以对材料运用进行个性化选择,例如23题第(1)问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展品,而且根据选择展品,学生可以选择个性化的角度来设计主题。
4、注重三维目标的全面考查
08年历史试题在注重考查知识的同时,同样重视对学生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08年历史试题依然注重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在命题过程中,紧紧围绕历史课程标准。同时,试题注重对学生能力考查,考查能力均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的基本要求。(详见表1)08年试卷一个亮点是试题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选择第2题中“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再如:选择第11小题中“历史学习中眼界一定要开阔,要从世界整体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中国史。”等等,这些表述,即是对学生答题的一种引导,同时使学生答题过程成为了学生的一个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的要求。
二、答题情况分析
1、抽样数据统计结果(以下数据均取自新乡市市区535名考生数据样本)
(1)选择题各题答题情况分析:
选择题各小题答题情况(表3) | ||||||||||
题号 | 正确答案 | 正答率 | A占比例 | B占比例 | C占比例 | D占比例 | ||||
1 | C | 56.26 | A | 32.15 | B | 8.04 | C | 56.26 | D | 3.36 |
2 | C | 51.40 | A | 15.33 | B | 23.55 | C | 51.40 | D | 9.72 |
3 | B | 82.62 | A | 4.49 | B | 82.62 | C | 2.24 | D | 6.17 |
4 | C | 66.73 | A | 5.23 | B | 14.21 | C | 66.73 | D | 13.08 |
5 | B | 79.81 | A | 5.79 | B | 79.81 | C | 9.72 | D | 4.30 |
6 | C | 62.99 | A | 3.74 | B | 5.23 | C | 62.99 | D | 27.85 |
7 | B | 67.29 | A | 3.18 | B | 67.29 | C | 5.79 | D | 23.36 |
8 | D | 90.47 | A | 0.37 | B | 2.99 | C | 5.98 | D | 90.47 |
9 | B | 74.95 | A | 4.49 | B | 74.95 | C | 8.97 | D | 11.59 |
10 | A | 44.49 | A | 44.49 | B | 25.61 | C | 13.46 | D | 16.26 |
11 | D | 42.80 | A | 23.55 | B | 13. | C | 19.81 | D | 42.80 |
12 | D | 76.45 | A | 4.67 | B | 8.97 | C | 9.35 | D | 76.45 |
13 | A | 86.92 | A | 86.92 | B | 6.92 | C | 4.11 | D | 2.06 |
14 | A | 68.41 | A | 68.41 | B | 5.23 | C | 7.10 | D | 18.88 |
15 | B | 66.92 | A | 8.22 | B | 66.92 | C | 18.50 | D | 6.36 |
16 | C | 75.51 | A | 9.91 | B | 8.79 | C | 75.51 | D | 5.79 |
17 | C | 25.79 | A | 62.24 | B | 7.66 | C | 25.79 | D | 4.30 |
18 | D | 65.98 | A | 2.62 | B | 24.86 | C | 6.54 | D | 65.98 |
19 | D | 85.61 | A | 5.05 | B | 3.18 | C | 6.17 | D | 85.61 |
20 | A | 91.03 | A | 91.03 | B | 5.23 | C | 1.50 | D | 2.06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得分率% | 56.26 | 51.40 | 82.62 | 66.73 | 79.81 | 62.99 | 67.29 | 90.47 | 74.95 | 44.49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得分率% | 42.80 | 76.45 | 86.92 | 68.41 | 66.92 | 75.51 | 25.79 | 65.98 | 85.61 | 91.03 |
下面以得分率较低的几道典型试题为例对答题情况加以分析:
第1题,正答率为56.26%。错选A的比例达到32.15%,一方面说明考生审题不清,没有完全明白题目要求,另一方面说明考生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不够准确。
第2题,正答率为51.40%。错选A的占15.33%,错选B的占23.55%,充分反映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把握不够牢固。
第10题,正答率为44.49%。错选答案分布比较平均,说明考生无从下手,集中反映了考生看地图的基本技能方法和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能力非常欠缺。
第11题,正答率为42.80%。错选A、B、C分别占到了23.55%、13.%、19.81%。答案分布比较平均。一方面说明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没有养成从整体角度理解历史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说明考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序把握不够牢固,同样是基础知识缺失。
第17题,正答率为25.79%,为所有选择题中,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错选A的竟然占到了62.24%,出现答案倒挂。一方面说明考生审题不细心,没有注意运用题干提供的每一个条件要素(欧洲上的两个国家)或者是考生相关学科知识生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考生答题习惯差,没有养成浏览所有备选项后,再做出选择的习惯。
选择题总体得分率达到70%,说明考生选择题整体答题情况较好。20道选择题中,得分率最高的是第20小题,达到91.03%,最低的是第17小题,得分率仅为25.79%。换算成难度系数,具体情况见下表(表5):
项 目 | 难度系数>=0.7 | 0.70>难度系数>=0.40 | 0.40>难度系数 |
分 值 | 9分 | 10分 | 1分 |
百分比 | 45% | 50% | 5% |
题 号 | 3、5、8、9、12、13、 16、19、20 | 1、2、4、6、7、10、 11、14、15、18、 | 17 |
(2)非选择题答题情况分析: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平均分和得分率表(表6)
项目 | 选择题 (20分) | 21题 (4分) | 22题 (4分) | 23题 (6分) | 24题 (3分) | 25题 (7分) | 26题 (6分) | 非选择题 (20分) | 总分 (50分) |
平均分 | 13.98 | 3.29 | 2.87 | 3.19 | 1.86 | 4.96 | 3.98 | 20.14 | 34.12 |
得分率 | 70% | 82% | 72% | 53% | 62% | 71% | 66% | 67% | 68% |
第22题,得分率为72%,得分情况较好。学生大多能答出重大事件,但语言的表述能力仍显欠缺,简介有内容但缺乏文采。也有少数学生因字数不符合要求失分。
第23题,得分率最低,仅为53%。第(1)问考生失分较多,尤其是展区主题设计,不少学生不明白题目意图,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对主题提炼和概括能力较差。在选择展品一栏中,考生对题目理解也不名确,对材料未加辨析,盲目使用。第(2)问考生回答情况尚可。但此问操作性值得商榷。
第24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但学生得分率仅为62%,失分较多的是第(3)问。主要是由于考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
第25题,得分率为71%。第(1)问学生答题情况较好,但也有学生审题不清,写出古代思想家而失分。第(2)问失分相对较多,考生表述、概括不够到位。第(3)问,问题开放性强,考生答题情况较好。
第26题,得分率为66%。第(1)问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学生答题情况较好。第(2)问后一问,学生表述不够准确到位,失分较多。第(3)问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考生答题情况不理想。
全卷难度系数所占比例表
项目 | 难度系数>=0.7 | 0.70>难度系数>=0.40 | 0.40>难度系数 |
分值 | 24分 | 25分 | 1分 |
百分比 | 48% | 50% | 2% |
(3)抽样数据分数段分布情况
由上面两图可见,比例最大是40~44、35~39之间的考生,均为21%。0~9分仅占1%,15分以下的占4%,45分以上占11%。一方面反映了新乡市市区整体历史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本试卷的学业评价功能和选拔功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4)抽样数据成绩分布情况
总体上,本次抽样数据显示,535名考生中优秀率(42.5分及以上)为17.94%,合格率(30分及以上)为71.96%,低分率(15分以下)为3.36%。右图直观的显示了535名考生成绩的分布情况。
三、反映出来的问题和教学建议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08年新乡市中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基础知识问题。
本次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学生在基础知识,尤其是主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方面,依然是一个薄弱环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薄”,即学生对基础知识本身就掌握不扎实、不全面,以至于连最简单的常识也会出错。如选择第2题的得分率仅为51.40%,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二是“弱”,即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认识层次太浅,只是停留在表面,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例如选择题第1题,得分率仅为56.26%,就反映出这个问题。
教学建议:首先,教学中继续强化基础知识尤其是主干知识,同时加强对基础知识深度的适当挖掘,做到基础知识教师要讲透,学生要学透。其次,纠正学生对于开卷考试的误区,让学生明确开卷考试同样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2、学生基本技能问题。
本次试卷调研反映出来,学生基本能力欠缺是目前存在的另一个突出的问题。如从图片文字中提取信息能力、用语言归纳表述问题的能力、审题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等。
教学建议:首先,能力的训练非朝夕之功,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给以充分的重视,通过课堂上有效的环节,复习中有效的训练,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能力。其次,教师要明确课标要求,充分了解课标对学生提出了哪些具体的能力要求,并且让学生同样了解这些要求,才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学生学习方法问题。
本次调研发现的另一个问题是,学生的一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没有掌握。如选择题第10题,就是考查了学生查阅地图、利用图例的基本学习方法,学生只要利用图例,这道题迎刃而解。遗憾的是,这道题的得分率仅为44.49%。
教学建议:教师要把课程标准中的过程与方法落到实处。对那些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能都使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点滴渗透、集中练习的过程,让学生加以掌握。
4、答题习惯和技巧问题。
此次调研还发现,学生的做题习惯和技巧也是一个问题。例如17题,得分率仅为25.79%,而错选答案A的竟然占到了62.24%。采访了一些学生,发现导致这道题失分的不仅仅是由于知识和能力的问题,还有一个答题习惯的问题。很多学生没有审清题目要求,在只看到答案A,而没有阅读全部备选项的情况下,就草率做出选择。这一方面反映出学生的审题能力较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答题习惯和技巧有待进一步养成和提高。
教学建议:首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正确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养成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其次,要通过测试和讲评,把这些考试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展示出来,并把解决的技巧和方法教给学生。
以上是在新乡市抽样数据基础上做出的分析,难免有不够全面之处,不足之处请指正。